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
年
级
上
册
物
理
知
< br>识
点
汇
总
(
填
空
)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1.
长度的测量
(1)
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常用
的还有“千米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
“微米
(μ
m
< br>)
”
、
“纳米
< br>(
nm
)
”
等。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1km=10
3
m
;
1m=10dm
;
1dm=10cm
;
1
cm=10mm
;
1mm=
μ
m
;
1
μ<
/p>
m= nm
。
(2)
长度的测量工具:
、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
正确使用刻度尺:
为了便于记亿,
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
字:选、放、看、读、记、算。①“选”合适的刻度尺
,看清刻度尺的零
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
测
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
。④“读”要
读
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记录单位。⑥“算”多
次
测量取
值。
2.
时间的测量
(1)
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
”。
(2)
时间的测量工具:
、时钟等。
(3)
< br>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
3.
误差
(1)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
。
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
误差不是
错误,
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
能消
除误差。
(2)
减小误差的方法:
、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二、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
叫做机械运动,
简称为运动。
2.
p>
参照物
(1)
研
究机械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被选作标准的
物体叫做
。
(2)
判
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
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
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
的。
(3)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
动,其结果可能
。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
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
,也就是说,
运动是绝对的。
而一个物
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
而言的,
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p>
4.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
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
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
。
(3)
若
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我们就说这个物体
是
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
的。
三、运动的快慢
1.
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
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
的大小。
(2)
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
的多少。
2.
速度
(1)
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
的物理量。
(2)
< br>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
(3)
速度计算公式:
v=
。
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
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
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
米
/
秒,
p>
读做米每秒,
符号为
m/s
或
m
·
s
-l
。
②常用单位:千米
/
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
km/h
。③
单位的换算
关系:
1m/s=
km/h
。
(5)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①物体沿着直线
的运
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对于匀速直线运
动,
虽然速度等于路程与
时间的比值,
但速度的大小却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②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
来粗略的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
或某段时间的运动快慢。
③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
v=
,式中,
t
为总时间,
s<
/p>
为路程。
④正确理解平均速度:
A.
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平均
的
,它实际是把复杂的变速运动当作简单的匀
速运动来处理,把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B.
由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在不断
,<
/p>
因
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路程,物体的平均速度不同。所以,谈
到平均速
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
便失去意义。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
、声音是由
产生的
;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
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
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
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
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
等);
2
、振动停止,发声
;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
< br>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
音)
p>
3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
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
、声音的传播需要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
音;一
般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得最快,
中最慢;
2
、
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
p>
交谈;
3
、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
4
、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
m/s
;
声速跟
和
p>
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
v=s/t
;声音
在
15
℃的空气中的速度为
m/s
;
三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
回来,再传入人的耳
朵里,人耳听到
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
回音壁)
1
、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以上(
教室里听不
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
);
2<
/p>
、
回声的利用:
测量距离
(车到山的距离,
海的深度,
冰川到船的距离)
;
四、怎样听见声音
1
、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
、
、耳蜗及
听觉神经组成;
2
、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
振动,再经
、听觉神经传给
大脑,形成听觉;
<
/p>
3
、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鼓
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
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
、骨传导
:不借助鼓膜、靠
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
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
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
朵的时刻、强弱
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
的现象(我们听
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
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 br>1
、
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与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
越
p>
高,
音调越高
(频率:
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表示物体振动的
,
单位是
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
、响度:声音的
叫响度;与发声体的
、距离声源的距
离有关,物体
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
;
3
、音色
: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
和
有关,不
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
么物体发的声靠
音色)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人耳感
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
Hz
,高于
Hz
叫超声波;低于
Hz
叫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噪声:
(
1
)从物理角
度上讲物体做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
噪声;(
2
)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
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
声音以
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
、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
振动发出的声音;
4
、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
,符号为
。为
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工
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分贝;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
声音不能超过
50
分贝;
0dB
指刚刚引起听觉;
5
、
控制噪声:
(
1
)
在
处减弱
(
安消声器
)
;
(
2
p>
)
在
中
减弱(植树。隔音墙)(
3
)在
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
传递
(医生查病时的“闻”,打
B
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
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等)
2
声可以传递
p>
(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
说话;一音叉振动,未
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
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p>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
:
1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
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
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
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
度一般不可靠;
2
、摄氏温度:
(
1
)我们采用的温度是
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
”
表示;
(
2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
为
0
℃;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
100
℃;然后把
0
℃
和
100
℃之间分成
100
等份,每一等份代表
1
℃。
二、温度计
1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的原理制造的;
2
< br>、
温度计的构成:
玻璃泡、
均匀
的玻璃管、
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
(如
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
、<
/p>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
观察温度计的
、
(每
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
,
并估测液体的温度,
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
否
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
接
触,不能紧靠
和
;读数时,玻璃泡
不能离开被测液、要
待温度计的示数
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
面
。
三、体温计
:
1
、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
、
测量范围:
℃;
分度值为
℃;
3
、体温计读数时
(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
4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叫做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
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
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
的
有
关。
四、熔化和凝固
:
1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
;熔
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
热,凝固要
热;
2
、固体可分为
体和
体;晶体和非晶
体的根本区别是:晶
体有
(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
度
,继续吸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
3
、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
;继续
热量;晶体凝
固的条件:温度达到
;继续
热;
4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注意:
1
、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
同;
2
、热量只能从温度
的物体传给温度
的物体,<
/p>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
;汽
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
热、液化要
热;
3
、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
p>
(
1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
在液体
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
注:
< br>蒸发的快慢与:
A
液体
有关:
越高蒸发越快
(夏
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p>
B
跟液体
的大小有关,
越
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
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C
跟液体表面
有关,空气
流动越快,蒸发越
(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
2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
< br>,
在液体
同
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
种
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
(
高压锅煮饭);液
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
热;
(
3<
/p>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
热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
外部同时发生;蒸发只在
液体
进行;沸腾比蒸发
;
(
4
)蒸发可
: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
皮肤上涂酒精降
温;
(
5
)
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
、液化的方法:(
1
)
温度;(
2
)
(增大压强,
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
、
物质从固态
叫升华;
物质从气态
叫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p>
2
、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
态
变化;
3
、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
表面)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
、温度高于
0
℃时,
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
;附在尘埃上形
成
;温度低于
0
℃时,水蒸汽凝华成
;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
冷空气相遇液
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
小冰晶、
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
成雨,小水
滴再与
0
℃
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白气”是水蒸汽
而成的
第四章
光的传播
一、
光源:
叫做光
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二、光的传播:
1
、光在
沿直线传播;
2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
1
)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
,像是倒立的
像(树
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p>
(
2
)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
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
3
)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
一
叶障目;
(
4
)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
地球在中间)<
/p>
3
、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
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
-
-
-
-
-
-
-
-
上一篇:E物理学史 物理单位 物理方法
下一篇: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