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别示例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3-02 10:37
tags: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厘米的英文)


一、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别示例



我们通过一个 有趣的玩笑中就可以看出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别:


德国人


和法国人 在死之前


的愿望就能告诉你二者之间的区别。


你问法国人,


你死前最大的愿望是什麼?法国人的


回答是



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槟酒



。再问德 国人,他会说



如果我还有力气的话,我想

再做一次报告





一种思维方式常常渗透在各个领域,


甚至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也能反映其思维 方式。



如一个


美国人


给一个中国人写信,


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信,


他一看马上 就发火。


因为美国


人在信的开头,


开门 见山,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后面才讲些


客套话



中国人为了


保持心理平衡,拿到美国人的信先看后面。而美国人看中国人 的信,开始越看越糊涂,


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麼,


前面都是


寒暄


等等。


美国人读中国人的信也是倒过来 看,


这种


不同的书写方法反映著不同的思维方式。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


德国人和日本人、



国人一同坐火车从德国的


法兰克福


去巴黎,< /p>



3


个人坐在一个车厢裏。


途中上来一位客


人,这位客人将手裏端著的鱼缸放在空座上。德国人开始发问 :



您能告诉我这鱼的名


称吗?它在< /p>


生物学


上的类别及有哪些特征?它们在科学上的意义又是什麼?< /p>



日本人听


完德国人的话后接著问:



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根据日本的气候、水温、


水质,


这种鱼能不能生长?



轮到中国人来问了:



这种鱼是红烧好吃,

< p>
还是清蒸更好吃


一点?



这表明了


3


种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特点。



二、从文学


艺术


领域看中西思维艺 术之差异



东西方不同的


哲学


追求和不同的思维标向反映到文学艺术的创造上,


中国重视圆浑,



谐,追求中和,追求圆浑中而致雄放的境界,就像

< br>司空图


、钟嵘所宣导的那样;西方追


求突破,讲究提升性 ,如


希腊悲剧


就具有一种


破釜沉舟



另辟天地的突破性。中国许多


小说停留在 见证性,


停留在人情的描写上,


当然


《 红楼梦》


例外,


缺乏必要的哲学深度。


赛凡提斯、


巴尔扎克



普鲁斯特


就挖得深,


但丁



波 德赖尔、


莎士比亚



也具有提升性,< /p>


开掘得很深。


中国戏剧


多数写冤写怨写人 生惨烈,


有的写到了生命的真处实处,


所以感

< br>人,有生命力,有的没有。



笔者个人推测,在现代如创 作出能够打动东西方读者的作


品,


作者必须既对


中国哲学


命运、


宇宙精神,


对 中国诗、


画和


书法


三为一体的艺术精髓 、


以及


气韵


、虚实相协、阴阳相调的< /p>


中国艺术


真谛有独到的体悟,同时又要对西方文学、


艺术、哲学有深刻了解和把握。



三、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简说



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东西方社会发展的道路不一样,


长期的


农业 社会



小农经济


造成


了我国文化的民族心理。


这种心理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是 强调一种乡土情谊、


一种乡邻情


谊。我们不是常说人生有四


大喜事


吗。



久旱 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p>


金榜


题名


时。


” “


他乡遇故知



在德国是淡漠,西方人 一般没有


同乡会


。如果在国外遇到一个


同乡,


德国人不会很激动。而我们常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落叶归根


等等,


本 乡本土



念很强,这些都跟我们的社会有关,

< br>带有浓厚的情感。这种感情因素在西方,恰恰表现


得很


淡 薄



另一方面从哲学和文化体系角度说,


我们受影响最深的是


儒家哲学



而他 们



基督教文化


。儒家哲学体系裏强调 的是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p>


。把



修身


”< /p>


放在


第一位,也就是讲究


道德

< p>
文化。这种道德文化裏恰恰强调的是一种







君子之交淡


如水



强调的也是




。现在有了一些变化,有的 人主张义利兼顾。我们的哲学思想强


调综合,他们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分析,这就形成了 侧重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的差异。




