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生电》教学设计
一、概述
本节课为高中二年级物理选
修
3
—
2
(鲁
科版)
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
1
节
45
分钟。
本章内容
是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电学和磁学部分起到承上启
< br>下的作用,
其中电磁感应这一章又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因
此,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
磁生电的本质以及电磁感应现象所遵从
的规律是其中的核心部分。
本章的
教学重
点是探究磁生电的原因,教学难点是解决问题的猜想和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
点评:张老师对本节课知识内容定位清晰、准确,如
: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磁
生电的本质以及电磁感应现象
所遵从的规律是其中的核心部分
。为本节课的教
学设计提供良好
的基础。重、难点的理解清楚、到位。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br>(
1
)了解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
理学史;
(
2
)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
3
)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 br>(
4
)学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p>
2
、过程与方法:
< br>通过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探究和总结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
分析论
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
)通过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
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以及用科学家不
怕失败、勇敢面
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点评:教学目的给出的顺序总体上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相符合,并对课标的
要求有
所体现,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较好。教学目的的确定是非常准确的,尤
其是过程和方法确
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目标动词的使用严谨,很明
显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
该设计的教学目标符合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厦门外国语学校的高二理科实验班的孩子,本校上两届所有
6
个理科实
验实验班学生高考平均分均能高本一线
60
分左右。学生的好奇心强,学习能力
强基本功
好,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他们有过较多的小组合作经验,使用过
DIS
实验室,已基本学会使用传感器和应用软件。
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磁
p>
场、
知道电荷的运动能产生磁场,
初中学习
中已经接触到电磁感应,
对导线切割
磁感线能产生电流有所了解
。
点评:张老师对学习者特征从学习能力和知识准备等两方面
进行分析。
教学班的学生学习能力
特征表现为:
学生的好奇心强,
学习能力强基本功好,
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有过较多的小组合作经验等。
1
教学班学生的知识准备:学习本
章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磁场、知道电荷的运动
能产生磁场,
初中学
习中已经接触到电磁感应,
对导线切割磁感线能产生电流有
所了
解。
希望对学生学习的弱点分析还应有所体现。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节课宜学生探究教学法,通过对磁生电过程的探究,不仅能使学生深刻领
会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的条件,
而且能使学生经历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知
道“磁是可以生电的,
但磁生电是不易的”,
从而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物理的兴趣
和科学探究能力,
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由于探究中需要很多实验器材且用
到传感器,因此,宜将本节课安排在
DIS
实验室进
行。
点评:根据本节课的特点,选择实验探究式教学法,老师
主导与学生自主学
习相结合,让学生先创设学习情境,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研究,提
出合理
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认证,分析归纳总结,得出规律。在得到规律的同时,自
p>
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享受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
学习
媒体
目标
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
作用
A
使用
方式
G
所
得
结
论
占用
媒体
时间
来源
相关的物
了解
图片
通过展示科学家的
理学史
电脑
图片和成果使学生
投影
了解发现电磁感应
现象过程和相关科
学家的生平
p>
电脑
通过学生动手探究
投影
实验、小组讨论、
传感器
分组汇报、教师归
掌握
采集器
纳、师生共同总结
实物投
出产生感应电流的
影仪
条件
学生了解发现电磁感
p>
3
分钟
网络
应现象过程和相关科
资料
学家的生平
产生感
应电流
的条件
探究
A
B
D
设疑—实
学生探究产生感应电
30
分<
/p>
自
己
验—汇报
钟
设计、
—讲解
的条件是磁通量的变
购入、
化
等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
A.
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B.
p>
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C.
举例验证,
p>
建立概念;
D.
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p>
E.
呈现过程,形成表象;
F.
演绎原理,启发思维;
G.
设难置
疑,引起思辨;
H.
展示事例,开阔视野;
I.
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J.
< br>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K.
其
它
。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
A.
p>
设疑—播放—讲解;
B.
设疑—播放—讨论
;
C.
讲解—播放—概括;
D.
讲解—播放—举例;
E.
播放—提问—讲解;
F.
播放—讨论—总结;
G.
边播放、边讲解;
H.
其它
.
2
点评:资源能促进教学
,发挥必需的作用,综合多种媒体的优势,提供可以自由探索、
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提供
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的自由探索创造机会,学生
获得学习自由
六、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引入:
进入电气化时代,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
可是你们知道电是怎样产生的吗?今天我们<
/p>
学习新的一章:电磁感应,赖探究电的差生过程。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磁场,通过奥斯特的实验,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可以产生磁场,
即电能生
磁,建立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既然电能生磁,那我们自然想到——磁能生
电吗?
