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单元
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
第
22
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24.
当代世界的发展特点和主要趋势
⑴通过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
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
本
单元课标
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
< br>⑵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
平与发
展。
要点
一、世界多
极化发展趋
势
二、▲经济
全球化进程
加快
学纲
学习重点
(一)美国一超独大
1.
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2.
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努力。
p>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参见表
1
)
(三)世界多极化的经济表现之一——二十国集团
1.
两
极
格
局
(一)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参见表
2
)
结束与世界多
(二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及应对策略
极化趋势;
(三)
“逆全球化”现象
2.
经
济
全
球
(四)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 br>化浪潮、逆全
球化现象与新
(一)社会信息化
全球化趋势
1.
“社会信息化”概念;
2.
社会信息化的利弊。
(二)△文化多样化
1.
表现及意义;
2.
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3.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p>
三、社会信
息化和文化
多样化
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一)世界
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表
1
)
世界主要
国家
(地区)
美国
力量基础
世界上唯一的
超级大国
1993
年,欧洲联盟在欧共体基
础上成立,成为一
支不可轻视
的力量
取代了
苏联
在联合国的地位,
拥有可以与美国相匹敌的<
/p>
军事
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
然举足
轻重
世界经济大国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
发展战略
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
单极世界
p>
⑴继续向
经济和政治一体化
迈进;
⑵欧盟东扩:到
2013
年,欧盟包括
28
个成
员国;
p>
⑶主张在国际舞台上发挥
欧盟的独特作用
欧洲
俄罗斯
推行
多极化
外交
日本
中国
在保持
经济大国
的同时,将追求
政治
乃至
军
事
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
⑴进一步
p>
改革开放
,坚持
和平发展
< br>;
1
大经济体,正在发挥并将继续
发挥负
责任大国的作用
发展中国家
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
世界
多极化
的重要力量
⑵积极开展
多边外交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
公平正义
、
合作共赢
的新型国际关系
—
(二)二十国集团
1999
年,
美国
、英国、俄国、
中国
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组成了二十国集团(
G20
p>
)
。
(特点)⑴其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
,⑵二十国集团的
经济总量
占全球比例大;
(性质)
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和
全球经济
治理
的新机制,也是
世界多极化
在经济
领域的重要表现。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指
商品、劳务(服务)
、技术、资金等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各
< br>国经济日益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趋势。
(一)经济全
球化的历史过程(表
2
)
历史进程
推动力和条件
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世界各地区之间的
经济联系不断加
强,以西欧为中心的
世界市场
< br>初步
形成,
全球联系
初步建立<
/p>
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
世界经济体系基
本形成:世界越来
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世界市场
更加
扩大,
国际贸易
和
国际投资
迅速发
展
加强了在
金融
、
投资
和
贸易
领域的
< br>国际协调,进一步促进了
经济全球
化
进程
1.
世界贸易的
贸易
、投资和
服务
的
p>
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2.
区域经济集团化
得到发展,如欧
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东南亚
国家联盟、
亚太经合组织
等
工场手
工业时
1.
新航路
的开辟;
代
2.
资本主义
在西欧的兴起;
(
15
世纪末-
3.
< br>早期的
殖民扩张
18
世纪后期)
1.
推动力:⑴两次
工业革命
的开
展,
工业革命时代
⑵欧美等国的对外
扩张政策与
殖民
(
18
世纪后期
侵略
;
-
20
世纪初期)
p>
2.
条件:⑴
交通工具
和
通讯手段
的
进步,⑵
垄断组织
的发展等
二战后初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世界银行
和
关
p>
税与贸易总协定
的建立
< br>1.
以
信息技术
为代表的新科学
技术
发展的推动(主要推动力量)
;
2.
跨国公司
迅猛发展,使各国的生<
/p>
20
世纪
90
年
代
产活动密切联系;
3.
世界贸易组织
的诞生和推动;
< br>
4.
