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
基本概念原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
、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
米
(m)
、千米
(km)
、分米
(dm)
、厘米
(cm)
、毫
米
(mm)
、微米
(
μ
m)
、纳米
(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
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
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
时刻度尺的
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
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
视线要正对尺面
,④读数时要估读
到分度值的
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
注明测量
单位
。
3
、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秒
(s)
、小时
(h)
、分
(min)
p>
。
4
、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
误
差。减少误差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
误差与错误区别:
误差
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
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
< br>、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
物体位置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
2
、在研究物体的运
动时,
选作标准的物体
叫做参照物。
同
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
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
/p>
、物体运动的快慢用
速度
表示。为了比较
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
“相同时间比
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
时间”
的方法比较。
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
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
v=S/t
其中:
s
——路程——米
(m)
;
t
——时间——秒
(s)
;
v
——速度——米
/
秒
(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
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
m/s
或
m<
/p>
·
s
-1
,交通
运输中常用
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
符号为
< br>km/h
或
km
·
h
-1
,
1
m/s
=3.6
km/h
。<
/p>
v
=
S/t
,<
/p>
变形可得:
s
=
vt
,
t
=
S
/v
。
四、测量平均速度
1
、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
p>
、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
min
,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
s
。
3
、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
v=
S/t
机械运动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练习题
1.
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
_______
(选填“静止”或“运动”
)
。
如
果战斗机在
2s
内飞行了
0.4km<
/p>
,则它的速度是
_____m/s
。
p>
2.
正在行驶的列车速度是
15 m/
s,
这句话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
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
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
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
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
小车是
______
p>
的,
卡车是
______
< br>的
(
前
两空选填“静止”或“运
动”
)
。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________
。
4
.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
200
s
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
800
m,
这个物体在最后
100 m
的路程
中的速度是
______m/s,
所用的时间是
______s.
5.
单位换算:
54
km/h=______m/s
5 m/s= ______km/h
6.
< br>如图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与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该图
< br>线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示例:信息一,他们同时开始运动;
信息二:
7.
下列
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
B.
汽车沿平直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
程均为
1000
米,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
线运动
C.
根据
v=s/t
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
路程成正比
D.
< br>根据
s
?
vt
< br>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成正比
8.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前
2s
内通
过的路程是
40m
,后
2s
内的通过路程是
20m
,这个物体
4s
内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
m/s
。
实验题
1.
如图
4
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
___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____
2.
如图
3
停表的读数
是
________
分
_______
_
秒。
3.<
/p>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
1
)该实
验目的是练习用
____________
和
< br>
____________
测平均速度.
(
2
)该实验原理是
p>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
)实验
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
______
直线运动.
(选填
“
匀
速
”
或
“
< br>变速
”
)
(
4
)实验中测得路程
s1
上的平均速度为
v1
,路程
< br>s2
上的平均速度为
v2
,路程
s3
上的平
均速度为
< br>v3
.那么,
v1
、
v2
、
v3
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
(选填>、<、
=
)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简答与计算
1.
右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按交通规则要求,
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莆田
需要
多少分钟?
2.
汽车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
山路上以
8m/s
的速度行驶
500s
,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
20m/s
的速度行驶
100s
.求:
(
1
)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 br>
(
2
)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中
的平均速度.
3
.一辆
汽车在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一座高山,司机鸣笛并在
4s
后听
到回声,若汽车行驶
速度为
72km/h
。求:
(
1
)司机从鸣笛到听到回声
,汽车行驶的路程?(
2
)司机听到回声时
距离高山多远?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
< br>、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
(人靠
声带
振动发声、风声是
空气
p>
振动发声、弦
乐器靠
弦
振动发声、鼓靠
鼓面
振动发声,等等)
;
2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
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
续传播)<
/p>
;
3
、
发声体
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
< br>、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
声
p>
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
、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p>
4
、
声速:
物体在
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单位是
m/s
;
声速的计算公式是
v=S/t
;<
/p>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
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
再传入人的耳朵里,
人耳听到反射
回来的声音叫
回声
(如:
高山的回声,
夏天雷声轰鸣不绝,
北京
的天坛的回音壁)
1
、听见回声的<
/p>
条件
: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0.
