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
是一则寓言小古文
p>
,
出自
《韩非子
·
五蠹》
。
《守
株待兔》
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
,
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
/p>
兔
,
从此他丢下锄头
,
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
,
结果再
也没有得到野兔
,
地也荒了的故事。
通
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丕能把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
,
看成是会不断
发生的事情
,
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教学目标
1
p>
、会认“宋、耕”等
4
个生字,会写“守、
株”等
9
个生字。
理解相应的词语。<
/p>
2
、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
背诵古文。
3
、理解寓言内容,说
说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并能把
故事讲给别人听。
4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想着不劳而获,要靠自己
的劳动去
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尝试去做。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内容,
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并能把故事
讲
给别人听。
教学难点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
不要想着不劳而获,
要靠自己的
劳动去创造
美好的生活,并尝试去做。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
、大家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学
生自由发言
,教师相机评议,补充指导。
)
2<
/p>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了寓言故事,那时的
寓言
是用古人的书面语写成的,
也就是文言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
习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
3<
/p>
、
理解课题。
(守:
守候。
株:
树桩,
树被砍去留在地
面的部分。
待:等待。守株待兔的意思是什么呢?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 br>)
4
、简介作者。
(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
哲学家和散文家,是法家
思想的集大成者。著作《韩非子》
。
二、出示学习目标
(
PPT
出示学习目标)
1
、全班齐读目标。
2
、
p>
30
秒钟默记目标。
过渡:目标明确了,我们带着目标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探究初成
出示要求:
大声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结合课本上的注释,思
考:这篇寓言故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
1
、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重
点指导“耒”
。
2
< br>、学习识记生字“耕”
、
“冀”
。
“耕”
形近字:耕—耗
组词:耕地
“冀”现在是河北省的简
称。
(与“翼”比较不同之处)加一加:
北
+
田
+
共
组词:希冀
3
、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
耕:左部略窄;
“井”撇为竖撇,竖为垂露竖。
4
、借助注释理解字义。
5
、再读课文,注意语速和停顿。
<
/p>
(
1
)回忆如何朗读文言文。
(
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
得当,注意文
章的节奏;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
学生自由练读,试着划分朗读节奏。
(
2
)教师范读,学生感知文言文声断气连的读法。
课件出示: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
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
/宋
国/笑。
(
3
)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6
、全班齐读。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守株待兔》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 br>寓言讲了一个农夫偶然间捡到一只兔子后,
妄想每天都能捡到兔
< br>子,结果却再也没有捡到过兔子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字词,<
/p>
这节课我们就来详细地解读这则寓言故
事。
一、出示学习目标
(
PPT
出示学习目标)
1
、全班齐读目标。
2
、
p>
30
秒钟默记目标。
过渡:目标明确了,我们带着目标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
出示自主学习要求:大
声朗读课文,结合课本上的注释,理解课
文内容。
1
、出示句子: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谁读懂了?
指名说:先读原句,再说意思。
生汇
报。有个宋国人在耕作。田里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跑过,
撞到树桩,折断脖子死掉了。
)
师引导想象:
“兔走触株”中的“走”字是什么意思?(跑)兔子当时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