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滨州行知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
一地理上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一)
本试卷分第Ⅰ(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考试时间
90
分
钟。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
2019
年
10
月
11
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宣布:我国火星探测准备工作已
就绪,
明年
将会发射“火星一号”探
测器。
火星探测器到达火星后会被火星引力捕获,
然后环
绕火
星飞行,将为后期设立火星基地提供资
料。据此完成
1-3
题。
1
.探测器被火星引力捕获环绕火星飞行阶段,属于(
)
A
.恒星
B
.行星
C
卫星
D
.流星
)
2
.火星
基地选址,需要搜集的资料主要有
(
①火星与太阳的距离②火星地形特征
③火星资源分布状况④火星绕日公转的速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
②④
3
.科
学家推断火星上可能有生物存在,与这一推断无关的依据是
(
A
.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更远
C
.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差不大
B
.火星上有大气
D
.火星上曾有液态水
)
可燃冰多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
2017
年
5
月我国“蓝鲸
1
号”
钻井
平台在南海首次试采可燃冰成功。
“蓝鲸
1
号”是超深水钻井平台,
可以在全球
95
%的
海域作业,最大作业水深
36
58
米,最大钻井深度
15250
米。
据此完成
4-5
题。
4
.可燃冰多埋藏于
(
)
A
.软流层
A
.能穿透海洋地壳
C
.能穿透岩石圈
B
.地幔
C
.岩石圈
D
.地核
5
.
“蓝鲸
1
号
”最大钻井深度
15250
米,说明(
)
B
.能深达古登堡界面
D
.能穿透地幔
潍坊诸城是我国重要的恐龙化石产出地,
图
1
示
意考古专家在诸城某地地层中发现
的恐龙化石群,据
此完成
6-8
题。
6
.该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
A
.前寒武纪
C
.中生代
A
.形成
了喜马拉雅
山脉
B
.中后期进化
出了鸟类
C
.
出现了
大
冰期
D
.形成联合古陆
8
同时期地层中还发现了植物化石,这些植物最可能是
(
A
.藻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B
.蕨类植物
D
.被子植物
)
B
.古生代
D
.新生代
7
.该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
- 1 -
美国东部时间
1986
年
1
月
28
日上午
11
时“挑战
者号”航天飞机在美国
p>
0
佛罗里达州(
27
39'N
)发射,发射后在
14
.<
/p>
6
千米的空中解体,残存的驾驶舱在惯
性
作用下升至
19
.
8
千米的高空,随后开始自由落体,然后城落海面。图
2
示意
地球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
9
~11
题。
9
.
“挑战者号”解体时,位于地球大气的
(
)
A
.对流层
C
.高层大气
B
.平流层
D
.电离层
10
.
“挑战者号”残存的驾驶舱从开始自由
< br>落体到溅落海面的
过程中,周围大气温度的
变化是
(
)
A
.越来越高
B
.越来越低
C
.先降后升
D
.先升后降
11
.地球大气层中
(
)
p>
A
.甲层中的臭氧层能强烈吸
收紫外线
p>
B
.乙层中天气现
象复杂多变
C
.乙层中的电离层对
无线电通信起重要作用
D
.丙层中的
极光现象是
重要的旅游资源
图
3
示意
小明同学在潍坊某广场拍摄的紫薇树景观,
该树是从广东引进的,
为
保障树木成活,
园林工人为紫薇树搭建塑料棚,
并用树皮覆盖底部。
据此完成
12-13
题。
12
.
园林工人为紫薇树搭建塑料棚,
并
用树皮覆盖底
部的
主要目的是
(
)
A
.保水保温
B
.防雨防雹
C
.防治虫害
D
.防风防折
13
.
园林工人为紫薇树搭建塑料棚,
主
要是为了(
)
A
.增加
棚内地面吸收的太
阳辐
射量
B
.减少棚内大气
逆辐射散失的热量
C
.
增加
棚内太阳辐射总
量
D
.减少棚内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
<
/p>
图
4
示意
201
9
年
10
月
1
日某时亚洲局部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
14-15<
/p>
题。
14
.此时,广州与上海相比(
)
A
.
p>
风
速
小
- 2 -
B
.
风
速
大
C
.
