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语借词进入现代汉语后的变化
-------
在普通语言学的视角下
摘要:
本文从语音、
语义两个层面讨论
了英语借词进入汉语后发生的
变化,以期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提供借鉴。
关键词:英语借词;语音;语义;变化
Changes of English Borrowing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 Linguistics
Guangxi University Xiao Mengzhi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nges
of
English
borrowings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from phonetic level and
semantic level, aiming at providing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1.
引言
借词又叫外来词或外来语,
是指一种语言从别的语言中吸收进来
的词。近几十年来,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民族之间的交
流日趋频繁,
语言之间相互借用成为了语言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
任
何语言都做不到自给自足(金惠康,
2003:320
)
,只有不断吸收其它
语言词汇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
英语借词的流入不仅能够促进现代汉
语的发展,
丰富现代汉语的词汇,
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也扮演着十分重
要的角
色。
许多学者对汉语中的英语借词进行了深入研究。
陈望道早在
1934
年于
“关于大众语文的建设”
一文中指出英语借词的流行趋势和必然
性。许威汉(
1992
)就吸收外来词的主要方式进行了详细
的探讨。郭
鸿杰(
2002
)将英语借
词进行细致的分类,并从词缀化和拉丁字母化
两个方面归纳了英语借词对现代汉语语法的
影响。许竹君(
2008
)在
外语电话
教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
“中文媒体中的英语词语借用现象及
其成
因”
,指出汉语语境的传媒中出现了大量的以各种形式出现的与
中文相混用的英文词语,并就此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随着
社会的发展,
经济的全球化,
英语借词作为汉语外来词的一
p>
个大类,其数量不断增长,涉及的范围和领域越来越广,吸收方式也
呈现出多样性,
已然成为一种文化上的时尚标签。
然而由于中英
文语
言系统的不兼容性和文化上的差异,
英语借词很难原汁原味
地进入汉
语,
而是根据汉语的语音系统和表达习惯加以改变而成
的。
分析研究
英语借词进入汉语后产生的变化有助于中外文化交
流。
本文通过参考
《现代汉语词典》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
《朗文当代英
语大辞典(英
英·英汉双解)
》和
Ox
ford Advanced Learner
'
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
/p>
对比分析英语借词借用到汉语后的语音、
语义情况及其
原本的语音、语义情况,讨论英语借词被借用到汉语后在语音、语义
方面发
生的变化,以期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提供借鉴。
2.
英语借词进入现代汉语后产生的变化
汉语对英语词汇的借用有两个层面,
一是语音的借用,
二是语义
的借用。
对于汉语中英语借词的借用方式和分类,
语言学界一直存在
着不同的观点。王宏远等(
200
6
)强调音译和意译两种借用方式;而
郭鸿杰
< br>(
2002
)
则将英语借词分为
音译、
意译和中英混合词三个大类;
刑公畹等
< br>(
1992
)
按照吸收的方式把
外来词归纳为音译型、
音译兼意、
译型、意译型和直译型四种类
型。笔者认为,无论从何种角度对英语
借词进行分类,
其语音和
语义都是借用到汉语的两个基本元素。
英语
借词的变化体现在语
音的变化和语义的变化两个层面。
2.1
语音的变化
语音是汉语从英语词汇中
吸收的一个重要元素。
如:
沙发
(
p>
sofa
)
,
妈咪
(
mummy
)
,朋克(
punk
)
,克隆(
clo
ne
)等,许多频频出现在日
常交流中的词语都吸收了英语词汇
的语音。
在语音借用过程中,
英语
借词
会遵循汉语语音系统规则,与原读音相比,会发生一些变化。
2.1.1
声调的加入
声调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汉语中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
声调,英语
中则没有声调一说。因此,英语词汇在借用到汉语时都要
加上声调,如:比基尼(
b
ǐ
j
ī
n
í)
、麦当劳(
m
p>
à
i
d
ā
ng
l
á
o
)
、三明
治
(
s
ā
n
m
í
ng
z
h
ì)等。正如朱越峰(
2000
)所
认为的,外来词汇想要
真正地进入汉语,必须拥有自己的声调。
2.1.2
音素的谐音化
音素是根据语音的自然属性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从声学性
质来看,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从生理性质来
看,一个发音动作形成一个音素。现在也广泛的把音标叫音素。每一<
/p>
种语言中的音素都是不一样的,中英文也是如此。英语中有
20<
/p>
个元
音音标、
28
个辅音音标,而汉语中有
35
个韵母、
21
个辅音声母。英
语的元音和辅音有一部分能够对应汉语韵
母和声母,如:英语中的
/
a
?