四、中


西方哲学


的融合



全球化是当今中国哲学必须面对的现实,


也是今后发展必须依赖的基础。


伴随强势文明


的向外输出,


二十世纪以来西 方哲学在中国所形成的超级话语霸权对中国哲学来说几乎


近于一次清洗,


但未必是一件坏事,


这本身就是全球化的必然组成部分,


甚至还构成中


国哲学再生的必须条件。


西方哲学的理性分析气 质、


批判


创新精神


< br>宗教


坚执态度,



克思主义


科学方法论


都应该成为重构未来中国哲学的可用资源。




五、学习西方思维方式长处



1


、西方现代哲学严格的概念分析、清晰的理性


逻辑

,能够极为有效地撑开国故旧学中


含混不清、


微言大义


的思想内容,


更有利于把问题说清楚,


而不 至于使丰富的哲学内涵


始终无法进入当下人们的思维深处和学术话语。

< br>



2


、西方哲学那种尖锐犀利 的批判精神更能够对中国传统思想与文化起到激浊扬清的作


用。




3


、西方哲学所具有的丰富原创精神 则可以成为中国哲学发扬光大的


酵母


。传统中国哲


学把太多的注意力或精力放在



学统



建构上,


每说一句话都得有出处,

< br>每一个议论都得


引经据典,


这在客观上必然导致大批


哲学家


学术创造力的匮乏。



我注


六经



的解释学传


统更使得中国哲学长期陷入



述而不作



的困难境地。




六、结束语



在中西方交流日益频繁的 今天,正确把握中西文化及思维方式的不同,我


们必将会在经济文化日益国际化的契机下 ,


抓住机遇,


重塑国人风采,


在对


传统文化



其糟粕,扬其精华的基础上和谐 健康发展。




四种国人的“思维方式”



一、



坏人推论



思维方式< /p>



国人的



坏人推 论



思维方式:


遇到一个陌生人,


首先假设他是一个坏人,


假设他


有犯罪的动机 ,


假设他对自己怀有恶意,


所以我们要采取谨慎的对策和周密的 防


范,


严防自己吃亏或受害。


有人把中 华思维方式中的



坏人推论



总结为一句格言:



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




我们从小就 被父母谆谆教导,


千万不可太


相信别人;好朋友也往往会给我们 忠告和提醒:



你对某某人要提防一点


< /p>




与此相对的就是


好人推论



思维方式。



国人独特的



坏人推论



中华思维方式,


导致了国人之间很难相处。


国人在内心中


处处提防,


使人和人之间 在心理上树起一道高墙,


划出一条鸿沟,


拉开一段距离。


很多人批评中国人不团结,



窝里斗

< p>



这其实就是坏人推论的心理在作祟。

< p>
试想:


