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亭”意象的意义价值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28 23:21
tags: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invitation是什么意思)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亭”意象的意义价值




/


向双全



摘要:


“亭”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重要的意象之一,其起着举 足轻


重的作用。本文将从它的文化渊源,实际功用,意象功能,审美意蕴


等几个方面做出具体分析,阐释“亭”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所起到


的功能和其 所承载的精神层面的内涵。



关键字:


亭,长亭,亭意蕴,亭之审美



其一,亭史渊源。




1



亭:


最基本的释义是亭子 。


亭的历史十分悠久,


但古代最早的


亭 并不是供观赏用的建筑。如周代的亭,是设在边防要塞的小堡垒,


作用是监视敌情、传递烽火,亭设有亭史。到了秦汉,亭的建筑扩大


到各地,


它成为地方维护治安的基层组织所使用。


《汉书》

记载:


“亭


有两卒,一为亭父,掌开闭扫除;一为求盗,掌 逐捕盗贼”。



魏晋


南北朝时,代替亭 制而起的是驿。之后,亭和驿逐渐废弃。但民间却


有在交通要道筑亭为旅途歇息之用的习 俗,


因而沿用下来。


也有的作


为迎宾送 客的礼仪场所,一般是十里或五里设置一个,十里为长亭,


五里为短亭。


同时,


亭作为点景建筑,


开始出现在园林之中逐步出现 。



特别是作为现代意义上作为游览和观赏意义于一体的亭,< /p>


大致最早出


现于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园苑之中筑亭已很普遍, 如杨广在洛阳


兴建的西苑中就有风亭月观等景观建筑。


唐代宫苑 中亭的建筑大量出


现,


如长安城的东内大明宫中有太液池,


中有蓬莱山,


池内有太液亭。


又兴庆宫城有 多组院落,内还有龙池,龙池东的组建筑中,中心建筑


便是沉香亭。




宋代有记载的亭子就更多了 ,建筑也极精巧。在宋《营造法式》


中就详细地描述了多种亭的形状和建造技术,


宋代以后,


亭的建筑便


愈来愈多,形式也多种 多样。



其二,实际功用。




1


)、军事作用。亭最早作为国防军事建筑, 皆设置于边疆要


塞,起着监视敌情、传递烽火的作用。如:


“百 步一亭


,


高垣丈四尺


,


厚四尺


,


为闺门两扇。”




2





2


)、行政制度。随着亭的逐渐增多,亭 逐渐演化为秦汉时的


一种基本行政制度。如:


“大率十里一亭, 亭有长。十亭一乡。”



3





3


)、休憩遮挡, 如:欧阳修《醉翁亭记》里的醉翁亭,《牡


丹亭》中的牡丹亭。






4


)、观赏游览,如:东晋兰亭,《兰亭集序里》,永和九年,


王羲之 与谢安等文人才子于会稽山阴,修禊事也。






5


)、纪 念怀古,文物古迹,如辛弃疾《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


古》里的京口北固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的子云亭






6


)、骑于水上,如太液亭。



倚于水旁,楼台水亭园林建筑中可常见。



7


)、文人结交好友、切磋诗艺的交流空间。如:清朝著 名词


人纳兰性德行,在自己家中的渌水亭与诗友喝酒作乐,饮酒作诗。

< br>


其三,意象功能。



1


、亭与长亭送别。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子》中释“亭”为:“亭,民所安也。”


《释名

< p>
.


释宫室》云:“亭,停也,人所停集也”说明它是供人休息


的场所。我们知道,长亭、杨柳、美酒、南浦等字眼在古人送别诗词


中是经常 出现的,


已经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


都是送别诗词中最具代


表性和象征性的文字符号。“亭”与“停”谐音。古人为即将远行的


亲朋好友送行,一般都要在长亭设宴、饮酒作别,因此“长亭”就与


抒发离情别绪相关。 正是鉴于这个缘故,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很


多地方可以看出“长亭”作为一个特殊的 意象,传达着作者的离情别


意。比如:汉代卓文君《寄司马相如书》:“一别之后,两地 悬念,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


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


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 br>唐李白《菩萨蛮》有诗云:“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4



唐杜


牧在

《题齐安城楼》


中叹曰:


“不用凭栏苦回首,


故乡七十五长亭。




5< /p>



唐王初《送王秀才谒池州吴都督》:“池阳去去跃雕鞍,十里长


亭百草干。




6



再到宋代,


长亭在文学作品中更 为突出,


宋苏轼


《东


坡诗


.


卷二十一


.


送孔郎中赴陕 郊》中也曾写道:“十里长亭闻鼓角,


一川秀色明花柳。”


【< /p>


7



宋姜夔


< /p>


《长亭怨慢》词云:


“阅人多矣,谁


【< /p>


8



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 青青如此。




晏殊《踏莎行》



9



词曰: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



柳永《雨霖铃》


中亦如此:“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0



与柳永同时代


的林逋《点绛唇》词中写道:


“又是离愁


,


一阕长亭暮


,


王孙去。萋萋

无数。


南北东西路。




11




宋代周邦彦词


《兰陵王·柳》



“长亭路,



12



年去岁来,< /p>


应折柔条过千尺。



< br>南宋辛弃疾


《贺新郎》


中云:


“ 把


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13



张元千《石州慢》


云 :


“长亭门外上重叠,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14



再至元代,


元王 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


安排下筵席。”【滚绣球 】中:“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道?” 直至上个世纪初,著名


艺术家李叔同


(


弘一大师


)


在《送别》中写道:


“长亭 外


,


古道边


,


芳草


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


,


夕阳山 外山。”很显然,由此观之,在中


国古代文学作品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从秦汉到近代,


长亭


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意象 ,


已经承载了代离别的意蕴,


成为了一个代

指别离的物质载体。



2


、亭与怀古抒情。



(一),作者缅怀故人,追问历史,对历史做出假设和想象,表


达出作者对英雄 人物的尊敬、仰慕或者惋惜之情。如:唐杜牧《题乌


江亭》里有诗歌云:


“胜败兵家事不期


,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


多才俊


,


卷土重来未可知。”



15

< p>


因此观之,作者肯定胜败乃兵家常


事,不应该过 于计较每一战役。并且认为项羽卷土重来也是可以的,


其结果可能还难以断定,同时也表 达了作者对项羽乌江自刎的惋惜,


说不定历史还可以重写。


另外 如:


宋王安石有


《乌江亭》


诗叹曰:< /p>


“百


战疲劳壮士哀


,

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


,


肯为君王卷土



!


”这首诗则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和分析:经过了很多的战争后,战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23:2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84390.html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亭”意象的意义价值的相关文章

浅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亭”意象的意义价值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