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2005-2017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入学考试 岩石学 考博往年试题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3-02 09:10
tags: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承认)


2005-2016


年博士入学考试岩石学考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部分(教材为桑隆康、马昌前主编的岩石学第二版)



1



钙碱指数



Peacock



193 1


年提出,指在


SiO


2


-Alk-CaO


质量百分含量图上,


Alk


含量曲线和


CaO


含量曲线相交处所对应的< /p>


SiO


2


含量。


该指数将火成岩系列的


二分法扩展为四分法,即碱性(


<51< /p>



、碱钙性(


51-56



、钙碱性(


56-61


)和 钙


性(


>61




(见教材第四章,第


87


页)



2



D


〞层


:位于下地幔底部的一个圈层,深度一般在


2700-2900Km


,厚度一般


200-300Km


,为核幔间的热和化学反应带,由金属合金和硅酸盐矿物组成。该层


地 震波速极不均一,速度梯度降低,之下即为核幔边界。


(见教材绪论,第


4


页)



3

< br>、


S


型花岗岩


:上地壳沉积岩部 分熔融、结晶产生的过铝质花岗岩类,代表岩


石有堇青石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


(见百度百科词条)



4


埃达克岩


:一套由安山质、流纹质和英安质等系列火山和 (或)侵入岩组合


形成的特殊岛弧岩石,


以缺少玄武岩与典型的 岛弧岩浆岩相区别。


因首次发现于


阿留申群岛的埃达克岛而得名 。


(见教材第八章,第


171


页)



5.


苦橄岩


:一 种稀有的、富含橄榄石的超镁铁质火山岩。斑状结构,斑晶多为橄


榄石,少量为辉石,另 外含少量斜长石、角闪石和金属矿物等。常产于玄武岩系


底部,与苦橄质玄武岩共生。< /p>


(见教材第六章,第


141


页)



6



紫苏花岗岩


:一种以含有紫苏辉石为特征的花岗岩,最早发现于印度南部,


最常 见于早前寒武纪陆核区。花岗结构,片麻状构造,与麻粒岩相变质岩共生。


最常见的矿物 组合为石英


+


碱性长石


+


斜长石


+


紫苏辉石。


(见教 材第九章,第


183


页)


< p>
7



固相线


:岩石刚刚开 始熔融或者结晶完全结束时对应的


p-T-X


(压力

< p>
-


温度


-


组分)条件。在 二元系中,固相线为一条曲线,而在三元系中,固相线为一个曲


面。

(见教材第五章,第


107



+< /p>


百度词条)



液相线

:岩石完全熔融或者结晶刚刚开始时对应的


p-T-X


(压 力


-


温度


-


组 分)条


件。在二元系中,液相线为一条曲线,而在三元系中,液相线为一个曲面。



8



固溶体




9.


滑动反应< /p>


:在给定压力和流体成分条件下,反应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连续发生,


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呈渐变关系,这种反应称为连续反应或滑动反应。


(见教材


第二十二章,第


455


页)

< br>


10.


变质相系


< p>
某个具有特定


P/T


比的地区所包含的变质相的系 列。


(见教材第二


十三章,第


479< /p>


页)



11.


后 成合晶结构


:变质岩中的一种结构。先成矿物被后成矿物反应边包裹,当


反应边由两种以上矿物组成并呈细小蠕虫状时,称其为后成合晶。


(见教材第二


十一章,第


431


页)



12.


铂族元素


:属元素周 期表第Ⅷ族元素,是一类珍稀元素,包括钌、铑、钯、


锇、铱、铂六种元素。

< p>
(见百度词条)



13.


次火山岩相


:即次火山岩的产出面貌。次火山岩是分布于火山岩区,与火山


活动同期形成的一种超浅成侵入岩,侵入深度一般小于


0.5Km

< p>
。与火山岩外貌相


似,但结晶较好,多呈小岩株、岩瘤、岩脉及其它小型侵 入体产出。


(见教材第


二章,第


29< /p>



+


百度词条“次火山岩”




14.


磁铁矿系列花岗 岩



日本学者石原舜三


1977


年根据不透明矿物的含量将花岗


岩划分为磁铁矿系列和钛铁矿系列。< /p>


其中磁铁矿系列花岗岩被认为形成于高氧逸


度条件,氧化矿物含量 高,其中


90%


以上为磁铁矿。


(见教 材第九章,第


186



+


论文


-


马乐天)



15.


细碧角斑岩


:由细碧岩、角斑岩和石英角 斑岩等喷出岩组成的一个岩系,富


钠、致密,斑状结构,斑晶以钠长石为主,基质为隐晶 质结构。常见绿泥石化、


绿帘石化等蚀变作用,


一般认为是洋底 低级蚀变的产物。


(见教材第七章,



157



+


第八章,

< br>174



+


第九章,

< p>
186


页)



16.


金伯利岩



一种浅成


-


超浅成、


碱性或偏碱性的超镁铁质侵入岩,


粗晶斑状结


构,斑晶矿物主要为橄榄石,常发生蛇纹石化等蚀变,块状或角砾状 构造,呈岩


筒或岩脉等小型侵入体产出。


金伯利岩在自然界出露 很少,


是金刚石最主要的母


岩,同时由于其起源于地幔,是研究 地幔物质构成的重要窗口。


(见教材第十一


章,第


220


页)



17.


鲍文反应序列


:在玄武质岩浆结晶过程中,先析出的矿物因物化条件的 改变


与剩余岩浆发生反应,


使成分发生变化并产生新的矿物,< /p>


随着温度的降低,


有规


律地产生一系列矿 物,这个矿物系列即鲍文反应系列。


(见教材第三章,第


68< /p>


页)可加图说明。



18.


熔离作用


:指原来成分均一的岩浆,演化到一定温压条件后不再稳定,分离< /p>


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不同、互不相溶的岩浆的作用,又称液态不混溶。

< br>(见教


材第十二章,第


252


页 )



19.


变质流体

< br>:变质过程的主要动力学因素之一,与温度、压力具有同等重要的


意义,


以包裹体形式存在于变质矿物之中,


是变质过程环境信息的客观记录。< /p>


(见


相应文献,徐学纯)



20.


地幔柱


:起源于核幔边界,演化于地幔,在近 地表发生壳幔相互作用的圆柱


状地质体。


(见相应文献,王登红 )



地幔柱


:是一种热物质流,从核幔 边界上升,在上地幔深度发生减压熔融,热点


是地幔柱在地表的表现。

< br>(见教材第十二章,第


238


页)



21.


安山岩线


:以蛇绿岩套为代 表的拉斑玄武岩系列与以安山质火山岩、石英闪


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的钙碱性系列岩浆 岩之间的岩相地理分界线,


又称马歇尔


线。

(见互助百科词条)



22.


辉绿 岩


:一种浅成镁铁质侵入岩,暗绿或黑绿色,中细粒灰绿结构,主要矿

< br>物成分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呈岩墙或岩床产出。


(见教材第七章,第

< p>
151


页)



23.


糜棱岩


:一种动力变质岩,黑色或暗灰色,具糜棱结构,定向构造。 碎斑呈


卵圆状、眼球状、透镜状,发育波状消光、变形纹、变形带、扭折带等晶内和晶< /p>


界塑性变形结构。


基质由细小的粉碎或重结晶颗粒组成,


具明显面理,


呈条带状


绕过碎斑。根据基质含量 ,分为初糜棱岩、糜棱岩和超糜棱岩三类。



24.

< p>
变余结构


:岩石保留了原岩结构特点,但成分由变质矿物组成,常见于低级


变质岩中的结构。


(见教材第二十一章,第

424


页)



25.


