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8 06:54
tags:

-

2021年2月18日发(作者:nia)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新课标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教案资料汇总



隆回一中物理 组周宝


物理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


、实验目的



(1)


教会学生用实验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


,


包括


:




A


、正确选择实验方法与实验器材。





B


、学会控制实验条件。





C


、知道 如何实验、判断结果的可靠程度。



(2)

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有关课程内容与重要的物理概念


,


以形 成物理思想


,



培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


通 过实验培养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


以培养实验技能。



(4)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科学的 实验方法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2


、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



(1)


实验前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




①明确实验目的

< br>,


弄懂实验原理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②了解仪器性能


,

< br>熟悉操作步骤




< p>
③设计记录表格


,


掌握注意事项

< br>







(2)


实 验中必须手脑并用


,


做到心到、眼到、手到。

< br>




①仔细调整实验装置


,


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②保证满足实验条件


,


注意规范实验操作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


客观记录实验数据



(3)


实验后必须对数据进行处理


:




①尊重实验客观事实


,


正确分析记录数据





②合理做出实验结论


,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常用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物理《考 试说明》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仪器有


13



,


除打点计时器与滑动


变阻器不需要读数外


,


其余


11


种都涉及到 读数问题。



(


)


测量仪器使用常规



对于测量仪 器的使用


,


首先要了解测量仪器的量程、精度、使用注意事项与 读数方


法。



1.

关于量程问题


:


这就是保护测量仪器的一项重要参数


,


特别就是天平、弹簧秤、温度


计、电流表、 电压表与多用电表等


,


超量程使用会损坏仪器

< br>,


所以实验时要根据实验的


具体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仪器 。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时


,


选用量程过大的仪器


,


采集


的实验数据过小


,< /p>


会造成相对误差较大


,


应选择使测量值位 于电表量程的


1/3


以上的电


高中物理 实验汇总




;


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时


,


应选择适当的档位

< br>,


使欧姆表的示数在电表的中值附近。



2.


关于精度问题


:


所选用仪 器的精度直接影响着测量读数的有效数字的位数


,


因此应在


使用前了解仪器的精度


,


即瞧清仪器的最小 分度值。其中螺旋测微器与秒表的最小分


度就是一定的。但游标卡尺上游标尺的最小分度 、天平游码标尺的最小分度、弹簧秤


与温度计刻线的最小分度


,


都因具体的仪器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


,


电流表、电压表与多


用电表则会因所选择的档位不同而造成最小分度值有所不同


,


因此在进行这些仪器的


读数时


,


一定要瞧清所选的档位。



3.


使用注意事项


:


一般不同的仪器在 使用中都有其特殊的要求


,


以下几点要特别注意


:


⑴天平在进行测量前应先调平衡。



⑵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要求为


4


< br>6V


的交流电源。



⑶多用电表 的欧姆档每次换档后要重新调零


,


被测电阻要与电路断开


,


使用完毕要将选


择开关转至交流电压最高档 或“


OFF


”档。


< br>⑷滑动变阻器、


电阻箱与定值电阻使用过程中要考虑其允许的最大电流。


滑动变阻器


采用限流接法时


,

< br>滑动触片开始应位于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


;


滑动变阻器 采用分压接


法时


,


滑动触片开始应位于 分压为零的位置。



⑸电阻箱开始应处于阻值最大状态


,


调整电阻箱的阻值时


,


不能由大到小发生突变


,



免因为阻 值过小而烧坏电阻箱。



(



)


测量仪器的读数方法



1.


需要估读的仪器


:


在常用的测量 仪器中


,


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天

< p>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平、弹簧秤等读数时都需要估 读。因为最终的读数要以有效数字的形式给出


,


而有效


数字的最后一位数字为估计数字


,


应与误差所在 位置一致


,


在实际操作中


,

< p>
究竟估读到


哪一位数字


,


应由测量仪器的精度


(


即最小分度值


)


与实验误差要求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可以分别采用


1 /2



1/5



1/10


的估读方法


,


一般


:


最小分度就是


2



,(


包括


0



2



0



02



),


采用< /p>


1/2


估读


,


如 安培表


0



0.6A

< br>档


;


最小分度就是


5



,(


包括


0



5



0



05



),


采用


1/5


估读


,


如安培表


0



15V< /p>



;


最小分度就是

1



,(


包括

0



1



0



01



) ,


采用


1/10


估读

< br>,


如刻度尺、螺旋测微器、


安培表


0



3A


档、


电压表


0



3V

档等


,


当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或仪器精度不够高时

< p>
,


也可


采用


1/2


估读。



2.


不需要 估读的测量仪器


:


游标卡尺、秒表、电阻箱在读数时不需要估读


;


欧姆表刻度


不均匀

< br>,


可以不估读或按半刻度估读。



⑴游标卡尺的读数


:


游标卡尺的读数部分由主尺


(


最小分度为


1mm),


与 游标尺两部分


组成。


按照游标的精度不同可分为三种

< p>
:(


a


)10


分游标


,


其精度为


0.1mm;(


b


)20


分游标


,

< p>
其精度为


0.05mm;(


c

)50


分游标


,


精度为

< p>
0.02mm


。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就是


:


以游标


零刻度线为准在主尺上读出整毫米数


L


1


,


再瞧游标尺上哪条刻度线与主尺上 某刻度线


对齐


,


由游标上读出毫米以下 的小数


L


2


,


则总的读数为


:


L


1

< br>+


L


2




⑵机 械秒表的读数


:


机械秒表的长针就是秒针


,


转一周就是


30s


。因为机械表采 用的齿


轮传动


,


指针不可能停留在两小 格之间


;


所以不能估读出比


0



1 s


更短的时间。位于秒

< br>表上部中间的小圆圈里面的短针就是分针


,


表针走一周就 是


15


min,


每小格为

< p>
0



5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min

< p>
。秒表的读数方法就是


:


t


?