今天学习第
1
节:磁生电的探索
一、演示实验:(电击实验)
下面我请两个同学一起来表演磁生电的实验。
介绍实验:
这是实验的电路图。
这是一个由线圈
绕成的仪器,接在电路当中,同学和这仪器一起,并联在电路当中。一起
接在
3
伏的电源上。电压很低,不会对人造成伤害。
1、闭合开关
问:有什么感觉吗?
2、断开开关
现在我要断开开关了,仔细感觉一下。
问:如何?被电击的感觉。
说明:
在刚开始接通开关时,电源提
供电流,人却没有感觉。断开开关时,电源不提供电流了,
人却有电击的感觉,说明有电
流流过人体。那这电流谁产生的呢?
就是这个线圈!——这就
是一个磁生电的例子。大家现在不要想为什么。等学完这节就明
白了。
< br>
二、电磁感应的探索历程
对
磁生电的探索,人们经历了长达10年的时间。其中主要有下面几位科学家
(1)
安培:
安培设计了两个线圈的实验,
可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没有看到磁生电。
(2)
科拉顿
他离成功很近了。他在实验时
,把实验仪器和电流计分开,分别放在两个房间。在这房间
做实验,然后再跑去另一房间
观看电流计的偏转。虽然在实验时有电流产生,但产生的电
流是瞬间的,所以在奔跑过程
中错过了电流计的偏转,没有发现磁生电。
(3)
亨利
亨利成功了,他看磁生电。可惜他太忙了,忙失了发表的良机。
(4)
法拉第
法拉第通过10年的研究,经
历无数的失败和挫折,仍然坚持不懈。在失败时,法拉第
3
说:“如果实验不成功,只能说明我还不善于处置他,就是实验不成功,那也应该找出原
因来。”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三、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今天我们就追随着法拉第的足迹,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1、探究实验:观察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电流。
初中我们就知道,导体运动时,切割磁感线就会产生电流!
<
/p>
认真回忆初中知识,思考导线在磁场中如何运动时可以产生电流?
我们还有这样一套器材,研究如何才能让螺线管产生电流。
<
/p>
由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电流可能很小,电流计不好观察,所以我们使用桌面上的
DIS
实验
仪器,来测量微小电流的产生。
下面大家利用桌面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认真完成实验
1
和实验
2
的表格。
完成后我请同学来汇报。
停!请一组同学来汇报实验结果。
(1)
我手拿导线、磁铁,演示。学生汇报。
得到什么结论呢?
板书:产生电流现象。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
(2)
我手拿线圈、磁铁,演示。学生汇报。
板书:磁铁插入、拔出线圈时
2、变化的电流产生电流
刚才的这两
个实验,都是导体和磁铁相对运动时,产生电流。是不是一定要运动才能产生
电流呢?<
/p>
在法拉第研究过程中,他还尝试利用下面方法来产生电流。
观察此实验图!
这个小线圈
A
与滑动变阻器一起,接入电路当中,改变滑动变阻器的大小就可以改变
A
中的
电流。
连接好之后,把
A
放入大的线圈
B
中。让
B
与传感器
相接,观察
B
中是否有电流产生。此时
B
没有接入电源的电路当中。
实验中
,我们使用的电源用这两节干电池,大家拿出来。使用时注意,电源的两个接线柱
离得很
近,所以我们用带夹子的导线连接。实验时,注意不要让两个夹子碰在一起,形成
短路。
停!请一组同学汇报他们的实验结果。
有无不同的意见。
从大家的实验可见:
当
A
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
B
线圈中就会有电流产生。
板书:<
/p>
A
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也会产生电流)
四、总结分析
从刚才的三组探
究可见,这三种情况都可以产生电流,如果把这三种情况都作为科学结论
记录下来,则只
记录下了现象。
而我们物理的研究应该透现象看本质,寻找这些现象的共同点。
观察这些现象,思考产生电流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预习得到磁通量)好,非常厉害。早生
200
< br>年,你就是另一个法拉第了。
其实法拉第在得出这些实
验现象后,用了
10
的时间,来研究总结这些看起来貌似毫无联
系
的现象。发现,其实产生电流时,都与磁通量变化联系在一起。
4
-
-
-
-
-
-
-
-
-
上一篇:北师大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下一篇:衡水中学各科教师给高一新生的假期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