1s
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
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
声重合)
;
2
、
回声的利用
: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
声音传播路程:
< br>S=V*T
,距离
L=
S <
/p>
/2
(
注意:请各位同学一定要认真审题
再下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结论
)
四、声音的特性
1
< br>、
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频
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
的次数,表示物体
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2
、
p>
响度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
越远,
响度越弱;
3
、
音色
: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
音色
4
、区分乐音三要素
:闻声知人
——
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
——
指响度;高音
歌唱家
——
指音调。
五、超声波和次声波
1
、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
20Hz
~<
/p>
20000Hz
,高于
20000Hz<
/p>
叫超声
波;低于
20Hz
叫次声波;
2
、动物的听觉
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
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p>
六、声音的利用
1
、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
蝙蝠辨向
)制作(
声纳系统
)
2
、
传递信息
(交谈,医生查病时的
听疹
,
B
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
、
传递能量
(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
声说话)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p>
1
、
噪声
:
p>
(
1
)从物理角
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
噪声
;
(
2
)从环保角度上讲,
凡是
妨碍
人们
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
声音
以及对人们
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
噪声
;
2
< br>、
乐音
: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
3
、常见
噪声来源
: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
、
噪声等级
: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
dB
,超过
p>
90dB
会损害健康;
0dB
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
、
控制噪声
:
(
< br>1
)在
声源处
减弱
(
安装消声器
)
;
(
2
)在
传播过程中<
/p>
减弱(植树、
隔音墙)
(
3
)在
人耳处
减弱(戴耳塞)
练习题
1
、
有一山峡宽
1200
米
,
两旁都是竖直徒壁
,
p>
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
,
头两次回声间隔<
/p>
5
秒
,
则人
p>
离两壁的距离是
(
设声速
< br>v
=
340
米/秒
)
.
()
A
.
1025
米
,175
米
B
.
600
米
,600
米
C
.
1000
米
,200
米
D
.
850
米
,350
米
2
、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A
.一声
B
.最多
声
C
.
3
声
D
.
4
声
< br>
3
、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
的时间间隔应大于
0
.
1s
,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
障碍物的距离应()
A.
大于
17m
B
.大于
34m
C
.小于
17m
D
.小于
34m
4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
来的.
A
.电磁波
B
.真空
C
.空气
D
.耳朵的鼓膜
5
、声音是由发声体的
________
而产生的.
()
< br>
A
.运动
B
.振动
C
.温度升高
D
.体积膨胀
6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
传播得()
.
A
.快
B
.慢
C
.一样快
D
.无法比较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7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秒以上
,
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A
.
1
秒
B
.
0
.
p>
1
秒
C
.
0
p>
.
01
秒
D
.
0
.
p>
001
秒
8
p>
、
(
10
·绵阳)
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同学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会听到两
个敲打的声音
。这个事实说明
(
)
A.
敲打在空气中形成了两个声波
B.
声波在空气中发生了反射
C.
声波在铁管中发生了反射
D.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9
、声音从水中传入到空气中,它的
传播速度的大小将
(
)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D
.如何变化不能确定
10
、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
来吹,使管子里的
___
发生
___<
/p>
.
11
p>
、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
_____
秒以上.
12
、一架在
3015
米高空飞行的飞机
,
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335
米/秒.则飞机发出
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
< br>________
秒.
p>
13
、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
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
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
__
____
.
14
、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
_________
产生的,再通过
_
________
向四周传播开来.
15
、
某
人<
/p>
对
着
山
崖
大
喊
一
声
,
经
1
.
2s
听
到
回
< br>声
,
则
此
人
离
山
崖
的
距
离
大
约
p>
是
_____m
.
(
m/s
)
16
、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
明
______________
.
17
、声音是靠物体的
________
产生的,声音能在
______<
/p>
、
_______
、
_______
物质中传播,但
不能在
________
中传播.