短针读数


(


t

1


)+


长针读数


(t


2


)



< br>⑶电阻箱


:


能表示出接入电阻值大小的变阻器

< p>
;


读数方法就是


:


各旋扭 对应的指示点的


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


,

< br>它们之与就就是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使用电阻箱时


要特别注意通过电阻的电流 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数值。





高中物理实验常用基础知识



(



)


常用实验原理的设计方法



1.


控制变量法


:



:


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


,


加速度、力与质量的关系控制。


在“研究单摆 的周期”中


,


摆长、偏角与摆球质量的关系控制等等。



2.


理想化方法


:< /p>


用伏安法测电阻时


,


选择了合适的内外接 方法


,


一般就忽略电表的非理想


性。< /p>



3.


等效替代法


:


某些量不易测量


,


可以用较易测量 的量替代


,


从而简化实验。在“验证碰


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


,


两球碰撞后的速度不易直接测量< /p>


,


在将整个平抛时间定为


时间单位后


,


速度的测量就转化为对水平位移的测量了。



4.


模拟法


:

当实验情景不易创设或根本无法创设时


,


可以用物理模型或 数学模型等效的


情景代替


,


尽管两个情 景的本质可能根本不同。


“描绘电场中的等势线”的实验就就是


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



5.


微小量放 大法


:


微小量不易测量


,


勉强测量误差也较大


,


实验时常采用各种方法加以放


大。卡文迪许测定万有引力恒量


,


采用 光路放大了金属丝的微小扭转


;


在观察玻璃瓶受


力后的微小形变时


,


使液体沿细玻璃管上升来放大瓶内 液面的上升。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 /p>


(



)


常见实验 数据的收集方法



1.


利用测量工具直接测量基本物理量



模块



基本物理量



长度



力学



时间



质量


(



)


电阻


(


粗测


)


电学



电流


(


电压


)


热学



温度



电流表


(


电压表


)


温度计



测量仪器



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秒表


(


停表


)


、打 点计时器



天平


(

弹簧秤


)


欧姆表、电阻箱



2.


常见间接测量的物理量及其测量方法



有些物理量不能由测量仪器直接测量


,


这时


,


可利用待测量与可直接测量的基本物

理量之间的关系


,


将待测物理量的测量转化


为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



待测物理量





速度






加速度





①利用纸带


,


v


m


?


S


n


?


S


n


?


1


g


;


②利用平抛


,


v


?


x



2


T


2


y


基本测量方法



①利用纸带

,


逐差法


a


?

?


S


T


2


;


②利用单摆


g


?

4


?


2


L


T


2



根据


W


?


?


E


k


转化为测量


m



v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电阻


(


精确测


①根据


R


?



)



电功率





根据


E< /p>



U



Ir


转化为测量


U



I


然后联立方程求解或运用图像


电源电动势



处理



(



)


常用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



为了减小由于实验数据而引起的偶然误差


,


常 需要采用以下方法控制实验误差。



1.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


这就是所有实验必须采取的办法


,


也就是做实验应具有的基本思


想。

< p>


2.


积累法。一些小量直接测量误差较大


,


可以累积起来测量


,


以减小误差。


“用单摆测定


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 p>
,


为了减小周期的测量误差


,

不就是测量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


,


而就是测量完成


30-50


次全振动的时间。



(



)


常用实验数据的处理 方法



1.


列表法

:


在记录与处理数据时


,


常将数据 列成表格。数据列表可以简单而又明确的表


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 br>,


有助于找出物理量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列表的要求就


是①写明表的标题或加上必要的说明


;


②必须交待清楚表中各符 号所表示的物理量的


意义


,


并写明单位


;


③表中的数据要正确反映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



2.


作图法


:

< p>
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就是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用作图法处理数


据的优点就是直观、简便


,


有取平均的 效果


,


由图线的斜率、截距、所包围面积与图线


根据


P=UI


转化为测量


U< /p>



I


U


转化为 测量


U



I(


伏安法


);


②电阻箱


(


半偏、替代


)


I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的交点等可以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及其关系


,


找出规 律。作图的规则就是


:


①作图一


定要用 坐标纸


.


坐标纸的大小要根据测量数据有效数字的多少与结果的 需要来定


;


②要


标明坐标轴名、单位< /p>


,


在轴上每隔一定相等的间距按有效数字位数标明数值

< p>
;


③图上连


线要就是光滑曲线

(


或直线


),


连线时不一定要通过 所有的数据点


,


而就是要使数据点在


线 的两侧合理的分布


;


④在图上求直线的斜率时

< br>,


要选取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


,


不一定


要取原来的数据点


;


⑤作图时常 设法使图线线性化


,


即“化曲为直”




3.


平均值法


:


将测定的若干组数相加求与


,


然后 除以测量次数


.


必须注意


,

< p>
求取平均值时


应该按原来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决定保留的位数。



4.


逐差法


:

< p>
这就就是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计算加速度时用到的方法


,


这种方法充分


利用了测量数据


,

具有较好的取平均的效果。



(



)


有关误差分析的问题



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


,


了解误差的概 念


,


知道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


;


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


;


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


;


不要求计算误差。要熟 练掌握常见实验的误差情况及分析方法。



课题


:


实验一


: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课型


:



实验







一、教学目标



1.

< br>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


会安装并使用打点计时器。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3.


理解根据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测量瞬时速度。



4 .


