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离散数学课本知识题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20 12:50
tags:

-

2021年2月20日发(作者:teana)



.


习题


1.1



1




用列举法给出下列集合:



a)



小于


5


的非负整数的集合;



b)



10



20


之间的素数的集合;



c)



不超过


65



12


之正整数倍数的集合。



2




用命题法给出下列集合:



a)



不超过


100


的自然数的集合;



b)



E


v< /p>



O


d




c)



10


的整倍数的集合。



3




用归纳定义法给出下列集合:



a)



允许有前


0


的十进制无符号整数的集合;



b)



不允许有前

0


的十进制无符号整数的集合;



c)



允许有前


0


和后


0


的有有限小数部分的十进制 无符号实数的集合;



d)



不允许有前


0


的十进制无符号偶数的集合;



e)



E


v



O


d

< p>



f)



集合


{0



1



4



9

< br>,


16



25

< br>,…


}




4




确定下列集合中哪些是相等的:



A< /p>


={


x


|


x


为偶数且


x


2


为奇 数


}


B


={


x


|



y


∈< /p>


I


使


x


=2


y


}


C


={1< /p>



2



3} < /p>


D


={0



2< /p>



-2



5



-3



4



-4}


E


={2 x|


x



I


}



.


F


={ 3



3



2< /p>



1



2} < /p>


G


={


x


|



x



I



x


3


-6

< p>
x


2


-7


x


-6=0}


5




确定下列关系中哪些是正确的,并简单说明理由。



a)



???



b)



???



c)



??


{


?


}


d)



??


{


?


}


e)



{


a


,


b< /p>


}


?


{


a, b, c,


{


a


,


b


,


c


}}


f)



{


a


,


b< /p>


}


?


{


a


,


b


,


c


,{


a


,


b


,


c


}}


g)



{


a


,


b< /p>


}


?


{


a


,


b


,{


a


,


b


}}


h)



{


a


,


b< /p>


}


?


{


a


,


b


,{


a


,


b


}}


6





A



B



C


为集合。证明或用反例推翻以下的各个命题:



a)




A< /p>


?


B



B


?


C


,则


A


?


C




b)




A< /p>


?


B



B


?


C


,则


A


?


C




c)




A< /p>


?


B



B


?


C


,则


A


?


C




d)




A< /p>


?


B



B


?


C


,则


A


?


C




7





A



B


为集合,则


A


?


B



A


?


B


能同时成立 吗?请证明你的结论




8




列举出下列集合中每个集合的所有子集:



a)



{1



2



3}


b)



{1



{2



3}}


c)



{{1



{2



3}}}


d)



{


?


}


e)



{


?


, {


?


}}



.


f)



{ {1



2}



{2



1



1 }



{2



1



1



2}}


g)



{ {


?



2}



{ 2}}


9




给出下列集合的幂集:



a)



{a



{b}}


b)



{1



?


}


c)



{


x


,


y


,


z


}


d)



{


?



a,{ a}}


e)



?


({


?


})


10



?


(


A


)=


?


(


B


)


。证明


A


=


B





习题


1.2


1.




U= {1,2,3,4,5},A={1,4},B={1,2,5},C={2,4}


。试 求下列集合:



a)



A


?


~B




b)



(A


?


B)


?


~C




c)



~ (A


?


B)




d)



~A


?


~B




e)



(A




B)




C




f)



A




(B




C)




g)



(A


?


B)


?


C




h)



(A


?


B)


?


(B


?


C)


2.




A={n|n


?


I


+



n<12},B={


n|n


?


I


+



n


?


8},C={2n|n


?

< p>
I


+


},D={3n|n


?


I


+


}


且< /p>


E={ 2n-1|n


?


I


+


}


试用


A



B



C

< br>,


D



E


表达下列集合:




.


a)



{2



4



6



8}




b)



{3



6



9}


;< /p>



c)



{10}




d)



{n|n


为偶数且


n>10}




e)



{n|n


为正偶数且


n


?


10


,或


n


为奇数且


n

< p>
?