<
/p>
18
、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
.如图
12
(
a
)这个实验说
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如图
12
(
b
)
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介质.
________
不能传声.<
/p>
敲击右边的音叉,
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
泡沫塑料球弹起,如图如图
12
(
c<
/p>
)这个实验是为了验证
_________________
。
我们
通过声音的
______
这个特征,来区分门铃发声和音叉发声.
19
如图
1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太空中宇航员能
可在真空中传播
B.
手在小提琴上不
C.
道路两旁的隔音
墙是在声源处减
D. B
超检查身体是
超
声
波可<
/p>
以
传递信
息
“对话”
,说明声音
同位置按弦,主要
目的是改变响度
图
弱噪声
1
20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响度来判断的;
B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
.
“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p>
D
.
“隔墙有
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第三章
物态变化
一、
温度
温
度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
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
温度高
,
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
温度低
,
p>
若两个物体冷热
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也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
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
、
摄氏温度
:
(
p>
1
)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
2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
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
℃;把一
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然后
把
0
℃和
100
℃之间分成
100
等
份,每一等份代
表
1
℃。
(
3
)摄氏温度的读法:如“
5
℃”读作“
5
摄氏度”
;
“-
20
℃”读作“零下
20
摄氏度”或“负
20
摄氏度”
二、
温度计
1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使用
:<
/p>
(测量液体温度)
(
< br>1
)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
量程、分度值
(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
,并估
测液体温度,不
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
2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
/p>
器底部;
(
3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
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分类及比较:
分类
用途
量程
分度值
所用液体
特殊构造
实验用温度计
测物体温度
-20
< br>℃~
110
℃
1
℃
水
银煤油(红)
寒暑表
测室温
-30
℃~
50
℃
1
℃
酒精(红)
体温计
测体温
35
℃~
42
℃
0.1
℃
水银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三、
体温计
体温计
: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温度计;
测量范围:
35
℃~
42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
: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 br>;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
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熔化图象:
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
变稀,
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
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
(
1
)达到熔点。
(
2
)继续吸热。
2.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p>
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
变稠、
变黏、
变硬、
最后成固体,
温度
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3.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
/p>
熔化和凝固是互为可逆过程;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
;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
< br>(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
;非晶体:
熔化时没有固定
温度的物质
(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
< br>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
温度不变
继续吸热)
,非晶体
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
继
续放热;
4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5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熔化过程:
(
1
)
AB
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物体为固态;
(
2
< br>)
BC
段,物体吸热,物体温度达到熔点(
50
℃)
,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
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
(
3
)
CD<
/p>
段,物体吸热,温度升高,物体已经熔化完毕,物体为液态;
凝固过程:
(
4
)
DE
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为液态;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
5
)
EF
段,物体放热,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
50
℃)
,开始凝固,但温度不
变,
物体处在固液共存状态;
(
6
)
FG
段,物体放热,温度降低,物体凝固完毕,物体为固态。
p>
注意: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五、汽化和液化
1
< br>、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 br>2
、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 br>
3
、
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
1
)
p>
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沸点)
,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
象;
1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液
体沸腾时温度不变
。
○
2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
3
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
饭)
○
4
液
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
(
2
)
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
跟液体
温度
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
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
○
在太阳下晒衣服很快就干)
;
2
跟液体
表面积
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
○
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
3
跟液体
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
○
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
(
3
)
p>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
1
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
○
2
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
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
3
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 br>○
4
沸腾比蒸发剧烈;
○
4
、
液化的两种方
式:
降低温度
(所有气体都能通过这种方式液化)
;
压缩体积
(生
活中、生产
中、工作中的可燃气体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液化,便于储存和运输)
六、升华和凝华
1
< br>、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
凝华
放热;
2
、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
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
、凝华现象:雾凇、霜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
七、云、雨、雪、雾、露、霜、
“白气”的形成
1
、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
就形成云;
(液化)
2
、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大水滴,就形成雨;
(液化)
3
、高空水蒸汽与冷空气相遇凝华成小冰粒,就形
成雪;
(凝华)
4
< br>、温度高于
0
℃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附在尘埃上形成
雾;
(液化)
5
、温度高于
0
℃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
(液化)
6
、温度低
于
0
℃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凝华)
7
、
p>
“白气”是水蒸汽遇冷而成的小水滴;
(液化)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练习题
1
.