明确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


,


描点法 画图象的方法


,


并画出该实验中的速


度 —时间图象。



二、教学重点



1.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2.


由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



3.


画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



三、教学难点



1.


对纸带数据的处理



2.


画图象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


,


学生自主阅读、思考


,

亲自动手实验


,


并讨论、交流学习成


果。



五、教学过程



1



打点计时器的原理构造


(


如图


)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实验原理


:


(1)


电磁打点计 时器


:


它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打点计时的一种仪器

< p>
,


当通过


4


< p>
6V


低压交流电时


,


在线 圈与永久磁铁的作用下


,


振片便上下振动起


,


位于振片一端的振针就跟着上下振动而打点

< p>
,


这时


,


如果纸带运动< /p>



,


振针就在


纸 带上打出一系列点


,


当交流电源频率为


50Hz



,


它每隔

< br>0



02s


打一点


,


即打


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



02s




(2)


电火花计时器


:


它就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点迹的计时仪


器。当接通


220V


交流电源


,


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


,


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 经接


正极的放电针、墨粉纸盘到接负极的纸盘轴


,


产生火花放电


,


于就是在运动纸带

< br>上就打出一系列点迹。


当电源频率为


50Hz

< p>


,


它也就是每隔


0



02s


打一次点


,


即打出的纸带上每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也就是


0

< p>


02s



< p>
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


,


纸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小< /p>


,


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


小。



打在纸带上的点


,


记录了纸带运动的时间


,


如果把纸带跟物体连在一起

< p>
,


纸带上的


点就相应地表示出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 的位置。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2



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


(


或电火花计时器


)


及纸带、刻度尺、电源、导线等。



3


、纸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并能计算平均速度。

< br>


(1)


在纸带上相邻两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

< p>
0



02s(


电源频率为


50Hz),


所以点迹


密集的地方表示 纸带运动的速度很小。



(2)


根据< /p>


v


=



x


/



t


,

< p>
求出在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


这里△

< p>
x


可以用直尺测量出两


点间的距离


,



t


为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数 与


0



02s


的乘积。


这里必须明确所求的


就是哪两点之间的平均速度。



4


、粗略计算瞬时速度。


< p>
某点


E


的瞬时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


E


点在内的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来表示。


< p>
v


E



v


DG


,



v

< br>E


=


v


DF



说明


:


在粗略计算


E


点的瞬时速度时


,


可利用公式


v


=



x


/



t


来求解


,


但须注意的就


,


如果取离


E

< br>点越接近的两点来求平均速度


,


这个平均速度越接近


E


点的瞬时


速度


,


但就是距离太小会使测量误差增大


,


应 该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这两个点。



5



v-t


图象与其画法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


,


我们可以用


v-t


图象来表示速度随时间的


变化规律。< /p>



以速度


v


为纵 轴


,


时间


t


为 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


根据计算出的不同时刻对应的

< p>
瞬时速度值


,


在坐标系中描点

,


最后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条


高中物理 实验汇总



能够描述速度


v

< p>
与时间


t


关系的图象。



3


、实验步骤


:

1.


把电火花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


检查墨粉纸盘就是否已经正确地套在纸


盘轴上


,


检查两条白纸带就是否已经正确地穿好


,


墨粉纸盘就 是否在两条纸带之


间。



2.


把计时器上的电源插头在


220V


交流电源插座 上。



3.


按下脉冲输出开头


,


用手水平地拉动两条纸带


,

< br>纸带动上就打上一列车员


小点。



4.


取下纸带


,


从能瞧得清规戒律的 某个点数起


,


数一数纸带上共有多少个


点。


如果共有


n


个点

< br>,


点子的间隔数则为


(n-1)



,



t=0



02


?


(n-1)

< br>计算出纸带


的运动时间


t




5.


用刻度尺测量一下

< br>,


打下这些点


,


纸带通过的距离


s



有多长



6.


利用公式


v


?


果填入表一中。



7.

< p>
选取一条点迹清晰便于分析的纸带进行数据分析。



8.


从能够瞧清的某个点开始


,


每隔


0



1s


取一 个点


,


在纸带上用数字


0,1,2 < /p>


…、


5


标出这些


“测量点”


,


测量包括每个点的一段位移△

x,


记录在表二中


,


同时记录相对 应的时间


,


以测量该点的瞬时速度。



9.


计算出各点附近的平均速度


,


把它当作计时器打下这些点时的瞬时速度


,


s


计算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把测量与计算的结


t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填入表三中

< p>
,



0


作为计时的开始< /p>


,



t=0


。< /p>



10.


以速度


v


为纵轴


,


以时间

t


为横轴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


,

根据表二


的数据在坐标轴上描点


,


将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11.

通过曲线的走向大致瞧出手的速度变化规律


,


将您的实验结 果与其她同


学交流一下


,


说出您的体会 。



12.


重复以上步骤再做一次。



如果用电磁打点计时器


,


则实验步骤的前< /p>


3


步相应地应当就是


:


1




1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


让纸带穿过 两个限位孔


,


压在复写纸的下


面。



2




2



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用导线分别 与


6V


的低压交流电源的接


线柱相连接 。



3



< /p>


3


、打开电源开关


,

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


,


纸带上就打出一列小点。

< p>


4



注意事项



(1)


电源电压要符合要求


,


电磁打点计时器应使用


10V


以下的交流电源< /p>


;


电火花


计时器要使用

< br>220V


交流电源。



(2)< /p>


实验前要检查打点的稳定性与清晰程度


,


必要时要进行调节或更换器材。



(3)


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接通电源


,


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用手拉 纸带。



(4)


手拉纸带时

< p>
,


速度应快一些


,


以防点 迹太密集。




六、实例探究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打点计时器及应用



[例


1


]一同学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

< br>,


纸带上点不就是圆点而就是一些短线


,



可能的原因就是


(





)


A.