9}




3.



证明:



a)



如果


A


?


B



C


?


D


,则


A


?


C


?


B

< p>
?


D



A


?


C


?


B

?


D




b)



A


?< /p>


(B-A)=


?


;


c)



A


?< /p>


(B-A)=A


?


B;


d)



A




(B


?


C)= (A




B)


?


(A




C)




e)



A




(B


?


C)= (A




B)


?


(A




C)




f)



A




(A




B) = A


?


B




g)



A-(B-C)=(A-B)< /p>


?


(A


?


C)< /p>




4.



证明



a)



A=B


当且仅当


A

?


B=


?




b)



A


?


B= B


?


A




c)



(A


?


B)


?


C= A


?


(B


?


C)




d)



A


?


(B


?


C)=(A


?


B)

?


(A


?


C)



e)



(B


?


C)


?


A=(B


?


A)

< br>?


(C


?


A)

< br>。



5.


判断一下结论是否成立,


如果或成立,


就给予证明,


如果不成立,


就用文氏图加以说明。



a)




A< /p>


?


C


?


B


?


C



A

< p>
??


C


?


B


??


C


,则


A


?


B




b)




A< /p>


?


B=A


?


C< /p>



?


A


?


B=


?


A


?


C


,则


B=C





.


c)




A< /p>


?


B=A


?


C< /p>


,则


B=C;


d)




A< /p>


?


B=A


?


C< /p>


,则


B=C;


e)



A


?< /p>


B=A


?


C


,则


B=C;


f)



A


?


B


?


C


,则


A


?


B



A


?


C




g)




B< /p>


?


C


?


A


,则


B


?


A



C


?


A




6.



给出下列各式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并加以证明。



a)



(A-B)


?


(A-C)=A;


b)



(A-B)

?


(A-C)=


?


;


c)



(A-B)


?


(A-C)=A;


d)



(A-B)


?


(A-C)= A;


e)



(A-B)


?


(A-C)=A;


f)



(A-B)


?


(A-C)=


?


;


g)



A


?


B=A


?


B;


h)



A-B=B;



i)



j)



A-B=B-A;


A


?


B=A




k)



?


(A )


??


(B)=


?

(A


?


B);


7.




A< /p>



B


为任意两个集合,证明:

< p>


a)



?


(A)


??


(B)


??


(A


?


B);


b)



?


(A )


??


(B)=


?

(A


?


B)



8.



试求出

< br>??



??


,其中


?


为:



a)



{{


?


}}





.


b)



{


?



{


?


}}




c)



{{a},{b},{a,b}}




n


1


9.


< /p>



R


0


?


{


a


|


a

< p>
?


R



a


?


1


}


R


i


?


{


a


|


a


?


R< /p>



a


?


(1


?


)}



i


?


I


?


< p>


证明


R


i


?


R


0


< br>i


i


?


1


?


n


?


0


?


n


?


0


10.




A


n


?


{


x


|


x


?


R



x


?


n


}

< br>,


n


?


N


,试求


A


n



A


n



11.




A


x


?


{


y


|


y


?


R



0


?


y


?


x


},


x


?


R


。试求


x


?


R


x


?

1


?


?


?


?


A


x



x< /p>


?


R


x


?


1


A


x


< p>


12.



< p>
A


?


A


i



A


?


m

?


0


i


?


m


m


?


0


i< /p>


?


m


A


i



,我们称


A



A


分别为集合序列


A


0


,


A


1


,


A


2


,


的上极


限和下极限,证明:



a)



b)





A


为由一 切属于无限多个


A


i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



A


为由一切属于“几乎所有”的< /p>


A


i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



习题


1.3


1




a)


用归纳法证明:



1

< br>1


1


n


?


?


?


?


?




1


?


2


2


?


3


n


?


(


n


?


1


)


n


?

< br>1


b)


2+2


2


+2


3


+



+2


n


=2


n


+1


-2




c)


2


n


= 2


n




d)


3|


n


3


+2


n


;


e)


1


·


2


·


3+ 2


·


3


·


4+



+


n


(


n


+1)(


n


+2 ) =


n


?


n


?