榴辉岩


:主要由石榴子石和绿辉石组成的高压基性变质岩,深色,粗粒不等< /p>


粒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常呈层状或透镜状产出。


(见教材第二十 六章,第


545



+

< br>百度词条)



26.


麻粒岩


:形成于麻粒岩相条件下,具有高温变质矿物组合的各类变质岩石。


(见相关文献,翟明国


+


教材第二十六章,第

< br>537


页)



27.

< p>
高压变质带


:由高压变质岩组成的变质带。


(见百 度词条)



28.


蛇绿岩


:一套由蛇纹石化超镁铁质岩、基性侵入杂岩、基性熔岩和海相沉积


物构成的 岩石组合,是大洋岩石圈的残片,是确定古板块边界的重要证据。


(见

< br>中科院课程


PPT




29.


浅成岩


:侵入深度小于

< br>5Km


的侵入岩。岩体一般较小,具细粒结构,隐晶质


结 构和斑状结构,可见晶洞构造,边部具冷凝边,与围岩不协调接触,产状多为


岩墙,岩床 ,岩盖,小岩株,引爆角砾岩体等。


(见教材第二章,第


26< /p>


页)



30.


脉 岩


:浅成岩中呈岩墙、岩床、岩脉产出者,统称为脉岩。其中与深成岩矿


物组合相似者谓之未分脉岩,与深成岩成分差别较大者谓之二分脉岩。


(见教材


第四章,第


98


页)

< br>


31.


苏长岩


:辉长岩类中的 一种,中粗粒结构,主要由斜长石和斜方辉石组成。


(见教材第七章,第


151


页)



32.


次生石英岩


:中酸性火山岩或次火山岩在火山喷出的含硫热气或热液的作 用


下形成的富石英的交代岩石。


(见教材第二十五章,第


518


页)



33.


浊积岩



深水沉积环境中各种重力流沉 积物所形成的的沉积岩的总称。


(见沉


积岩石学,第

< p>
377


页)



34.


结晶分异作用


:指结晶相和熔体相之间分离的过程,包括重力分异、 流动分


异、对流分异等多种分异机制。


(见教材第九章,第


202


页)



35 .


反应边


:早生成的矿物或者捕虏晶与熔浆反应,在其外围生成 的另一种成分


完全不同的新矿物边。


(见教材第三章,第


58


页)



36.< /p>


粒状变晶结构


:变晶主要为等轴状、近等轴状颗粒的变晶结构,又 称花岗变


晶结构。


(见教材第二十一章,第

428


页)



37.


拉斑系列:


< br>38.


钾玄岩系列


:又称橄榄玄粗岩系列,处于典型的碱 性玄武岩系列和典型的钙


碱性系列的过渡位置,富钾低钛,是岛弧、造山带与伸展构造有 关的典型岩石。


(见教材第四章,第


89


页,第七章,


158


页)



39.


挥发分



岩浆中 所含的


H


2


O,CO

< br>2


,SO


2


,HCl,HF


等易于挥发的组分


,


它们具有降低


岩浆粘度和熔点,


携带富集有用元素,


形成气成


-


热液矿床的能力。


(见百度词条)< /p>



40.


镁指数



Mg


#


=Mg


2+


/(Mg


2+


+Fe

< p>
2+


)


的摩尔数比值,常作为玄武岩浆结晶分异和 判断


幔源岩浆的指标。


(见教材第四章,第

74


页)



41.


固结指数


:固结指数


SI=100MgO/(MgO+ FeO+Fe


2


O


3

< br>+Na


2


O+K


2


O)


(见教材第十二


章,第


245


页)



42.


混合岩


: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介于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一类岩石,由暗


色的基体和浅色的脉体组成。


基体是角闪岩相或麻粒岩相变质岩,< /p>


代表原岩,



受到一定改造;脉体是长英 质或花岗质物质,代表新生的部分。


(见教材第二十


七章,第< /p>


566


页)



4 3.


蓝片岩


:典型高压低温变质岩,主要矿物为蓝闪石,变余结 构构造发育,由


洋壳和海沟沉积物俯冲变质形成,


是识别古海沟 带的标志。


(见教材第二十六章,



5 43


页)



44.

相律


:岩石的矿物组合(相)


、化学成分(组分)和物化条 件(自由度)之间


的数量关系,即


p+f=c+2.

< p>
其中


p


为相数,


f


为自由度数,


c


为组分数


45.


岩石圈


:地壳和上地幔组 成的圈层,具有刚性特征,内部结构不均一。大陆


岩石圈一般厚


70-200Km



大洋岩石圈一般厚


30-90Km



洋中脊中央地带,


岩 石圈


厚度几乎为零。


(见教材第一章,第


4


页)



46.

莫霍面


:地壳与地幔之间的不连续面,由克罗地亚学者莫霍洛维奇于


1909


年发现,故名之。



47.


A


型花岗岩


:非造山碱性花岗岩 ,主要形成于大陆裂谷和克拉通环境。


(见教


材第九章,第


187


页)



48 .


科马提岩


:一种超镁铁质火山岩,由高镁橄榄石、辉石、少量 金属矿物及基


性玻璃组成,具独特的鬣刺结构,常见枕状构造,呈岩流或浅成岩体产出。


(见


教材第六章,第


142

< p>
页)



49.


煌斑岩


:富含自形镁铁质矿物斑晶(主要是黑云母和角闪石)的浅成岩,煌


斑结构,多呈岩墙、岩床和岩脉产出,规模不大,但分布广泛。


(见教材第十一


章,第


226


页)


< /p>


50.


配位多面体


:就是把包围在外的质 点(配位体)中心联结起来所形成的多面


体,既说明了配位数,又说明了配位体的相对位 置。


(见矿物学概论,第


63


页)



51.


类质同象


:晶体中某种质点被类似的质点所代替,而能保持原有晶格,只是


晶格常数略有改变的现 象。


(见矿物学概论,第


65


页)



52.


REE













Rare


Earth


Element


),




La,Ce,Pr,Nd,Pm,Sm ,Eu,Gd,Tb,Dy,Ho,Er,Tm,Yb,Lu,Y


16


种。



53.


配位数


:晶体中某质点周围与该质点有直接联系的质点数。


54.


单变线:



55.


矿物干涉色:



56.


不溶体:



57.


高场强元素:



58.


交织结构


:微晶杂乱分布,无定向性或只有弱的 定向性的结构,常见于安山


岩。


(见教材第三章,第

< p>
56


页)



59.


平行层理


:平面状纹层平行层面叠置而成的层理,较之水平层理纹层厚 度较


大,粒度较粗,多见于砂岩。


(见教材第十三章,第


278


页)



60.


风暴岩


:由风暴流沉积物固结形成的沉积岩,具有丘状交错层理 ,多见于陆


棚环境。



61.


软流圈


:岩石圈以下直到


300Km

< p>
深处为低速带,称为软流圈。软流圈具有高


温韧性变形特征,既有固态地幔 岩,又有部分熔体。


(见教材第二章,第


4

页)



62.


I

< br>型花岗岩


:壳源岩浆和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以含大量花岗闪长岩

< p>
-



长岩为特征。


(见大 地构造


45


页)


63.


变晶结构


:变晶的形状、大小及相互关系,是变质岩 最普遍的结构类型。


(见


教材第二十一章,第

< br>424


页)



64.

< p>
球粒结构


:主要由球粒状微晶组成的岩石结构


.< /p>


(见教材第三章,第


52


页)

< p>


二、简答和论述



1.