全球经济治理
新机制的建
立,等
等
进入
21
世纪
以
互联网
、
人
工智能
等为代表的新
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等
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二)经济全球化在加快
世界经济
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发展中
国家
经济失控
的风险。
因此,各国既要
注意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又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另外,
一些国家出现了
所谓“
逆全球化
”现象,如英国的
脱欧
公投
,美国采取的
贸易保护
、
控制
移民
等措施。
<
/p>
(三)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同时,
区域经济集团化
也在发展。
欧洲联盟
是经济一
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美国、加拿大和
墨西哥
组成的北
美自由贸易区,是由
发达
国家
和
发展中
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地区以<
/p>
经济合作
为基础的
政治、经济、安全一体
化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
2
最具影响力的
< br>经济合作机制
。
三、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
(一)社会信息化
社会信息化,是指
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
智能化工具
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它使人类社
会
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世界各国更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但是,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
来
的便利之时,也要重视保护自己的
信息安全
< br>。
(二)文化多样化
文化多样性
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然而
,在经济
全球
化
和社会
信息化
过程中,文化多样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在传承和传播
中华优
秀文化
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
多样性
,促进
文明交流
,推动世界的
和平
与
发展
。
一、两极格局结束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材料一: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
好
,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所谓多
极
,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
——邓
小平《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
(
1990
年
3
月
3
日
)
,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讲话的背景和基本观点。
(
< br>6
分)
背景:①(国际)东欧
剧变,苏联局势动荡;②(国内)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综合国力
提升(但面临深化改革的
问题)
。
(
2
分)
观点:①世界格局正在改变中(两极格局即将消失)
p>
;②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③中国是多极化中的一极。
(任答
2
点
4
分)
材料二:
“<
/p>
9
?
11
”事件
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参、众两院发表演说,声称:
“我们
将追究提供援助或藏身之所给恐怖分子的国家。每个地区的每个国家现在要做个决定,你
不跟我们一道,就是跟恐怖分子一道。从今天起,任何一个继续窝藏或支持恐怖主义的国
家将被美国视为具有敌意的政权。
”
⑵这段话反映了布什政府的什么外交方针,其实质是什么?(
4
分)在此方针指导下,
布什政府采取了哪些军事行动?(
4<
/p>
分)
方针和实质:①以反对恐怖主义为
名,推行“单边主义”的外交方针;②实质是希望建
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继续推行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
(
4
分)
军事行动:①
2
001
年
10
月,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
;②
2003
年
3
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
争。
(
4<
/p>
分)
材料三:
20
年前冷战结束,美国一超独霸,历史给了美国机会,但是美国自己失去了,
20
年后美国风光已不在,资本主义陷入空前危机与困惑中。美国在衰退
,但是美国依然是
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和唯一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大国,中国和俄罗斯在崛
起和复兴中,但是
中国只是区域性大国,还不是全球性大国,俄罗斯曾经是全球性大国,
现阶段也只能属于
区域性大国。
——摘编自鲍盛钢《冷战没有结束,而且又回来了》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及其表现。
(
8
分)
趋势:多极
化趋势增强(继续发展)
。
(
2
分)
表现:①美国实力衰退;②中国和平崛
起;③俄罗斯经济复兴;④欧盟一体化发展;⑤
日本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追求政治、
军事大国地位;⑥第三世界总体实力增强。
(
6
分,
任答
3
点即可)
二、经济全球化浪潮
3
(一
)
20
世纪的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整个
20
世纪的发展从许多方面强化了全
球化的进程。例如,飞机和无线电加
快了交通、通讯的速度。国际机构,比如说与国联和
后来的联合国相联系的国际机构,它
们跨过国境,共同致力于健康或劳动标准问题。我们
必须把全球化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逐渐发展而来的。
——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等著《喧嚣的时代:
< br>20
世纪全球史》
材料二:二
战后初期,美国在世界推行由其倡导并控制的自由贸易和投资政策,经济全
球化浪潮逐渐
形成。
20
世纪
90
< br>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加速发展。发达国家推行的不
同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形势变化,正在进行调整和改革,不断加以
完善;发展中国家,特
别是经济转轨国家,也先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缩
小了经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加速了经济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
传递。
