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
x
标记
第
2
p>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p>
3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4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Δ标记
p>
第
5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6
遍不会
在题号上用●标记
物理上册
八
年
级
1
第
1
遍不会
在题号上用
x
标记
p>
第
2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3
遍不会
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4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Δ标记
第
p>
5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p>
第
6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一、物态变化
1.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
2.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3.
分子之间有空隙,固态分子之间
空隙很小,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
状
4.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
5.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6.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7.
标准大气压为
< br>1.01
×
10
5
Pa
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度,水的沸腾为
100
度
8.
温度计的使用
< br>1)
让温度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
,
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
2)
读数时
,
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
)
读数时
,
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
与液面相平,仰视或俯视会导致实际值仰大俯小
4)
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
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9.
体温计:量程一般为
35
℃~
42
℃,分度值
为
0.1
℃
10.
熔
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吸热过程
11.
凝
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放热过程
12.
晶
体
有固定熔点。熔化吸热,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
13.
非
晶体有沥青、松香、玻璃
14.
汽
化
由液态变成气态的吸热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5.
蒸
发
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在任何温度都可以发
生
2
第
< br>1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
x
标记
p>
第
2
遍不会
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3
p>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4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Δ标记
p>
第
5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6
遍不会
在题号上用●标记
16.
影
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p>
17.
物
p>
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
18.
沸
腾
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9.
液
体
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吸热
20.
沸
腾
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
21.
液
体
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22.
高
压
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23.
一
般
家用高压锅内部温度可达
110-120
度
24.
高
压锅易熔片作用
:
防止锅内气压过高爆炸
< br>
25.
液
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放热过程
26.
液
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27.
所
有
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放出热量
28.
常
用
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
瓶
29.
升
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
30.
凝
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
31.
云
: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中
32.
雨
:
冰晶吸热熔化成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落
33.
雾
和露: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34.
雪
和霜: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35.
家
用
电冰箱内的制冷系统主要由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三部分组成
36.
电
冰
箱的电动压缩机用压缩气体体积的方法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3
第
1
遍不
会在题号上用
x
标记
p>
第
2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3
遍不会
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4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Δ标记
第
p>
5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p>
第
6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37.
卫
星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温度保护
卫星
38.
火
箭使用氢气作为燃料,用氧气作为助燃剂。将氢气液化减小燃料的体积
< br>
二、密度
1.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
位是米(
m
),其他单位有:千米(
k
m
)、分
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p>
)、微米(μ
m
)、纳米(
nm
)
2.
1km=1000m
,
1dm=0.1m
,
1cm=10
-2
m
,
1mm=10
-3
m
,
p>
1
μ
m=10
-6
m
,
1nm=10
-9
m
3.
< br>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
量时刻
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
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4.
通常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
法来减小误差。而错误是应该且可以避免的
5.
质量符号
m
标准单位是千克
(
kg
)
其他单位有
:吨
(
p>
t
)
、
克
(
g
)
、毫克
(
mg
)
、
微克(μ
g
)
1 t
=10
3
kg
,
1 kg
=10
3
g
,
1 g =10
3
mg
、
1 mg =10
3
μ
g
。
< br>
6.
实验室常用的质量测量仪器是托盘天平
7.
调节方法:天平哪边轻,平衡螺母就往哪边拧
8.
测量方法:左物右码;用镊子拨
动游码,使指针静止在中央刻线上;质量
=
砝
< br>码和游码相加。砝码用毕必须放回盒内,不能用手捏砝码
9.
砝码生锈
即是砝码质量比实际大
所以称量结果偏小
磨损则相反
偏大
10.
游
码没归零,测量值偏大,大了游码的质量
11.
密
< br>度的公式:ρ
=m/v
,
m=<
/p>
ρ
v
,
v=m/
ρ,ρ—密度—千克
/
米
3
(
kg/m
3
)
,
m
—质
量—千克(
kg
)
,
V
—体积—米
3
(<
/p>
m
3
)
1g/cm
3
=1.0
×
10
3
kg/m
3
12.