一个把别人都假设成坏人的人群,


自然要相 互设防,


相互猜忌,


怎么会团结一致


呢 ?还有很多人批评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花费时间精力太多,可是有了




人推论



的中华思维,中国人 假设周围的人都在谋划着算计自己,不得不花大量


时间精力来分析判断自己周围之人的一 言一行,生怕自己被他们



算计



了。



中华思维的


< /p>


坏人推论



,还影响到中国的法律制定。西 方国家的司法精神是




人推论





无罪推论

< p>


:一个人不能证明其有罪,该人就是好人。宁可放过一千

< br>个坏人,也不能错杀一个好人。而中国的司法精神是



坏人 推论





有罪推 论




一个人不能证明其无罪,


该人就是坏人。


宁可错杀一千个好人,


也不能放 过一个


坏人。



二、

< br>


把恨当爱



的思维方式。



鲁迅认为国人不爱国的根源在于民族的劣根性,


中华民族的情感中缺少




< p>
的成


分。



鲁迅塑造了< /p>




Q


的典型形象,阿


Q


就是个

< p>


恨多爱少



的人。



国人对公共财产似乎还怀有一种



敌意



,鲁迅称之为



奴才式的破坏





由于中国人



爱少恨多



的感情特征,


在中国很容易发起一场仇外的群众运动,



是却很难发起一场真正的爱国群众运动。



在中国,以仇恨为主题的运动,总能召集起大量的民众。义和团、五四运动等中


国近代史上的各次民众运动,均以



仇外



为基础。



儒家学说侧 重教育个人的品德,


或者说重视培养人们的私德,


却不重视培养 人们


的公德。



目前在中国,


爱国主义教育最应该做的不是去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而是培养


起人人爱护国家公物的公德,


培养起人人对自己周围莫不相识之人的爱 心,


把中


华民族改造成为一个有公德和爱心的民族。

< p>


三、



迷信圣贤



的思维方式。



民主精神就是民主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


< br>西方文化的根本并不是民主体制,而是民主思想和民主的思维方式。


< p>
民主的思维方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原始期。一个原始部落随着人口的增


长,周围的动物捕杀光了,植物摘采光了,人们为了活下去,不得不进行迁移。


可是往 哪里迁移呢?有人提出往东方迁,


有人提出往西方迁,


有人提出 往山上迁,


有人提出往海边迁,在众人意见纷纭的情况下,这个部落怎样做出最后的决定


呢?这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就决定了他们的行动。





第一种想法是大家意见不一致就干 脆



散伙



,愿意 到东方的人就到东方去,


愿意上山的人就到山上去,


各走各的路 。


这种思维方式后来被称为



无政府主义



思想,


非洲大陆的原始居民多半持



无政府主义



思想。


由于



无政府思想



的人群


难于统一行动,


无法发展成为 巨大的国家,


现在山野丛林中散布的原始部落,



多是



无政府主义


< p>
者的后裔。





第二种想法是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


愿意到西方去的人多就往西方迁 移,



意到海边去的人多就往海边迁移,少数服从多数。这种思 维方式后来被称为




主主义

< p>


思想,


欧洲大陆的原始居民多半持



民主主义



思想。

< p>
古希腊城邦就是尊


重大多数人意见的民主国家的原型,

现代的民主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


这与这里


的居民长期以来 具有民主思想的传统,


习惯采用民主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有密切


关系。





第三种想法是采用部落中最有智慧、


最有见识的智者的意见,


智者说往东方


走大家就往东方迁移,


智者说上山大家就往山上迁 移。


他们认为智者具有常人没


有的



天才




智者的看法 最正确,


所以多数的庸才应该服从少数的天才。


这种思


维方式后来被称为



独裁



思想,



亚洲大陆的原始居民多半持< /p>



独裁



思想,古代


中国传说中的



尧、

舜、




就是部落中天才的圣人。< /p>


现代亚洲国家以独裁政权居


多,这同样与这里的居民长期以来的独 裁思想传统有密切关系。



无政府主义、民主主义和独裁都是从 原始人类中诞生出来的不同思维方式。



民主和独裁的最根本区 别反映在人们的思维方式上:


我们应该服从多数?还是应


该服从 精英?民主的思维方式赞成服从多数,


民主思想认为人与人的智力差别有


限,


每个人都有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


所以应该采用< /p>



少数服从多数



的 方针。



主投票时人人平等,


不管博士 还是文盲,


都是一人一票。


独裁思想则认为人与人


的智力差别很大,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

< br>一个天才和一个蠢才


作出的判断有完全不同的价值。


独裁 思想认为大部分人都是愚人和庸才,


他们无


法自己领导自己,< /p>


所以需要智者为愚者做主,


需要圣贤和精英对普通民众进行家


长式的独裁领导。


中华思想就是典型的独裁思想,

< br>因此中华思想本身就是反民主


的。


中华思想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



愚民论




中国人不相信西方思想中人人智慧接近



公民论





中国有一个对老百姓的歧视性口号:



