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最全知识点总结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3-01 03:02
tags: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载体英语)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 br>.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 载支持


.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单位





1.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


:米(


m






2


常用单 位


:千米(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 /p>



、微米(


um



、纳米(


nm






3.


单位换算



1km



10


3


m



1m



10


6


um



10


9


nm




①进率:

































km




10


3





m




10


3





mm




10


3





um




10


3




nm

































m





10




dm




10




cm





10




mm








②数不变、记进率、化单位





a.


大单位



小单位,乘以进率;





b


.


小单位



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





c


.


规范使用科学计数法;





d


.


单位使 用字母符号书写。




【典例


1



25km













nm




















25um














m









km→nm


,下了四级台阶,进率为


10


12









所以


25 km




25


×


10


12


nm


2.5


×


10

< br>13


nm









u


m→m


,上了 两级台阶,进率为


10


-6









所以


25 um



25


×


10


-6


m



2.5


×


10


-5


m



- 1 -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二、长度测量





1.


基本工具


:刻度尺





2.


常用 工具


:直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3.


刻度尺的使用:





①使用前



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看分度值。





②使用时



三会:







会放: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


长度 测量的特殊方法






①累积法(以多测少)


:多用于测量 细微物体的直径或厚度。











公式为


L


?


L



(N< /p>


为数量


)


N




例如


:测一张纸的厚度或细金属丝的 直径等。





②化曲为直法:用于测量曲线的长度。用无弹性棉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用刻度尺测出棉线长度即可。

< p>




例如


:测蚊香的长度,树干的周长。





③滚轮法:先测出某圆的周长,让 圆在待测曲线上滚动,记下圈数,用周长乘以圈数即可,多用于测较长曲线的


长度。





例如


:测操场的周长。






注意








测量时不可利用已磨损的零刻度线,但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对齐物体时,千万不 要忘记最后读


数时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



- 2 -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②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三、时间测量





1.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 /p>


:秒(


s






2.


其他 常用单位


:小时(


h



、分钟(


min






3.


换算



1h



60 min



3600s




4.


测量工具


:停表、秒表、机械钟、石英钟、日晷、沙漏等。



四、错误和误差





1.


区别


: 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避免,只可减小。





2.


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采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






②改进测量方法;






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





机械运动



一、机械运动的理解





1.


定义


: 物体位置的变化


称为机械运动。



.....





包括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各部分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


:要判断一个物体时运动还是静止,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


不可以是物体本身

< p>
)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


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假 定不动







说明




- 3 -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①参 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但不能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因 为这样选择的结果是这一物体永远是静止的。





②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时,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不动的 树木、建筑为参照物;研究河流中物体的运动情况


时,




通常以河岸为参照物。





③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同一物体,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3.


判断 方法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无变化,则 相对于参照物


是静止的。





4.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p>





①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 的



。平时所说的某物体静止,


是指它 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





②描述某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要选定参照物,离开参照物谈运 动和静止是没有意义的。



二、速度





1.


比较 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②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③不同时间,不同路程,比较单位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







2.

< p>
速度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符号:


v





3.


公式



v


?


s



t





由公式可知,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也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4.


单位



m/s


(基本单位)



km/h


(常用单位)且


1m/s


3.6km/h




5.



1m/s

的物理意义


:某物体


1s


内通过的 路程是


1m




- 4 -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注意】





①公式中


v



s



t


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





②单位要统一:


m/s



m



s



km/h



km



h




③理解符合单位的物理意义。



三、匀速直线运动





1.


特点






①运动路线是直线,即方向不变;





②快慢不变,即速度大小不变。






2.< /p>


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通过的路程


与时间


成正比



..


..

【注意】此处不能说成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于路程成正比。因为此时速度


v


是个定值。





3.


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两种图像< /p>























s-t










































v-t






4.


其他图像的理解










































































在图①②中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


v




v







教你看图






0~4s


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4~8s


时间内,物体静止不动





8~11s


时间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在


10s


时相遇(甲追上乙)< /p>





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 5 -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甲从 原点出发,乙从距原点


50km


处出发,且甲、乙在

< p>
2h


时相遇,


(甲追上乙)





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均从同一位置出发,乙比甲先走


4s


,且甲、乙在第


8s


相遇(甲追上 乙)



【注意】


s-t


图中,倾斜直线代表匀速直线运动(直线越靠近


s


轴速 度越快)


;水平线代表原地不动,即静止;交点


代表两物体相遇 。



四、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1.