气
压
低<
/p>
D
.气温低
15
.此时,甲地的风向为
(
A
.西南风
C
.西北风
)
B
.东南风
D
.东北风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
10-15
厘米的砂石履盖层,发展农作物
种植
,
作物产量较高,
品质较好。
图
5
、
图
6
分别示意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及砂田景观。
据此完成
16-17
题。
16
.农田铺设砂石覆盖层后
(
A
.蒸发量增大
A
.易出现盐碱化
C
.昼夜温差小
17
.与裸田相比,砂田
(
)
C
.地下径流减小
D
.地表径流增多
B
.下渗量增大
)
B
.易出现土壤沙化
D
.土壤含水量大
< br>图
7
示意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
18
-20
题。
- 3 -
18
.图中曲线
a
、
b
、
c
分别代表
(
A
.温度、盐度、密度
C
.盐度、密度、温度
A
.水温高、盐度低
C
.水温低、盐度低
0
0
)
B
.密度、盐度、温度
D
.密度、温度、盐度
B
.温度高、盐度高
D
.温度低、盐度高
C
.降水量大
D
.海域面积大
19
.赤道附近表层海水密度特征的成因是
(
)
20
.与南纬
60
附近海域相比,北纬
60
附近的
海水盐度偏低,主要原因是
A
.蒸发微弱
B
.淡水注入多
由于各地海水的温度、
盐度不同
p>
,
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
使水面高度不同,
从而导
致海
水流动。距今大约
560
万年前,因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直布罗陀海峡发生构造抬
升,曾阻
断了地中海与大西洋的联系。图
8
示意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域海水盐度分布。
据此完成
21-23
题。
-
4 -
21
.与大西洋相比,地中海
(
)
A
.水位高
B
.密度低
C
.表层海水盐度大
D
.底层海水盐度小
22
.
直布罗陀海峡海水的运动方向是
(
)
①表层海水从地中海流
向大西洋②表层海水从
大西洋流向地中海③底
层海
水从地中海流向大
西洋④底层海水从大西
洋流向地中海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
3
.地中海与大西洋联系阻断后,
地中海盐度的变化及对水生生
物的
影响可能是(
)
A
.盐度
降低,生物多
样性增多
B
.盐度降
低,生物多样性减少
C
< br>.盐度升高,生物多
样性减少
D
.盐度升高,生物多样性增多
每年大约有
400
座冰山完成从格陵兰岛始发的漫长行程,最终漂入纽芬兰岛附
近的
温暖水域。图
9
示意北大
西洋局部海域。据此完成
24 -
25
题。
24
.纽芬兰岛附近海域春季容易出现冰山,是因为春季
(
)
①纽芬兰岛地区气温较低,海水结冰
②北极地区气温回升,冰山崩解
③强烈的冬季风将冰山吹拂至该地
④崩解后的冰山随洋流向南漂移至该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
5
.纽芬兰岛附近渔业资源丰富,主要是因为
(
)
A
.位于河流入海口处
B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C
.位于浅海大陆架上
- 5 -
D
.常有冰山聚集
2
一个旅游团从广州出发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到美国观光。
p>
判断以下行程中发生的地理
事件,完成
26
~
27
题。
26
.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由于时差的缘故,空中小姐在
广播中要求旅客把自己
的手表(
)
A
.调快
1
小时
B<
/p>
.调慢
1
小时
C
.调快
24
小时
D
.调慢
24
小时
27
.到达美国后,酒店大堂悬挂着三个大钟(如图所示)
,这时广州时间应为(
A
.
5
时
B
.
8
时
C
.
16
时
D
.
21
时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
,完成
28-29
题
28
.当地球公转由
D
向
A
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
.吃月饼,共庆团圆
B
.荡秋千,踏青
插柳
C<
/p>
.放鞭炮,
守岁迎春
< br>D
.望
双星,鹊桥相会
29
.
在地
球公转由
B
向
C
运动的过程中
(
)
A
.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
于夜
< br>B
.南半球白昼变长,
并长于夜
C
.北半球黑夜变
长,但短于昼
D
p>
.南半球黑
夜变长,并长于昼
30
.下列有关正午太阳高度的
叙述,
正确的是(
)
A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B
.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可能相同
C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所有地点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D
.当地正午太阳高
度最大时,该地昼长最长
)
- 6 -
第
II
卷
非选择题部分
二、综合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
3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1
分)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地面单位时间、
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图
10
示意某地
< br>连续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
(1)
描述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特征。
(3
分)
(2
)第二天的太阳辐射强度比第一天
(强或弱)
,分析可能的原因。
(3<
/p>
分)
(3)
推测第二天的昼夜温差比第一
天
(大或小)
,并说明原因。
(5
分)
请将选择题的答案涂到答题卡上!
3
2
.
阅
p>
读
图
文
资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