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
声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
、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
发
音也停止,说明
< br>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
声
< br>源
。
练习:①人靠
声带
的振动发声,鸟靠
鸣膜
的振动发声,
蟋蟀靠
翅膀摩擦
的振动
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
20-20000
次
< br>/
秒
之间。
< br>②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
你能想出
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可在桌上撒
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
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
、
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
真
空
不能传声。在空气中,
声
音以
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
鼓
膜振
动
,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电铃实验可证明
真空不能传声
,月球上没
有空
气,
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
线电话
交谈,
因为<
/p>
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
无线
电波的传播速度是
3
×
10
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
声声入耳”说明
:气
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
能传播声音。
3
、声音
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
v
固
>
v
液
>
< br>v
气
声音在
< br>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合
2
3
<
/p>
1
、乐音是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
发出的声音。
2
、音调
:
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
< br>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划的快音调高
,用同样大的<
/p>
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
振动快发
声音
调高
。综合两个实
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
音调跟
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
/p>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越
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
1s
振动的次数
叫频率,物体<
/p>
振
动越快
频率
越高。频率单位
次
/
秒
又记作
Hz
。
常见试题: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
行听不见?蜜蜂翅膀
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
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
、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
发生体的
振幅
和
距发声距离
的远近
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
来
位置的最大距离
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
越大。
< br>增大响
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常见试题:☆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
唱:
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
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
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
花,
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
会振动,
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
出:
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
声音的大小
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
/p>
4
、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
音
色
能够辨别乐
器或区分人。
5
、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
< br>
4
来判定;
高声大叫——指响度;
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
当代社
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
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
物
理学角度看,
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
章的振动发出的
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
指妨碍
人
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
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
3
、
人们用
分贝(
dB
)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
0dB
;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dB
;为保证工作学
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
制噪声不超过
p>
50dB
。
4
、
减弱噪
声的方法:
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四、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部分
光(一)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
、光源:定义:
能够发光的物体
叫光源。
分类:
自然
光源,
如
太阳、
萤火虫<
/p>
;
人造
光源,
如
篝火、
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
,它
不是
光源。
2
、规律: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是沿直线传播的。
3
、
光线
是由一小束光抽象
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
建立
理想物理模型
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常见试题举例:☆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
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
5
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
p>
射入人眼,
人能看到光的
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
置
高
,
该现象说明:
光在非均匀介质中发生折射
。
4
、
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
影子
的形成:光在
传播
过程中,遇到
不透明
的物
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
p>
黑色区域
即影子。
2
1
3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
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
后
1
的位置可看到
日全食,
在
2
的
位置看到
日偏食,
在
3
的位置看到
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实验早在《
墨经
》中就有
记
载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
,
其像的形状
与孔的形
状
无
关。
5
、光
速:光在真空中速度
C=3
×
10
p>
8
m/s=3
×
1
0
5
km/s
;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
3
×
10
8
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
中光速的
3/4
,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
p>
2/3
。
二、光的反射
1
、定义:光
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
时,一部
分光被
反射回原来
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p>
2
、
反射定律
:
三线同面
,
法线居中
,
两角相等
,
光路可逆
.
即
:
反射光线与入
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
反射光
线
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
,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可逆的
。
6
3
、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
光反射后
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
,特别亮。黑板“反
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
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
反射后
向着不同的方
向
,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
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
凹凸不平
。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
< br>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
漫反射
的缘故。
常见试题举例:☆
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
/p>
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
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
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
进入我们眼
睛。
⑵有弊:
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
玻璃幕墙、釉面砖
墙
反光造成光污染。
☆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
原因是
:
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
、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等大<
/p>
,
等距
,
垂直<
/p>
,
虚像
7
①像、
物
大小相等
②像、
物到镜面的
距离相等。
③
像、
物的连线
与镜面垂直④
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
的像是
虚
像。
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定理
作
用:
成像、
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
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
所成的像
< br>
⑵球面镜:
(了解即可)
定义:用球面的
内
表面作反射面。
凹
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
会聚
在一点
;
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
是
平行光
应
用:
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
定义:用球面的
外
表面做反射面。
p>
性质:
凸镜对光线起
发散作用
。
凸镜所成
的象是
缩小的虚
像
应用:
汽车后视镜
< br>常见试题:☆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
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
,其中选用两根相同
蜡烛的目的
是:
便
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选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玻璃板既
能透射一部分光又能反射一部分光;
p>
目的是:
便
于确定成像的位置,使用刻度尺
的目的是:从而
8
比较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相等。
☆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
是上方向内倾斜,
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
样做的好处是:
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
不影响司机看路面。
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
可以使
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
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
、白光的组成
:
红
,
橙
,
黄
,
绿
,
蓝
,<
/p>
靛
,
紫
.
色光的三
原色
:
红
,
绿
,
蓝
.
颜料的三原色
:
红
,
黄
,
蓝
2
、看不见的光
:
红外线
,
紫外线
3
、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的物
体是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常见试题: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该物体呈现白
< br>色;
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所有色光该物体呈现黑色;
如果一个物体透过所有色光,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在一张白
纸上用红颜料写一个“光”字把它拿到暗室用
红光照射
p>
看到一张红色的纸看不见“光”字。用绿光
照射,看见绿纸黑字
p>
一、光的折射
1
、
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
斜射
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
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
、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
,
< br>法线居中
,
空气中角大
,
光
路可逆
⑴
折射
光线,
入射
光线
和
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
⑵
折射
光线和
入射
光线分居与
法线
两侧。
⑶
光从空
气
斜射
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
折射角<
/p>
小于
入射角,属于
近法线
折射。
9
光(二)
《透镜及其应用》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
斜射入
空气中时,折射角大
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
,折射角
=
入射角
= 0
度。
3
、应
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
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
虚像,
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练习: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
斜射
向
空气中
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
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
光的折射
而形
成的
虚像
。
二、透镜
1
、
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
远小于
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
两个球面
球心的直线。
光心:
(
O
)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
心的光线
传播方向不改变
。
焦点(
F
)
:凸透镜能使
跟主光轴平行的
光线
会聚在
主光轴上的一点
,这个点叫
焦点。
焦距(
f
)
:
焦点
到凸透镜
光心
的距
离。
2
、
典型光路
F
F
F
F
10
3
、填表:
三、
凸透
用
名
称
凸
透
镜
凹
透
镜
又名
眼镜
会聚
老化
透镜
镜
发散
近视
透镜
镜
实物
形状
性质
对光有会
聚作用
对光有发
散作用
镜成像规律及其应
1
、
实
点
燃
焰
、
屏
的
同
一
< br>验:实验时
蜡烛,使
烛
凸透镜、
光
中心
大致在
高度,目的
是: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 br>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
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
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
高度;④蜡烛到凸
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
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
、
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
F
分虚实,倒正
, 2f
分
大小
,
,
物
距
像的性质
倒、
放、
虚、
正
缩
实
像
应
距
用
11
-
-
-
-
-
-
-
-
-
上一篇: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重点笔记
下一篇:【最新整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