运动 方向不变,且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


变速直线运动

< p>





2.


平均速度


:粗略的描述物体在一个时间段内的运动 情况。





3.


公式



v


?




【注意】







①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②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 均速度。





③平均速度等于某段路程与通过该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



包含 中间停的时间


)的比值。



...


s



s


为总路程,


t


为总时间)



t




④等距 离平均速度公式


v


?


2


v


1


v


2

v


?


v


2


;等时间平均速度公式


v


?


1




v


1


?


v


2


2

< br>



4.


测量平均速度






①原理:


v


?


s

< p>


t


s



t




②方法:用停表测出小 车在某段路程上运行的时间


t


,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


s


,利用公式


v

< br>?


出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③注意事项:争取做到物体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物体停 止运动的同时停止计时。



- 6 -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第二章




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


声音由物体(

< br>固体、液体、气体均可


)的振动


产生(

< br>物体振动一定产生声音,但未必能听到




..




2.


一切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 止,发声也停止。





..


..




【注意】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不能说成



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原来发出的


声音仍然存在且会继续在介质中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1.


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充当声音传播的介质。





2.


真空不能传声。








宇航员在月球上即使面对面也要通过无线电(


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设备进行通话。





3.


声音 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把它叫做


声波



三、声速






1.


声音 的传播快慢用声速


表示。



..




< /p>


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



声速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有关。



..




< /p>


②一般情况下,


v



v




v







记住:声音在


15

< br>℃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注意】不能认 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如:


v


软 木



500m/s


< br>v




1500m/s


,即


v


软木



v





- 7 -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1


1




2.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和深度。


s




vt



h< /p>




vt




2


2




3.


人耳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 p>
0.1s


以上,低于


0.1s

时,回声就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


声加强。





【注意】声源距离障碍物


17m


以上时,才能听到回声。





4.


在研 究物体振动发声时用到了转换法


,将不容易观察到的细微现象,形象直观的显示出来。< /p>



...



< /p>


例如


:在桌面上撒些细沙,敲击桌面发声时,可以看到细沙在桌面 上跳动;音叉振动发声时,可以看到塑料小球


被弹开等。




2





声音的特性



一、音调





1.


定义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


决定因素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

< br>频率


:物体在


1s


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


Hz






4.


大多 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



20~20000Hz


。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叫超声波


,低于


20Hz


的叫次


...



声波。




...




【注意】





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与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度有关。发声体越短

< br>、越细


、越紧


时,发出的声音频率越高,





反之,则越低





②声音的尖细脆


指音调高,粗沉


指音调低



...


..




③男高


音,





指音调高;


这一句太高


,我唱不上去







指音调高。







④同一音阶中,


1

< br>、


2



3,


4



5



6



7


、音 调逐个升高。



二、响度



- 8 -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1.


定义


: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





2.


决定 因素






①发声体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②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注意】





请不要高


声喧哗!







指响度大。

















你的声音太低


,我听不清






指响度小。















③“震耳欲聋”指响度大。



三、音色





1.


定义


: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有品 质。





2 .


决定因素


: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

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


)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





3.


①我们能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由于他们的音色不同。







②同一个人的音色也会随着年龄、起居、健康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注意】







闻其声而知其人



指每个人的音色不同。< /p>





②音调变高不一定响度变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也不一定高。





③音色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




3






的利用




(声:不仅仅是可闻声,还包含超声波和次声波)

< p>


一、回声定位



根据回 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测距离的方法叫


回声定位




- 9 -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公式:


s



1


vt



回 声测距要注意除以


2




2


蝙蝠和声呐就是利用回声定位的。



二、声可以传递信息



实例:



①医生用听诊器、

< p>
B


超给病人检查身体;



②利用声呐探测海深、鱼群等;



③超声波探伤;



④铁路工人利用铁锤敲击铁轨,由声音判断螺栓是否松动;



⑤由雷声知雨来;



⑥人类的交谈声;



⑦利用台风产生的次声波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



三、声可以传递能量



实例:



①用超声波洁牙、除尘、碎石等;



②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③敲瓶底火焰摇动。





【注意】区分声是传递信息还是能量,关键是弄清声起的作用。





①是声能引起其他物体变化的,则 传递的是能量;反之,则是传递信息。





②传递信息是告诉我们什么,而传递能量是能改变什么。




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10 -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一、噪声的来源





1.