根据酸度可以将岩浆岩分为四大类十二个岩类,请顺序列出这十二个岩类共


生组合名称。



答:根据酸度将岩浆岩分为超基性岩 、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等四大类。



十二个岩类分别为:< /p>



1


)橄榄岩


-


苦橄岩类;



2


)金伯利岩类;



3


)霓霞岩


-


霞石


岩类;



4


)碳酸岩类;



5


)辉长岩


-


玄武岩类;



6


)碱性辉长岩


-


碱性玄武岩类;



7


)闪长岩


-


安山岩类;



8


)正长岩


-


粗面岩类;< /p>



9


)霞石正长岩


-


响岩类:



10

< br>)


花岗岩


-


流纹岩类;



11


)脉岩类;


(< /p>


12


)火山碎屑岩类。其中(


1





2





3

< br>)




4


)属超基性岩;



5


)和(


6


)属基性岩;



7< /p>





8





9

< p>
)属中性岩;



10


)属


酸性岩。



2.


按照岩石化学特征,火山岩可以划分为几个系列?每个系列有什么成因特


点?



答:


火山岩按照碱含量首先可以划分为碱性和 亚碱性两大系列,


亚碱性系列又可


进一步划分为拉斑玄武岩系列 和钙碱性系列。


因此,


火山岩按照岩石化学特征可


以划分为拉斑玄武岩系列、


钙碱性系列和碱性系列等三大系列。


每一系列的火山


岩均具有其构造专属性,因此可成为古构造环境反演的依据。



拉斑玄武岩系列的代表性岩石为拉斑玄武岩,它是全球出露最 广泛的一类岩石,


沿洋中脊溢出成为新生洋壳并随着海底扩展而铺满整个洋底。


拉斑玄武岩系列产


出环境除开阔大洋和边缘海外,


还可见于活动大陆边缘。


此外,


大陆溢流玄武岩


也多属拉斑玄武岩系列。



钙碱性系列的代表岩石为 安山岩,可能是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主要产于岛弧、


大陆弧、碰撞造山带等构造环境, 常有大量火山碎屑岩伴生;



碱性系列的两个主要特点是成分过 碱性和硅酸不饱和,化学标志是


A


,矿物


学标志是出现碱性暗色矿物(霓石、钠闪石等)和碱性长石(正长石、歪长石、


微斜长石等)和似长石类矿物(霞石、白榴石等)


,主要产于洋岛和大陆裂谷等


非造山构造环境。



3.


简述花岗岩类过


Al


、准


Al


、过碱的化学和矿物学标志。



答:过铝质花 岗岩


A/CNK>1


,特征矿物有白云母、堇青石、石榴子石、 尖晶石、


电气石、黄玉等;



准铝质花 岗岩


A/CNK<1



特征矿物有斜方 辉石、


单斜辉石、


普通角闪石、


绿帘石 、


镁铁闪石等;



过碱质花岗岩


A


,特征矿物有碱性长石,霓石,霓辉石,钠闪石,钠铁闪石,


铁橄榄石等。



4.

< br>试述岛弧玄武岩的主、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答 :岛弧玄武岩在海沟一侧以拉斑玄武岩为主,向陆一侧以钙碱性玄武岩为主。


从大洋一侧 向大陆一侧表现出来的俯冲极性是:


岩石由拉斑玄武岩经高铝玄武岩

向碱性橄榄玄武岩变化,岩石中


K


2


O


含量不断升高。根据


SiO


2


- K


2


O


图及岩 石发


育的构造部位,


可以将岛弧玄武岩划分为低钾或岛弧拉斑玄 武岩,


中钾弧玄武岩


和高钾弧玄武岩。



拉斑玄武岩和钙碱性玄武岩化学上富


CaO


MgO



Al

< br>2


O


3



FeO



Fe


2

O


3


,贫碱


K


2


O+N


2

O



4%



。岛弧拉斑玄武岩亏损高场强元素


P



Nb


,富集容易活动的大


离子亲石元素。

中钾弧玄武岩微量元素总体特征与岛弧拉斑玄武岩类似,


都明显

亏损


Nb


等高场强元素,但中钾弧玄武岩中所有的不相容元 素浓度都高于岛弧拉


斑玄武岩。


高钾弧玄武岩的活动性大离子亲 石元素比中钾玄武岩高富集一些,


Nb



Ti


负异常明显。



5.

< p>
说明在有含水矿物相存在的条件下源区岩石的熔融过程。



6.


简述大陆岩石圈地幔的岩石学特征和主要相变。



答:大陆岩石圈地幔是地幔的组成部分,它以莫霍面为界,下伏于地壳,上覆于


软流圈,


是上地幔的顶部。


大陆岩石圈地幔的主 体岩石是各种橄榄岩,


另外还含


有少量的辉石岩和榴辉岩。


这些岩石的主要矿物组成是橄榄石、


辉石、


石榴子石、


尖晶石和斜长石等。


这些大陆岩石圈地幔岩一般来源 于两大部分,


一是形成构造


侵位,


产于 造山带的造山带超镁铁质岩,


又称阿尔卑斯型超镁铁质岩;


另一 种来


源于幔源火山岩中的捕掳体和捕虏晶,


主要赋存在金伯利岩 、


钾镁煌斑岩和碱性


玄武岩中。



岩石圈地幔的相变主要有斜长石橄榄岩相、


尖晶石橄榄岩相、


石榴子石橄榄


岩相和金刚石橄榄岩相等。它们稳定存在的深度分别为< /p>


0-30



40Km


30



40Km-45



82Km



45



82Km


以上,金刚石稳定存在的深度则 在


150Km


以上。



7.


简述变质作用


PTt


轨迹 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其可能指示的构造过程。



答:

< p>
PTt


轨迹是指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所处环境的温度、压力随时间的连 续


变化过程。


PTt


轨迹总的可分为顺 时针和逆时针两种形式。顺时针型反映了大陆


碰撞造山带变质作用的演化,


地壳先挤压增厚而温度、


压力递增,


后期抬升剥蚀,


恢复均衡。逆时针型指示大陆先拉张裂陷,压力急剧下降,然后才汇聚挤压,反


映了经由被动陆缘阶段大陆边缘造山带变质作用的演化。



8.


简述榴辉岩相和麻粒岩相的主要岩石学差异。



答:榴辉岩相是一个温度大于


500


℃ ,压力大于


1GPa


的高压变质相


,< /p>


代表性岩石


为榴辉岩。榴辉岩是主要由红


-


红棕色石榴子石和草绿色绿辉石组成的高压基性


变质岩。


榴辉岩相变质岩可以柯石英的出现划分为高压变质岩和超高压变质岩两


类,或以温度划分为低温(


450-550


℃)


、中温(


550-900


℃)和高温(


>900


℃)


三类。榴辉岩相岩石多种多样,包括泥 质、长英质、钙质、镁质和基性五大化学


类型。榴辉岩相基性变质岩典型矿物组合为石榴 子石


+


绿辉石


+


蓝晶石


+


石英,根


据地质产状可分为


A



B



C


三类,分别与超基性


-

< br>基性火成岩、片麻岩和蓝片岩


有关。


< br>麻粒岩相是高级区域变质相,通常


T>700



,P>0.3Gpa


,主要见于早前寒武纪结


晶 地盾,


也见于显生宙造山带,


构成造山带内部最热的部分,


通常认为代表古老


下地壳和浅层地幔。该相以基性变质岩矿物组合出 现钙质单斜辉石


+


斜方辉石为


标志,在 低温阶段,基性变质岩矿物组合为


Pl+Hb+Di+Hy+Gt+Q

< br>,温度进一步升


高,


Hb


分解, 矿物组合变为


Pl+Di+Hy+Gt+Q,


广泛分布的是低温 亚相。该相岩石


变余结构构造不发育,


岩石中片状、

< p>
纤维状矿物减少或消失,


岩石典型结构为花


岗变晶 结构,反应结构常见,典型构造为片麻状至块状构造。



9.< /p>


什么是接触变质作用?简述接触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带特征。


< /p>


答:


