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28 20:51
tags: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grow是什么意思)


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


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


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运用比 喻手法定会把话写得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


比喻一般包括三


个成分,即本体(被比喻物)


、喻体(比喻物)


、比喻词(用于本体和喻体之间表示比喻关


系的词语)



但是有时在一个比喻里不一定全部出现。





1


】构成比喻的必备条件

< p>




1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2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注意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下面几种情况虽然有比喻词,但是不是


比喻句:



①表示比较





例如:


A


、 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



《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


和“扁舟 ”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B


、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


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 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②表示举例





例如:


A



“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



“你们想错了”



< p>



中用“像”字引发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 当官的一定有钱。





B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英雄,像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

< p>


③表示猜测





例如:


A


、 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小珊迪》< /p>





中的“好 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B


、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


《可爱的草塘》



< br>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


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④表示联想





例如:


A


、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月光曲》




句中


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B



鸡??咯咯地叫着,


用嘴啄着木板,


好像说:


“小主人,


快放我出去吧!




《今天我喂鸡》




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



“啄木板”


,联想到对小主人的说话。





< br>2


】比喻的种类






1


)明喻



明喻是明显的打比方。


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


。其基本格式是“甲”


(被比喻的事


物)像“乙”< /p>


;常用“像、好像、如同、宛如、好比、比方说、似乎、像??一样、仿佛??

< p>
似的、像??似的、如??一般、??一样??似的”等比喻词。



例如:灰黑色的


鸬鹚站在船舷上


< p>
好像


列队的


士兵在等待命令




..




这个亭


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


上下 空空的,


仿佛


一只


苍鹰展着翼翅


浮在天宇中一般。



..





2


)暗喻





又叫“隐喻”

。它不露比喻的痕迹,


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


。它们之间是相 同的关系,其


基本格式是:


“甲”是“乙”

。常用的比喻词有“是、都是、简直是、无疑是、成为、成了、


变成”等。例如:< /p>





每一片< /p>


苇叶


,都



一支






儿童是


祖国的


花朵



老师是


辛勤的


园丁

< br>。





梅雨亭


踞在突出的一角岩石上,


成了


一只展翅欲飞的


苍鹰




..



1





3


)借喻





它是


直接 用喻体代替本体。本体和喻体词都不出现,直接叙述喻体


。它的基本格式是:

< p>
直接用“乙”代表“甲”


。例如:





大家都喊:



野兽


来了,


野兽

< br>来了——就都跑了。


”是借“野兽”来比喻德国鬼子。





“你想,


四周黑洞洞的



还不容易碰壁吗?”


是 借


“四周黑洞洞的”


比喻旧社会的黑暗。






4


)博喻





又叫


“复 喻”



它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一个本体的 ,


使之更形象、


更生动、更全面。例如:





美丽的珊瑚,??有的像鹿角 ,有的像扇面,有的像菊花,有的像树枝。










3


】比喻 的作用



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


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并使


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


具体地表达出来。即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化冗长为简洁。



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 注意思想感情。比喻应该是浅显的,生动


具体的,


为人们所熟悉 的。


力求比得新鲜、


贴切,


不落俗套。


这样,


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 二、借代


,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


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因此多数为名词。

< p>
使用时,


必须考虑替代的


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 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


借代被替代的叫“本体”


,替 代


的叫“借体”



“本体”不出现,用 “借体”来代替。





1



借代的种类




1


)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 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


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 山》




..


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 /p>


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

竞跃。



《答谢中书书》




..


用鱼鳞代替鱼。




2


)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 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

旌旗


十万斩阎罗。



《梅岭三章》




..


是标 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例如:


然而


圆规


很不平,


显出 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


美国人不知道华


. .


盛顿似的。


(鲁迅《故乡》




借细脚伶仃的“圆规”来代替身形极瘦的杨二嫂。


< p>


3


)具体代抽象



例如:


.


南国


烽烟


正十年。



《梅岭三章》




..


例中的“烽烟”< /p>


,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


体化、形象化了。



例如:


枪 杆子


里出政权。这里用“枪杆子”代指武装斗争。


< p>
...



4


)工具代本体



例如:


.


等 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



底,


揭不开锅




《榆钱饭》





....< /p>


例中的“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


“锅 ”是做饭的工具,用“揭



2


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 p>
5


)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 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


李公朴


站起来!



《最 后一次讲演》




...


例中第二个“李公朴”


,代指不怕流血牺牲,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战斗的人们。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


雷 锋




..


例 如:何以解忧?唯有


杜康




..



6


)以结果代原 因



例如:令人


捧腹

< br>。



..


捧腹是捧着肚子,


捧腹的原因是出现笑话或令人发笑的东西。



“捧腹”


的结果代之


“笑话”


等令人发笑的原因。



< br>7


)形象代本体



例如:上面坐 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


马褂


,西边的一个是


西装




..


..