物质通常存在
_______
、
p>
______
和
______
三种状态,物质处于哪种状态跟
______
有关,
当
_______
改变时,物质可以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
,这种变化叫物态变化。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
________
,这是个
______
热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
________
,这是个
_______
热过程。
2.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_____
_
,这个温度叫做该物质的
________
< br>,同一种晶体的
________
跟它的
________
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
_
______
的,所以非晶体没有一定的
________
p>
。
3.
如图所示
,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
锡的熔点是
______
,凝固点是
______
。
(2)
在
BC
段,锡处于
____________
状态;在
DE
段,锡处于
____
____
状态。
(3)
锡的熔化用了
______min
,它熔化过程中
要
______
热,但温度
_______
。
(4)
锡从
9min
到
12min
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
_______
状态。
4.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
)
A
.温度保持不变,放出热量
B
.温度保持不变,吸收热量
C
.温度上升,吸收热量
D
.温度下降,放出热量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p>
A
.一般物质在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中温度均保持不变
B
.物体吸收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
C
.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p>
D
.
0
℃的冰比<
/p>
0
℃的水冷一些
6.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
)
A
.冰和水
B
。铜和固态水银
C
.玻璃和石蜡
D
。海波和萘
7.
图中表示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其中表示晶体凝固
的是:
(
)
8.
海
波是一种晶体,熔点是
48
℃,温度是
48
℃的海波,它的状态:
(
)
A
.一定是固
B
.一定是液态
C
.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
用铁锅能熔化锡,而不能用锡锅熔化铁,这是因为:
(
)
A
.铁的密度比锡小
B
。铁比锡硬
C
.铁传热比锡快
D
。铁的熔点比锡高
(
)
10.
南
极的最低气温可达—
88.3
℃,
科考
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
应选用:
[
几
种物质的熔点:
酒精—
117
℃
水银—
39
℃
煤油—
30
℃
冰
0
℃
]
A
.体温计
B
。煤油温度计
C
.酒精温度计
D
。水银温度计
11.
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底下,
冰开始熔化,
p>
当水面还有冰浮着时,
则
:
(
)
A
.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
.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
.冰、水的温度都升高
D
.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12.
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如图用酒精灯对烧杯
底部慢慢的加热,当烧杯中冰块有大半熔化时,则试管中的冰
:
(
)
A
.也熔化一部分
B
。全部熔化
C
.一点都不熔化
D
。无法确定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3.
上课时,有一组同学在用萘做
实验,研究萘的熔化过程,他们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
(min)
0
温度
(
℃
)
56
2
60
4
64
6
8
10
76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66
70
80.5
80.5
80.5
80.5
80.5
83
87
90
(1)
请你作出萘的熔化图象
(2)
p>
从图象中可看出萘是
_______(
填“
晶体”或“非晶体”
)
,它的熔点是
_
_____
(3)
萘熔化用了
_______min
14<
/p>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
p>
别放入
.
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
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T
/
℃
4
3
90
60
B
C
D
E
A
20
5
0
甲
乙
丙
10
t
/min
(
1
)
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
/p>
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
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_____
(
选填
“
A
”
、
“
B
”或“
C
”
)
,示数为
________
℃,
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
间变化的图像
(如图丙
ABCDE
)
,
则可知该物质是
__________
(选填
p>
“晶体”
或
“非晶体”
)
.
(
2
)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
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______
__
(选填“吸收”或“放出”
)热
量.
(
3
)
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
5min
时处于
< br>_______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
_____
℃,仔
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
AB<
/p>
段)升温比熔化后(
CD
段)升温
_____
(选填“快”
或“慢”
)
。图像中
DE
段是物质
的
过程。
-
-
-
-
-
-
-
-
-
上一篇:考博英语1万单词带音标
下一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