从物 理学角度


:噪声是发声体做杂乱的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利用示波器可以观察其无规则 波形。





2.


从环境保护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 音,都属于噪声。





【注意】有时优美的音乐也会成为噪声,如我们上课时,教室外动听的歌声便是噪声。





3.

< br>用分贝(


dB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为了保护听力, 声音不能超过


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p>


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


能超过


50dB




二、控制噪声的途径





1.


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2.


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途中减弱)


;< /p>





3.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




物态变化




1





温度



一、温度





1.


定义


: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通常采用摄氏 温度,用“


t


”表示。





2.


单位


:摄氏度








符号:℃





3.


规定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 物的温度定为


0


℃,沸水的温度定为


1 00


℃。



二、实验室用温度计





1.


原理


: 液体的热胀冷缩。



- 11 -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2.


测量范围



-20


~110









分度值:


1






3.


使用 时的注意事项






测量前:观察量程,认清分度值。





测量时:①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 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即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且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②等温度计中液柱稳定后在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 液柱的液面(


上表面


)相平,不可仰视和


俯视。



【说明】读数时仰视偏小,俯视偏大。




【注意】读数时,一定要看清温度是


零上



还是


零下



,即要看清温度计中液面


所 处刻度上面的数字大(


零上的


..


温度



,还是下面的数字大(


零下的温度< /p>





如图:






乙中液面上方的数字大,为零上的温度;






甲中液面下方的数字大,为零下的温度;


则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35


℃;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 p>
-15




三、体温计





1.


原理


: 液体的热胀冷缩。





2.


测量范围



35



~42


℃,分度值:


0.1






3.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因为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




3


、体温计用前必须将液柱甩


到最低位置,否 则只能测出比它原来示数高的温度值。






如:一 支体温计用完后示数为


38


℃,如果下次使用时忘记甩回最低位 置,则只能测出高于


38


℃的温度,而低于

38


℃(


示数仍为


38

< p>


)的温度均测不出来。



- 12 -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四、寒暑表





1.


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2.


测量 范围



-30



~50












分度值:


1





2





熔化和凝固



一、物态变化





1.


定义


: 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2.


物质的三态

:固态、液态、气态。





3.


发生物态变化时,要伴随一个吸热或放热的过程。



二、熔化和凝固





1.


熔化


: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特点:熔化要吸热。





2.


凝固


: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特点:凝固要放热。





3.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①晶体在熔化

过程中,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完全熔化,继续吸热温度才升高。



..




晶体 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


0


℃。





②液体凝固< /p>


成晶体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但温度不变,直到完全凝固,继续放热温度才降低。



..




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


0


℃。





【注意】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1.


晶体 的熔化过程可以用图像表示,称为晶体的熔化特性曲线。








- 13 -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如图,为某晶体的熔化图像。因为当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 但温度不变,所以图像中有一段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


便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所对应的温 度是该晶体的熔点;而在非晶体的熔化图像中,没有明显的水平线段。





2.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物质举例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条件



凝固条件



熔化图像



晶体



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AB


段:物质为固态



BC


段:熔化过程,物质为固液共存态,吸热,


但温度 不变



CD


段:物质为液态



凝固图像



AB


段:物质为液态



BC


段:凝固过程,物质为固液共存态,放热,


但温度 不变



CD


段:物质为固态



凝固过程中,物质放出热


量,温度降低



非晶体



松香、玻璃、蜡、沥青





持续吸热



持续放热



熔化过程中,物质吸收热< /p>


量,温度逐渐升高,直到


达到沸点




3





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





1.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叫


汽化


;汽化吸热。





2.


