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治疗颈椎病
1.
颈椎病的一般介绍
1.1
颈椎病的概念
因软组织损伤或发生慢性退行性变化或直接外伤产生颈椎体移位,骨质增生,
间盘突出,生理曲度改变等病理变化,而压迫、刺激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
交感神经和
颈部软组织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颈椎病。
1.1.
1
软组织损伤——寒冷刺激、炎症
1.1.
2
慢性退行性变化——强直、痉挛、钙化
1.1.3
外伤
1.1.
4
椎体移位——不连续、滑脱
1.1.
5
骨质增生——骨刺、骨折
1.1.
6
椎间盘突出
1.1.
7
生理曲度改变——变浅、变直、反张
1.1.
8
颈神经、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软组织
1.2
颈椎病的发病情况。
1.2.
1
最常见的病之一
< br>1.2.2
发病率高。有关资料表明:年龄
50
岁以上的发病率为
58%
,
65
岁以上为
75%
。
1.2.3
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年轻化)
p>
。
30-40
岁,现在也不少,甚至
20
岁的人亦有
出现。
2.
颈部的解剖:先了解一下颈部的解剖对了解颈椎病是必
要的
2.1
颈椎:有七个椎骨组成
,形成向前弯曲的颈曲,椎体间有椎间盘,椎骨连接后中
间形成椎管
2.1.1
颈椎骨:由椎体和椎弓形成
2.1.2
椎间孔:上下椎骨椎弓根部形成椎间孔,其中有颈神
经通过
2.1.3
颈椎脊突——第七
颈椎脊突为骨性标志
2.1.4
椎间盘
6
个,
C1 C2
间无间盘
2.1.5
横突孔——椎动脉通过
- 1 -
2.1.6
椎管——脊髓通过
2.1.7
颈椎关节突关节
2.1.8
颈曲
正常为向前弯曲
2.1.9 C1<
/p>
为寰椎无脊突,
C2
为枢椎
2.2
颈椎韧带
2.2.1
前纵韧带
2.2.2
后纵韧带
2.2.3
棘上韧带
2.3
颈部脊髓
2.3.1
横径大,前后径小
2.3.2 C2
——
T2
形成颈膨大
2.3.3
前角细胞发达,与上肢灵巧运动有关。
(运动神经发达)
2.4
颈神经
8
对
枕骨与
C1
一对,
< br>C1
以下各椎骨一对
2.5
椎动脉
2.5.1
第一段(颈部)第六颈椎以前,颈动脉分出。
2.5.2
第二段(颈椎骨部)
2.5.3
第三段(头部以下)
2.6
颈部交感
N
2.6.1
颈上
N
节
<
/p>
第
2
、
3
、
4
椎横突
2.6.2
颈中
N
节
C6
高度
2.6.3
颈中间
N
节
C7
高度
2.6.4
颈下
N
节
C
7
与第
1
肋骨颈之间
< br>
2.7
颈部肌肉:胸锁乳突肌、斜才肌、颈阔肌
深部有前中后斜角肌、肩胛提肌、夹
肌等。
3.
颈椎与脏府经络的关系
3.1
与经脉的关系:主要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手少阳
、手太阴肺有
关,与其它经脉亦存在一定的关系。
3.2
与脏府的关系:与五脏六府却有一定的关
系,主要与五脏关系较大
3.3
与气血的关系
- 2 -
3.3.1
气血对于骨、
筋、
肌肉有滋养和保卫作用颈椎部的正常功能全赖气血的滋养与
通畅。
3.3.2
各种原因引起颈部的气血不通畅就会患颈椎病
3.3.3
气血虚弱,颈部失养同样患颈椎病
3.3.4
颈椎是一个重要的生命通道,许多经脉由脑通过颈椎而达到周身
3.3.5
反过来,颈椎病又能影响人体气血运行
4.
颈椎病的病因病理
4.1
中医的病因病理
4.1.1
病因
认为分为以下几种
4.1.1.1
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风——易
伤人体上部,为阳部,因此颈椎病中医认为大部分挟有风邪,在临床表
现为游走性肩、颈
疼痛,风邪善变,临床表现为症状正常,易动,临床颈椎病可
表现为晕动或晕厥,时作时
止的疼痛。
寒——主收外,主肩,阴邪,伤人之阳气
,
寒最易伤人的颈部而成病,造成僵痛
不适。<
/p>
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耗气伤津,在颈病中,它多挟湿
致病。
燥——躁胜则干,易伤肺,伤阳,而致经脉失养,而致颈椎病
火——为阳邪,炎上,灼津,迫血妄行
总之,六淫中,对颈椎病形成,通常起主要作用的是风寒湿
4.1.1.2
七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
其中忧思抑郁,在病的形成最常见,成为病因,肝气郁积
4.1.1.3
劳倦—伤气血—筋脉失常—颈椎病
过度安逸—气血运行不畅
(运动不足综合症)
房室所伤—伤肾精—骨失养
4.1.1.4
外伤——直接致痛
4.1.1.5
不正确的运动姿势,如府首过多,高忱等
4.1.2
病理,各种原因致颈部气血经脉不通畅,或筋、肉
、骨失养,从而引起颈椎
病。
(前者为实、后者为虚、亦可虚实
挟杂)
- 3 -
-
-
-
-
-
-
-
-
-
上一篇:四川方言
下一篇:羊口蹄疫的症状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