为人民服务



。那些说



为人民服务



的人,

< p>
首先就意味着自己是



人民



以外的特殊人,所以才有



为人民服务< /p>



的概念。



然而



为人民服务



的 歧视性口号,


竟然大受中国老百姓的欢迎,


这就是因为中国


的老百姓



迷信圣贤



的思想。


他们毫不怀疑圣贤伟人具有超人的智慧,


深信圣贤


伟人的话都是真理,


也不认为中华思想中的



愚民论



有什么 问题。


中国老百姓自


认自己确实就是


< /p>


愚民论



中所说的愚民,不相信自己有管理 国家的智慧与才能。


当国家出现问题时,


他们只是企盼出现一位 青天大老爷赶走贪官污吏,


期望出现


一位救世明君来为百姓作主 ,为人民服务。



中国老百姓对



打倒贪官换清官



有深切的盼望,


而对



百姓自己当家作主



根本没


有想过。



美国人选总统的心情是为了挑选一位自己的政治代言人,


选民投票的原则是看哪


位候选人更符合自己的政治主张,


更能代表自己的利益。


而中国搞总统选举的话,


老百姓选总统的心情却是挑选一位为自己作主的青天大 老爷,


选民投票的原则是


看哪位候选人品德最好,


最有才能。


在美国人看来,


更聪明更能干的候选人如 果


不符合自己的政治主张,不代表自己的利益,照样不会选他。中国人看来,当然


是选一位更聪明更能干的人当总统,


才能把国家搞得更好。

< p>
至于该人是否能代表


自己的利益,倒是不在思考之列



中国民主化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政治体制,而是中国老百姓


< /p>


迷信圣贤



的思维方


式。


其实中国老百姓根本不想要什么民主,


即使强加给中国老 百姓一个民主,



中国搞总统选举,


最 多不过是选举出一个能干的独裁者。


目前中国百姓没有自觉


参政 议政觉悟的情况下,搞民主体制只能搞成一种形式,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 p>
日本的民主化之所以能搞成功,


与日本人没有



愚民论



思想,


重视 百姓的思想启


蒙,重视一般民众的文化教育有密切关系。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的 基本


精神就是



开发民智



,明治维新的纲领性文件《政体书》中,提出普及全民的



义务免费教育



和推广西方思想的



文明开化



。明治维 新后不久,日本政府规定


了全国普及4年小学免费义务教育的


《 学制令》



到1875年日本已在全国建


立了25000所小学校。


尽管当时日本经济还很贫困,


政府 还是把普及小学教


育放到最优先的位置,


力争做到



村无不学之户,


户无不学之人




据说日本得到


中国的甲午战争赔款 后,


明治天皇建议这笔钱全部用来办小学,


要让最偏僻的农


村也有一所像样的小学。


日本义务教育法颁布30年后的1902年 ,


日本小学


文化普及率达到90


% < /p>


以上,


这在当时的欧美各国也是相当高的水平。

< br>日本后来


的富国强兵,经济腾飞,都是建立在高素质国民的基础上。



在愚民论思想的影响下,


中国人认为办教育主要是 培养一批精英人才,


一般百姓


都是



学而不知



的愚民,


不值得花那么多钱教育他们。


日本办教育是从办小学入


手,


教育的对象是一般大众;


中国办教育却是从办大学入手,

< p>
教育的对象是少数


精英。



除了政府狠抓大众教育外,


更重要的还是中国的老百姓应该改变



迷信圣贤



的思


维方式。不要迷信领导、迷信权威,不要期盼大救星,要树立自己有能力拯救自


己的自 信。同时精英们也应该放弃对老百姓的轻视和蔑视,不再说什么



为人民


服务





为群众办实事





为老百姓作主



等把自己放在民众之上 的歧视性语言。



四、



内外有别



的思维方式。



中国有句成语



内外有别



其含义是:


对自己人和对外人给 予不同的待遇,


要给


自己人特别的优待和关照。



中国人把人际关系称为



圈子



,是一个非常贴切的称呼。中国人以自己为圆心,


把自己周围的人按照亲疏远近来画



圈子



:最里面一圈是父母兄弟姐妹等亲人,


稍外一圈是亲 朋好友等友人,


再外一圈是邻居同事等熟人,


最外一圈就是素不 相


识的外人。


我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


要遵循



先里后外


的顺序,


按照远近亲疏


的不同关系,


给予不同分量的砝码。


西方人崇尚人权,


人权也就是人们相互 平等


对待。


可是西方的人权观念到了中国就变了滋味,


中国人并不主张人人绝对平等,


而是主张相对平等,

比如对亲人给予九分关照,


好友给予七分关照,


一般朋友给


予五分关照,


熟人给予三分关照,


这样 就



摆平关系



了 。


如果一个中国人违背了



内外有别



的原则,对亲朋好友与陌生人一视同仁对待,没有

< br>


摆平



人际关系,


就要遭到众叛亲离的悲惨下场。



中国有一句座右铭: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多一个朋友就多一条路子的好处;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0:3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88945.html

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别示例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