1


??


n


?


2


??


n


?< /p>


3


?



4


f)


任意三个相邻整数的立方和能 被


9


整除;



g)


11


n


+2


+12


2


n


+1



133


的倍数;




.


h)

< p>


n


?


I


+



1


1

?


1


2


?


?


?


1


n


?< /p>


n




2


、设


a


0



a


1



a


2


,…为由自然数组成的严格单调递增序列。证明:若


n


?


N


,则


n



a


n


。< /p>



3


、斐波那契


(Fibonacci)


数列定义为






F


0


=0


F


1


=1


F


n


+1


=


F< /p>


n


+


F


n


-1



n


?


I


+



n


?


2


?


1

< br>?


5


?


?


证明:若


n


?


I

+


,则


?


?


2


?


?


?


?


1


?


5


?


?


?


F


n


?


?


?


2


?


?


?


n

< br>?


1




4


、设


n


,



m


?


I


+



n



m


。假定有


n


个直立的大头针,甲、乙两人轮流把 这些直立的大头针


扳倒。规定每人每次可扳倒


1



m


根,且扳倒最后一根直立的大头针者为获胜者。试 证明:


如果甲先扳且


(


m


+


n


)


不能整除

< p>
n


,则甲总能获胜。



5


、证明以下的二重归纳原理的正确性:







i


0


, < /p>


j


0


?


N


。假定对任意自然数


i


i


0



j



j


0


,皆有一个命题


P


(


i


,


j


)


满足:



i)


P


(


i


0


,


j


0< /p>


)


真;



ii)


对任意自然数


k


i


0



l



j


0


,若


P


(


k


,


l< /p>


)


真,则


P


(< /p>


k


+1,


l


)



P


(


k


,


l


+1)


皆真 。则对任意自


然数


i



i


0



j


j


0



P


(


i


,


j


)


皆真。



6


、证明:若


n


?


N


,则


n


?


n




7< /p>


、证明:若


n


,


m


?


N


,则


n


?


m


当且仅当


n


?


m




8


、证明:若


n


,


m


?


N


,则


n


?


m


当且仅当


n


+


?


m


+




9


、证明:若


n


,

m


?


N


,则

n



m


当且仅当有


x


?


N


使

m


=


n


+


x


+




10


、证明:若


n


?


N


,则不可能有


m

< br>?


N


使


n



m



n


+




习题


1.4



.


1



< /p>



A


={0,1}



B


={1,2}



试确定下列集合:



a)


A


×


{1}


×


B



b)


A


2


×


B



c)


(


B


×


A


)


2



2


、证明或用反例推翻下列命题:



a)


(


A



B


)


×


(


C



D


)= (< /p>


A


×


C


)



(


B


×

< p>
D


)



b)


(


A



B


)


×


(


C

< br>∩


D


)= (


A


×


C


)


(


B


×


D


)


c)


(


A



B


)


×


(


C



D


)= (


A


×


C


)< /p>



(


B


×


D


)



d)


(


A


?


B


)


×


(


C


?


D


)= (


A


×


C


)


?< /p>


(


B


×


D


)



3


、如果


B



C


?


A


,则


(


A

< p>
×


B


)



(


C


×


D

< br>)= (


A



C


)


×


(


B



D


)


。这个命题对吗?如果对,则给予


证明;如果不对,则举出反例。



f)



4


、证 明:若


x


?


C



y


?


C


,则


<


x


,


y


>


??


(


?


(


C


))< /p>




5


、证明:


a


?



<


a


,


b


>



b


?


< p>
<


a


,


b


>




6


、把三元偶


<


a


,


b


,


c


>


定义为


{{


a


},{


a


,


b


},{


a


,


b


,


c


}}


合适吗?说明理由。



7



为了给出序偶的另一定义,


选取两个不同集合


A



B


(


例如取


A


=


?



B


={


?


