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整理编辑
学生
zp
学科
年级
物理
八年级
授课时间
备注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
(
第一、六章参考之前教案
第二章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
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固
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
声现象考点及知识点
(
2
)振动可以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
会发出声音的。
(
3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
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声音在介
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
声波。
(
2
)真空不能传声
< br>
考点三、声速
(
1
)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
(
2
)规律:声音在不同介
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原因是:介质不同,其传播声音的性质、方式也不同。声
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最慢;同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
传播声音
的速度也有差异。
(
3
)
p>
15
℃
时,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
考点四、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项目
概念
影响因素
描述
改变方法
音调
声音的高低
频率
尖细或低沉
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
短、粗细等
描述
说明
如尖锐刺耳
1
、频率:是指物体在
符号为
Hz
2
、振幅:是指物体振动时偏离中心位置最大距离
误区警示:人们常根据声音来判定发声体有没有问题,如挑碗时用小石块敲一下来听声音,人们依
据的是
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但主要依据是音调。
如震耳欲聋
如
“
闻其声知其人
”
响度
声音的大小(或强弱)
振幅和距离
响亮或微弱
改变力的大小
改变发声体的振动方式等
音色
声音的特征
发声体本身、如材料、发音方式等
340m/s
。
1s
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学习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第
1
页,共
9
页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考点五、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
(
1
)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和联系:
概念
噪声
人的听觉
难听、刺耳
环保角度
妨碍人们正常休息、
工作和生活,
或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
乐音
好听、悦耳
符合人们的需要,有益于人们的
工作、学习或生活
说明:
噪声与乐音并没有绝对的界线,
乐音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会变成噪声。
如商店为促销而播放的歌
振动有规律
物理学角度
振动没有规律,杂乱无章
曲,从物理
学角度来分析是乐音,而对一个正在学习的学生来说,则是噪声。
(
2
)等级和危害:划分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用符
号
“
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
dB
”
表示,人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是
0 dB
,
70 dB
,
30~40 dB
,超过
50 dB
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力。
90
dB
,突然暴露在
150 dB
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会完全失去听
(
3
)噪声的防治:一般情况下,防止噪声主要有以
下三种途径:
措施或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考点六、听不到的声音
由于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20Hz
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
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考点七、声音的利用
声音在社会、科
技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类
作用
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实例
通过听广播来了解国家大事;利
用回声定位可以判断物体的位置,探
测海洋的深度;利用
“
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B
超
”
成像诊断病情
20Hz~20000Hz
,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称为可听声音。人们
把频率低于
20000Hz
的叫做超声波。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
举例
如摩托车安装消音器
如在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或安装隔音板
如佩戴耳塞或捂住耳朵
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利用超声波振动去除体内结石
第三章《物态变化》考点及知识点
第一节:温度计
一、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
1.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
摄氏温度的规定:
0
℃
: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
的温度为
0
摄氏度
100
℃
: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为
100
摄氏度
3.
温度计的种类:
(如图甲、乙、丙。
)
4.
温度计的使用:
三、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①
量程
②
分度值
学习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第
2
页,共
9
页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2.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
读数时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
定后再读数;
4.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
5.
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
海波:
①
晶体温度上升到熔点时才开始熔化,
②
晶体熔化过程中
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
石蜡:
①
非晶体吸热时先变软后变稀,最后变为液体,
②
非晶体熔化过
程中温度
不断上升。
3.
熔化和凝固图象
三、晶体和非晶体:
1
.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例如:萘、海波、食盐、冰、石英、各种金属)
2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
.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
4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5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
有熔点和凝固点。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收热量,凝固都要放出热量。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和液化
: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沸腾
汽化
蒸发
二、沸腾
:
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学习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第
3
页,共
9
页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2.
沸腾时的特点:
形成大量的气泡、上
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继续
吸热,但只能不断地变
p>
成水蒸气,它的温度却保持不变
——
p>
沸点。
3.
沸腾的条件:需要达到一定温度,并不断吸热
三、蒸发:
1.
概念: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
面积
液体表面空气流
动速度
蒸
发
沸
腾
相同点
都是
汽化
现象,都要
吸收热量。
1.
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1.
同时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
不
特点
2.
缓慢平和
2.
剧烈
同
3.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3.
只在一定温度(沸点)发生
点
影响
1.
液体温度的高低
沸点受气压的影响
因素
2.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3.
液体表面气流的快慢
(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四、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放出热量。
1.
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
①
降低温度
②
压缩体积
2.
电冰箱的工作原理:
(制冷剂:氟利昂)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升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升华需要吸热。
凝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凝华需要放热。
第四章
光现象考点及知识点
考点
1
、光源
概念
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分类
人造光源
如电灯、点燃的火把、油灯、燃烧的蜡烛等
自然光源
太阳、水母、萤火虫、恒星
说明
注意光源指的是自身能发光的物
体,不包括反射光的情况。如月亮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自
行车
的尾灯、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及放电影时的银幕是靠反射射向它们的光以引起路人或
观众的注意,它们本身并不能发光,因此不是光源
考点
2
、光的直线传播
学习资料
精品学习资料
第
4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