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口可乐公司市场分析报告
可口可乐公司市场分析报告
可口可乐公司产品占全世界软饮料市场比例
一、公司简介
?
可口可乐公司诞生于
1886
年,总部在美国
的亚特兰大,是世界软饮料
销售的领袖和先
锋。
?
可口可乐是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
?
在中国,可口可乐是最著名的国际
品牌之
一,是中国软饮料市场的领导企业。
?
可口可乐积极推进本地进程。
?
目前中国每年人均饮用可口可乐公
司产品
数量为
24
瓶(每瓶
8
盎司或
237
毫升)<
/p>
。
?
可口可乐中国系统在中国已经捐资超过
6
,<
/p>
000
万人民币,支持了众多全国性和地区性
社会公益事业。
二、企业使命
?
p>
可口可乐公司的愿景是在回报股东的同时
不忘履行我们的企业公民责
任,激励员工发
挥自身潜能,提供推陈出新的产品,不断满
足市
场及消费者,建立双赢的合作模式坚定
合作伙伴关系,成为全球企业公民典范。
?
可口可乐公司的
使命是令全球人们的身体
思想及精神更怡神畅快,让我们的品牌与行
动不断激励人们保持乐观向上,让我们所触
及的一切更具价值。
三、外部环境分析
(一)一般环境分析
1
、政治环境
2
、经济环境
3.
技术环境
4
、社会文化环境
5
、自然环境
(二)产业环境分析
——
波特五力模型
1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分析
2
、新进入企业的潜在进入者分析
3
、供应商分析
4
、买方分析
5
、替代品分析
(一)一般环境分析
政治环境
中国饮料业的迅速发展及其
前景广阔的消费市
场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饮料厂商,
许多跨
国
公司凭借雄厚的财力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
通
过收购国内著名品牌或合资、
独资经营挤占国内
市场
。
当前我国饮料行业的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
显现。
同时发展并规范功能性饮料的生产,
鼓励通过兼<
/p>
并、
重组、
融资等手段,
培育大型饮料企业集团,
实现产业升级。
功能饮料比例上升,碳酸饮料比例下降。
经济环境
2007
年的
GDP
为
246619
亿,增长
11.4%
;全
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上涨了
4.8%
。全
年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
13786
元,
比上年增<
/p>
长
17.2%
,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
12.2%
。
国
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
呈现出增长较快、
结
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
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
2007
年至
2010
年,整个食品行业面临着较好的
发展际遇。
社会文化环境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
人们更加关注自
己的生活质量,
希望拥有
“
自然、
健康
”
的生活方
式。
这使饮料市
场不断细分,
饮料企业推陈出新,
果蔬饮料和茶饮料贴近消费者
生活理念,
满足消
费者的口味。消费者追求更健康、更天然、更
好
喝的饮品。
技术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饮料业的生产技术与包装
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我国国内有实力的包装企业
和饮料生产商纷纷引进国外设备,
开始了塑料防
盗盖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
2007
年第四季度,可口可乐公司有计划将其所
有的无菌产
品都采用这样的短瓶口包装。
自然环境
温室效应使得全球的气温变
暖,
这在一定意义上
促进了人们对饮料的需求量。
(二)产业环境分析
—
—
波特五力模型
1
、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分析
?
中国的市场随着加入
WTO
以后日趋国际
化,一些大型的国际饮料厂商也
已在
1979
年之后纷纷登陆中国大陆这个庞大的消费
市常首先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中国的
饮料大战,
?
整个饮料市场正孕育着一场
新的品牌竞争
和市场瓜分。
?
碳酸饮料一直是百事可乐和可口可
乐唱
“
双
簧
”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中国碳酸饮料
市场的占有率分别达到<
/p>
57.6%
和
21.3%
,二
者之和接近
80%
。
p>
所以在我国的碳酸饮料市
场上可以说是寡头垄断。
< br>
?
百事可乐是可口可乐最大
的竞争对手,但是
他们除了是竞争对手,又是不可或缺的合作
伙
伴,联手担负起共同拓展市场空间、
“
将
蛋糕做大
”
的责任。
2
、
新进入企业的潜在进入者分析
新进入企业的潜在进入者分析
目前我
国饮料行业的卖方集中度很高,
企业兼并
力度加大,
行业垄断进程加速,
但由于饮料产品
差异化程度不
大,
行业资本投入量要求较少,
转
移成
本低,
没有政策和技术壁垒,
所以其退出和
进入壁垒低。经过
10
多年的运作,饮料行业已
经成为高度市场化的行业,碳酸饮料方面可向
“
国
际两乐
”
学习,茶饮料可向台资企业
“
统一、
康师傅
”
借鉴。最近几年果蔬饮料、花茶饮料以
及功能饮料不断兴起,对于这个广阔的市场空<
/p>
间,
潜在进入者都想分一杯羹以牟取利益,
这是
需要可口可乐警惕的地方。
3
、
供应商分析
4
、
买方分析
-
-
-
-
-
-
-
-
-
上一篇:电力事故反思总结
下一篇:热力公司部门绩效考核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