接在直流电源上


















B.


电源电压不稳



C.


电源频率不稳




















D.


打点针压得过紧



解析


:A.


接在直流电源上不会打点。


A


错。



B.


打点与电压就是否稳定无关


,


点痕重轻与电压有关。< /p>


B


错。



C.< /p>


频率不同打的点仍为圆点。故


C


错。



D.


打点针压得过紧。针与纸接触时间长


,


打出一些短线。


D

< br>正确。



答案


:D



打点计时器直接测量的量



[例


2



电磁打点计时 器就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


,


根据打点计时器打


出的纸







,


我们可 以从纸带上直接得到的物理量就是


(






)


A.


时间间隔








B.


位移









C.


加速度











D.


平均速度



解析


:


从打下的纸带上数一下点的个数就知道时间

< p>
,


因为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


0


02s



A


选项正确。


用刻度尺量一下任意两个点间的距离


,


就知道了物体的位


移。故

B


选项正确。从纸带上不能直接得到加速度、平均速度


,< /p>


只可以间接计


算。故


C

< br>、


D


选项错误。



答案


:AB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例


3




用接在


50


Hz

< br>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


,


测定小车速度


,


某次实验中


得到一条纸带


,


如下图所示


,


从比较清晰的点起


,


每五个打印点取一个记数点


,



别标明


0



l



2


< br>3



4


……

,


量得


0




1


两点间距离


x

< br>1


=30mm,3



4


两点间的


距离


x


2


=48mm,


则小车在


0

< br>与


1


两点间平均速度为













m



s





解析


:0



1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v


?


七、作业



1.


完成实验报告。



2.


思考


P


22


“说一说”栏目中提出的问题


,


3.


完成


P


24


“问题与练习” 中的问题。



4.


阅读教材

< p>
P


23


“科学漫步”


《气 垫导轨与数字计数器》


短文


,


思考并回 答文


后提出的问题。



八、教学反思



思维方法就是解决问题 的灵魂


,


就是物理教学的根本


;


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


发现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


,


离开了思维方法与实践活动


,


物理教学就成


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

< br>,


水中月。




课题


:


实验



: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x


1


0


.


03


?


?


0


.

< p>
3


m/s


T


0


.


1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课型


:



实验








一、教学目标



1.

< br>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


,


求各点瞬时速度。

< p>


2.


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


,


并合理猜想。



3.


巧用


v-t


图象处理数据


,


观察规律。



二、教学重点



1.

< br>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三、教学难点



1.


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


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四、教学用具



学生电源、导线、打点 计时器、小车、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带


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 电脑



五、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学习了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运动的速度。


我们这节课再利用打


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如何探究一个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何知道物体在不同时刻的


速度?用什么仪器 测?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 p>
①让学生自己设计好实验


,


并口头阐述相关实验器 材及步骤。



问题一


:


打点计时器结构如何?







问题二


:


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的速度所需哪些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


1.

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


(


一高一低可否?

< p>
)


在实验桌上


,


并使滑轮 伸


出桌面


,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 上远离滑轮的一端


,


连接好电路。


< /p>


2.


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


,

< p>
使细绳跨过滑轮


,


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

< p>
,


先接通电



,


然后放开小车


,


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

< p>
,


打完一条后立即关闭电源。


< br>问题三


:


本实验特别要注意哪些事项?

< br>


1.


固定打点计时器时应让限位孔处在长木板的中央位 置。



2.


滑轮不能过高。



3.


应考虑复写纸与纸带的位置关系。



4.


钩码数量不能过多


,


长木板两端高低相差不能太大。



5.


小车应由紧靠打点计时器处开始释放


,


在撞击长木板 末端前应让小车停


止运动


,


防止小车从 板上掉下来。



6.


先接通电源


,


后让纸带运动。



7.


打点结束后立即关闭电源。



②引导学生熟练地摆好器材


,


合理、准确地 操作


,


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


< /p>


注意


:


引导学生“三思而后行”


,


注意实验逻辑性、合理性及其相关注意事


高中 物理实验汇总




,

< br>而确保准确


,


并巡视全场


,


对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纠正。



③选择纸带


,


并选好计数点


,

计算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表格。



问题四


:


怎样分析与选取纸带上的点?


< br>开头过于密集的点舍掉


,


纸带的一段

;


若纸带上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较小


,


可取


多个间隔


(


< br>5)


为一个计数间隔时间


(


间隔 不再就是


0



02s)(


但要瞧具体情况灵


活选定


);


原则上能取六、七个计数点为宜


;


给选取的点加标记。



问题五


:


如何计算 出所取点的速度?用求平均速度的方法来代替


(


用计算较准确< /p>


的平均速度来代替


),


如何代替?


(


选择包括该点在内的一段位移


(

< p>
该点最好处在


中间时刻位置


)

Δ


x,


找出对应的时间Δ


t,


用Δ


x


/Δ


t


作为该点的瞬时速度


);


对于选

< p>
取的两个端点的速度暂时不计算


(


误差较大


);


测量各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应考


虑估位、 单位。



④数据处理


,


总结分析



问题六


:


如何处理计算出来的数据?




.


列表法。


(


注意列表要求< /p>


)


数据表格猜想出小车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鼓励学生

大胆猜想


,


并一一列举学生的各种想法

,


了解学生猜想的原因


,


进行总结 与点评


,


纠正盲目的瞎想。



学生在猜想中回答猜想原因


,


阐述猜想思路。< /p>




.


