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中西方日常交际谈话中用语的差异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3-02 09:49
tags: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罗尔定理)


中西方日常交际谈话中用语的差异




探究小组人员:张圆梦,董梦瑾,杨晓莲,高娜




指导老师:赵子璇



[


摘要


]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


这已是不可置疑的事实。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对象国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


,


语言学习即文化学



,


中西方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


——

汉语和英语它们各有反映着本身独特的文化


背景和凝重的历史传统

< br>,


了解中西方日常交际谈话中用语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在


于外国人交流时不出错误。









[


关键词


]


语言



差异




.










中西方 (尤指中国与英美国家)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


——


汉语和英语,


它们各有反映着本身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凝重的历史传统,


因而在 语言表达上也存


在着许多差异。在此着重讨论,中西方语言交际中最常见的生活用语的差 异。



(一)



称呼用语的差异



正常交际的首要条件 是正确、


得体地称呼对方。


得体的称呼可使双方缩小心


理距离,使交际顺利进行。在中西文化中,因其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而使其在

< br>称呼用语上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要注意的是:


中西方姓名的排列顺序不同。



中国人的称呼以





居首位 ,


而英美人则以



< br>”


居首位。



因而中国人称呼西 方人时常常会不知不觉地用西方人






而非用他们的


< br>名



来称呼他们。


如在看到


Jim Green


这个姓名时,


可能将其


称呼为


“Green”




“Mr. Jim”


西方人听了这样的称呼就会感到不舒服,应该是


“Jim”

< br>或



“Mr. Green ”


才是正确的。



在日常交际中,


中国人比较注重礼节,


一般先称呼后讲话。


根 据对方的身份


及其与自己的关系亲疏以及场合的不同,


使用不同 的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


其称


呼注重敬意。但是在西方,人们追 求平等、亲近的人际关系,不管是在正式还是


非正式场合,都喜欢用名字称呼别人(如:


Tom, Joy, Peter


等)。这种做法在美


国人中尤为普遍,


甚至初次见面就可用名字称呼,


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之间这样称


呼,


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可以这 样称呼,


一点儿也没有不尊重的意思,


甚至子女


对自己的祖父母、父母也可以用名字称呼,社会地位不同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


如学生对老师、雇员对上司,老师和上司并不认为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或太随便,


相反认为 自己待人友好、容易亲近。由此可以看出,



中国人习惯于非对 等式的


称呼类型,而西方人崇尚对等式的称呼方式。





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属或邻居 时,都可以使用亲属称谓。



如非亲属之


间,孩子对长辈称:



叔叔





阿姨





伯伯


< p>
等;对平辈称:



大哥





大姐


”< /p>



常事。


但是,



在英语中用于表达亲属称谓的词一般不用于表达非亲属关系。





果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


“Uncle Green”




“Auntie/Aunt Brown”


,对方听了可能


觉得不顺耳。


因为在英语文化中,


只有关系 十分密切的情况下,


才使用此类亲属


称谓,而后面不带





,只带





,如

< p>
“Uncle Tom”


。还可以用


“Mr.” “Mrs.”


“Miss/Ms”


加上姓或者直接用


“Sir


(先生)


”“Lady


(女士)



来称呼。再则,汉语


的亲属关系比较具体。最典型的如汉语中有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和姨父等区


分,但 是在英语中就用一个词


“Uncle”


来表示;汉语中有姨母、 姑母、伯母、婶


母、舅母等称呼,英语也都只用



“Aunt”


一词代表;再如,汉语中的堂、表兄弟


姐妹,英语中


“Cousin”


一词也包含了全部的称呼。这三 个词究竟指谁,要弄清楚


当时的情景才能知道。



此外,在中国,人们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会在姓的后


面 加上人的头衔、社会职位等,如




郭 校长





杨 经理





周 局长





刘 老师




等称呼。但是,


“Principal Guo”



“Manager Yang”



“Bureau Director Zhou”





“Teacher Liu”


等称呼不符合英美人的习惯。在西 方,只有少数职业和职务可用于


称呼。


如教授可称


Professor



医生或有博士学位的人称


Doctor



州长和市长可称

< p>
Governor



Major



等等。


英语中这种职业


/< /p>


职务衔头


+


姓氏的称呼形式使用范围


狭小,用途十分有限。西方人不喜欢这样的称呼,认为这样的称呼很虚伪。

< br>


(二)打招呼用语的差异



不 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


见到朋友或熟人打声招呼,


是一种常见 的礼貌行


为。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因此他们在见面时打招呼



















的用语和习惯也大相径庭。



中国有浓厚的食文化,自古以来就有



民以食 为天



的谚语。因此,中国人见


面时喜 欢用



你吃了吗?


< br>来和对方打招呼,


但这句问候语实际上已失去了其字面


上 意义,


不是用来询问信息,


而只是打招呼的一种方式。


因此,


回答



吃了







没有吃



均无关紧 要。然而,若按字面直译成英语


“Have you had your dinner ?”



问候西方人,


按照其文化习俗,


意味着邀请对方去吃饭;


男性若问女性则表示要


与对方交朋友或约会的愿望。


可是,


中国人说这句话时 ,


通常是没有



邀请

< br>”







这层意思。


汉语中另一种常用的 打招呼语是



你去哪里啊?





到哪儿去啦?


”< /p>


这两句话在汉语中是打招呼的方法,


而不是真想了解问人到哪里去 。


所以,


对方


可以任意给一个回答,< /p>


也毫不觉得难堪。


然而,


如果用同样的方 式与西方人打招



“Where are you going?”



“Where have you been ?”


西方人往往会理解为是一个询


问信息的问句,


会使他们感到难堪,


甚至会感到生气,


他们会觉得说 话者在干涉


他们的私事。


他们虽然嘴上不说,

< br>心里也许会想:


“Why do you ask these questions?


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另外还有一种



中国式的问候方式是看见某人在做什么,就说什么。



例如,


当中国人遇见自己认识的人在洗车,


可 能会这样打招呼:



你在洗车啊?


”< /p>


中国人


听到这样的打招呼觉得很自然、


很 正常。


可是对西方人说:


“You are cleaning your


car, aren’t you?”


他听起来觉得 很奇怪、


很别扭。


心里会想:


你明明看 到我在洗车,


还要问这样的问题?简直是在说废话。



也许英美人比较讲究高效率的缘故,


人与人之间没有中国人那样热情,< /p>


在以


上同样情况下,


常用的打招呼语一般 比较简单,



“Hi”



“Hello”



“How are you?”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 evening!”< /p>


等。有时也以谈论天气


的方式如


“It’ s a nice day, isn’t it?”


来和对方打招呼。


然而这些问候语中国人听起来


觉得洋味太浓,觉得与对方太过生疏,一般较少使 用。



(三)告别用语的差异



通常人们在进行交际时,


不会不发出任何信号就突然分手或匆匆离去。


离开


前总会用一定的告别语,来表明自己要离开。中国人分手时 通常说:



再见。


< br>相当于英语中的


“Good


-


b ye”



“Bye


-

< br>bye”


。但是在说


“Good


-


bye”



“Bye


-


Bye”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09:4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88841.html

中西方日常交际谈话中用语的差异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