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陶潜




(


以「黄发」借代老人、


「垂髫」借代小孩。


)



2


< p>
借代的修辞效果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注意: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1


、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借体和本体之间仍 然有直接的关联。



借喻重在事物的相似性,

< br>脱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


本体和喻体之间不就不再有任何关联。

< br>


例如:


A


、我们去找那个“歪 嘴巴”算账。



B


、我们去找那个“寄生虫”算账。








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关系比较固定,


如“红领巾”只指代少先队员,


而比喻的本体


与喻体之间关系 是比较灵活和临时的


,如“太阳”可以比喻共产党,也可以比喻青年,希


望等。



2


、借代的本体和借 体必须有相关性(有某种关系)


,而借喻的喻体与本体必须有相似性。

< br>


例如:



红领巾给老大娘让了 座。



“红领巾”借代小学生,但与小学生无相似性,不能说“ 小学


生像红领巾”





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地主的 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


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




3


、借代不能改为明喻或暗喻,借喻则可 以改为明喻和暗喻。




■■■需要说 明的是,有一种借代是由比喻转化而来的,它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才成立。


例如:我吃了一惊,赶忙把关,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的


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


圆 规



(比喻)



..


圆规


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地向外走。


(借代)



..


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手脚瘦得像


芦柴棒



...


样????(比喻)

< br>



芦柴棒


”着急地要将大锅里 的稀饭浇滚。


(借代)



...



3


●●●三、


排比


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


意思密切相关、


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


(三

句或三句以上)


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1


】排比 的种类




1


)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


词语或 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例如: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


)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 比。



例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清洁 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


他们的气质


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


)单句排比



例如: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穿草鞋,把蒋家王朝踢下台;如今八

< p>
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脚下踩。




4


)复句排比



例如: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



鹰眼的搜索、观测技术系统,就能够扩大飞行员


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视敏度。如果能研制 出具有鹰眼视觉原理的“电子鹰眼”


,就有可能用


于控制远程激 光制导武器的发射。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


,那么它就可以象

< p>
雄鹰一样,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2


】排比 的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 ,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


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


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 势,深化中心。






●●●四、夸张


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 ,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


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 ,也叫夸饰或铺张。




< p>
1


】夸张的分类




1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 夸张形式。例如:蜀


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br>(


2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 、浅、??”的夸张形式。例如: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


站在老栓 面前,


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现有成语寸土


必 争、滴水不漏、寸步难行等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




3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 民们都说:


“看


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








又如


< /p>


宋·范仲淹《御街行》中的“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也是这个意思。





2


】夸张的作用



突出事物的本质,

< br>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


烘托气氛,


引起读者的联想。


与读者形成共鸣。



在文学中,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



例子


(1)


:力拔山兮气盖世。

< p>


《垓下歌》项羽




4


例子


(2)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杜甫



例子


(3)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李白



例子


(4)


: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 /p>


例子


(5)


:敌人处处挨打,寸步难行。



例子(


6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郭茂倩



有的夸张可以加强 所说的话的力量,使语言更为雄辩。如有一句西方格言说:


“如果胡

须长就等于博学,那么山羊便是博士了。


”把错误的道理即谬论,夸张到荒谬的程度 ,谬论


自然被击败,


真理也在夸张的语言中不言而喻了。


夸张往往具有幽默感和哲理性,


比如读了


上面 这句格言,你会在会心的微笑中,悟出某种深刻的道理。



【注 意】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


和根据。下面运用的夸张就不合事理:同志们,你们看,我们的力量大如天,脚下地球当球


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 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 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


免歪曲事实。





●●● 五、设问


,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


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 ,启发思


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 容,使文


章起波澜,有变化。



例如:



1



什么是 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


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鲁


迅《生命的路》



< p>


2


)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 们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谁是最可


爱的人》

< br>)




3


)啊,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


用他 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


(峻青《乡音》





4


)蒋介石总是要强迫人民接受战争,他左手拿着刀,右手也拿着刀。我们就按照他


的办法,也拿起刀来。这是经过调查研究以后才找到的办法。


这个调查研究很重 要。看到人


家手里拿着东西了,


我们就要调查一下。

< p>
他手里拿的是什么?是刀。


刀有什么用处?可以杀


人。他要拿刀杀谁?要杀人民。??(毛泽东《抗日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上面例(


1


)和 例(


2


)是一问一答;例(


3


)是二问一答;例(


4


)是连接三个一问一


答;四个例句中,先故意设问,再自己回答,是为了提醒读者的注意,引起读者深入思考。< /p>



设问的基本特点是


无疑而问



,在运用时首先要求我们对问题清晰明确的认识, 心中有


数,然后才能做到善问善答;还要立足全局,当问则问,不当问则止,这样才能使 行文不呆


板、有波澜。





●●●六、反问


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 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问只问不答,


答案 寓于问话之中,


人们可以从反问句中领会别人想要表达的意思。


也叫激


问、反诘、诘问。




1


】反问的种类




5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20:5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83794.html

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