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
:
《
伐
檀
》
课
时
:
4
篇二:
《伐檀》教案
1
2
篇三:教学案例《伐檀》
教学案例《伐檀》
西安综合职专李艳芳
诗经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这主要是由于背景文化
,语言习惯古今含义差异,因此
学生通常觉得读起来拗口艰涩,难以理解。而对于基础普
遍较弱烦扰职校学生而言更是尤为
困难,且缺乏兴趣。研究教学内容我发现《伐檀》是一
片典型的描写努力繁重的劳动生活,
讽刺揭露奴隶主的不劳而获和残酷剥削,表现奴隶的
不满与反抗和愤懑。内容较为简单,形
式上一唱三叹反复渲染,因此我将这篇文章作为突
破口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理解内容,体
会情感,认识诗经特征艺术,并获得成功的阅读
体验,改变对诗经艰涩难懂的认识进而爱上
诗经这一中华文学精粹。以下是我的教学过程
与实录:
一、了解识记《诗经》文学常识
师:同学们依据你的资料和阅读学习印象感受,回顾整
理总结诗经有什么特点,每组至
少一点并分享。生积极讨论归纳整理后选出小组代表并发
言。
小组一:自周至春秋
305
篇
兮字较多,杂言为主;
小组二:艺术上体现赋比兴
小组三:按音乐性质分为风雅颂
小组四:内容上写民间生活,有爱情也有努力劳动生活
,以及奴隶主的剥削
师:赋比兴指什么?风雅颂又指什么?谁知道。
生:
......
师:文学中“赋比兴”分别指
......
二、反复诵读感知
师: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诵,找出你不认识的字,查阅注
释,也可互相请教,争取一会儿
勇敢站起来正确流利的诵读全篇。
生:积极朗读并能互相请教。
师:
现在举手挑战一下吧,<
/p>
相信朗读对你们来说小事一桩,
在朗诵时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p>
并记下错别字和停顿有问题的地方。
生
1
:朗读第一小节
生
2
:第二小节
生
3
:第三小节
师:很高兴你们能专心倾听,尊重他人,现在谁能对这
几文同学的朗诵点评?
生
4
:整体上很好,没有错别字,但是每小节第
5
、
7
行停顿语气有问题,应该是质问语
气,应该这样读<
/p>
.....
师:非常聪明会学,结合注释知道是质问语气,能关注
到朗诵处理正确流利还应当注意
感情,听得认真细心,点评更是全面深刻。
师:其他同学还有不一样的点评吗?如果没有大家一起
读,记得带上感情。
生
:
齐读
师:很不错哦,如果语气夸张一点,感情表达的会更好
,现在听一遍范读,注意感情与
停顿。然后我们在集体挑战一次,相信你会超过范读。<
/p>
生:听范读
生:齐读
三、自主合作结合注释译读(精读第一小节)
,想象体会情感。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
p>
注释互相讨论翻译第一小节,
一共
9
行
48
个字,
每组用
最快的速度翻译,
看看哪组翻译的又
快又好。
< br>
师:现在给你机会提问,有没有不理解的句子。
生
1
: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那些君子大人呀可不白白吃饭哪!到底是白吃饭还是不白
p>
吃饭?
师:有没有那位同学能帮助这位同学呢?
生
2
:注释上说可不白吃饭,当然是不白吃了。
生
3
:可是上面说不种不收为什么要拿三百捆粮食,还说他不狩猎。
生
4
:不种不收,不狩猎说的不是君子大人吧!
生
5
:这些君子大人是奴隶主只有他们才不种不收,不狩猎,但是却享受成果,但是为
什么注
释却说可不白白吃饭呢?
师:微笑问到为什么?谁能解释。
生
6
:这是反语,是讽刺,因为上面是努力质问奴隶主不种不收。
生:恍然大悟。
师:还有疑问吗》如果没有就请各组选出代表翻译,其
他人倾听之后点评。
小组一:翻译
小组二:翻译
师:意思都正确,翻译是不是值关注大意呢?如果能加
上想象描述,会不会更能让人感
受努力劳动生活的繁重,奴隶主不劳而获卑劣行为的不满
呢?