接触变质作用是分布在侵入体和围岩的接触带,


主要由岩浆热引起的变质作


用。


接触变质作用的主要 控制因素为温度,


主要变质机制为重结晶,


P/T


比很低。


接触变质带宽度变化很大,


从毫米级到千米 级,


自侵入体向外变质程度逐渐降低,


形成围绕侵入体呈同心圈 状分布的变质分带。


发育完整的接触变质带,


可归纳为


钠长


-


緑帘角岩相(


A EH



、普通角闪石角岩相(


HH


)和辉石角岩相(


PH


)三个变

< p>
质相,再加上高热变质独特的透长岩相(


S



,它们一起构成接触变质相系系列。


接触变质带出现典型的低压高温 矿物,如红柱石、堇青石,硅灰石等,典型岩石


类型包括角岩、接触片岩、接触片麻岩。 岩石以变晶结构、角岩结构、无定向或


定向构造为特征。


在接触 变质带的外带,


变余结构构造发育。


由于岩浆流体的作


用,接触变质带常伴生矽卡岩等交代岩石。



1 0.


影响变质作用进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变质作用的?



答:影响变质作用进程的主要因素有温度(


T



、压力(


P



、流体成分(


x


)和时

间(


t


)等。


< br>(


1


)温度:温度升高可大大加快变质反应速率和晶体生 长,是重结晶的决定性


因素;温度升高还可改变岩石的变形行为,使岩石从脆性变形向塑 性变形转化;


温度升高还可通过脱水反应、


脱碳酸反应形成变质 热液,


这些变质热液可作为催


化剂、


搬 运剂和热媒介对变质作用施加影响;


温度升高还会导致部分熔融而发生

< br>混合岩化。




2


)压力:包括静压力和动压力两种,静压力又称围压,是由上覆岩石的重量


引 起的压力,


具有均向性,


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 br>静压力可使岩石或矿物的体积变


小,密度加大,形成密度更大的新矿物。也可增加 岩石的可塑性,使岩石易于塑


性变形;


动压力又称应力,


是由构造运动产生的定向压力。


它可引起矿物的压溶

< br>和重结晶,


导致矿物在垂直与动压力的平面上定向排列。


也可以使岩石发生脆性


破裂变形,从而使岩石的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形成一系列动力变 质岩。




3



流体:


流体中的成分可以成为矿物晶格的一部分,

< p>
直接构成岩石的一部分;



流体可以作为运载工具 带入带出元素,


从而改变岩石化学成分,


促进交代作用和


成矿作用的进行,


并可形成矿床;


流体可作为 催化剂提高变质反应速率;


流体可


大大降低岩石熔点,促进混合 岩化作用。




4

)时间:任何变质作用都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成,不同地质时代的变质


作用具有 不同的特点。



11.


岩浆

< p>
/


岩浆岩中


SiO


2


过饱和、饱和、不饱和的标志。



答:岩浆 岩中


SiO


2


过饱和的标志是岩石中出 现石英;



SiO


2

< br>不饱和的标志是岩石中出现不与石英共生的矿物,


如富镁橄榄石、


似长石等;



如果岩石中既没有石英,


也没有不与石英共生的矿物,


而仅含有能与石英共生的


矿物,如辉石、角闪石、长石、云母类矿物等,则说明岩石中


SiO

2


处于饱和状


态。



12.


简述


I


型、


S


型花岗岩的概念和区别标志。



答:


I


型花岗岩最初被认为是未经风化的火成岩部分 熔融形成的花岗岩类,现在


一般认为它是壳源岩浆和幔源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S


型花岗岩是沉积岩部分熔


融的产物,一般为壳 源物质。



I


型花岗岩一般

< p>
A/CNK<1


,特征矿物为角闪石、磁铁矿,常见岩类为花岗闪长岩


和闪长岩。



S


型 花岗岩


A/CNK>1


,特征矿物为黑云母,堇青石,石榴子石 ,铝硅酸盐矿物,


钛铁矿等,常见岩类为白云母花岗岩,二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 /p>



13.


叙述陆相火山岩和海相火山岩的 鉴别标志。



答:


< br>1


)陆相火山岩与下伏地层常呈喷发不整合接触,风化壳发育,而海相火山


岩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风化壳不发育;




2


)陆相火山岩与陆相动植物化石及陆相沉积岩共生,而海相 火山岩则与海相


动植物化石及海相沉积岩共生;




3


)陆相熔岩成分变化大,从基性到酸性都有,常 见红色氧化顶,柱状节理发


育,


海相熔岩成分变化小,


主要为基性熔岩,


常见枕状构造及熔岩遇水淬碎形成

的玻屑、岩屑等;




4


)陆相火山碎屑物在水平方向上粒度变化显著,而在垂向上粒度变化很小,


不发育粒序层理,海相火山碎屑物在垂向上粒度分选明显,粒序层理发育;




5


)陆相环境中酸性岩多见紫、红、浅黄、黑 、灰等颜色,熔岩常发育红顶绿


底,气孔杏仁构造发育;海相环境罕见中酸性岩,且其多 为银灰、灰白等色,熔


岩不发育红顶绿底,


气孔或杏仁的含量变 化较大,


水深较大的海相火山岩中不发


育气孔杏仁构造。海相环 境多见基性火山岩,且多为蓝、绿等色。



14.


任选三个区域变质相系,论述其特征矿物组合(见


47





15.


简述与主要玉石相伴的变质作用。



16.

< br>以典型剖面图示意简述蛇绿岩套的概念与组成,那些构造环境可以形成蛇绿


岩套?



答:蛇绿岩套是自上而下由深海沉积物、枕状熔岩、灰绿岩墙 群、辉长岩及超镁


铁质堆晶岩、


变形橄榄岩等岩石单元构成的一 套岩石组合。


它是古大洋盆地和造


山带重建的关键标志。



枕状熔岩:


多为拉斑玄武岩,


因喷发于海底,


多具枕状构造,


也可呈层状、


块状、


透镜状等。


常遭海水蚀变形成细碧岩,


还可见由玄武岩浆分异形成的中酸性岩蚀


变形成的角斑岩及石英 角斑岩;



辉绿岩墙群:直立在海底扩张脊下,是上部熔岩的通道。



辉长岩及超镁铁质堆晶岩:


通常是蛇绿岩中厚度最大的组成单元,< /p>


上部为辉长岩


和闪长岩组成的咋岩体,


无 火成层理构造;


下部为超镁铁质堆晶岩,


具火成堆晶

< p>
结构,发育火成层理构造,岩石类型有纯橄岩、二辉橄榄岩和辉石岩。


< /p>


变形橄榄岩:


具变形变质结构的橄榄岩,


常见蛇纹岩或蛇纹石片岩,


岩体中间包


含未变质的纯橄岩、方辉 橄榄岩及辉石岩的层、块、透镜体。



在自然界很难看到蛇绿岩 套的完整构成单元,


往往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


分。



蛇绿岩可分为


MOR

型和


SSZ


型。


前者形成于洋中脊 ,


而后者形成于俯冲带上。



近,


Dilek



Furnes



2011



划分出与俯冲有 关的蛇绿岩和与俯冲无关的蛇绿岩


两大类。


前者包括俯冲带上和 火山弧两个亚类,


发育于洋盆关闭过程中。


后者包


括大陆边缘、洋中脊和地幔柱等几个亚类,发育于裂谷漂移和洋底扩张过程中。



17.


