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八
单
元
教学目标
1.
认识“妖、矩”等
7
个生字
,
读准多音字“冲”
,
会写“介、绍”等
13
个字
,
会写“介
绍、声明”等
10
个词语。
2.
默读课文
,
把握课
文主要内容
,
感受童话的神奇
,
体会王葆的形象。
3.
< br>从奶奶讲的故事中选一个
,
展开想象
,
创编故事
,
讲给同学听。
教学重难点
默
读课文
,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
感受童话的神奇
,
体会王葆的形象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
,
导入新课。
1.<
/p>
谈话导入
:
每个孩子的童年都离不开奇妙
童话的陪伴
,
请大家谈一谈你最喜欢
的
童话故事或童话人物。
(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
美人鱼、白雪公主……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童话是——宝葫芦的秘密。有人知道这个故事吗
?(
看过
动画片、看过书。
)
主
人公是谁呢
?(
王葆
)
是的
,
这是著名作家张天翼写的童话故
事
,2007
年被拍成彩色动画电影。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
,
从
字里行间去接触这个王葆
,
看看宝葫芦里面到底有什
么秘密吧
!(
齐读课题
)
二、检查预习
,
自学成果展示。
1.
检查生字词。识记生字词
,
互相指读
,
提醒同学注意
哪个生字。
说说自己预习中的疑惑
,
组内初步解惑
,
解答不出的标注问号<
/p>
,
留作集体交流探
讨。
< br>
2.
小组汇报
,
展示学习成果。
生字词识记
;
课文朗读
;
解疑释难
,
提出未解答的问题。
3
.
指名读生字
,
新词。
着重指导
:
规矩(jǔ)<
/p>
撵(niǎn)
拽(zhuài)
舔(tiǎn)
4.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乖、溜、葵、瘦”
,
并
且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
“乖”注
意和“乘”区分
,
第三笔是悬针竖。“溜”是左右结构
,
注意右边“留”的“丶”
不要漏写。“葵”
是上下结构
,
下面“癸”注意最后一笔是“丶”。“瘦”是半<
/p>
包围结构
,
里面的“叟”注意笔顺
,
“丨”要出头。
)
三、再读课文
,
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
,
说一
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
可以不费事、不操心地获得
一切。
)
2.
通读课文
,
说说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
< br>
3.
读喜欢的段落
,
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
四、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
,
你感受到了什么
?
-
第二课时
-
< br>一、复习故知
,
导入新课。
<
/p>
1.
指名读生字新词
,
< br>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
导入新课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
,
我们认识了王葆
,
并且了解了他和宝葫芦的故
事。今天
,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
感受童话世界的奇妙。
二、品读感悟
,
体会情感。
p>
(
一
)
王葆和宝葫
芦结下“情缘”。
1.
读课文
,
想一想
,
王葆是怎
样知道了关于宝葫芦的故事的
?
用自己的话归纳一
下
,
说一说。
王葆与奶奶的规矩
:
每逢奶奶要求王葆干什么
p>
,
都得给他讲一个故事。就这样
,
王
葆听到了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2.
理解“规矩”
:
这
里的“规矩”是什么意思
?(
约定、承诺……
< br>)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规矩吗
?
3.
总结
: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
正是因为我和奶奶守住了彼此的“规矩”
,
我才听到
了那么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我们也要做守规矩的人。
4.
朗读课文
,
分角色读奶奶和王葆的对话
,
体会
人物形象。
5.
< br>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
,
一直听到十来岁
,
而且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
读课文
,
找出文中都列举了哪些关于宝葫芦的故事。
张三——
李四——
王五——
赵六——
6.
通过读课文
,
我们发现奶奶故事中这些人得到宝葫芦的方法都
不同。那得到宝
葫芦的结果呢
?(
都幸
福极了
,
要什么有什么
,
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
7.
哇
!