})



并定义


<


a


,


b


>={{


a


,


A


},{


b


,


B


}}


。证明这个定义的合理性。




.


第二章



二元关系



习题


2.1


1




列出从


A



B


的关系


R


中的所有序偶。



a)


A


={0, 1, 2}



B


={0, 2, 4}



R


={<


x


,


y


>|


x


,


y



?


A



B


}


b)


A


={1, 2, 3, 4, 5}



B


={1, 2, 3}



R


={<


x


,


y


>|


x



?


A


,


y



?


B



x


=


y


2


}


2


、设


R


1


和< /p>


R


2


都是从


{1 , 2, 3, 4}



{ 2, 3, 4}


的二元关系,并且



R


1


={<1, 2>,<2, 4>,<3, 3> }


R


2


={<1, 3>,<2, 4>,<4, 2> }



R


1



R


2


, R


1



R


2


, domR


1,


domR


2


, ranR


1


, ranR


2,


dom(R


1



R


2


)



ran(R


1



R


2


)




3


、设


R


1



R


2

都是从集合


A


到集合


B

< p>
的二元关系。证明



dom(R

< br>1



R


2


)= domR


1



domR


2



ran(R


1< /p>



R


2


)


?


ranR


1


∩< /p>


ranR


2



4


、用


L



D< /p>


分别表示集合


{1, 2, 3, 6}


上的普通的小于关系和整除关系,试列出


L


,


D



L


D


中的所有序偶。



5

< p>
、给出满足下列要求的二元关系的实例:



a)


既是自反的,又是反自反的;



b)


既不是自反的,又不是反自反的;



c)


既是对称的,又是反对称的;



d)


既不是对称的,又不是反对称的。



6


、试判断下面的论断正确与否。若正确,请加以证明;若不正确,请给出反例。





R



S


都是集合


A

< p>
上的二元关系。



R


和< /p>


S


都是自反的


(


反自反的,


对称的,


反对称


的,或传递 的


)


,则


R



S



R



S



R



S



R


?


S


也是自反的


(


反自反的, 对称的,反对称的,



.


或传递的


)




7


、描述


R


上 的下列二元关系


S


的性质:



a)


S


={<


x


,


y


>|


x


,< /p>


y


?


R



x


·



y




0}




b)


S


={<


x


,


y


>|


x


,< /p>


y


?


R



4


整除


|


x



y


|


< p>
|


x



y


|



10}




c)


S


={<


x


,


y


>|


x


,< /p>


y


?


R



x


2


=1



y




0}




d)


S


={<


x


,


y


>|


x


,< /p>


y


?


R



4 |


x


|



1< /p>



|


y


|



1}




8


、设


n


,


m


?


I


+

< p>
。若集合


A


恰有


n


个元素,则在


A


上能有多少个不同的


m


元关系?证明你


的结论。


9


、设


?



?


都是由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二元关系构成的集类,并且


?



?


?


。证明



a)


dom(


?


)=



{dom


R


|


R


??

< br>}





b)


ran(


?


)=



{ran


R


|


R


??

< br>}




c)

< br>dom(



?


)


?



{dom


R


|


R


??


}




d)


ran(



?


)


?



{ran


R


|

< p>
R


??


}




10




R


为集合


A


上的一个二元关系 。


如果


R


是反自反的和传递的,



R


一定是反对称的。



11


、设


R


为集合


A


上的一个二元关系,若令


f ld


R


=dom


R


ran


R


fld


R


=


(



R


)




12


、若


R


为集合


A


上的一个二元关系,则


R


也是∪


(



R


)


上的二元关系。




习题



2.2


1.



设集合


A={1,2,3,4,5,6}


上的二元关系


R




R={<1, 1>,<2,2>,<3,3>,<4,4>,<5,5>,<6,6>,<1,2>,<2,1>,<1,3> ,<3,1>,<2,3>,<3,2>,


<4,5>,<5,4>}


试画出


R


的关系图


G


R


,求出


R


的关系矩阵


M


R


,


并指出


R


所具有的性质。




.