说明在岩浆结晶过程中残余岩浆组分为什么会发生改 变,如何改变?



答:


岩浆结晶过程中 残余岩浆组分发生改变主要是因为在结晶过程中发生了结晶


分异作用。结晶分异作用是指 结晶相和熔体相分离的过程,主要包括重力分异、


流动分异、


压 滤作用和熔体对流分异等多种分异机制。


重力分异机制:


镁铁质 矿


物熔点高,结晶早,由于其密度大,结晶后下沉于熔体的底部,而中性


-


长英质


矿物熔点低,结晶晚,由于其密度小,结晶后 堆积在熔体的上部,这样就形成了


具有明显垂直分带特点的火成堆晶岩。


其下部为超镁铁质岩,


向上依次变为辉长


岩、闪长岩、 斜长岩甚至花斑岩等,具韵律层理构造,常形成铬铁矿、钒钛磁铁


矿等重要矿床;压滤作 用:岩浆结晶之后,在晶体格架之间残存未结晶的熔体,


在构造挤压作用下,

< p>
残存熔体与熔体分离,


向压力较小的方向迁移,


在 张裂隙或


褶皱轴部形成小侵入体。


流动分异作用:


岩浆中早结晶的晶体,


受流体流动控制,


由通道壁向 通道中心流动,而晚结晶的矿物富集在岩体边缘。



18.


利用钾长石


-


斜长石相图,说明岩浆平衡结 晶的过程。



19.


简述具有“中等< /p>


87


Sr/


86


Sr


比值”花岗岩类的三种可能形成途径。


< br>20.


简述地壳演化早期太古代高级地质体的岩石组合




答:太古代高级地质体岩石组合主要为高级变质岩和花岗


-


绿岩。



高级变 质岩主要由长英质片麻岩组成,


经受过一次或多次麻粒岩相或角闪岩

相变质作用,以含紫苏辉石为特征,变余结构构造不存在。



绿岩带是变质的基性火山岩和沉积岩带,


位于占优势的花岗质岩石中,


因变


质作用生成的绿泥石、


绿帘石、

< br>阳起石等矿物而使岩石普遍具有暗绿色。


由于通


常不伴随 透入性的形变作用,


所以原生的结构构造还能保留下来。


发育完 整的绿


岩带层序由下部超镁铁质、


中部钙碱性火山岩和上部沉积 岩等三部分构成,


普遍


表现出旋回性。



与绿岩共生的花岗质岩石在两者接触处的片麻理往往一致,


原始 关系不易确


定。


张秋生



1984



认为太古宇至少可以划分出三套不同类型 的花岗质杂岩:



1



以含大量超基性


-


基性岩包体为特征的紫苏花岗片麻岩 ,化学成分富钠,是已知


最最古老的花岗岩体;



2


)英云闪长


-


花岗闪长岩 系列;



3


)钾质或红色花岗岩。



21.


简述地质流体对变质反应的影响。


(见


10




22.


什么是超高压变质作用?简述其岩石学特征及研究意义。



答:超高压变质作用是变质压力≥


2 .5Gpa


的超深变质作用,以出现柯石英、金


刚石等超高压变 质矿物为标志。



超高压变质实际上等同于柯石英稳定曲线以上 的榴辉岩相变质。


超高压变质


岩是指那些具有榴辉岩相特征矿物 组合的岩石,


或者矿物学上具有其他超高压特


征信息的变质岩类 。


超高压变质岩在岩性与原岩上具有多样性,


是经过超高压变< /p>


质的混杂岩。


超高压变质作用记录主要保存在榴辉岩和石榴橄榄岩 透镜体中,



们中少数的石榴子石和绿辉石中含有柯石英显微包 体,


石榴子石、


蓝晶石和锆石


中含有微 粒金刚石。



超高压变质岩的发现,


证 明了陆壳岩石可以俯冲到


100-200Km


深处,

< p>
在压力



2.5Gpa


的 环境中重结晶形成超高压变质岩,而后迅速折返到地表,这在地质


学上具有里程牌意义。


超高压变质岩的发现和研究,


敲开了大陆板块构造体制的


大门,为重塑大陆板块的汇聚、俯冲和折返提供了科学依据。



23.


试解释岩石构造的内涵,并简要说明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类 岩石的主要


构造特征。



答:


岩石的构造指构成岩石的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分之间的分


布和排列方式特征。



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地下深处或喷出地表 冷凝形成的岩石,


因此岩浆岩的构造可分


为侵入岩构造和喷出岩 构造两大类。


侵入岩的构造包括块状构造、


斑杂构造、



生节理构造、面理和线理、火成层理构造、球状构造、晶簇构造、晶洞 构造等,


喷出岩的构造包括枕状构造、绳状构造、流纹构造、柱状节理构造、气孔和杏仁


构造等。这些构造反映了岩浆流动、侵入、冷凝过程中的结晶分异、定向流动、


冷凝收缩、气体逃逸、遇水反应、岩浆混熔等多方面的特征。



沉积岩的构造主要反映了沉积物在风、


水、


生物 等外动力作用下沉积、


成岩等过


程中的各种特征。常见的沉积构 造有块状构造、各种层理构造,各种生痕构造,


各种层面构造等等。


变质岩是三大类岩石在温压、


流体、

时间等因素作用下,


经变质结晶和变形等变


质作用形成的岩 石。


在变质程度低的岩石中可见大量的变余构造,


即原岩中经变


质作用后仍保留下来的原岩构造。在变质程度高的岩石中则主要发育变质构造,


包括定向构造和无定向构造两大类。


定向构造包括面理和线理。


面理包括板状构


造、


千枚状构造、


片状构造、


片麻状构造、


层状构造、


眼球状构造和


S-C


面理等。


线状构造包括拉伸线理、


交面线理和皱纹线理等。


无定向构造包 括块状构造、



状构造、斑点构造等。



24.


简述磁铁矿系列花岗岩、钛铁矿系列花岗岩的概念和成因 意义。



答:


日本学者石原舜三



1977



在研究 了东亚


W-Mo-Sn


矿床和日本中新生代花岗


岩后,将磁铁矿含量在


0.2%-1.5%


的花岗岩定 义为磁铁矿系列花岗岩,将磁铁矿


含量小于


0.2%

< p>
的花岗岩定义为钛铁矿系列花岗岩。


前者在高氧逸度条件下形成,


具有氧化性,


后者在低氧逸度条件下形成,


具有 还原性。


石原将此与岩浆的源区


联系起来,

认为磁铁矿系列花岗岩浆来源于深部无碳的氧化环境,


钛铁矿系列花


岗岩浆来源于较浅部位有含碳围岩的还原环境。



25 .


简述造山前、造山期、造山后三大构造演化阶段代表性的火成岩组合。



26.