/
、
/
e
?
/
对应汉语中的
p>
ai
、
ei
,/<
/p>
b
/、/
p
/对
应
b
、
p
。但
还有
一部分在汉语音标中是没有对应项的,如:/
dr
/、/
tr
/等。当一
个英语音素或者音节在汉语中没有对应项时,
它在被借用的过程中就
会谐音化,也就是采用汉语中相类似的音作为新的语音。例如:
jazz
的音标是
/d
?
?z
p>
/
,
借用到汉语后语音是
< br>juéshì,
/d
?
?
/
采用谐音
jué,
/z/
采用谐音
shì。类似的借词还有摩尔(
mole
)
,坦克(
tank
)
,咖
啡
(<
/p>
coffee
)
,
麦克风
(
microphone
)<
/p>
,
华尔兹
(
Wa
ltz
)
,
安琪儿
(
angel
)
,
高尔夫(
golf
)
,荷尔蒙
(
hormone
)等等。
韩淑红(
2008
)对《现代汉语词典》各版共
存的英语借词进行了
统计分析,
认为英语借词进入汉语后的语音
变化有元音变化,
辅音变
化,
音节变化
三大类,
而对英语借词中辅音变化的词条统计显示英语
辅音在转
为汉语声母时,最大化相似,是音译的第一选择原则,但在
进行对应转换时,
除了受辅音本身的制约,
汉语声母与韵母的搭配组
合也是制约因素之一。
2.1.3
音节的结构变化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
构单位,
是自然感知的最小语音片段,
由一
个或几个音素按一定规律组合而成。
汉语和英语的音节各有特点,
< br>汉
语中基本上是单音节字,
也就是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
,
英语中则是
一个单词对应一个或者多个音节。
此外,
两种语言在音节结构上也有
差别。
汉语音节中没有复合辅音的用法,
而英语音节中则最多可以有
四个辅音的连用,如:
glimpsed
(
/
ɡl
?
mpst/
p>
)
。因此,有些词在借用
过程中音节的结构
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改变。如:
cool
(
/kul/
)的
音节结构形式可以表示成
< br>CVC
(
C
代表辅音,
V
代表元音)
,借用到汉
语后读作
kù,音节结构变成
CV
;
pizza
(
/
?
pits
?
/
)
,借用到汉语后
读作
b
ǐ
s
à,第二个音节的结构由
< br>CCV
变为
CV
。再如:
bar
(
/b
ɑ:
r
/
)
进入汉语后读作
bā;
Disney
(
/
p>
?
d
?
zni/<
/p>
)
读作
dísīní;
< br>lemon
(/
?
l
?
m
?
n/)
读作
níng
mén
g;
jeep
(
/d
< br>?
i:p/
)读作
jí
p
ǔ等等,音节结构都发生
了变化。
2.2
语义上的变化
语义是汉语借用自英语词汇的又一重要元素。卜祥忠
(2002
)
认
为,外来词在进入汉语社会后,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有些
词的意义
逐渐出现了蜕变,甚至与原义无关。笔者认为,英语借词被汉语吸收
和使用过程中语义上的变化复杂多样,
有语素化、
词性变化和词义变
化的特点。
2.2.1
语素化
有的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逐渐由原本的自由词汇变成构词语素,
能够与其它词语
组成新词语。
“迷你”
一词是由英语单词
mini
音译而
来,指的是“同类东西中较小的;微型的。<
/p>
”现在,
“迷你”已经成为
一个活跃的构
词语素,
与单独使用相比,
同其它词语结合组成新词的
用法更为常见,如“迷你裙”
、
“迷你词典”<
/p>
、
“迷你电影”
、
“迷你小汽
车”等。
“吧”音译自英语的
bar
,原多指酒吧。现在“吧”已经成
为一个常用的构词
语素,被赋予了更广泛的意义,泛指“某些提供休
闲活动的经营场所”
< br>,从而衍生出网吧、茶吧、书吧、氧吧、咖啡吧
-
-
-
-
-
-
-
-
-
上一篇:公共场所英文译写规范——第4部分:旅游
下一篇:初三我的变化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