2.



对图


2.2.3


给出的集合

< p>
A={1,2,3}


上的十二个二元关系的关系图,


写出相应的关系矩阵,


并指出各个关系所具有的性质。



3.



对习题


2.1


种第


4


题所给的二元关系


L,D



L


?


D


,画出它们的关系图,并写出它们的


关系矩 阵。



4.




A


为恰有


n


个元素的有限集。



a)


< p>
共有多少个


A


上的不相同的自反关系?

< p>


a)



共有多少个


A


上的不相同的反自反关系?



b)



共有多少个

A


上的不相同的对称关系?



c)



共有多少个

A


上的不相同的反对称关系?



d)



共有多少个

A


上的不相同的既是对称又反对称的关系?



习题


2.3


1.




R< /p>


为非空有限集


A


上的二元关系。


如果


R


是反对称的,



R


?


R


-1< /p>


的关系矩阵


M


R


?


R-1


中最多能有多少个元素为


1< /p>




2.




R


为集合


A


上的二元关系,



R


?


R


-1



A


上包含


R


的最小对称关系,


R


?


R


-1

< p>


A



的包含在


R


中的最大对称关系。



3.




I< /p>


A


为集合


A


上的 恒等关系,即


I


A


={


x>|x


?


A}


。则 对


A


上的任意二元关系


R



A


上的二元关系


I


A


?


R


?

< p>
R


-1


必是自反的和对称的。


4.




R


为任意的二元关系。证明



a)



domR


-1


=ranR;


b)



ranR


-1


=domR





习题


2.4



.



1




设集合


{a,


b,


c,


d}


上的二元关系


R


1



R

< br>2



R


1


={<


a


,


a


>,<


a


,


b


>,<


b


,


d


>}



R< /p>


2


={<


a


,


2


d


>,<


b


, c>,<


b


,


d


>,<


c


,


b


>}


。试求


R


2


o


R


1< /p>



R


1


o


R


2



R


1


2



R


2




3

< br>、若


R


为任意集合


A

< p>
上的空关系或全关系,则


R


2

=


R




4


、举出使


R


1


o(


R


2



R


3


)


?


< /p>


(


R


1


o


R


2


)


< p>
(


R


1


o


R


3


), (


R


2



R


3

< br>)o


R


4


?



(< /p>


R


2


o


R


4


)



(

< p>
R


3


o


R


4


)



成立的二元关系


R


1



R

< p>
2



R


3



R


4


的实例。



5


、设


R


1



R


2

都是集合


A


上的二元关系。证明或用反例推翻以下的论断:



a)


如果


R


1



R


2< /p>


都是自反的,则


R


1

o


R


2


也是自反的;



b)


如果


R

< p>
1



R


2


都是反自反的,则


R


1


o


R


2


也是反自反的;



c)


如果


R

1



R


2


都是对称的,则


R


1


o


R


2


也是对称的;



d)


如果


R


1



R


2


都是 传递的,则


R


1


o

R


2


也是传递的;



6


、设


A


={0

< p>


1



2



3}


上的二元关系


R


1



R


2

< p>


R


1


={<

< p>
i


,


j


>|



j< /p>


=


i


+1



j



=


i


/2}



R


2


={<



i


,


j


>|


i


=


j


+2}


;试求


M


R


1



M


R


2



M


R


1


?


R


2



M


R


1


?


R


2

< br>?


R


1



M


R


3




1


8


、设


R< /p>


为集合


A


上的二元关系,


s



t


?

N



s


<


t



R


s


=< /p>


R


t


。证明



a)



k


?


N


,则


R


s+


k


=


R


t


+


k




b)



k


,


i


?


N


,则< /p>


R


s


+


kp


+


i


=


R


s


+


i




c)



k


?


N


,则


R


k


?


{


R


0


,


R


1


,



,


R


t


-1


}


。其中


p


=


t


-


s



9


、设


I


A


为集合


A


上的恒等关系,


R



A


上的任意二元关系。证明

< br>


a)


R


是自反的,当且仅当


I


A


?


