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范文
1
:事件报道:
?
我国长江流域出现日全食天文奇观
?
(
导语)
今天上午,
长近
1
万公里、
宽约
250
公里的
“日全食带”
跨越亚洲大陆,
我国很多
地区的人们目睹了这一壮观的日全食天象,人们生产生活秩序如常。
?
(
解说)
“日全食带”早上
7
点
58
分起始于印度,进入我国境内后,经过西藏、
云南、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
40
多个城市
,
中午
11
< br>点多
钟进入太平洋。所谓“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
住全
部太阳光球所致,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天象。整个过程包括初亏、食既、食甚、生光、
复圆五个时期。
(解说)
在西藏、四川、安徽、重庆、浙江等地,中央电视台联合
14
家地方电视台,
从地面到空中对日全食进行了直
播报道,让观众在第一时间见证了这难得一见的天象。
?
(现场
)记者:??
?
<
/p>
(解说)
在我国,
人们对日食的观测已有
4000
多年历史,
根据中科院紫金山
天文
台的预报,这次日食是自
1814
年到
2309
年近
500
年间,在我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
最长的一次,
也是世
界历史上覆盖人口最多的一次日全食,
我国长江流域的
42
p>
个城
市都可以直接观测到这次天文奇观。
?
(同期声)群众:??
?
(解
说)
天津、广州、海南、山东、辽宁等地区尽管不在日全食带,但人们还是
看到了日偏食的美妙景色。专家介绍,因为天气原因此次无法看到日食的地区,实
际上也能感觉气温下降、光线转暗等微妙变化,这其实也是日食的奇妙经历。
?
分析:
?
1
、这篇
消息开头的解说词介绍日食的时间、地点、事件及影响,属于直接式导语。
?
2
p>
、第二段解说词介绍日食的过程、引用背景材料介绍日食的原理,与模拟动画、
录像资料、各地不同日食的录像相呼应;
?
3
、第三
段是记者在飞机上的报道,声音与机上能看到的壮丽景色、飞机现场音响
是同步的,视听
结合,使人印象深刻;
?
4
、最后
解说词介绍天津、广州、海南、山东、辽宁等地区人们的观看日食情况,
也是对应画面内
容。
?
范文
2<
/p>
:
人物报道:
?
“
80
后”交警孟昆玉:群众需要是最大的幸福
?
(导语
)这几天,一位普通的年轻交警成为了网络名人,随着他的工作和生
活见
诸互联网,这位“民选”的“北京最帅交警”感动了许多人。
?
(解说)
在搜索引擎输入“北京最帅交警”就能找到孟昆玉,他的十几段视频在
互联网上传播,网友们用“阳光、帅气”来形容他。
?
(解
说)
其实从警校毕业开始,小孟就是队里出了名的“好琢磨”
,
和平门路口左
转弯待转信号灯只有
10
秒钟,
每次只能停三四辆车。
记者发现,
小孟常把自己的站
位让给车辆。
?
(同期声)
孟昆玉:??
?
(解说)
值勤时的小孟是个
“分秒计较”
的人,
为此记者也给孟昆玉算了一
笔账:
一个信号灯周期,打手势
25
到
30
次。一个岗下来,同样枯燥的动作就要重复
900
?
多次。而这个<
/p>
28
岁的小伙子,已在这个路口风雨无阻地坚守了八年。
?
(解说)
夜查是交警工作最苦的
活,
不仅要熬夜,
还可能会面对酒后司机的种种
?
?
?
?
?
?
刁难。这位酒后驾车的外地司机迟
迟不肯在罚单上签字,小孟和他唠起了家常。
(同期声)
孟昆玉:??
(解说)
经过耐心劝说,
这位司机心服口服地接受处罚,
小孟还细心地为他联系
了晚上在北京的落脚点。
(解说)
工作之余的孟昆玉也和其他
80
< br>后一样喜爱上网、读书、玩游戏,几经
寻访,记者发现,原来这个网上最帅交警也
是被一群大学生街拍时“挖”出来的。
< br>(同期声)
中国政法大学学生王鉴理:??
(解说)
网友们都说
80
后很难找到幸福感,对此小孟有自己的见解。
(同期声)
孟昆玉:??
?
范文<
/p>
3
:
青海玉树:军地合力应对震后最大一
次雨雪天气
?
(导语)
从昨晚开始,玉树地震灾
区遭遇震后最大一次雨雪天气,救援部队官兵
与当地各方力量紧急行动起来,采取措施确
保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正常。
?
(现场)本台记者
王卫国
:这里是玉树赛马场受灾群众安置点,因为降雨时间比
< br>较长,现在山上已经形成了一层积雪,安置区的河水也上涨了。
?
(解说
)
在结古镇一些路段,积水无法排出
,
低洼地带帐篷被淹,消防官兵带着抽
水机前来救援。在很多安置点,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挨
家挨户排查,加固帐篷,安装
防雨设施,挖掘排水沟。第二炮兵医疗队还为村民们送来了
熬制好的驱寒姜汤和感
冒药。
?
(同期声)
玉树州结古镇红卫村村民
尼玛卓玛
:今天天气特别冷,解放军
送来
了姜汤,我们心里特别暖和。
?
(现场)本台记者
王明生:
这里是玉树民政宾馆,也是这次抗震救灾物资的存放
点。为了避免雨水对
物资的损坏,兰州军区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通信连的官兵们正
在对物资进行转运,以及防
雨处理。
?
(解说)
青海省军区独立团组成地
质勘测小分队
,
与当地村民配合,
沿山
脚和河流
低洼地段展开全面排查,避免降雨可能带来的次生地质灾害。
< br>
?