原来宝葫芦这么神奇啊
,
那让我们来还原一下这几个宝葫芦的故事吧。
小组合作
:
发挥想象
,
任选一个故事
,
进行交流合作
,
创编故事。
(
注意
:
根据已有
内容进行创编。
)
交流、评价。
(
注意
< br>:
是否根据已有内容
;
想象力是
否丰富等。
)
8.
总结、过渡
:
看来啊
,
同学们都
掌握了王葆奶奶讲故事的独门秘籍
,
想象力都很
丰富。整天听着这样的故事长大
,
顺理成章地
,
王葆对宝葫芦产生了无穷无尽的
向往——他非
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
二
)
王葆对宝葫芦的向往。
1.
读课文
,
说一说为什么王葆想
得到一个宝葫芦。
(
可以让生活中一切的不顺利
都变顺利
,
没有烦恼
,
省心了。
)
的确
,
每当面对困难
,
这种想法就更加强烈。
王葆都遇到过哪些困难
?(
不会做题、
种向日葵比赛输了、与同学闹翻。
)
如果有了宝葫芦
,
这一切会是什么样子
?
读课文
,
体会人物内心的渴望。
<
/p>
2.
同学们
,
想
一想生活中你有没有需要宝葫芦的时候
?
如果你有了它
,
你会让它
做什么
?<
/p>
学生交流。
教师过渡
< br>:
看来
,
成长的烦恼我们每个人
都有啊
!
想一想
,
当王葆真的拥有了一个
宝葫芦
,
他
的想法都能实现了
,
但他的问题就真的都能得到解决吗
?
不会做的数学题——仍不会做
不会种的向日葵——还不会种
不会和同学们友好相处——还是不会
为什么会这样呢
?
因为他没有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
用自己的双手去培育
,
用自己的真情去投入
,
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做。
总结
:
没有付出的收获
,
就是不劳而获。
不劳而获的幸福是真的幸福吗
?
不是。
三、延伸拓展。
《宝葫芦的秘密》节
选
,
学生读。
当王葆真的得到一个宝葫芦
,
他逐渐认识到靠宝葫芦不劳而获
,
带给他的不是幸
福
< br>,
而是烦恼。这是怎么回事呢
?
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
板书
宝葫芦的秘密
没有付出的收获
,
就是不劳而获
学反思
本
篇课文节选的是《宝葫芦的秘密》中的部分章节
,
但不能上成导
读课
,
要引导
学生走进文本
,
从字里行间感受童话的奇妙
,
< br>体会人物是如何塑造的。要注重学
生的主体地位
,
让学生走进角色
,
体会人物特点
,
学习阅读方法
,
展开想象
,
创编
故事。课堂对朗读指导引导不够
,
对学生的创编时的引导铺垫不够
,<
/p>
打算在推荐
阅读之后的阅读交流会中继续交流创编故事。
教学目标
1.
认识“允、砌”等
8
个生字
,
会写“荫、溢”等
15<
/p>
个字
,
会写“洋溢、允许”
等
17
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找出描写小男孩的句子
,
说说他带给巨人的变化。
3.
找出描写巨人
花园不同景色的句子
,
对比阅读
,
p>
并分析花园的景色变化的原
因。
4.
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
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找出描写小男孩的句子
,
< br>说说他带给巨人的变化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
,
导入新课。
1.<
/p>
你们喜欢哪些童话故事
?
为什么
?
2.
说说看到课题你们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
板书课题
)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
扫清字词障碍。
1.
出示词语
,
学生认读。
2.
指名说说想提醒同学注意什么。
(
读音、书写
)
指导书写“允”和“添”
:
注意“允”下面是“儿”
;
“添”最后是两个“丶”。
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
词
,
让学生一起读一读
,
读中巩固对生字、新词的
掌握。
< br>3.
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进行理解
,
也可以结合语境进行理解。
重点理解“任性”
“冷酷”的意思
:
体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
说出自己的理解
;
说
出他们的近义词、反义词
;
联系生活实际
,
用词语练习说一句话。
三、初读课文
,
整体感知。
1.