R




b)


R


是反自反的,当且仅当


R



I


A


=


?



c)


R

是对称的,当且仅当


R


=


R


-1




d)


R


是反对称的,当且仅当


R


?


R


-1


=


I


A





.


e)


R


是传递的,当且仅当


R


o


R

< p>
?


I


A




10


、如果集合


A


上的二元关系


R


既是自反的,又是传递的,则< /p>


R


2


=


R




11


、设


R


1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二元关系,

R


2


为从集合


B

< br>到集合


C


的二元关系。试求


do m(


R


1


o


R


2


)



ran (


R


1


o


R< /p>


2


)




12


、设


R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 二元关系,且对每个


X


?


A

< p>
,皆令


R


(


X


)={


y


?


B


|



x


?


X


使



x



y



?


R


}


。若

< p>
X


1


?


A



X


2


?

A


,则有



i)


R


(


X


1< /p>



X


2


)=


R


(


X


1


)



R


(


X


2


)


< p>


ii)


R


(


X


1



X

< p>
2


)


?


R


(


X


1


)



R


(


X< /p>


2


)




iii)


R


(

X


1



X


2


)


?


R


(


X


1


)



R


(


X


2


)




13




R


1


为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二元关系,


R


2


为 从集合


B


到集合


C

的二元关系。



X


?


A




(

< br>R


1


o


R


2


) (


X


)=


R


2


(


R


1


(


X


))




习题


2.5



2


、设


R


1



R


2


都是集合


A


上的二元关系,试证明:



a)


r


(


R


1



R


2


)=


r


(


R


1

< p>
)



r


(


R


2


)



b)


s


(

R


1



R


2


)=


s


(


R


1


)



s


(


R


2


)




c)


t


(


R


1



R


2


)


?

< br>t


(


R


1


)



t


(


R


2


)




4


、设


R


1



R


2


都是集合


A


上的二元关系,试证明:



a)


r


(


R


1



R


2


)=


r


(


R


1


)



r

< p>
(


R


2


)




b)


s


(


R


1


R


2


)


?


s


(


R


1


)< /p>



s


(


R


2


)




c)


t


(


R


1



R


2


)


?


t


(


R


1


)



t


(


R


2

< br>)




并分别给出使

< p>
s


(


R


1


)



s


(

R


2


)


?


s


(


R


1


∩< /p>


R


2


)



t


(


R


1

< p>
)



t


(


R


2


)


?

t


(


R


1



R


2


)


不成 立的


R


1



R


2


的具体实例。




.


6


、给 出一个二元关系


R


使



st


(


R


)

< br>≠


ts


(


R


)



< /p>


7


、设


R


为集合


A


上的二元关系,试证明:



a)


R


o


R


*


=


R


+


=


R


*


o


R




b)


(


R


+


)


+


=


R


+




c)


(


R


*


)


*


=


R


*





习题


2.6



1


、设


R


1



R


2


都是集合


A


上的相容关系。证明或用反例推翻下列命题:



a)


R


1



R


2



A


上的相容关系;



b)

< br>R


1



R


2



A


上的相容关系;



c)


R


1



R


2


< br>A


上的相容关系;



d)


R


1


?


R


2



A


上的相容关系;



e)


R


1


o


R


2



A


上的相容关系;



f)


R


1


2



A


上的相容关系;

< br>


3


、如果


A

< br>为恰含


n


个元素的有限集,则


A


上有多少个不同的相容关系?



习题


2.7


1


、试判断下列


I


上的二元关系是不是


I


上的等价关系,并说明理由。



a)


{<


i


,


j


>|


i


,


j


?


I



i


·


j


>0}




b)



{<


i


,


j


>|


i


,


j


?


I



i


·


j



0



i



j


不同时为< /p>


0}




c)



{<


i


,


j


>|


i


,


j


?


I



i



0 }




d)



{<


i


,


j


>|


i


,


j


??


I



i


·


j



0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0 12:5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68408.html

离散数学课本知识题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