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豆腐的散文
快过年的时候,除了杀猪煮肉外,记得最清楚的是,家家必做的
豆腐。记得,母亲把黄
豆捡好,称过共
12
斤。我们这里一般用这个
< br>数量做一个豆腐,老祖宗传下来就是这个数目。原因嘛,大概是做豆
腐的工具就是
这个容量吧?
然后,
p>
就是将黄豆上石磨
“磕开”
,
让豆子进入磨眼,
“呼噜呼噜”
一阵响,
很快,
一个个豆子就变成两个豆瓣,
俗话叫做
p>
“豆拆
(音)
”
。
回家,傍晚时,倒进两个水桶,清水开泡。约一夜的时间,豆瓣泡鼓
起来,呈黄白色,黄豆皮漂在水面,用笊篱捞去。吃过早饭,担着到
有石磨的家里,
看谁家的石磨闲着。
村里有三盘石磨,
快过年的时候,
就忙了,不是这家磕“豆拆”
,就是那家磨豆浆
。碰巧石磨有空,但
生产队的毛驴没有空。
母亲说:
“毛驴没空,
人有空。
能动唤的都去,
人推,一晌就推出来了。
”
说实话,我最怕推磨推碾转圈圈,看见转圈天生就头晕
干哕。平
时碾米磨面时,只要没有牲口要人推的时候,我总会找个理由躲开,
比如说肚子疼,蹲在厕所不出来。实在躲不过,只好蔫头耷拉脑跟着
走,但
推几圈下来,真的会头晕、出汗、干哕,要吐……怨不得套毛
驴拉磨,毛驴也要戴眼罩呢
,这与主题无关,不提。当然,我不能上
阵,家里兄弟姐妹多,总会有人推的,所以,推
磨的问题不是问题。
推磨,不是顺时针转圈,而是反时针转圈,奇怪。上层磨扇舀一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 1 ~
堆豆拆,堆在磨眼旁,随着转动,豆拆慢慢进入磨眼,还要不停的舀
一勺水掺进去,<
/p>
磨呀磨呀,
白色的豆浆,
从磨缝里挤出来
,
流进磨槽,
又从磨槽口流进磨下的一口锅中。一边推磨,一边
将豆拆舀进磨眼,
一勺一勺的,数不清多少勺。随着时间的推移,豆拆越来越少,豆浆<
/p>
越来越多。如果掺水多,豆浆自然会多;掺水少,豆浆粘稠,当然会
少。这要看推磨者的心态。要是想快点完活,就会少掺水,不过豆子
进入磨眼就会慢,
推着显沉重。
反正推磨是体力活,
你既
想偷懒逃脱,
还想轻闲吃豆腐,休想。
终于完工,已是午后。清刷磨子,锅内豆浆倒入水桶,
挑回家。
剩下的工作,是技术活,主要是父亲的了。当然,作为小工,我们也
搭着下手。比如,拉风箱、烧火。下午晚些时候,父亲先把磨好的豆
浆掺水
搅合均匀,
还在铁锅上放一木架,
把磨好的浆放进一条麻布做<
/p>
的袋子,左手攥住口袋,右手在木架上挤压袋子,一下,又一下,不
断挤压,像拧馅一样,又像擀面一般,左手不住卷起袋口,袋子越挤
越紧,父亲的手臂
整个挤压在袋子上,将里面的浆水挤压出来,一滴
也不想剩下,然后翻卷袋子,把剩下的
成团的豆渣倒出,这可是个力
气活,父亲额头上出现黄豆大的汗珠,一粒一粒的晶莹透亮
,父亲抬
起胳膊,
用肘部擦掉。
父亲挤
压过半,
显然力不能支,
哥哥也上阵了。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嘛。父亲在旁边指点着,哥哥的胳膊也像擀
面杖,在袋子上擀
着,不停歇,一个劲儿,头上也出汗了。等挤压完
毕,哥哥也是一身大汗。剩下的豆渣,
摊开晾在窗台上,以后掺在白
面、糁子里蒸着吃,或者当猪鸡的饲料。不是有句话嘛,卖
豆腐赚渣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 2 ~
子,养活一家子。那时候
,做豆腐卖的是蝇头小利,赚不下钱,一般
都是以物换物,剩下的豆渣既可自己吃,也可
喂几口猪,闲话不提。
点
火拉风箱,本来是母亲的活儿,我们因为放假,没事干,就主
动请缨,干这点没有技术含
量的活儿。拉着风箱,咕哒咕嗒,一手不
断在灶膛添柴火。柴是棉秸秆,灶膛里火势旺盛
。反复重复的劳动,
没有让我们厌烦,
反而你拉一阵,
我拉一阵,
很热闹,
很兴奋。
< br>因为,
做豆腐的过程,
一年就一两回,
< br>平时吃豆腐都是用黄豆或者玉米换的,
炒菜出锅,
多少双
筷子一起伸进盘子,
像打仗一样,
眼疾手快的夹住,
一轮下来,豆腐就没了。期盼像吃肉一样,吃个够,也是我们的小心
眼。<
/p>
父亲说煮浆是个细心谨慎的
活,
有人家曾经没有掌握火候,
半锅
豆
浆飞了——变成白沫顺着锅噗出去了,
掺凉水也来不及,
就是一
恍
惚的事儿。所以呢,锅里起泡冒沫的时候,父亲在升腾的热气中,不
< br>断用瓢舀浆,又泼倒进锅里,反复着这个动作,就是通过泼浆降温,
不让泛起沫来
。
这时候,
父亲不住小声发布命令:
小
火,
慢拉,
停拉……
手里的瓢潎着沫扔
进灰里,观察锅内情况。观察很重要,要有耐心,
还要细心。人不能离锅,待锅内浆开锅
沸腾起来,撤火,舀浆泼浆,
降温不成,看看浆要漫出,就毫不犹豫加入凉水。平息之后
,还要不
住搅浆,防止糊锅。父亲舀一碗说:
“去端给奶奶喝,
加上白糖。
”奶
奶有些咳嗽,豆浆可以止咳,是好东西。不过那
会儿我不知道这个,
只知道不服这个味儿。
等锅内浆水温度降下来,就可以点卤水了。点卤之前,父亲拿起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 3 ~
-
-
-
-
-
-
-
-
-
上一篇:普通话考试易错字词
下一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共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