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论语》思想对领导阶层的几点启发
【
摘
要<
/p>
】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有其自成
体系的政治思想。
自古以来就有
“半
部
论语治天下”的美誉。孔子通过《论语》向世人表达了他的为政思想:“礼”、“仁”,
他主张“为政以德”、“以人为本”,崇尚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并且
,
他在《论语》
中还深刻地指明了道德与政治的统一关系
,
特别是对现代的领导阶层来说,熟读《论语》,
一定能悟
出一些管理之道。
【
关键词
】
《论语》;
孔子;领导
;
启发
孔子
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一言一行被铸成了一部传世经典——《论语》
,
为我们后世子孙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所身处的春秋战国时期正
在由奴隶社会向封建
社会制度的过渡,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
一场生产关系的大变革、
政治的大动荡。
随着生
产力的不断发展,
农业和手工业不断进步促进了商业的快速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进一
步变化,
为孔子政治思想的
产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经济条件;
诸侯割据分裂、
社会动荡不安
、
“天下大同”的政治抱负未能实现,
使得孔子周游列国,
p>
开展政治活动成为可能;
各种思想
学术流派
的萌芽与发展,
文化环境形成了
“百家争鸣”的新局面,
这为孔子的政治思想的产
生提供了文化条件。
面对社会的动荡不安,
孔子究其原因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
并且
试图去
寻找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方法,试图通过游学来改变这“礼崩乐坏”的政治现实<
/p>
,
孔子的政
治思想应运而生。
其弟子将其一生的政治思想言论记录下来,
形成了一部伟大的经典
《论语》
。
在《论语》
中,孔子向人们阐明了思想道德和政治统治内在的统一关系,
试图解决人们之间
的政治关系,并且阐述了政治本质、国家制度、治国之道、用人制度等基本的政治问题。
作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美誉的《论语》,其思想包涵了许多有关
治国的道理,为
现代的领导阶层所借鉴和使用。
其透露出的思想
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其一,
领导者要不断提高
自身道德素质修养。
其二,领导者要时刻约束自身行为。其三
、领导者
要“以德治国”
。其四、领导者要“以仁治国”
。其五,治国的基本方法,“选才、富国、育
人,
立法”
。
孔子认为君主管理国家大事,
要处处从大局着眼,
重视选拔优秀人才。
孔子曰: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治国的基本原则,讲究信用,爱护人民。孔子认为治理好国
家,君主一定要重视人品、道德,要讲究信用,爱护民众,这是治国的基本原则。
通观《论语》,它是孔子治国之道的思想结晶,
对
后世的领导者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借鉴
的作用。
一、领导者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修养
孔子很注重政治生活中领导阶层的作用,
他要求领导者必须首先在道德和修养上作出
一
定的成绩,否则就无法领导下层的民众。“工欲善其事
,
p>
必先利其器。”
这句话的意思是
工匠们在做
事之前要把工具磨得锋利。深究其意,孔子在告诉我们,这个“器”指的就是领
导者自身
的道德素质。领导者要如何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修养,在《论语》中,也做了大量的
阐述。
[1]
(一)有余力,则学文
子曰: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学习,能使人
明理。孔子认为“行有
余力,则以学文”
。在孔子眼中,对于学习而言首先在于自我完善和
自我修养,
其次才是经世致用、
贡献社会。个人只有完成自
身的修养,
在品行和技能上有所
提升,
然后再将个人的知识和技能用应用于社会实践,
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要先修道
德,再修学问。学习是修身的基础。人若不学习,就不分善恶,不懂
规矩。不分善恶,不懂
规矩,
又如何有一个安稳的社会环境呢?
平民百姓尚且需要学习,
更何况作为一国之君呢?