快速浏览课文
,
用几句简短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
巨人拥有一座漂亮<
/p>
的花园
,
但自私的他不准任何人进去
p>
,
失去欢声笑语的花园变得荒凉
,
直到有一
天巨人从一个小男孩身上发现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
于是巨人拆掉
了围墙
,
也最终收获了幸福。
)
2
.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
按照事
情发展的顺序。
)
3.
分为三部分<
/p>
:
巨人外出时
;
巨人回来后
;
巨人醒悟了。
4.
巨人外出时和回来后花园各是什么样子的
?
(1)
巨人外出时的花园是什么样子的
?
“春天鲜花盛开
,
夏天绿树成荫
,
秋天鲜果飘香
,
冬天白雪一片。
”
(
概括为
:
美丽、
四季分明、
风景宜人等。
)
如果你们是那些孩子
,
在这样的花园里面玩耍
,
会感觉如何
呢
?(
幸福、快乐
)
指导朗读第
1
、
2
自然段。
(2)
巨人回
来后的花园是什么样子的
?
“不久
,
北风呼啸
,
隆冬来临
< br>,
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天天狂风大作
,
雪花飞
舞。”“鲜花凋谢
,
树叶飘落
,
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
概括为
:
荒凉。
)
指导朗读第
3~7
自然段。<
/p>
四、课堂小结。
后来
,
在巨人的花园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br>,
让我们再来读读
,
说说你读后
的感受。
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课文
,
同桌
间交流感受。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
,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课文中找出写花园漂亮、荒凉和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的段落
,<
/p>
想象画面读一读。
二、抓住主线
,
品读感悟。
切入
点
:
巨人的花园从漂亮变得荒凉的原因是什么
< br>?
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
学生交流
,
出示课文第
9
自然段的句子。
1.
默读
课文
,
从文中找出表现巨人“任性”“冷酷”的句子
,
并练习读一读。
2.
学生交流。
3.
指导朗读
:
(1)
引导学生想象巨人生气、发脾气的样子
,
然后用对应的语气读巨人的话。
(2)
教师创设情境
,
引导学生对比朗读花园的漂亮与
荒凉。
4.
后来巨人的花园从满目荒
凉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
巨人也由原来的孤独变得
无比幸福
,
这要感谢谁呢
?
(
小男孩
)
5.
课文中小男孩是如何提醒巨人的
?(
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
视着巨人
,
在树下
伸出手触发绿芽和鲜
花。
)
(1)
如何理解“凝视”
?
(2)
想象小男孩用他会说话的眼睛跟巨人说了什么。
< br>
6.
说说自己从故事中懂得了什么。
三、对比朗读
,
体会写法。
1.
借助板书
,
引导学生总结对比的写法。
2.
结合板书
,
朗读文中多处对比。
< br>
四、拓展阅读
,
唤起兴趣。<
/p>
1.
简介作者王尔德。
2.
课文与原文对比
,
唤起
阅读原文的兴趣。
3.
推荐阅读《快乐王子》。
五、布置作业
,
发展能力。
< br>
开展一次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板书
巨人的花园
花园
:
漂亮——荒凉——成为乐园
巨
人
:
任性——宽容
;
冷酷——热情
孩子们
:
逃散——尽情玩耍
小男孩
:
凝视——亲了一下
教学反思
1.
教学中运用创设情境
,
引导学生想
象画面的朗读方式
,
让学生在对比朗读中体
会巨人的“任性”和“冷酷”
,
以及使花园发生的变化
p>
,
有助于学生通过自己的
阅读实践和阅读体
验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
2.
注意挖
掘空白点
,
力求读写结合。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么
p>
?
课文没有
写出来
,
而是通过读中促悟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
既训练了同学们的想象思
维
,
又使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教学目标
1.
认识“港、宴”等
13
个生字。
-
-
-
-
-
-
-
-
-
上一篇:《守株待兔》教案两篇.doc
下一篇:九年级上语文课内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