中
学生体重
50Kg
,重力约
< br>500N
4
第
1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
x
标
记
第
2
遍不会
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3
p>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4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Δ标记
p>
第
5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6
遍不会
在题号上用●标记
13.
人
行走
1.5m/s
,
人一步间距
75cm
14.
车
速
15.
一
个鸡蛋
50g
16.
课
桌的高度
:70--80cm
17.
教
室
长约
8m
,宽约
5m
< br>,高约
3m
18.
p>
电
能换算:
1KW
·
h=3.6
x10
6
J
19.
人
脚底面积约
20.
一
本初中物理课本重量
:300g
21.
人
体正常体温约:
36.5
℃
(37
p>
℃
)
22.
手
掌面积约:
23.
骑
自行车速度约:
4m/s
24.
脉
搏
跳动频率约:
70-75
次
/min
25.
人
呼吸一次时间为
4s
26.
1
0
0
米短跑时间约
13-14s
,速度
约
7.5m/s
。
27.
带
斜
杠的单位换算时先变成分数形式,再根据进率把分子和分母分别换算
28.
物
理
上小数要保留
2
位,百分数保留一位
3
29.
水
的密度为
1.0
×
10
3
kg/m
,
读作
1.0
×
10
3
千克每立方米
,
它表示
物理意义是:
1
立方米水的质量为
1.
0
×
10
3
千
克
30.
冰
和水变换,质量不变,瓶子投石子,溢出水体积
=
石子体积
31.
p>
锂
电池的特点:体积小、质量轻、能多次充电、对环境污染小
32.
硅
光电池能够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并且完全没有造成污染
5
第
1<
/p>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
x
标记
第
2
遍不会
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3
p>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4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Δ标记
p>
第
5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6
遍不会
在题号上用●标记
三、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
参照物:物体自身不能作为参照物
2.
速度的公式:
< br>v=s/t
,
s=vt
,
t=s/v
3.
v
—速度—米
/
秒(
m/s
)
,
s
—路程—米(
m
)
,
t
—时间—秒(
s
)
4.
平均速度的公式
:
v=s/t
5.
测速仪器测的是瞬时速度
四、声现象
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2.
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
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5.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多孔或柔软的物质会被吸收
6.
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7.
频率单位是赫兹(
Hz
)
8.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音调由频率决定的
9.
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10.
响
度
与振幅和距离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1.
音
色
不同波形也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造成
的
12.
乐
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称为乐音的三要素
13.
噪
声
是由无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噪声的大小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
dB
< br>)
14.
< br>减
弱噪声方法:
1)
在声源处减
弱;
2
)在传播路径中;
3
)在人耳处
6
p>
第
1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
x
标记
第
p>
2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p>
第
3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4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Δ
标记
第
5
遍不会
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6
p>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15.
一
般
只有在
20
—
20000Hz
范围内的声音才能引起人的听觉
16.
超
声
波:高于
20000Hz
的声波称为超声波。低于
20Hz
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应用:
1
)声纳
-
< br>探测海洋深度
2
)
B
型超声仪
3
)超声探伤仪
4
)超声波测速仪
五、光现象
1.
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
成像
2.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p>
c=3
×
10
8<
/p>
m/s
3.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在真空。水中的为空气中的
3/4
,玻璃
中的是空气中的
2/3
4.
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
1
年中的传播距离<
/p>
5.
光路是可逆的
6.
镜面反射
:
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
7.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入
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8.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
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9.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10.
能
够
呈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的交点,可以用眼睛直接观
察
11.
只
能用眼睛观察,而不能呈现的像,叫做虚像。虚像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
点
p>
12.
凸
p>
面镜是不透明的,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常用在弯道和丁字路口
13.
凹
面镜是不透明的,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14.
