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辉钼矿晶体呈六方层状或板状结构,由沿层间范氏键
S-Mo-S
结构和
层内极性共价键
S-Mo
形成的,层与层间的结合力很弱,而层内的共
价键结合力甚强,所以辉钼矿极
易沿结构间解裂呈片状或者板状产
出,这就是辉钼矿天然可分性良好的原因
【唐雁斌,国内外钼矿选矿
技术进步与创新,铜业工程,
2010,103
:
29-33
】
。实践证明:在合适
的磨矿细度下,辉钼矿晶体解离发生在
p>
S-Mo-S
层间,亲水的
S-Mo
面占很小比例,但过磨时,
S-Mo
面的比例
增加,可浮性下降,虽然
此时加入一定量极性捕收剂如黄药类,
有利于辉钼矿的回收,
但过磨
产生的次生泥影响浮选效果,因此
对辉钼矿的选别要避免和防止过
磨,
在生产上需要采用分段磨矿
和多段选别流程,
逐步达到单体解离,
确保钼精矿的高回收率。
辉钼矿是一种天然可浮性较好的非极性矿物,
作为辉钼矿捕收剂的烃
油通常为煤油、柴油和蒸汽油。一般来说,烃油的碳链越
长,沸点越
高,对辉钼矿的捕收能力越强,但在矿浆中的分散性随之变差。
常用的铜钼分离技术
1
:
选铜作
业。该作业以分离回收铜精矿为主,为充分抑制黄铁矿,
粗磨时一般加入大量石灰,
p>
浮选得到的铜钼混合金矿,
一般含铜大于
2
0.00%
,含钼小于
1%
,由于铜钼
混合精矿中钼含量过低,相对铜钼
分离作业来讲,
钼精矿成产成
本较高。
钼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过磨
后,
S-Mo
面的比例增加,
可浮性下降,
游离氧化钙吸附及矿泥罩盖,
影响浮选效果。
2
:
铜钼混
合精矿分离。一般采用抑制铜浮选工艺,其关键是使铜矿
物表面的捕收剂疏水物质解吸,
使铜矿物表面由疏水变为亲水,
并在
铜
钼浮选分离过程中保持亲水性。
通常抑制硫化铜矿采用硫化钠作抑
制剂,
硫化钠用量至少要保证
10
㎏
/t
(给矿)
,
有时甚至要达到
50-70
㎏
/t<
/p>
才能满足铜钼混合精矿的分离要求。
硫化钠成本费用约占选钼总<
/p>
成本的
80%-90%
,有时还高,导致
选钼亏损或无法回收。寻找开发
新型有效的铜钼分离抑制剂,
对
开发利用我国优势矿产资源,
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无机物硫化钠类(硫化钠、硫氢化钠、硫化铵)
;氰化物类(氰化钠、
氰化钾)
;有机物有巯基乙酸盐、乙基硫
醇等。经江西德兴铜矿的生
产实践证明,巯基乙酸用作有机抑制剂能很好地实现铜钼浮选
分离,
技术上是可行的。
铜钼粗精矿
的分离,
一般是在有效抑制铜钼矿物后,
浮钼时加入少量
的非极性油,以强化辉钼矿浮选,为提高钼精矿品位,还需要加入一
些
调整剂如水玻璃、六偏磷酸钠等来抑制脉石矿物,分散矿浆,
经过
6-14
次精选,获得高质量的钼精矿(含钼
45-54%<
/p>
)
。
铜矿抑制
剂大多是还原剂,
极易氧化而失效,
造成抑制剂耗量的增加。<
/p>
众所周知,
在产出铜钼混合精矿的浮选过程中,
< br>要添加黄药等类捕收
剂,使铜矿物表面覆盖一层含铜黄药膜,成为易浮的疏水性矿
物。
德兴铜矿选钼研究表明:回水利用的主要效果有;
1
:
降低硫化钠用
量;
2
:
<
/p>
代替部分新鲜是水;
3
:
减少污水排放;
4
:
减少金属流失。
如果气温低时,
适当增加硫化钠用量,也能进一步提高钼回收率
(相
当于夏天时的指标)
,
这是因为天气冷时,
< br>矿浆中空气含量相应增加,
硫化钠水解速度慢,
硫氢根离
子浓度小,
使硫化钠消耗量增加。
因此,
在生产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
天气变冷,矿浆流动性差,泡
沫变粘,要么降低浮选浓度,
要么适当增加煤油用量;
2
:
适当增加
硫化钠用量;
3
:
水温低于五摄氏度时停车;
4
:
降低硫化钠浓
度
(如现在的
20%,
降低到
10%
)
;
5
:
要求操作工克服天冷手懒的毛病,
精心操作。
总之,
通过采用一些措施,
完全可以保证选钼生产全天候,
从而确保全年生产任务的实现。
通过对老样(精矿储存
1.5
个月)和新样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老
样硫化钠单耗比新样约降低
10
< br>㎏