图象法


: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①根据所得数据< /p>


,


选择合适的标度建立坐标系


(


让图象尽量分布在坐标系平


面的大部分面积


)< /p>




②描点


:< /p>


观察与思考点的分布规律。



③拟合


:


从点的分布可以有很大把握地说这些点应该在一条直线上


,


用直线


拟合


,


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


,


不在直线上的点 应对称地分布在直线两侧。



引导描点法一般原则


,


强调作图的精确性


,


培养 严谨的科学态度。



步骤方法


:


先确定标度


,


再准确描点

,


并用平滑的曲线进行连接。



总结介绍


:


描点法就是作图的一种最 基本的方法


,


最重点的两点


:


一就是准确性


(


标度要


合适


)



二就是要用平滑曲线连接


(


要让尽可能多的点分布在线上


,


不在线上的点


分布在两侧


,

离线较远的点删去


)



最后还要注 意美观性


(


使图象分布在坐标纸中


央< /p>


)




问题七< /p>


:


如何根据速度—时间图象


( v



t


图象


)


求小车的加速度与初速度?



①取任意两组数据 求出Δ


v


与Δ


t,

然后代入Δ


v


/Δ


t


求解。



②在


v

< p>


t


图象上取一段时间Δ


t(


尽量取大一些


),


找出两个时刻对 应的坐标


值求出Δ


v,


代入Δ


v


/Δ


t


求解。



问题八


:


纸带上零 时刻的速度与末速度如何求?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重点就是对重物 牵引下小车的运动进行探究


,


在探究过程中

,


涉及到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了实验的设计、


操作以及作图象的方法、


原 则


,


很好地提高了大家各方面的能力


,


同时又为后面学习这种匀变速运动打下了基础。



七、作业



1.


完成实验报告。



2.


书后习题


1


< p>
2



3



4


3.


思考如何进行数据处理?



八、教学反思



1.

< br>本节课运用知识的迁移


,


探究新的知识

< br>,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画图象、


讨论并得出结论


,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

< p>
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


取知识转化


,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

增强了学生的成就



,


激发了学生 的求知欲


,


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与积累向知识的探


究过程转化。







2.< /p>


利用图片


,


让学生回顾了所学的知识


;


通过师生互动


,


使学生注意了在探究


性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


养成学生分析实验误差的习惯


,


以避免以后实验中出< /p>


现错误


,


少走弯路。






3.


利用了现有的教学条件


,


使用多媒体课件、



Excel


软件作图


,


与信息技术


相结合


,


体验学科结合的魅力。加强了学科 之间的联系


,


提高了学生的思考与认


知 水平


,


以互动课程为学习平台


,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及创新方面的


能力。

< br>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4.< /p>


不尽如人意的就是


:


实验中的探究基本就 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


,


这使


得学生 心态的开放、


主体性的凸显、


个性的张扬与创造性的解放受到了 一定的


限制。




课题


:


实验三


: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即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











课型


:



实验







实验目的



1.


会用弹簧测力计与细线测出力的大小与方向。



2.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3.


寻找合力与两个分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方木板、图钉、白纸、橡皮 条、细绳套、两个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原理



等效替代。


等效替代法就就是从事物间的等同效果出发


,


来研究物 理现象与过程


的一种方法。



误差分析




主要误差来源


: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p>


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


;


根据平行四边形 定则


作图。



注意事项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1




弹簧秤的使用




①使用前要先调零。



②检查弹簧秤示 数就是否准确。


(


两根弹簧对拉


,


或者用弹簧秤测标准钩码受


到的重力。


< /p>


③使用时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拉力方向要一致。


(


不一定要沿着竖直方向


)


④弹簧、指针、拉杆都不 要与刻度板与刻度板末端的限位孔发生摩擦擦。



⑤用两个弹簧 秤拉橡皮条时


,


橡皮条、


细绳与测力计 要在同一平面内且与木板


平行。



⑥读 数时


,


视线与刻度线平行。


()


⑦弹簧秤的估读



2.


橡皮条的选取与使用


< p>
①不要用老化的橡皮条


,


检查方法就是用一个弹簧 测力计拉橡皮条


,


要反复做


几次使橡皮 条拉伸到相同的长度瞧弹簧测力计读数有无变化。



②可用两根橡皮筋并联使用以增大其劲度系数。



③同一次实验中


,


橡皮筋的结点

O


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


不能只就 是橡皮条形


变相同


)


3.


注意纸张的选取与作图




①白纸不要选的过小。


< p>
②画力的图示应选择适当的标度。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与几何方法求出力的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合力。



③画分力


F


1



F


2


的合力时要准确。



④图要尽可能画得大些


,


以使测量 值的最后一位估读数字在图上能准确表示


出来。



⑤力的大小合适。作力的图示时


,


选取标度时不增加 误差。



⑥两个分力的夹角要适中


,< /p>


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60


°—


120


°


,


两个分力



F1



F2


之间的夹角θ越大


,


用平行四边形作图 得出的合力


F


的误差也越大


,


以不大于


120


°


< /p>


为最佳。但θ角也不能太小


,


太小就不利 于做平行四边形。


)


弹簧秤的读数



在常用的测量仪器中


,


刻度尺、螺旋测 微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弹簧秤


等读数时都需要估读。



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估读



最小分度就 是


2



,(


包 括


0



2


、< /p>


0



02



),


采用


1/2


估 读


,


如安培表


0



0.6A



;