及至当今社会
,领导人更是应该如此,注重修德、修学,为提高自身道德素质而学习。
(二)胸中有国,言行一致
言必行,
行必果。作为领导者,如果不能够让下属信服你,那么工作就无法顺利进行。
要做到让下
属信服,就必须做到说到做到,言行一致。所谓“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就是这
个意思。
同时,作为领导者也必须胸中有国,立志为民。俗话说,在其位,谋其职。领导者
应当明
确自己的职责,立志为民服务立廉洁奉公之志
,
立先民后己之志
,
立为民造福之志
,
< br>立
为国鞠躬尽瘁之志
,
通过立志
为民来激励自己
,
告诫自己
,
不懈提升自己的修养。
(三)学会自省
孔子曰
:
“
君子有九思
:
视思明
,
听思聪
,
p>
色思温
,
貌思恭
,
言思忠
,
事思敬
,
凝思问
,
忿思难
< br>,
见得思义。
”
大概说的是,做
一个君子,要老想着这九个方面:看到一个现象时,要想一
下,
是否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
是否真正理解、
明白所看见和看到的
东西;
听到什么的时候,
要考虑一下,
偏听了没有,
轻信了没有;
说话处事时,
要老想着自己的脸色不要冰冷地板着,
任何时候脸色都要温和才是;
< br>要到考虑自己的态度是否恭谨,
不论贵贱,
自己的态度都
得恭
敬;说话时,要想一下,自己是否在撒谎。是否说了实在话;做事时,要想一下自己
是否在
敬业、认真;有问题或疑问时,是否马上问人了,以求得正解。人非圣贤,孰能无
惑?惑不
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自己要发脾气时,要想一下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想
一下你自己
也反感别人发怒;若是可以不劳而获时,
要想一下是
否取之有道、
得之有义,是否自己应该
得到。
< br>内省是靠自觉性来监督的,
不自觉就难于真正进行内在的自我反省这告诫我们,<
/p>
在平
日的交际中,要学会时时处处反思自我,
通过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修正,才能达到提高自身
修养的目标。
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如果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那么他们的治
国思想必定是与他们自身的道
德素质相互为依据,
而在这种正确
的指导思想下,
人民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化,
一定会国富
民强。
二、领导者要时刻约束自身行为
子曰
:
“其身正
,
不令而行
;
其身不正
,
虽令不从。
”
孔子意思是说
,
为官者自身端正
,
不
< br>发号令百姓也会行使正道
;
为官者自身不端正
,
即使多发号令百姓也不会听。
领导者要必须要<
/p>
先端正自身,严于律己,做任何事情的都以规矩为准绳,那么,下属看着眼里,自然就会敬
在心里,行动上也会积极响应。领导者要规范好自己的行为
,<
/p>
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4]
[3]
[2]
(
一
)
端正自己
孔子曰
:
“临之以庄
,
则敬
;
孝慈
,
则忠
;
举善而教不能
,
则劝。
”
孔子说:
“只要执
政者金
额能够严肃端庄的面对百姓,那么就会得到百姓尊敬;孝顺长辈,
慈爱大家,
那么就会得到
大家的忠心,能举用贤能,那
么百姓就能相互劝勉向善了。这就要求领导者为政,
不可一味
要
求人民要怎么做,怎么配合,必须要自我要求,端正言行,才能得到群众的敬重。季康子
是一个行为不端正,
贪得无厌,
并且政治头脑简单的人,
他虽然居于君子之位,却没有君子
之德,
而孔
子通过批评季康子提出了领导者应身先士卒走正道,
为民众做表率,
方能治理好
国家的道理。子曰
:
“
苟子之不欲
,
虽赏之不窃。
”
(
《论语
.
颜渊篇》<
/p>
)
孔子还以舜为例说明君
主严于律己的重
要性。孔子曰:
“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
在孔子看来,
真正能从容安静使天下太平的人大概
只有舜吧?那么他做了些什么呢?也不过
是庄严端正地坐在朝廷上罢了。
这里舜的庄严端正行为正是他实现太平世道的关键所在。
领
导者要带头走正道,为民众做表率作用。
“苟正其身矣
,<
/p>
于从政乎何有
?
不能正其身
,
如正人
何
?
”
即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端正自己本身,严于
要求自己。如果己正,管理国政就
不会有什么困难,如果自己不端正,随心所欲,为所欲
为,就不可能去端正别人,其国家也
无法治理。
总之
,
孔子认为为政之道
,
在
于在位者端正自己的品行
,
在于以身作则
,
身教重于言
教
,
< br>只要自己带头做在前面
,
那么老百姓就会和你同甘共苦<
/p>
,
付出劳力也心甘情愿。
(二)尽忠职守
子曰:
“居之无倦
,
行之以忠。
”
意思是说为官者要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这是孔子
为后世留下的宝贵治世思想和为官之道之一,
对于当今的领导者来讲,
< br>是为政之基,
是为官之德。在其位,谋其政。现实中有不少干部一心想做官,却怕
吃苦、怕面对矛盾;有
的干部华而不实,说得很好,做得不行;有的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
,心思不用在工作上。这
些与“居之无倦”的要求不相符合。
不
管在任何职位上都要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做事,不怕吃
苦,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
只有从自我做起,
约束自我,
p>
被领导者才会遵守约束,
以领导者唯令是听,
甘于被领导,
并且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为将来的发展不断付出努力。
三、领导者要“以德治国”
子张问孔子:
“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
“尊
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7]
[7]
< br>[6]
[5]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想从政,或者成为一
个领导,必须遵从五项美德,摒弃四项恶习。
(一)尊“五美”
“五美”指的是“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奉而不骄,威而不猛”
。领导
者应该要做即利人又是利己的事情;
让下属甘心为你做事情却不让他们产生抱怨、<
/p>
要让他们
有欲望和强烈的工作动力却不会贪婪,
< br>有节制;
保持一个平和的内心世界,
但不要给人感觉
p>
是故作姿态,自然而然、亲和不语,是一种领导需要经常保持的表情;领导要控制局面,掌<
/p>
握发展方向,
所以一定要有威慑力和挥斥方遒的强大意志力。
p>
应该给人感觉是高山仰止,
而
不是飞扬跋扈
,不可一世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