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中外纪录片的跨文化差异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9 03:41
tags:

-

2021年2月19日发(作者:光滑)



中外纪录片


的跨文化差异



种晖



高宏




由于在语言


符号的编码、思维逻辑的 方式、宗教文化的传承以及个人世界观、价


值观等方面的不同,


国内和国外的纪录片在制作理念、


表现手法上都


存在一定的差异 。


这些差异使得中外纪录片在国际纪录片创作、


交流、


认同上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碰撞,


科学心理学之父冯特和文化人类学


家玛格丽特米德等对民族跨文化的研究往往是以语言、


神化、


风俗和


艺术四项内容作为指标,


而中西方在纪 录片创作、


欣赏和交流中集中


体现的差异主要在创作的价值取向 和语言运用上。




目前,


被纪录


片界普遍公认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纪录片大多是英国的


BBC


广播


公司纪录片部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出 品的节目,


这些节目在我国近年


的引进项目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笔者从事引进节目的翻译与编辑工作


多年,

以下就这两家出品的经典纪录片与国内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纪录


片(含专题片)作品进 行跨文化的对比分析,涉及节目诉求的理念、


中英文的语言表述方式、

< br>推动情节转换的语言机制以及结构方面的差


异、受众的欣赏心理差异等等。






一、


中外纪录


片在诉求理念上的差异

< p>



不管是国内


还是国 外,各国的历史、自然、地理、文化、人以及相关的事件都是


中、外纪录片描绘的对象。




在我国,


涉及


政治、


历史的纪录片通常带有较为浓厚的主观色彩。


随之产生了一种


具有中国特色的纪录片形式——专题片。

< p>
关于专题片与纪录片的界定


问题,


在国内纪录片界 有很多争论,


但大致统一于一个相对较为通俗


的概念,即:专题 片是一种主题先行的纪录片形式。而广义上的纪录


片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相对客观的 记录。




在主题先行


的情况下,


国内纪录片的制作者在创作前就已经为整个纪录片定下某


种情感基调。


这些感情色彩使节目在选取题材、


撰写解说词等方面具


有某些倾向性,这种倾向在制作完成的纪录片中可以清晰地反映出< /p>


来。如在《话说长江》



《话说运河》< /p>



《长白山四季》等对祖国大好河


山的赞 美和依恋的专题类纪录片,


这类专题片在中国的纪录片制作和


播 出环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并且一度主导着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方


向。






国外纪录片


及其主流市场遵循着广义 纪录片概念——对自然、


地理和人类社会进


行相对客观的纪录。



20


世纪


2 0


年代初,


弗拉哈迪在北美阿拉斯加


因 纽特人居住地拍摄的


《北方的纳努克》


是目前占据着全球市场巨 大


份额的自然影片,


这部影片以及他拍摄的诸多人物类纪录片往 往通过


对生动、


特别和典型的素材选取,


加上对当事人的追忆等“让事实说


话”的方式,使观众自然而然形成对某事、某人的理 解和看法。




应该指出的


是,


源于西方的以自然界的生态环境和动、


植物 为拍摄对象的纪录片,


一度被我国影视界演变为科教片,被赋予了纯粹科学的观念。然而 ,


国外的自然影片并不是单纯地推介某种科学观念,


而是对于自 然界和


动物本身给予了更多的人文关怀。


因此,


这类节目也应该是地道的纪


录片。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在对某种动物的称谓 上,不用


it



而是用


she



he


来描述;当它们 组成家庭的时候,雌性和雄性被称


作“母亲”和“父亲”等。




二、


中外纪录


片在叙事结构上的差异




纪录片的叙




事结构与解说词写作文学结构密不可分。


国内外纪录片解说词都基本

< br>上采用记述文的结构方式。


但由于两者在文学理念方面存在差异,


使


各自的解说词在结构方面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差异。


这 种文体的差异影


响到其纪录片的叙事结构。




在汉语写作


中,“凤头”“豹尾”是 作者的普遍追求。


《文心雕龙》里就有“立


片言以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的说法。


这种思维方式一直影响着国内


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并且左右着纪录片本身的结构。




比如:


系列片


《话说运河》


的开头是由“人”字的联想来引入节目的:


“我 们从地


图上粗略地看,


长城跟运河所组成的图形是非常有意思的 ,


它正好是


我们中国汉字里一个最最重要的字眼——人,


人类的人,


中国人的人。


你看,这长城是阳刚 、雄健的一撇,这运河不正是阴柔、深沉的一捺


吗长城和运河是中国人为人类所创造的两 大人工奇迹。


我们的祖先为


什么要以如此巨大的代价,在如此辽 阔的中华大地上书写这个人字,


它又是何等可敬可畏,可歌可泣的事业呢说来话长了。”




又如:



《雕


塑家刘焕章》的结尾:“假如你要寻找刘焕章的家,那是太 容易了。


你不必记住门牌号码,


……因为在他家的窗户外面,< /p>


长年累月摞着那



么多怪里怪气的大树桩。那么,刘焕章在不在家呢你听——”(深沉


的劈木、凿石之 声,一直延续到本片结束)




