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宏道其人及其《觞政》的主要思想
摘要:
本文通过对袁宏道及其
《觞政》
一文的论述,
简单地勾勒出中国古代
酒与酒文化的冰
山一角。
关键词:袁宏道
觞政
袁宏道其人
袁宏道
(1568
~
1610)
p>
,字中郎,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人。明代文学家,
“
公安派
”
的代表人物。
万历十六年中举,
翌年考进士落第。
万历二十年中进士。
p>
万历二十三年出任吴
县县令,不到两年,
<
/p>
一县大治
,
p>
吴民大悦
。但他厌恶官场陋习,曾七次上书
辞职。宰相
申时行赞叹
二百年来,无此
令矣
!
获准离任后,遍游东南名胜,写下《虎丘记》
、
《晚游六
桥待月记》
等
名篇。
万历二十六年,
再次入京,
先后
任京兆校官、
礼部仪制司主事。
又作
《
满
井游记》
、
《徐文长传》等名篇。后
因胞兄袁宗道辞世,他告假归里建
柳浪馆
,栽花种柳、
吟诗著文、参禅悟道、闲游山水达
6
年之久。万历三十四年,又入京任礼部仪曹主事,两年
后调任吏部验封司主事,
致力整顿吏治。
著名的
《摘发巨奸疏》
就作于这时。
万历三十七年,
p>
被派往陕西任主考官,次年春天获假南归,同年九月初六因病去世。
,
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
冒险登临。他曾说
“
恋躯惜命,何用游山?
”“
与其死于床,
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
< br>”
(
《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
)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
个性得到了张扬,
文学
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一生创作了大量游记。
在他笔下,
p>
秀色可餐
的吴越山水,
堤柳万株的柳浪湖泊
,
风清气爽的真州,
春色宜人的京兆,
皆着笔不多而宛然
如画。他主张文学要
“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中流出,不肯下笔
”<
/p>
,要充分发
挥自己的个性,
他把死学古人
的做法斥之为
“
粪里嚼渣
”“
顺口接屁
”“
一个八寸三分帽子人人戴
得
”
(
《与张幼宇书》
)
。他强调文学要
“
< br>真
”
,要有真知灼见、真情实感,要从
< br>“
假人假言
”
,也
就是从
“
文以载道
”
的封建文学观中解放出来。
“
代有升降,而法
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
趣
”
(袁宏
道《叙小修诗》
)
,
“
世道改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亦势也
”
(袁
宏道《与
江进之》
)
。秉承这种反对承
袭主张创新的文学思想,他一生创作了诗歌
1700
多首,游记
、
书札、跋序、碑记、传状、日记、杂文等近
600
篇。
觞政的主要思想
袁宏道酒量浅而嗜饮,
每当听到买酒
的声音就会踊跃上前,
跟酒友饮酒也常常通宵达旦。
他
不满于村众酒徒没有学习过酒仪,酒态不好,言行粗鲁,认为既然喜欢饮酒,而不守酒法、
酒礼,
应当受到长者的谴责。
因而他选些古代
典籍里简明实用的关于饮酒的礼仪法则,
再加
些新条目,编成一
本书,起名《觞政》
。希望能够姑且作为醉乡中的律规。这便是《觞政》
一文的由来。
《觞政》一
文,列举了十六条目,曰
“
吏、徒、容、宜、遇、候、战、祭、
典刑、掌故、刑
书、品第、杯杓、饮储、饮饰、饮具
”
,从这十六个方面对饮酒一事作出了翔实细致的规范。
首先是饮酒的人。
饮酒就要行酒令,
要有主事与副官。
这两人负责斟饮事项及对违犯酒令之
人的纠察。
所以要求主事及副官要又好酒量并且精通酒令与音律。
对于酒徒的选择则有十二
条标准。大致从仪容、气度、才华、幽默感、
口才、酒品等方面来进行考察。与据此所甑选
的酒徒饮酒往往会是相当愉快的经历。
p>
其次是饮酒之容,即是饮酒时的自我约
束及规范。比如饮酒高兴时要节制,疲劳时要休息,
倦怠时要诙谐,
又礼法约束时要潇洒,
乱性时要克制自己,
与新交的朋友饮
酒时要雅静真诚,
与圈外杂客饮酒要须臾退出离开等。
然后是饮酒的适宜的时光与场景。
花
荫间酣饮应当在白天;
对着雪景饮酒应当在夜晚,
月痛
饮时宜登高楼,
楼上酣饮宜在夏日,
水边痛饮宜
在秋天,
暑天酣饮最好在船上,
在山间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