汽
车观后镜是凸面镜
太阳灶、手电筒是凹面镜
7
第
1
遍不
会在题号上用
x
标记
p>
第
2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3
遍不会
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4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Δ标记
第
p>
5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p>
第
6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15.
光
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
角增
大(或减小)时,折射角增大(减小);当光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
中时,折射角大于
入射角
16.
复
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17.
白
光
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18.
允
许
所有颜色的光都通过的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19.
不
透
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0.
白
色
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的色光
21.
光
的
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22.
我
们
看到的就是反射光,不反射任何光的物体的颜色就是黑色
23.
迎
着
月光走,亮的地方是水坑,背着月光走,暗的地方是水坑
六、透镜
1.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2.
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
3.
薄透镜的中心点叫做透镜的光心。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4.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5.
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形成发散光
6.
焦距越小的透镜,会聚(或发散)作用越明显
7.
光线汇聚成一点离透镜越近,折光能力越强,焦距越小
8.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
像同侧。使用时物距不得超过一倍焦距
9.
屏幕上要成正立的像,幻灯片必须倒放
8
第
1<
/p>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
x
标记
第
2
遍不会
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3
p>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4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Δ标记
p>
第
5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6
遍不会
在题号上用●标记
10.
要
使屏幕上得到的像更大,应当使凸透镜与幻灯片或投影片的距离减小,
同
时使屏幕远离透镜,即应把幻灯机或投影仪远离屏幕
11.
投
影
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
照
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13.
要
使
底片上的像大一些,应减小物距、加大像距,即照相机离景物近些,同
时将镜头与底片的
距离调大
14.
< br>显
微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
它
是对物体的两次放大,物镜成放大实像,目
镜成放大虚像
15.
显
微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
=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16.
望
远
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先由物镜把远处的
物体拉近成实像,再由目镜放大成虚像。我们看远处的物
体通过望远镜使视角变大了,所
以能看得很清晰
17.
眼
睛相当于照相机
,
瞳孔
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
,
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18.
当
晶
状体最扁平时,眼睛能看清最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穷远
,
当
晶状体最
凸起时,眼睛能看清最近点。
19.
正
常眼睛的明视距离为
25cm
20.
近
视
眼的明视距离小于
25cm,
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
25cm
21.
配<
/p>
载用凸透镜制作的远视眼镜(老花镜)可以得到矫正
22.
眼
镜
的度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的,凸透镜的度数是正的
23.
凸
透镜越厚,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
24.
凹
透
镜中心越薄,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
9
第
1
遍不
会在题号上用
x
标记
p>
第
2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3
遍不会
在题号上用◎标记
第
4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Δ标记
第
p>
5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p>
第
6
遍不会在题号上用●标记
25.
度
数
=100/f(f
为焦距,单位:米
)
必背物理公式
透镜公式
26.
物
距
大于像距,
U>2f>V>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照相机
27.
物
距
等于像距,
U=2f=V
,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测焦距
28.
物
距
小于像距,
V>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
p>
29.
物
像同侧时,
U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
30.
平
面镜成像:正立、等大、虚像
31.
平
行
光经过凸透镜会会聚成一点,平行光经过凹透镜会变成发散光,经过光
心的光线沿直线传
播,光路是可逆的。
32.
左
右移动:
1
、当凸
透镜位置不动时,物体向哪移动,光屏就向哪移动,才成
清晰的像
2
、当物体不动时,凸透镜向哪移动,光屏就向反方向移动,才能
< br>呈现清晰的像
33.
上
下移动:
1
、当凸
透镜不动时,蜡烛变短,光屏向上移动,才能在光屏中央
成像
2
、当光屏不动时,蜡烛变短,凸透镜向下移动,才能在光屏中央成像
34.
透
镜移动:当物体和光屏不动时,把透镜移动到符合照相机或幻灯机规律的
位置,也可
以出现清晰的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