“东西方”由对抗走向对话,为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奠定了新的基础。
——整理自程建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⑴“全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
20
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可
以划分为几个时期?指出二战前经
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
8
分)
p>
分期:①
20
世
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②二战后至
20
世纪
90
年代前;③
20
世纪
p>
90
年代以来。
(
4
分)
推动力: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
开展(或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②垄断组织的发
展;③
国际组织的推动。
(任答
2
点
4
分)
⑵根据材料二
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举措。
(
4
分)
美国举措:推动建立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贸易总协定,提出并实施马歇
尔计划。
(
4
分)
⑶根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
90<
/p>
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
6
分)
主要因素:①发达国家市场经
济模式的调整、改革和完善;②市场经济体制为更多的国
家所接受;③信息技术革命的推
动;④冷战对峙结束,国际局势趋向缓和。
(
6
分)
(二)从关贸总协定到世贸组织
材料
一:
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务的关系方面,
应以……扩大世
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切望达成互惠
互利的协议,导致
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
上述目的做出贡献。
——
1947<
/p>
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材料二:关贸
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协定”
,一个准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贸易纠纷
方面,关贸总协定的主要手段是协商,最后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至今仍没有法律约束
性的强制手段。这也是许多重大国际贸易争端无法真正解决的原因。美日贸易战旷日持久,
美欧农产品之争相持不下,而总协定对此却束手无策,其局限性也可窥见一斑。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1
986
年“乌拉圭回合”启动,除传统议题外,还涉及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与贸易有<
/p>
关的投资三个新议题。
WTO
协定第二条规定:
“包括在附件
1
、
2
、
3
< br>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都是本协定
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
”第
15
条又规定:
< br>“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
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
”从而奠定了
WTO
法律制度或规则优
于各
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赵
维田《世界贸易组织(
WTO
)
》
p>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的背景
,并指出其特点。
(
8
分)
4
背景:①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②战后各国经济普遍困难;③经济大危机
和二战的教训,促使各国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每点
2
分,共
4
分)
特点:①以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为目标;②以美国为中心。
(每点
2
分,共
4
p>
分)
⑵根据材料二,关贸总协定为什么会
被世贸组织(
WTO
)取代?(
6
p>
分)
角度
性质
关贸总协定
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
(是一个
准国际组织)
世贸组织
常设性、永久性的国际组织
货物和服
务贸易、
知识产权和与贸易有关
的投资
法律强制手段
各项协议
(及附属法律文件)
对所有成员
方均具约束力;
p>
确立了
WTO
法
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
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管辖范围
部分货物贸易、国际贸易纠纷
协调手段
协商
只是缔约方的联合行动,没有法
律
约束力
约束力
(三)二战后全球化的特点
材料:<
/p>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人们将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互相竞争和合作……人们
的机会将越来越平等……全球各地之间变得越来越相互依赖。贸易的疆界已经被铲平,我< p>
们的经济可以延伸到任意的地方,技术、人员、资本在自由的运行,用它们的方式达到平< p>
衡。
——
[
美
]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图
1
根据材料和图
1
,概括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特点。<
/p>
(
6
分)
p>
特点:①技术、人员、资本等在全球自由流动,②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相互依存度
剧增(依赖性增强)
;③由西方发达国家主导;④推动力发生重大变化
;⑤世界经济朝着体
系化、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不断完
善)
。
(任答
3
点言之
有理即可)
(四)全球化的利弊
材料一: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
不仅发达国家之间在资金、
技术和市场上实现了高度融合,
而且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也相互交织
,形成了互惠互利的经济关系……
1985
—
< br>1996
年间,
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占世界对外直接
投资的比重由
5%
上升到
14.7%<
/p>
;
1986
—
1
996
年间,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占
GDP
< br>的比重平均每年上升
1.2%
。
——黄光耀《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应》
5
-
-
-
-
-
-
-
-
-
上一篇:旅游客源国概况题库
下一篇: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