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素土换填地基施工
1.
适用范围:
素土垫层是先将基础底面下一定范围内软弱土层挖去,
然后分层回填较好的素土夯<
/p>
(压)
实而成。本标准适用于处理软土、湿陷性黄土和杂填土地基
。但由于素土的稳定时间较长,
承载力较低。本标准仅用于上部建筑荷载不大和相对沉降
差要求不高的浅层地基加固。
2.
材料要求
土料:一般用粉土或粉质粘土,有机物含量不得超过
5
%,亦
不得含有冻土或膨胀土;
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时,土料中不得夹有砖、瓦和石块。其土料
粒径不大于
50mm
。
3.
主要机具:
3.1
主要机械:推土机、碾压机、蛙式打夯机等。
p>
3.2
主要工具:镐、铁锹、钢尺、水准仪、经纬仪等。
4.
作业条件
4.1
在填土前,应先清除地基上的树根、淤泥、
耕植土层,
杂物和要求深度范围内的软弱层,
排除积水,以
保证正常施工和防止边坡遭受冲刷。
4.2
< br>场地内地下管线,电缆已进行迁移或处理。
4.3
场地四周已作好排水处理。
5.
施工工艺
5.1
工艺流程
土料制备→基槽清理→分层铺土→夯实或碾压密实→找平验收
5.2
地形起伏之处,即填土与天然土交接处,应修筑
1
:
2
台阶形边坡,每
台阶高可取
500
m
m,宽
1000
mm。
5.3
土料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
Wop
±
2
%的范围内,最优含水量应通过室内击实试验
确定。土的最优含水量:砂土
8~12%
(重量比
)
;粘土
19~23%
;粉质粘土
p>
12~15%
,粉土
16~22%
。含水量过大时,须用晒干或风干法降低,如含水量小于最优含水量(
-
2%
)时,应
洒水湿润。
5.4
填土应从最低处开始进行整片分层回填夯实
(或碾压)
,
不应任意分段接缝。
填土
区应碾
压成中间稍高两边稍低,以便于排水。
5.5
小面积填土,可用人工铺土,用人力夯或蛙式打夯机进行夯实,大面积填
土,用人力或
推土机铺土,
用中、
重型
碾压机械碾压,
平碾碾压完第一层表面,
应采用人工或推土机拉
毛,
然后继续回填,
土层表面太干的,应浇水湿润方可继续回填
,
以保证上下层良好的结合。夯
实必须夯迹叠合一半,
机械碾压行走方向与边坡平行,
每次碾压均应与前次碾压后轮迹宽度
p>
重叠一半。机械碾压达不到之处,用人工或小型夯实机械配合夯实。相邻土层接槎应错开,<
/p>
其间隔距离不应小于
50
cm
,同时接槎不宜在基础下,墙角、柱墩等部位,
在接槎
500
mm范
围内应增加夯实(碾压)遍数,一般根据选择
的夯实(碾压)机具和设计要求的密实度(或
压实系数
λ
0
)进行现场夯实(碾压)试验确定。当用粉土、粉质粘土作土料时,
人工及各
种夯实(碾压)机械的铺土厚度和夯实(碾压)遍数参考表
6-1
:
5.6
施工中每班所铺平的土料,必须夯实(碾压)完毕,不得隔日夯实。如遇下雨,填土层
< br>表面有泥浆和水,应清除后才能继续回填。
表
6-1
填方每层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
压实机械
平
碾
羊足碾
蛙式打夯机
振动碾
振动压路机
推土机
拖拉机
人工打夯
每层铺土厚度
(
mm
)
200-300
200-350
200-250
60-130
120-150
200-300
200-300
不大于
200
每层压实遍数
(遍)
6-8
8-16
3-4
6-8
10
6-8
8-16
3-4
速度
km/h
<
2.0
≦
3.0
≦
2.0
≦
0.5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冻土、垃圾、膨胀土以及有机物含量大于
5%
的土作填料。
6.2
回填前应将基底的草皮、树根、淤泥、耕植土铲除,并清除要求深度范围内的软弱
土层。
6.3
质量控制要点:土料含
水量、虚铺厚度、压实遍数。
7.
成品保护
垫层施工完毕,
应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以防雨水或施工用
水浸入填土地基,
使基土
扰动。
上部基
础施工完毕,应尽快进行回填夯实,
如不能很快进行下道工序时,应有防止垫
层受水浸泡或晒裂的措施。
8.
质量验收标准
8.1
主控项目
8.1.1
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根据设计确定
检验数量:
①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
/p>
3
点;
②
p>
1000m
以上工程,每
100m
至少应有
1
点;
p>
③
3000m
以上工程,每
300m
至少应有
1
点;
p>
④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
1
点;
⑤基槽每
20
p>
延米应有
1
点。
8.1.2
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环刀取样检测
2
2
2
2
-
-
-
-
-
-
-
-
-
上一篇:中英文劳务合同(范本,仅供参考)
下一篇:股份制公司利润分配方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