汽化 的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二、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 14 -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只在液体表面



缓慢



任何温度



蒸发



沸腾



液体表面和内部



剧烈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液体自身温度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下降



温度不变(沸点)



液体温度的高低;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液体的种类不同 ,


沸点不同;


液体表面上方气压的大小



相同点



关于蒸发的几点补充




①是汽化现象;②都要吸收热量





①没有热源为其供热时,蒸发仍然进行,蒸发吸热,因此蒸发 具有制冷


作用。



..




②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如:在同样的条件下水比油蒸发的快,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③蒸发一般从三方面进行考查:判 断蒸发现象;考查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考查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



关于沸腾的几点补充






①液体沸腾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②气泡的变化规律:





沸腾前气泡上升时由大变小;





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至水面破裂。





③温度变化:





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 15 -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④沸腾图像:



如图为



水沸腾实验



的图像。



a



b


两组)与纵轴的交点为水的初温,


100


℃为沸 点,即两次水的初温相同,沸点相


同,但沸腾的快慢不同,由


t


a



t


b


知,


a


组水先沸腾。



可能原因:


m


a

< br><


m


b



a


组加盖,


b


组没有加盖等。



三、液化





1.


定义


: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





2.


液化的两种方式






①降低温度:降温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





②压缩体积(加压)


:加压可以使某些气体液化。





▲3



“< /p>


白气



不是水蒸气而是小水珠,



白气



的形式是一种 液化现象。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无色无味气体,遇冷液化


成小水珠,即看得见的

< p>


白气







例如


:①初冬说话时嘴边冒出的



白气












②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周围的< /p>



白气













③沸腾的水冒出的



白气













④夏天在打开冰箱们附近形成



白气













⑤火箭 升空时在发射架底座处形成的



白气



等,




< /p>


这些



白气


”< /p>


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4.



出汗



不是汗





①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矿泉水瓶的外壁会



出汗







②夏天的水缸外壁上会


< p>
出汗







③初冬早上会看到窗玻璃的内表面 会



出汗



等 ,



- 16 -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文档来源为


: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


欢迎下载支持


.




这里 所说的





实际上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4





升华和凝华



一、升华和凝华





1.


升华


: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要吸热。





2.


凝华


: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





3.


升华和凝华都没有经过液态这一 中间过程。





4.


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升华现象


:①衣橱内的樟脑丸变小;















②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③碘遇热变成碘蒸气;















④灯泡钨丝变细;















⑤舞台上的烟雾等





凝华现象


:①冬天,玻璃上的窗花;















②雾凇;















③早晨看到的霜等。





5.


升华可以用来降温






如:①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









②利用干冰升华进行人工降雨。



二、常见的天气现象









液化






















液化





















液化



- 17 -


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03:0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85450.html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最全知识点总结的相关文章

  • 余华爱情经典语录,余华爱情句子

    余华的经典语录——余华《第七天》40、我不怕死,一点都不怕,只怕再也不能看见你——余华《第七天》4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

    语文
  • 心情低落的图片压抑,心情低落的图片发朋友圈

    心情压抑的图片(心太累没人理解的说说带图片)1、有时候很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是什么也不说,只想快点睡过去,告诉自己,明天就好了。有时候,突然会觉得

    语文
  • 经典古训100句图片大全,古训名言警句

    古代经典励志名言100句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

    语文
  • 关于青春奋斗的名人名言鲁迅,关于青年奋斗的名言鲁迅

    鲁迅名言名句大全励志1、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便成了路。下面是我整理的鲁迅先生的名言名句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

    语文
  • 三国群英单机版手游礼包码,三国群英手机单机版攻略

    三国群英传7五神兽洞有什么用那是多一个武将技能。青龙飞升召唤出东方的守护兽,神兽之一的青龙。玄武怒流召唤出北方的守护兽,神兽之一的玄武。白虎傲啸召唤出西方的守护兽,

    语文
  • 不收费的情感挽回专家电话,情感挽回免费咨询

    免费的情感挽回机构(揭秘情感挽回机构骗局)1、牛牛(化名)向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报案,称自己为了挽回与女友的感情,被一家名为“实花教育咨询”的情感咨询机构诈骗4万余元。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