简述金伯利岩和煌斑岩概念的差别和联系。< /p>



答:


金伯利岩是一种蛇纹石化的斑状金 云母橄榄岩,


具粗晶斑状结构、


显微斑状


结构和自交代结构,


常见构造包括块状构造,


角砾状构造和岩 球构造。


金伯利岩


的矿物成分非常复杂,包括(


1


)岩浆直接结晶的矿物,如橄榄石,金云母,尖


晶石 ,富钛矿物等;



2


)岩浆自源区及上 升途中携带的捕虏晶,如粗晶橄榄石、


镁铝榴石,金刚石等;



3


)流体交代形成的蚀变矿物,如蛇纹石、绿泥石、碳酸


盐等。



金伯利岩是一种浅成


-


超浅成岩,在自然界分布很少,几乎全部分布在稳定


克拉通内部,常以岩筒、岩管、岩脉产出,但规模都很小。金伯利岩是自然界起


源最深的 火成岩之一,


来自


150Km-200Km

的地幔岩石圈下部,


是研究地球内部物


质结构的重要窗口, 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金伯利岩还是金刚石的母岩,


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煌斑岩是富含自形的镁铁质矿物斑晶的浅成岩,

斑晶和基质中均含有大量的


自形暗色矿物,包括角闪石、黑云母、辉石和橄榄石等, 斑晶中无长石、斜方辉


石。浅色矿物主要在基质中产出,自形程度差,主要为碱性长石和 斜长石。常见


煌斑结构、块状构造。煌斑岩大多数成岩脉、岩墙和岩床产出,规模不大, 但分


布广泛。


煌斑岩对于理解地球动力学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


在造山带,


煌斑


岩一般代表造山后 伸展作用的开始。


同时,


钙碱性煌斑岩还与热液金矿床有密切< /p>


关系。



27.


辨析下列名词:绿片岩、绿片岩相、绿岩带、蛇绿岩和蛇绿岩套。




绿





绿



岩< /p>









< p>





绿








Chl+Act+Ep+Ab+Q


,可见变余结构。


Ab



Ep


由原岩中的


P l


变来,


Chl


Act



原岩中的暗色矿物变来。



绿片岩相:


一种低级区域变质相,


以其 低温矿物组合和明显的变余结构构造为特


征,以基性变质岩中出现


Chl+Act+Ep+Ab+Q


为标志。



绿岩带:变质的基性火山岩和沉积岩带,因变质作用生成的绿泥石、绿帘石、阳


起石等矿物而使岩石普遍具有暗绿色,


见于前寒武纪地盾。


完整 的绿岩带层序由


下部超镁铁质、中部钙碱性火山岩和上部沉积岩等三部分组成。



蛇绿岩:自上而下由深海沉积物、枕状熔岩、灰绿岩墙群、辉长岩及超 镁铁质堆


晶岩、变形橄榄岩等岩石单元组成的一套岩石组合,因此又称为蛇绿岩套。



28.


简述月球玄武岩与地球上主要玄武 质岩石类型的差异,有何启示?



答:月球玄武岩与地球玄武岩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



FeO


含量明显高于地球玄武岩,相应地,月球玄武岩中的橄榄石和辉石为


富铁 的种属;




2



K


2


O



Na


2


O


的含 量明显低于地球玄武岩,


K


的丰度与地球上的低钾拉斑玄武


岩相近,


Na


仅相当于地球玄武岩的


1/5.


相应地,月球玄武岩中的斜长石均属于


高钙斜长石,基本不出现钾长石;




3


)月球玄武岩形成于还原环境,自然


Fe

< br>及


FeS


普遍出现,缺乏


Fe< /p>


3+





4


)月球玄武岩


Ti


含量变化很大,常常成为其进一步分类的依据;




5


)月球的火山作用产物除了玄武岩之外还有火山玻璃球,它们广泛分布 在月


壤中;




6


)月球表面没有水和氧气,因而岩石为遭受风化和蚀变,岩石新鲜,没有含


水矿物出现;




7< /p>


)月球玄武岩形成年龄很早,已有的月球玄武岩形成年龄最早者为


4.2Ga



最晚者约为


2.0Ga< /p>




月球玄武岩与地球玄武岩的差异对理 解地球早期岩石构成,


地壳演化具有一定的


借鉴意义。



29.


以泥质岩为例简述接触变质带的主要相 变和矿物组合特征




答:从围岩到侵 入体,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钠长


-


绿帘角岩相(


AEH



、普通角


闪石角岩 相(


HH


)和辉石角岩相(


PH



(该相多数情况下缺失)




AEH


相位于接触变质晕的最外圈,与围岩渐变接触 。该相泥质变质岩重结晶


程度差,变余泥质结构、变余层理构造发育。富铝泥质变质岩以 出现红柱石、硬


绿















物< /p>





Q+Ab +And+Cld+Ms+Chl,Q+Ab+Bi+Ms+Chl


< br>富钾泥质变质岩以无红柱石、


硬绿泥石,


而有钾长石为特 点,典型矿物组合为


Q+Ab+Mic+Ms+Bi




HH


相为中级接触变质相,分布广泛,该相岩 石具低压中温矿物组合特征,


变余结构构造通常已不发育。


该相 泥质变质岩中红柱石、


堇青石常发育很好的变


斑晶,

< p>
红柱石与黑云母共生。


富铝泥质变质岩典型矿物组合为

Q+And+Crd+Bi+Ms



富钾泥质变质岩典型矿 物组合为


Q+Mic+Bi+Ms


,有钾长石,无富铝贫钾矿物 。



PH


相泥质变质岩中,变余结构构 造几乎完全消失,钾长石与富铝贫钾矿物


共生,


单从矿物组合已 区分不出富铝泥质变质岩和富钾泥质变质岩,


它们的典型


矿物组 合为


Q+Sil+Crd+Or



Q+ Crd+Bi+Or



Fe/Mg


高时 出现铁铝榴石。


这两类泥


质变质岩的区别仅在矿物含量上,前者 矽线石、堇青石含量高,后者正长石、黑


云母含量高。



30.


简述细晶岩脉、


伟晶岩脉、

< p>
煌斑岩脉和辉绿岩脉的矿物学组成和产状的异同。



答:


细晶岩脉和伟晶岩脉都属于浅色岩脉,


与各大深成岩均有 成因联系。


但通常


所谓细晶岩即花岗细晶岩,

< br>岩石主要由石英、


微斜长石和钠长石组成,


又称长英


岩,具细粒他形结构而得名,颜色较浅,不含或很少含暗色矿物。



通常所谓伟晶岩即花岗伟晶岩,


晶体都特别粗大,


个别可达米级,


由粗大的


石英、碱性长石和斜长石组 成,具文象结构,多见晶洞构造和晶簇构造。附属矿


物可达


30 0


多种,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富含稀有稀土元素及放射性元素。



煌斑岩脉和辉绿岩脉都属于暗色岩脉。


煌斑岩是富含暗色矿物的 脉岩,


具特


有的煌斑结构,


即暗色矿物 无论在斑晶还是基质中都是较完美的自形晶,


而浅色


矿物自形程 度差,一般出现在基质中。常见暗色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和


橄榄石。

< p>


辉绿岩是一种中细粒的浅成侵入岩,


主要由普通 辉石和高钙长石组成,


暗绿


或黑绿色,具典型的辉绿结构。



这些岩脉产状的共同点是,


都呈规模较小 的岩墙、


岩脉产出。


但细晶岩和伟


晶岩 既可产于侵入体内部的开放性裂隙中,


也可产于侵入体临近的围岩中。

< br>煌斑


岩脉和辉绿岩脉常呈岩脉、岩墙、岩床等产于侵入体顶部或边部。

< p>


31.


简述埃达克岩定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 其成因机制。



答:埃达克岩,由


De fant



Drummond



1990


年发现于阿留申群岛中的


Adak< /p>


岛而得名。它由安山质、英安质和流纹质系列火山和(或)侵入岩组成,含大量

< p>
斜长石、角闪石和云母斑晶,有时含斜方辉石斑晶,不含单斜辉石。埃达克岩很

少和玄武岩或玄武安山岩共生。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SiO


2



56%




Al


2< /p>


O


3


(



15%),



Na


2


O




3.5 %




低镁



MgO<3%



,

与正常岛弧安山岩


-


英安岩


-


流纹岩的区别是:埃达克岩高


Sr


,相对富


Eu


,贫


Y



Yb


和重稀土,


Sr/Y


高,


La/Yb



20,< /p>


87


Sr/


86


Sr<0,704




埃达克岩的成因 机制比较复杂,


目前认识很不统一,


主要有年轻俯冲大洋板片熔


融,增厚地壳中下地壳的部分熔融,玄武岩浆分离结晶等成因模式。


32.