< /p>


国外纪录片


的结构与其记述文的平铺直叙相似。它强调结构的逻辑 性与系统性。


首先,


开头段落普遍采用综述:

< br>对系列节目中各个部分内容的概括性


描述;对某一特定事物、事件的特征或本质的 描述。而后,将各个部


分和细节层层展开,详细叙述。结尾是最简单的总结性概述。




如六集系列


节目《南美野生世界》是这样开头的:“南美洲是一片奇异的大陆。


这里有世界上最长的 山脉——安第斯山脉。


在亚马逊河流域,


有着世


界上最宽广的河流,


以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这里还 有世界上最干


燥的沙漠——阿塔卡马沙漠。


在这座沙漠的近旁,


则是世界上最富饶


的海洋之一。南美洲还有多得难以计数的物种 ……,无论你到哪里,


都能见到异常多样的生命形式。”




从这段综述


中,

观众们可以预感到


《南美野生世界》


这部自然影片将对安第 斯山、


亚马逊河、


亚马逊雨林、


阿塔卡 马沙漠等地的自然生态和野生物种分


集讲述。






三、< /p>


中外纪录


片解说词在遣词造句上的差异




修辞上的不


同偏好,与中、


西方文化的传承具有极深的渊源关系。国内纪录片解


说词的写作方式,< /p>


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其文章的创作传统:


对于自然界


和人类社会的各类事实的细节,


着眼于使用各种修辞手段在文学语言

< p>
方面进行描绘,


并希望通过此类描述抒发情感。


国 内解说词追求“文


似看山不喜平”的写作风格,


充满激情的解说 词使播音员语音、


语调


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 br>



中国历史悠


久的古诗词文 化也被引用到解说词创作中。如在《长白山四季》这部


电视散文体的纪录片中作者用“几 处早莺争暖树”和“叶底莺鹂一


两声”的诗句来描述早春季节悦耳动听的鸟叫声。




而“借用”


和 “比喻”等书面语中常见的修辞方法也广泛运用于解说词中被用


来阐述观点、抒发情感。 如《为了民族的昌盛——世界


50


亿人口日

特别节目》中为表明人口膨胀在不知不觉中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机


时,作者在开头这 样写道:“你热爱火,因为有了火,人类才慢慢步


入文明。可是,当烈火成灾的时刻,你 会歌颂火么你热爱水,银光闪




闪, 碧波荡漾,唤起你多少深情。可是,当洪水泛滥的时刻,你会歌


颂水么你热爱风,金风飒 飒,风和日丽,勾起你多少回忆。可是,当


狂风怒吼的时候,你会歌颂风么在人世间,充 满了情,充满了爱,当


我们陶醉在这无限的情爱中的时刻,


却不 知不觉地处在一个人口迅猛


增长的时代,


一个严峻的问题。


”在这里作者巧妙地借用“烈火”和


“洪水”表现了中国所面临的人 口爆炸的严峻问题,


形象地使影片进


入主题。

< br>



20


世纪


80



代,在中国专题片刚刚兴起时,极富魅力的、传 达着作者无穷想象力


的解说词让当时观众对纪录片情有独钟。


尽 管后来此类散文体的纪录


片形式慢慢被纪实体所取代,


但前者优 美的语言以及所表达的炽热情


感却不会让我们忘记。




国外的纪录


片解说词并不追求在语言 上体现出复杂的逻辑关系以及修辞的精致


与巧妙,


相反创作者们 追求解说词的朴素和直白。


它通常是以叙述自


然界和人类社会的 各种已知细节


(包括精确的数字、


时间和具体事实


等)


、以报告人文与科学研究成果来完成的。




文化的不用


体现在解说词上的差异就 是:


国外纪录片在细节问题上不重描绘,




在对具体事实的记述。




比如在


《蓝色


星球》中的《海岸》一集是这样开头的:“海岸既是陆地,也是海洋


的边缘。在所有海 洋生物栖息地中,海岸是最为变幻莫测的一种。在


这里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适应各种变化 。


太平洋的巨浪拍打着加拉帕


戈斯群岛最西端的道格拉斯角。< /p>


这里是世界上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一


段海岸线。

< br>生活在加拉帕克戈斯群岛上的海鬣蜥是地球上唯一一种海


洋蜥蜴。”




在西方的自


然影片中,解说词对修辞技巧的省略是其最大、最重要的特征。而这


一切都来自科学家 对自然的深入探索及其对自然界奥秘的揭示。


语言


尽管朴素但是 信息量却充盈在每一段、每一句话语中。




四、


中外纪录


片在情节转换内在机制上的差异




本来,


关于情< /p>


节转换应该属于结构研究的范畴。


但是在本文中将它单独立一章节 来


对比是因为情节转换在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是判


断一部纪录片优劣的重要指标,


也是许多纪录片作者花费 大量精力去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9 03:4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66614.html

中外纪录片的跨文化差异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