< br>最小分度就是


5



,(


包括


0



5

< p>


0



05



),


采用


1/5


估读


,


如安培表


0



15V



; < /p>


最小分度就是


1



,(


包括


0



1



0



0 1



),


采用


1/10


估读


,


如刻度尺、螺旋


测微器、安培表


0



3A


档、电压表


0


< br>3V


档等


,


当测量精度要求不高 或仪器精


度不够高时


,


也可采用


1/2


估读。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减小误差的方法



1




弹簧秤使用前调零



2




木板应水平放置。



3




弹簧伸 长方向与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


,


并与木板平行。



4




拉动过程中尽量减少摩擦。



5




在满足 合力不超过弹簧秤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


,


两个分力与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


,


读数时注意弹簧秤的量程以及 最小刻度。



6




拉橡皮 条的细线要长些


,


标记两分力的方向尽可能远些。



7



< br>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


,


一般取


60


°—


120


°为宜。< /p>



8




在画力的合成图时


,


要选内定适当标度。



例题


1



< /p>


(2010


·宁波检测


)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的实验如图实-


3



3


甲所示


,


其中


A



固定橡皮筋的图钉


,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


,OB



OC


为细绳


.< /p>


图实-


3



3< /p>



所示就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


图乙中的


____F__ _


就是力


F1



F2


的合力的理论值


;


___F< /p>



___


就是力


F1



F2


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


(2)


在实验中


,


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


,


那么实验 结果就是否会发生变化?




:___ _



____




(3)


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就是





(


B


)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作业


:


完成实验


告。





课题


:


实 验


4: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课型


:



实验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


,


与质量也有关


;


2

< br>、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与质量的定量关系


;(



2


课时探究。


)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

< p>
2.


如何提出实验方案


,


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


3.


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三、教学难点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1.


在老师引导下提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


2.


实验的操作过程


;


3.


充分准备教学器材


,


让 更多的学生参与。



四、教学用具


< /p>


多媒体课件


,


小车


(28



,


每辆车上贴上质量为


200g,


贴上


“参照车”



“实


验车”


字样

< p>
),


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


(28



),


一次性小塑料口杯及棉线套

(28



,


质量可忽略

< p>
),50g


规格钩码


28



(


每盒


10



),


托盘天平砝码


28



,


刻度尺


(




),


线绳若干


,


铁文件夹


28



,


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系统一套


,


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

设计实验方案


(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回答学案上的问题


)


问题


1:


本节 课研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跟什么有关


,


请同学们先猜一猜< /p>


加速度大小跟什么有关?



教师注意


:


学生可能猜出质量与力以外的因素


,


教师引导或告之本节课只探


究加速度与力与质量的关系。

< p>


问题


2:


请同学们猜一 猜加速度与力、质量有什么关系


,


列举出实例。



如果学生说不出实例


,


教师 可以列举以下典型的例子


:


绿灯亮后


,


摩托车先冲



,


然后小轿车


,


最后载重货车


,


说明质量大加速度小


;


方程式赛车的发动机功 率



,


启动快


,


加速度大


,


说明力大加速度大。



播放以上例子的视频。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问题


3:


能否从理论上验证力越大


,

加速度越大


;


质量越大


,


加速度越小就是合


理的?


参考答案


:


力就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


力大运动状态容易改变


,


而运动 状态


的改变快慢就是用加速度来描述的


,


因此力大


,


加速度大


;


质量就是惯性大小的量



,


质量大


,


惯性大


,

运动状态难改变


,


即加速度小。



教师注意


:


学生回答这一问题时


,


容易用举实例法


,


教师注意引导从理论出


发。



问题


4:


研究一个物理量同时与两个物理量有什么关系

< br>,


应当采用什么方


法?



(


学生很容易回答出用控制变量法


)




问题


5:


初中用过这种办法不?举例说明。



(


安排此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

< p>
参考答案


:


在讨论电流与电压、电阻两个量就是什 么关系时


;


在讨论压强与


压力、作用面 积两个量就是什么关系时。



问题


6:


保持质量一定


,


怎样研究加速度与力的 关系


,


或保持力一定


,


怎样研究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学生会回答出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几个加速度及所对应的力


,


分析加速度与


力关系或加速度与质量关系


,

若不提测加速度


,


可追问如何测出加速度。



以上


6


个问题难度不大


,


建议采用单独让某个学生回答的方式即可


,


不必给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时间进行小组内讨论。



问题


7:


鉴于用纸带测出加速度就是我们已经掌握的一种技能


,


因此本次探


究加速度与力、


质量关系不想用此方法。


请同学们另外设计出一种切实可行的


实 验方法?



(1)


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 及对实验方法的初步设计。



(2)


在 此理论框架内


,


具体的实验方案就是什么?


组内讨论


6


分钟


,


每组组长准备发言。



在学 生讨论期间


,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交流


,


如果时间过半还有一些组提不出


方案


,


教师可提醒该组学生参考课本


44


页“ 做一做”栏目


,


再讨论


.


参考答案


:


理论依据及初步设计


:


两物体均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1


x


?< /p>


at


2



,


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关系


,


就就是她们的加速 度关系。



2


具体实验方案

< p>
:


课本


73


页参考案例。



学生在阐述时可能


(1)(2)


两个问题混在一起说出


,


只要合理、


清晰即可


;


另外


理论 依据与方案课本上都有


,


学生瞧了课本就很容易回答此问题。< /p>



引申问题


:


在 此理论依据下


,


能否再设计出一种实验方案

,


组内讨论


10


分钟


后组长发言。


(


讨论后


,< /p>


刚才只提出课本上方案的组重点发言


,


已 经提出不同于课


本上方案的组也可以再提出第


3


种方案。


)


教师组织同学们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


,


只要合理可行即可。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最后教师指出


:


本节课用课本


72


页的方案。



问 题


8:


绳拉小车的力就是小车受的合力不?