范文
4
:
吴邦国会见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
?
(导
语
)当天下午
,
吴邦国在温哥华会见了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坎贝尔。
?
(解说)
吴邦国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是加拿大距离中国最近、同中国交往历
史最久的省份。近年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同中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双方经贸合作
< br>发展迅速,地方交往蓬勃展开,人文交流十分活跃,在中加关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
的作用。他指出
,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资源丰富,科技发达,在林
业、渔业、矿业等传
统产业和信息、生物、医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具有优势。双方在
这些领域的合
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希望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
加强与
中方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为推动中加关系深入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
(解说)
坎贝尔对吴邦国委员长在访问途中经停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表示热烈
欢
迎,认为这对加强加中关系意义重大。他说,作为通向亚太地区的门户,不列颠哥
p>
伦比亚省愿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从而成为连接加中两国
乃至北美同中国友好合作的桥梁。
?
(解说)
吴邦国委员长是在前往古巴等国访问途中在温哥华做短暂停留的。全
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李建国等主要陪同人员同机抵达。抵达温哥华时,
< br>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戴伊等加方高级官员到机场迎接
.
中
国驻加拿大大使兰立俊和
中国驻加使领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代表也
到机场迎接。
电视新闻稿写法
电视新闻稿怎么写?这是初入电视新闻圈的记者和电视人经常会问和思索的问题。
相对于
报纸等平面媒体的新闻稿写作,
电视新闻稿的写法有
其特殊性,
不能简单认为把报纸新闻稿
的写法照搬过来就行。<
/p>
那么,
如何写电视新闻稿呢?电视新闻稿的写法又有哪些呢?下面
记
者网就问您简单道来。
電视新闻稿的写法是在一般新闻稿的写法基础之上的,意即电视新闻稿的写法首先必
p>
须满足普通新闻稿写作的基本要求,
如新闻六要素一样必须具备;<
/p>
消息体裁的电视新闻稿一
样必须符合消息写作要求,
等。
在此基础上,
电视新闻稿写作必须注意如下特性
和特殊要求:
一、注意声像对应,杜绝“两张皮”现象
我们知道,电视新闻有声音和图像两部分。
电视新闻稿
(文字稿件)
在电视新闻里面
p>
就是播音员播出的声音(解说词)
,新闻图像是由电视摄像摄制的画
面。一条完整的电视新
闻是由声音和图像组成的,缺一不可,两者都同等重要。同时,声
音和图像有机结合、互为
补充的电视新闻才是成功的电视新闻。
声音归声音在说,
图像归图像在放,
这就是电视新闻
界常说、常见的痼疾——“两张皮”现象:声音一张皮、图像一张皮,两不相交。这是电视
新闻新手,
特别是从报纸记者转为电视记者最常犯的错误,
也是电视新闻稿的写法里面最需
注意的方面。
如何杜绝“两张皮”现象呢?就是做到声像对应。
如何做到声像对应呢?简单地说,
就是:
1
、文稿(播音)点到谁(什么、地方)图像就出谁(什么、地方)
,不要说东出西,
牛头不对马嘴。
2
、互为补充,互为说
明。比如,有些灾难现场的受灾情形,文字描述很难
到位,你就可以用图像画面来表现。
3
、声像揉为一体,互为内容。比如,现场采访的内容
在文稿里就没有必要重述,
它本身就是电视新闻稿的一部分。
说来容易做来难,
电视新闻一
般都需要两个人去完
成,
一个俗称文字记者,
一个称摄像记者或电视摄像,
两个人的配合很
重要甚至具有决定意义。
两人必
须配合默契,
如能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那就是绝配了。
文字
p>
记者必须事先把采访意图、
采访目标告知电视摄像,
摄像记者要把拍摄到的图像情况及时告
知文字记者。当然,如果两人都是文字记
者、摄像记者“两栖型”记者就更好。如果自己是
既写又拍,
那
么好办些,
就是在拍摄图像时思考新闻稿如何下手,
在对新闻稿
打腹稿时觉得
需要什么镜头马上去拍摄,回来后写作电视新闻稿就容易多了,
“两张皮”现象也会很少出
现。
二、电视新闻稿格式
俗话说,文无定式。但是,电视新闻稿仍然可以有一
定的格式,特别是对消息类电视
新闻来说更是如此。
再说,
p>
如果新人按这一电视新闻稿格式去写电视新闻稿,
可以更容易上
p>
手、入门,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一般的电视新闻稿格式:
1
、导语;
2
、新闻由头、新
闻切入点、新闻例子,最好加现场采访;
3
、面上内容。有点及面。新闻的重点部分。另外,
< br>请记住:尽量多用同期声、现场声、现场采访!这是电视媒体的独特优势。
三、电视新闻稿语言尽量口语化、通俗化,多用短句子
电视新闻如同广播新闻均属流媒体,新闻稿是靠播音
员用声音去表达、传播的,不同
于平面媒体受众可以随意重看的。声音和图像都是“一晃
而过”
、
“稍纵即逝”的,受众反应
时
间也有限,不可能长时间琢磨、思考,
因此电视新闻稿的语言应该尽量口语化,
避免书面
语言,
而且里面的术语、
描述要尽可能通俗化,
不要太专业、
太隐晦,
同时句子不要太长。
电视新闻稿的写法和注意事项还有很多很多,本文中所述只是一般性常识而已。不过
如果真正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电视新闻稿的写法,相信您也已经可以做
一名称职的电视新闻记者了。
当然,
如若立志
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记者,
那您还需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