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ARM的串口通信实验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27 22:02
tags:

-

2021年2月27日发(作者:河流)


串口通信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 实验了解


S3C44B0X


处理器串行口


(UART)


的结构、串行通信的原理。







●掌握


ARM


处理器串行通信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设备







●硬件:


Embest S3CEV40


实验平台,


Embest ARM


标准


/


增强型仿真器套件,


PC


机。







●软件:


Embest IDE 2003


集成开发环境,


Windows 98



2000



NT

< p>


XP


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







学习


S3C44B0X


UART


相关寄存器的功能,熟悉


S3C44B0X


系统硬件的


UART


相关接


口,编写< /p>


S3C44B0X


处理器的串口通信程序。



S3CEV40


监视串行口,并将接收到的字符回送。



四、实验原理



1



S3C44B0X


串行通信


(LJART)


单元



S3C4B0X UART


单元提供


2


个独立的异步串行通信口,


皆可工作于中断和

< br>DMA


模式。


最高波特率达


11 5


.


2 Kb/s


。每个


UART


单元包含一个


16


字节


FIFO


,用于数据接收和发送。



S3C44B0X


UART


包括可编 程波特率、红外发送/接收、


1


个或


2


个停止位、


5


位/

6


位/


7


位/

8


位数据宽度和奇偶校验。



波特 率由一个专用的


UART


波特率分频寄存器

(UBRDIVn)


控制,计算公式如下:







UBRDIVn=(round


_


off) [MCLK



(


波特率×


16)]



1


其中:


MCLK


是系统时钟。


UBRDIVn


的值必须在


1



( 216



1)


之间。

< br>


例如:若系统时钟为


40 MHz


,波特率为


115 200 b



s


,则有







UBRDIVn=(int)[40 000 000



(115 200


×


16)+0



5]


一< /p>


1






=(int)[21



7+0



5]


< p>
1






=22



1=21

< br>下面简略介绍


UART


操作。关于数据发送、数据接收、 中断产生、波特率产生、回环


模式、红外模式和自动流控制的详细介绍,请参考数据手册 及其他相关资料。



发送数据帧是可编程的。

< br>1


个数据帧包含


1


个起始位、< /p>


5



8


个数据位 、


1


个可选的奇偶


校验位和

< p>
1



2


个停止位。停止位 通过行控制寄存器


ULCONn


配置。



与发送帧类似,接收帧也是可编程的。接收帧由


1


个起始位、


5



8


个数据位、


1


个可


选的 奇偶校验位和


l



2

< br>个行控制寄存器


ULCONn


中的停止位组成。


接收器还可以检测过速


错误、奇偶校验错误、帧错误和传输中断。每一个 错误均可以设置一个错误标志。



●过速错误指已接收到的数据在读取之前被新接收的数据覆盖。



●奇偶校验错误指接收器检测到的校验和与设置的不相符。



●帧错误指没有接收到有效的停止位。



●传输中断指接收数据


RxDn


保持逻辑

0


超过


1


帧的传输时间。




FIFO


模式下, 如果


RxFIFO


非空,而在


3


个字的传输时间内没有接收到数据,那么


产生超时。

< br>



UART


有关的寄存器主要 有以下几个:



(1)UART


行控制 寄存器


ULCONn



该寄存器的位< /p>


6


决定是否使用红外模式,


< p>
5


~位


3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22:0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76380.html

ARM的串口通信实验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