学生很容易提出还有摩擦力。



问题


9:


我们必须要使绳拉小车的力成为小车受到的合力


,


否则还要计算滑


动摩擦力

< br>,


使问题复杂化


,


那么怎样去掉 摩擦力呢?组内讨论


5


分钟后组长发


言 。



参考答案


:

(1)


用重力分力平衡掉摩擦力


(


教师可投影图片解释


),


为此可以倾斜木板

,



到小车放上后恰能静止或被轻推后匀速。



(2)


减小摩擦力直到可忽略

,


可采用气垫导轨。




、第


2


课时


:


做实验并记录、分析数据


,


得出结论

< p>


一、实验前教师做以下交待


:


1.


为了节省时间


,


教师给学 生做一下分工


,1-14


组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


参照表一与表二要求


(


见 学案


);15-28


组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


参照表三与


表四要求


(


见学案


),


要填写好表格。



2.


平衡摩擦力时不必将拴有口杯小桶的绳子解下< /p>


,


车后拖的绳子也不用解



,


放在车上即可。



3.


注意铁夹子的位置。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4.


注意实验中同学之间互相配合


,


如谁扶住板


,


谁控制铁夹开启、闭合


,

谁负


责更换砝码与保证绳在滑轮内并负责保护仪器


,


谁负责测量记录等。




:














表一


(< /p>


两车质量均为


200g+100g)




参照车



绳上挂的钩码


/g


组别



(


代表 力


F


1


)


1


2


3


4


5


20


20


20


20


20












位移


x< /p>


1


/cm


/g(


代表力


F


2


)


30


40


50


60


70












实验车



绳 上挂的钩码


位移


x


2

< br>/cm


表二


(


两车质量均为


200g+100g)


组别



1


2


3


4


5



1.5


2.0


2.5


3.0


3.5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表三


(


两车绳上挂的钩码均为


40g)


参照车



车与车上砝码总



< br>质



/g(


< br>表




m


1


)


300


300


300


300


300












位移


x< /p>


1


/cm


实验车



车与车上砝码总




/g(






m

< br>2


)


200


400


500


600


700












位移


x< /p>


2


/cm


表四


(


两车绳上挂的钩码均为


40g)


组别



1


2


3


4


5



2/3=0.67


4/3=1.33


5/3=1.67


6/3=2.00


7/3=2.33













(


以上实验过程


36 min)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二、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让学生 分析表二与表四


,


并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


:


在两车质量一样的情况下


,


实验车受的力就是参照车的多少倍


,



速度就就是参照车的多少倍


,


说明加速度与力成正比


;


在两车受力一样的情况下< /p>


,


实验车总质量就是参照车的几倍


,


加速度就就是参照车的几分之一


,


说明加速 度


与质量成反比。



九、课堂小结



1.


高中第一次接触控制变量法。


< /p>


2.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


: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


因< /p>


此猜想出加速度与质量、


力的关系比实验验证重要


,


提出实验方案比实验操作重



,


通过本节课


,


大家要好好体会。< /p>



3.


体会合作的含义

< br>,


现代科研就是需要团队精神的。



十、作业



1.


完成实验报告。



2.


设计“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方案。



3.


思考如何进行数据处理?



十一、教学反思



1.


关于时间分配问题



首先实验设计环节最能体现学生的创造能力


,


应该多 花一些时间


,


学生在课


高中物理实验汇 总



堂上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


而且思维相当活跃


,


在思维高潮时刻嘎 然而止


,


学生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


其 次实验设计也不应该仅仅就是设计出方案


,


还应该


设计出操作步骤


,


如总共做几次实验


,


每一次的车质量与力分别多大


,

采集数据的


表格如何设计


,


应该怎 样处理数据等。



2.


关于实验设计环节



(1)


限制了实验的理论依据与提醒更换铁夹子克服夹不住的毛病应该对学< /p>


生能成功设计出实验方案起到了关键作用


,


这就说明科学探究中教师的引导就


是必不可少的。



(2)


在上课之前


,


我 内心认为学生不能设计出实验方案


,


即使老师作了引导


,


因此学生的表现令我吃惊


,

< br>所以说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潜在存在的


,


老师一定要


给学生机会


,


一定要引导她们表现出这种能 力


,


久而久之学生的素质才会真正提


高 。




课题


:




实验五


:


研究平抛运动












课型


:



实验







[


实验目的


]






1.


用实验方法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


从实验轨迹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


实验原理


]


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瞧作就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


:


一就是水 平方向的匀速直


线运动


,


另一个就是竖 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令小球做平抛运动


,


利用描迹法


描出小球的运动轨迹


,


即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曲 线


,


建立坐标系


,

测出曲线上的某一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点的坐标


x



y,


根据重力加速度


g


的数值


,< /p>


利用公式


y=


1


2


gt


求出小球的飞行


2


时间


t,


再利用公式


x=v t,


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


,


即为小球 做平抛运动的初速


度。



[


实验器材


]


斜槽


,


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的木板


,


白纸


,


图钉


,


小球


,


有孔的卡片

,


刻度尺


,


重锤线。



[


实验步骤


]






1.


安装调整斜槽


:


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


,


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


,



用平衡法调整斜槽


,


即将小球轻放在斜槽平直部分的末端处


,

< br>能使小球在平直轨


道上的任意位置静止


,


就表明水平已调好。







2.


调整 木板


:


用悬挂在槽口的重锤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

< p>
,


并使木板平面


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


然后把重锤线方向记录到钉在木板的白纸上


,


固定木



,


使在重复实验的过程中


,


木板与斜槽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3.