简要论述超镁铁质深成岩和超镁铁质火山岩的分类 方案,说明纯橄榄岩、方


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苦橄岩、科马提岩和麦美奇岩在以上分 类体系中的位


置和差别。



Ol- Opx-Cpx


三角图解)



33.< /p>


以玄武岩或花岗岩为例,简要讨论不同构造背景下岩石组合的特征及形成原


因。



答:以玄武岩为例,玄武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多种 多样,通常有大洋中脊、洋岛和


海山、大洋高原与大陆溢流玄武岩(大火成岩省)


、俯冲带、大陆裂谷等。



大洋中脊玄武岩(


MORB


)形成于幔源岩浆,由于上覆地壳无花岗质岩石,原< /p>


生岩浆不会因同化混染而发生成分变化,


因此洋中脊喷发的玄武岩 以橄榄拉斑玄


武岩为代表。



洋岛和海 山的形成与地幔热点有关,


岩浆来源深度大,


通常最先有大量岩 浆


喷发形成盾形火山。


随后岩浆活动进入间断期,


盾形火山被剥蚀。


后期幕式喷发


的玄武岩浆更富碱,


主要形成碱性玄武岩,


而盾形火山阶段形成的玄武岩主要为


拉斑玄武岩。



洋底高原玄武岩为板内火山 在极短时间内大规模爆发形成,


主要形成拉斑玄


武岩;而大陆溢 流玄武岩(


CFB



,多出现于被动大 陆边缘,同大陆裂解有密切关


系,主要为成分复杂的亚碱性玄武岩。


大陆裂谷主要出现碱性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


大陆裂谷发 育的初期,


隆升幅


度不大的软流圈低度部分熔融形成碱性玄武岩 及其他富碱岩石,


如碧玄岩、


霞石


岩等 。随着裂谷进一步发展,软流圈进一步上隆,可形成大量的拉斑玄武岩。



洋壳在俯冲时携带了大量的水及其他挥发分,


当洋壳俯冲到俯冲带后,


板片


脱水导致上覆的地幔楔的固相线温度下降,


有利于岩浆的生成。


随着俯冲作用的


进行及俯冲深度的变化,


可形成一系列成分不同的岩浆:


在海沟一侧以拉斑玄武


岩为主,向大陆一侧以钙碱性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为主



34.


简要讨论变质岩和岩浆岩岩石学研究在反演造山带演化过程中的应用。< /p>



答:


岩石学研究在反演造山带的演化过 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岩浆岩岩石学中,



绿岩套通常被认为是古大洋岩石圈的残片,


造山带中的蛇绿岩套被看成是碰撞的


大陆板块之间的缝合线,


是造山带重建的关键标志。

< br>例如,


以青藏高原雅鲁藏布


江蛇绿岩为标志,

< p>
将青藏高原划分为南北两部分,


北侧属于欧亚板块的拉萨地体


和冈底斯弧岩浆带,南侧属于印度板块的喜马拉雅造山带。



俯冲带岛弧火山岩的极性分布也是造山带反演的重要证据。


岛弧火山岩从大


洋一侧横穿岛弧到大陆一侧总是表现出拉斑玄武岩系列


-

< p>
钙碱性系列


-


碱性系列


的 极性分布,


利用此极性规律可以反演古洋壳的俯冲方向,


进而可 以重建造山带


的形成过程。



变质岩岩 石学研究中,


双变质带广泛作为地质历史中沟弧系统的证据。


双 变


质带是发育中沟弧带的变质作用,


由大体同时代的一个高


P/T


变质带和一个较低


P/T

< p>
变质带组成,前者位于大洋一侧,代表一个古海沟带,后者位于大陆一侧,


代表了一个古岛弧带。


它们互相平行沿大陆边缘延伸,


中间通常 有一个巨大断裂


将二者隔开。



以含有 柯石英、


金刚石等超高压变质矿物微粒为特征的超高压变质岩是造山

带深部过程的见证,


它证明了陆壳岩石可以在大陆碰撞过程中俯冲到地幔深度经


历超高压变质作用,


然后迅速折返到地表,


为重塑大陆板块的汇聚、


俯冲和折返


提供了科学依据。



35.


简要讨论岩浆作用与能源和矿产资源的 关系。



答:岩浆作用与能源和矿产资源有着密切的关系。超基 性


-


基性层状侵入体是许


多重要经济价 值矿床的母岩,比如钒钛磁铁矿、铬铁矿、铂族和铜镍矿、磷灰石


矿等;


地幔岩浆携带的地幔包体中常含有金刚石,


碱性玄武岩中所携带的幔源包


体和捕虏巨晶中所含的蓝色刚玉、


锆石、


石榴 子石等巨晶矿物是重要的宝石原料;



闪长岩同石灰岩接触带上 常形成矽卡岩型铜、铁、铅


-


锌、钨、锡、金、钼等矿


床,


如大冶铁矿、


铜官山铜矿、


水口山铅锌矿等,


另外,


闪长岩还是良好的建材;



花岗质岩浆活动在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岩浆不仅可以提高成矿物质,


还能


提高成矿流体,矿化剂和 热能,驱使流体循环。特别是,岩浆的性质与组成对矿


床类型具有重要影响,即所谓的成 矿专属性。如准铝质


-


弱铝质


I


型花岗岩常与


铜、钼、铅、锌等矿有密切关系,强过铝质花岗岩常与钨 、锡矿有关,而过碱性


花岗岩常伴有


Sn



W



Zn



Nb



Ta



Zr



REE



U



Th


等矿产。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


火成岩与油气资源具有密切关系。


岩浆的烘烤作用可以


提高盆地烃源岩的成熟度,


生成更多的油气资源;

岩浆上拱形成的底辟构造常可


形成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圈闭;


各类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在孔隙和裂缝发育的情况下


均可形成良好的油气储层,

< p>
在合适的圈闭中即可形成各类火山岩油气藏。


这一类


油气藏已在我国及世界其他地区有所发现,


如准噶尔盆地的克拉美丽火山岩大气


田等,


火山岩油气藏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


当然,


当岩浆侵入已经形


成的油气藏时,它可以使油气 燃耗殆尽,这是它对油气藏起破坏作用。



36.


简述不同构造背景下花岗岩组合特征(可按


I



S



M



A


型分类)




答:洋中脊和洋岛产出斜长花岗岩,为


M


型花 岗岩,准铝质,主要由石英、斜长


石和少量暗色矿物组成。


该类 花岗岩常作为蛇绿岩套的次要组分产出,


呈脉状或


小岩株穿插于 蛇绿岩套,


特别是辉长岩内,


或夹于辉长岩与席状岩墙之间,< /p>


是大


洋环境中长英质岩石的代表。


大陆裂 谷主要发育


A


型花岗岩,


过碱质,


常见岩石


类型为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等



大洋岛弧环境主要可发育


I


型、


S


型和


M


型花岗岩, 准铝质。大陆弧环境发



I


型和


S


型花岗岩,常见岩石有云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等。大陆碰


撞造山带主要发育


S


型花岗岩,过铝质 ,常见混合岩和浅色花岗岩。



造山后抬升

/


垮塌主要发育


I


型和

< p>
S


型花岗岩,常见岩石类型为双峰式花岗



+


闪长岩


-


辉长岩。



37.