小组三:翻译
小组四:翻译
生:后两组加上想象,描述更为生动,尤其是第四组学
委用了很多形容词,让人觉得更
真实。
师:其实每组都不错,能及时借鉴别人的不足加以完善
,都很聪明敏捷。
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式,更短的时间翻译第二小节、第
三小节。相信大家已经发现实际
上后两小节与第一小节几乎一样,只有个别字词的变化,
结合注释略略改动即可。
小组一:翻译第二小节
小组二:点评
小组三:翻译第三小节
小组四:点评
四、研读概括主旨
师:大家果然效率高,翻译又快又好,点评也是精准到
位,相信内容上你我们没有任何
问题,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为抒情为题这首诗经想
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生
1
:表达奴隶劳动生活繁重艰辛,和对奴隶主的不满愤懑。
生<
/p>
2
:讽刺奴隶主不劳而
获。
生
3
:反应社会黑暗不合理。
师:
这几位同学说的都对,<
/p>
怎样把这几个内容整合起来呢?通过
...
表达
....
谁来用这种
顺序把主旨
整理一下,注意多角度哦!
生“通过描写奴隶繁重艰辛的生活,表达努力对奴隶主
的不满愤懑反抗,嘲讽奴隶主的
不劳而获的卑劣行为,反应当时社会的不合理。
师:大家给予掌声,不愧是咱们班的学委,概括非常全
面,能从奴隶主、奴隶、社会三
个角度概括,希望大家也能借鉴。
五、合作鉴赏诗经艺术特点
师:
这首诗经每节
9
行我们一起按照内容进行分层:
1-2
写伐木繁重场景;
3
是描写伐木
岸边美好的自然风光;
4-7
是质问奴隶主不劳而获;
8-9
讽刺奴隶主。
大家概括的很好,
那么
哪些地方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点呢?可以讨论。
生
1
:
1-2
是体现“赋”
师:非常不错,能结合赋的概念特点判断。
生
2
:写的是自然属于由它物起“兴”
;
师:这个表述更胜一筹,不知观点明确,而且将文章与
“兴”的概念特点结合进行了分
析。
生
3
:
4-7
展开质问应该是“铺陈”
,<
/p>
8-9
是反语嘲讽。
师:大家总结的非常好,我们还可以从形式语言上看看
有什么特点?
生
1
:句末兮字很多。
生
2
:四至七言为主,又有杂言,整体句式短灵活。
师:
我们总结整理一下啊从艺
术语言形式上看这首是经有几个特点?分别是什么?生:
5
个<
/p>
师:现在我们一起按照每小节的内容来一起背诵
案例反思与分析:本节课以任务主导推动课堂,用点评
启发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能
通过利用资料与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理解是经内容,体会
是经感情,欣赏是经的艺术。上完
之后,学生普遍反映觉得诗经没有想象中的难,这就是
我最大的成功,确实是达到了预期的
效果。
我深刻的认识到只要
能带动学生参与课堂
,
成为真正的学
习主体,
获得成功的阅读体
验,
感受阅
读乐趣,
他们是会爱上语文的,
语文课也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
果。
篇四:
4
《诗
经——伐檀与硕鼠》教案
《诗经》
:两首
授课时间
;10
月
8_10
日
第
6
周
星期四、六
授课班美术
教学类型:理论课
教学目标:
1.
学习《诗经》的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2.
了解古代民歌的又一特点:重章叠唱。
3.
了解文言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一般规律。
4.
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
方法的特点及时代意义,了解古代
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重点:
1.
学习《诗经》的赋、比、兴等表现手法。
2.
了解古代民歌的又一特点:重章叠唱。
3.
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
方法的特点及时代意义,了解古代
劳动人民的生活。
教学难点:了解古代民歌的又一特点:重章叠唱。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
< br>两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与探究
参考资料:诗经研究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伐檀》第
1
页
1
.了解《诗经》有关知识。
2
.继续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导入:有一个成语,叫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不知大家是否熟悉,它的意思是
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
来琢磨玉器,后来用以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错误的朋友。
这个成语出自哪儿呢?它出
自《诗经·小雅·鹤鸣》
。
下面我们就来复习一下有关《诗经》的知识。
二、了解《诗经》
:
-
-
-
-
-
-
-
-
-
上一篇: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4宝葫芦的秘密教案
下一篇:春天的色彩作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