/t
。
这是因为铜钼混合精矿
在储存过
程中会氧化,破坏了铜矿物表面覆盖的黄药,使其可浮性降低,
既钝
化、脱污。
在实际生产中形成共识,
降低或减少
硫化钠用量的有效途径为:
1
:
降低矿
浆
pH
值,适宜的
pH
值范围为
8-10
;
2
:减少矿泥对浮选作业
的影响;
3
:
减少氧化对硫化钠作业无谓消耗;
4
:
适当提高矿浆浓<
/p>
度、同时也相应增加硫化钠浓度;
5
:<
/p>
对选钼工艺后的铜精矿过滤作
业不产生
负面影响;
6
:
寻求新型分散剂。
MX
,白色细颗粒状,易溶于水,来源广,价格低廉,水溶液呈低碱
性,水解后产
生大量的
NH4
+
、
< br>CO
3
2-
、
< br>HCO
3
-
,为此能与矿浆中的
氢
离子及大量的游离的钙离子作用,生成二氧化碳、
氨气、
p>
碳酸钙沉淀
和可作调整剂的硫酸铵、
这样能
中和矿浆中的氢离子以减少硫化钠的
无效消耗,在辉钼矿表面析出二氧化碳、氨气微泡,
并能阻碍硫化钠
氧化、活化已经氧化的辉钼矿,因而能提高钼的回收率,
另外矿浆中
有大量的
CO
3<
/p>
2-
、
HCO
3
-
等离子吸附于矿泥表面达到分散矿泥作用,
< br>体
现出新型分散剂的效果。
试
验结果表明:
1
:
< br>MX
药剂性能适应范围相当广,
能与水玻璃工艺、
加酸工艺混合使用、
单独使用更能发挥其作用,
适宜高碱度或低碱度
矿浆;
2
:
p>
使用
MX
药剂较
加水玻璃具有产率小、
富集比高、选矿效
率高等特点;
3
:
MX
药剂单独使用比混合使用明显,在
3
㎏
/t
用
量与水玻璃
8<
/p>
㎏
/t
时钼矿的回收率相当,但富集比高
了近一倍。
MX
< br>新药剂取代水玻璃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
同时做了降低硫化钠用
< br>量进行铜钼分离试验。
试验进一步验证,
新药剂
MX
在粗选段粗选作业
可以完全取代水玻璃六偏
磷酸钠作分散剂进行铜钼分离,
在确保钼粗
精品位及回收率的前
提下,可以降低硫化钠用量
15
%
<
/p>
以上,可减少
煤油用量
50
%
。采用
MX
新型分散剂与现工艺比较,泡沫现象明显改
观,泡沫均匀、不粘,产率小、
钼富集比高,有利于平稳操作。
氧气会将硫化钠氧化成硫酸钠
等,
采用氮气作为浮选,
延长硫化钠有
效作用时间,
从而达到了降低用量的目的。
硫化钠仍是铜钼分离
中使
用最广泛的抑铜(尤其是黄铜矿)药剂,其抑制机理是硫化钠的
HS-
排挤掉铜矿物表面的黄药等,
竞争吸附在铜矿物表面
,使其疏水
【雷
贵春,德兴铜矿铜钼分离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国钼业,
1998
,
22
(
4
)
53-60
】
。
巯基乙酸钠分子结构中含有能参与吸附的
HS-
活性基,
以及亲水的
COO-
基和两个碳原子,
所以在巯基化合物中
,
巯基乙酸及
其钠盐对铜硫化矿物抑制能力更强,由于
HS-
在矿物表面上的吸附活
性比黄原酸离子更
强,造成表面的高负电荷,因此即使有黄药存在,
也能抑制铜矿物。
无机抑制剂如硫化钠被氧化后能有效减弱而使其用
量增加,
巯基乙酸在高氧浓度条件下,形成双巯基乙酸二聚物,
反而
强化
了其抑制作用,
因此用量较小。
国外有人进行了巯基乙酸钠与活
性炭混合使用试验,
先加入活性炭吸附和解吸粗选时添加的药剂
,
特
别是捕收剂和起泡剂(这会影响巯基乙酸钠的抑制效果)<
/p>
,然后加入
巯基乙酸钠,
竞争取代铜矿物
表面已有的黄药等捕收剂,
二者
1:1
时,
可获得良好的选别效果。
若利用黄药、
铜矿物的自然性质,
采用充气
搅拌储存钝化方法来降低黄铜
矿可浮性,
其经济技术指标有可能优于
活性炭吸附、硫化钠解吸
等其他方法
。
十二烷基硫醇是辉钼矿
的良好捕收剂
【张文钲,
关于提高选矿厂钼回
< br>收率问题,中国钼业,
1997,21
(
5
):
17-21
】
,是提高钼回收率的
希望之一。
由于十二烷基硫
醇的强烈捕收性能,
有人推荐一种无捕收
剂浮选——十二烷基硫
醇捕收剂浮选法。该法于传统浮选辉钼矿
方
< br>法不同、新奇独特,可谓另辟蹊径。该工艺流程包括,将磨矿产品首
-
-
-
-
-
-
-
-
-
上一篇:三下古诗(1)
下一篇:爱莲说对比阅读(标准答案及评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