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一)
1
、
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
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
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
1
、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
(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
m nm
换算关系:
1km=1000m;
2
3
6
9
1m= 10 dm = 10
㎝
=
10
mm= 10
μ
m=
10
nm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
/p>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
p>
、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
s
)
p>
常用单位:小时、分、
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
m
换算关系:
1h=60min=3600s
3
6
1s= 10
ms= 10
μ
m
3
、误
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
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
③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
用心
爱心
专心
1
②改进仪器材料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设计更合理的测量方案
(三)
1
、
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2
、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
υ
= s/t
单位:国际制单位:米
/
秒
符号:
m/s
换算关系:
1m/s=3.6km/h
3
、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
路径是直线运动
;
用速度表示物
体运动
的快慢
②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表示
物体的运动快慢。
第三章
声的世界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体也停
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
空气中传播,其中固体中传播速
度最大,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声音在
15
℃的空
p>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
3
p>
、回声与运用:①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②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玩
0.1s
以上
③应用:利用回声加强原声;利用回声测距离。
4
、乐音与噪声:乐音:人们将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特征:音色:声音的品质,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响度:
声音的强弱,
p>
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共同决定的,
物体的振幅越大,<
/p>
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一般用分贝
(dB)
< br>表示声音的强弱。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的声音
噪声的防治:在声源处减弱,如会场内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旁植树。
在人耳处减弱,如带耳罩。
5
、超声和次声:超声:频率超过
20000Hz
的声音。
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
应用:<
/p>
B
超、消毒、声呐等
< br>次声:频率低于
20Hz
的声音
危害:
能量高的次声具有很强的破坏力;
使人的平衡器官受到破坏;
会产生恶心、
晕眩、
旋转感等;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第四章
多彩的光
(一)光的传播
1
< br>、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如太阳、开着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灯笼鱼等
分类:自然光源:
人造光源:
用心
爱心
专心
2
-
-
-
-
-
-
-
-
-
上一篇:用英语表达人体各器官
下一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