确定坐标原点


O:

把小球放在槽口处


,


用铅笔记下球在槽口时球心在图板


上的水平投影点


O,O


点即为坐标原点。< /p>







4.


描绘运动轨迹

< br>:


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


,


使卡片上有孔的一面保持


水平


,


调整 卡片的位置


,


使从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

< p>
,


而不擦碰孔的边



,< /p>


然后用铅笔在卡片缺口上点个黑点


,


这就 在白纸上记下了小球穿过孔时球心


所对应的位置。保证小球每次从槽上开始滚下的位置都 相同


,


用同样的方法


,



找出小球平抛轨迹上的一系列位置。


取下白纸用平滑 的曲线把这些位置连接起


来即得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5.


计算初速度


:



O


点为原点画出竖直向下的


y


轴与水平向右的


x



,


并在


曲线上选取


A

< br>、


B



C



D



E



F


六个不同的点


,

用刻度尺与三角板测出它们的


坐标


x



y,


用公式


x=v


0


t



y=

< br>1


2


gt


计算出小球的初速度< /p>


v


0


,


最后计算 出


v


0



2< /p>


平均值


,


并将有关数据记入表格内。



[


注意事项


]






1.


实验中必须保持通过斜槽末端点的切线水平

,


方木板必须处在竖直面内


且与小球运动轨迹所在的竖直平 面平行


,


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图板但不接触。

< br>






2.


小球必须每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 滚下。







3.


坐标原点


(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


)


不就是槽 口的端点


,


应就是小球在槽口



,


球的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







4.


要在平抛轨道上选取距


O


点远些的点来计算球的初速度


,


这样可使结果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的误差较小。



[


例题


]






1.< /p>


下列哪些因素会使“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的误差增大







A.


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







B.


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平







C.


建立坐标系时


,


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为坐标原点







D.


根据 曲线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时


,


在曲线上取作计算的点离原点< /p>


O









答案


:BC






2.< /p>


如图所示


,


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 实验时


,








方< /p>









,

< p>







l


=1.25cm


。若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几个位置如图


中的


a



b



c< /p>



d


所示


,


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的计算式



v


0


=________(


l



g


表示


),


其值就是


________(



g=9.8m/s


2


),


小球在


b


点的速率就是


__ ______








答案< /p>


:2


gl


,0.70m/s,0.875 m/s



作业


:


完成实验报告。




课题


:


实验六


: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课型


:



实验







一、教学目标



(1)


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


( 2)


学习利用物理图像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探 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物理方法――倍增法


,


并会利用图 像法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处理数据。



三、教学过程



阅读教材


,


提出方法



(1)


实验思想方法


:


倍增法。

虽为变力做功


,


但橡皮条做的功


,


随着橡皮条数目


的成倍增加功也成倍增加。

这种方法的构思极为巧妙。


历史上


,


库仑应用类似的


方法发现了著名的库仑定律。当然


,


恒力做功时


,


倍增法同样适用。



(2)


数据处理方法


:


图像法。作出功-速度


(W-v)


曲线


,


分析这条曲线


,


得出功


与速度变化的定量关系。



学生 思考


,


提出预案


(1)


学生提出多种设计预案


,


在 课上展示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


课本方案、

气垫


导轨加数字毫秒计方案、铁架台打点计时器自由落体方案等。

< br>



(2)


教师针对各种设计预 案


,


进行分析


:


主要从合理性、科学性、可行性等方


面进行分析


,


学生实验


,


教师指导



教师适时提出问题


,


指导学生操作的技 巧


,


针对问题


,


完善实验操作。



(1)


小车运动中 会受到阻力


,


可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补偿?


可以采用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具体操作就是


:

< p>
使木板略微倾斜


,


将小车


(


车后


拴纸带


)


放到木板上


,


轻推小车


,

< p>
小车运动


,


观察纸带的点距。调节木板的倾角


,



察纸带的点距


,


直到点距相等


,


表明恰平衡摩擦力< /p>


(


若用气垫导轨


,


调节导轨的倾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


若挡光条遮光的时间通过数字毫秒计显示时间相等

< p>
,


即恰好平衡摩擦力


)




(2)


观察打点的纸带


,


点距就是如何变化的?点距就是否均匀?问题出在哪


里?若恰能平衡摩擦力


,


试分析小车会做何种运动?应该采用 哪些点距来计算


小车的速度?



先增大


,


后减小。不均匀


(

< br>不就是匀加速


)


。没有平衡摩擦力。就要用到补偿


法。先加速


(


但非匀加


),


后匀速。应采用小车做匀速运动那一段的点距来计算速


度 。


因为匀速的速度就就是橡皮条对小车作用的最终速度


;


由于小车在橡皮条变


力作用下做非匀加速运动


,


最终速度不能用匀变速运动纸带的处理方法得到


,

< p>


可以用匀速运动纸带的处理方法得到。



(3)


使木板略微倾斜


,

调节木板的倾角


,


经检验恰好平衡摩擦力。可以做一系


列地平行线


,


选适当的位置作为

< p>
A,


重新标出小车运动的初始位置


A



(


体现完善


实验的过程< /p>


)


(4)


确立可操作实验方案


,


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


:

A


、先将木板置于水平桌面


,


然后 在钉有钢钉的长木板上


,


放好实验小车。



B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的一 端


,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


纸带


一端夹紧在小车的后端


,


打点计时器接电源。



C


、使木板略微倾斜


,


调节木板的倾角


,


测量纸带点距直到相等


,


表明恰好平


衡摩擦力。



D


、过两钉中垂线上的适当位置作两钉的平行线


,


交中垂线于< /p>


A



,


作为小< /p>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8 06: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64555.html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