叙述大洋中脊玄武岩(


MORB


)的形成机理



答:


大洋中脊玄武岩是指形成于离散板块边缘的玄武岩,


可分为正常洋中脊玄武


岩(


N-MOR B


)和富集洋中脊玄武岩(


E-MORB


)两种。前者远离热点,


K


2


O


及不相


容元素含量低;后者距离热点较近,相对富集


K


2


O


和强不相容元素。



玄武岩浆的源岩为上地幔橄榄岩,


洋脊扩 张产生的减压作用是地幔橄榄岩产生部


分熔融的主要影响因素,


但不是唯一因素,


温度升高,


挥发分的加入也是重要的


因素。



大洋中脊可分为较快和较慢扩张两种类 型,


较慢扩张的洋中脊如大西洋中脊,



张速率一般


<3cm/a



这里的岩 浆房在时空上是不连续的,


岩浆呈幕式喷发。


较快


扩张的洋中脊以东太平洋洋中脊为代表,


扩张速率一般


>4cm/a



其下存在连续的


岩浆 房。


相较于慢速扩张的洋中脊,


快速扩张的洋中脊热地幔上升速 度快,


温度


变化不明显,


地幔物质在浅 部熔融程度高。


因此,


岩浆分异在快速扩张中心产生

< p>


MgO


和低结晶度岩浆,而在慢扩张中心则产色 高


MgO


和高结晶度岩浆。



38.


简述递增变质带和


PTt


轨迹概念的差别




答:


递增变质作用是指在一个变质地区沿地表一定方向热峰温度连续有规律地增

< br>加的变质作用。


递增变质带就是在这种作用下在该地区形成的一系列变质带,



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带与带之间的界线称 为等变线,


每个变质带中包含着在基本


相同的

< br>P-T-x


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特定矿物组合


(指示矿物)


的变质岩。


沿着热峰


温度递增的方向,


指示矿物变质程度逐渐升高。


英国地质学家乔治·


巴罗于


1893


年在苏格兰高地测定了第一个递增变 质带,


他以变质泥岩中随变质程度增高而依


次出现的新矿物(指 示矿物)为标志划分变质带,在苏格兰高地共绘出


Bi



Gt



St



Ky



Sil


五条等 变线,划分出


Chl


带、


Bi


带、


Gt


带、


St


带、


Ky


带、


Si l




6


个变 质带,称为巴罗式区域变质带。



P-T-t


轨迹指岩石在变质作用过程中温压条件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历程。


它使 人们从动态的观点来审视变质作用,实现了认识上的一个飞跃。



39.


不同条件下岩浆的结晶分异和鲍文反应序列。


(见


49




40.< /p>


矿物温度计、矿物压力计的基本原理。



答:


矿物温压计的基础是平衡热力学、


矿物晶体化学、


高温高压实验岩石学和计


算技术,四者缺一不可。平衡热力学和矿物晶体 化学指出:



1


)平衡共生的两矿


物或多个矿物之间存在稳定同位素的平衡;



2



共生矿物间同一化学组分的化学


势相带;



3


)特定元素在共生矿物对 待定晶格上分配达到平衡;



4


)矿物 晶格参


数及晶体节点上离子配置达到平衡。


矿物化学平衡状态与 矿物形成时的温度、



力有单调的函数对应关系,这就是矿物温 压计得以“标度”的基础。



41.


岛 弧火山岩的成分极性及成因。



J


)< /p>




答:


岛弧火 山岩的成分极性是:


自大洋一侧到大陆一侧横穿岛弧岩石系列依次为

拉斑玄武岩系列、钙碱性系列、碱性系列和钾玄岩系列。岩石中


K

< br>2


O


含量依次升


高,

< p>
形成时间从早依次到晚。


冷的较高密度的洋壳俯冲到热的较低密度的岩石圈 ,


随着俯冲的进行和温度的升高,


洋壳板片脱水导致上覆地幔楔 固相线温度下降进


而发生部分熔融。熔融产生的岩浆喷发后冷凝即形成了火山岛弧。



42.


在以下矿物中任选三种,分布写出 三种以上常见端元组分的结构式。



长石、辉石、角闪石、石榴子石、尖晶石、云母。


< p>
长石:


K[AlSi


3


O


8


],Na[AlSi


3


O


8


],Ca[Al


2


Si


2


O


8


]


辉石:结构通式


XY[Si


2


O


6


],X



Li


+



Na


+



Ca


2+



Mg


2+



Mn


2+



Fe


2+



Y



Mg


2+



Mn


2+



Fe

< p>
2+



Fe


3+



Al


3+



Ti


3+



斜方辉石亚 族:玩火辉石


Mg


2


[Si

< p>
2


O


6


]


,紫苏辉石(


Mg



Fe



2


[Si


2


O


6


]


斜方辉石 亚族:透辉石


CaMg[Si


2


O


6


]


,钙铁辉石


C aFe[Si


2


O


6

< br>]


,霓石


NaFe


3+


[Si


2


O


6


]



硬玉


NaAl[S i


2


O


6


]< /p>


,锂辉石


LiAl[Si


2


O


6


]


,普通辉石


Ca



Mg



Fe



Al



[



Si


< p>
Al



2


O


6


]


角闪石:化学通式


A


0-1


B


2


C


5


[Si


4


O


11


]


2


(O H)


2


,A



Na


+



Ka


+



H


3


O< /p>


+



B



Li


+



Na


+



Ca


2+



Mg


2+



Fe


2+



C



Mg


2+



Mn


2+



Fe


2+



Fe


3+< /p>



Al


3+


< /p>


透闪石


Ca


2


M g


5


[Si


4


O


11


]


2


( OH)


2


——阳起石


Ca


2



Mg



Fe



5


[Si


4


O


11


]


2


(OH)


2


——铁阳起石< /p>


Ca


2


Fe


5< /p>


[Si


4


O


11


]


2


(OH)


2





石< /p>


Na


2


Mg


3< /p>


Al


2


[Si


4


O


11


]


2< /p>


(OH)


2







Na< /p>


2


Fe


2+


3< /p>


Fe


3+


2


[S i


4


O


11


]


2


(OH)


2



石榴子石:


化学通式


A


3


B


2


[SiO


4


]


3


< br>A



Ca


2+

< br>、


Mg


2+


< br>Mn


2+



Fe


2+



B


< br>Fe


3+



Al


3+



Cr


3+




铝榴石系列:


Mg


3


Al


2


[SiO


4


]


3



Fe


3


Al


2


[SiO


4


]


3< /p>



Mn


3


Al< /p>


2


[SiO


4


]


3



钙榴石系列:

Ca


3


Al


2

[SiO


4


]


3

< br>、


Ca


3


Fe

< br>2


[SiO


4


]


3



Ca


3

< br>Cr


2


[SiO


4


]


3



尖晶石:



云母:白云母


K


2


Al


4


[Al


2


Si


6


O


20


](OH)


4


,


金云母


K


2


Mg


6


[Al


2


Si


6


O


20


](OH



F)


4


,黑云母


K


2



Mg



Fe



6


[Al


2


Si


6


O


20


](OH



F)


4

,锂云母


K


2


Li


3


Al


3


[Al


2


Si


6


O


20


](OH,F)


4


, < /p>


43.


简述你了解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的测定方法。



44.


岩浆部分熔融形成的各种岩石及残余岩石地 化特征。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09:1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88785.html

2005-2017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入学考试 岩石学 考博往年试题的相关文章

2005-2017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入学考试 岩石学 考博往年试题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