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八语文试题(解析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7 18:36
tags:

-

2021年2月17日发(作者:vacation是什么意思)



2018


年中考总复习语文检测题(八)



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


,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


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 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 可无归乎??乃降公。



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



②卫:卫国。



【参考译文】晋文公攻 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


有攻下 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


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 攻下了。



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 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


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 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



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 :


“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遂与大夫期十日


/


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原 三日即下矣


/


令初下,群臣进谏



C.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


/

< p>
一食或尽粟一石



D.


可无归乎


/


男有分,女有归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


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答案】


1. A





2.


不 去


/


是亡吾信也


/

得原失信


/


吾不为也







3.


示例


1



赞成晋文公的行为,


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

< p>
(


恪守诚信


)



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


“攻


原”得卫。



示例


2


:反对晋 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


(


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 /p>


)


。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


“夫原之 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



示例


3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 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




成规,功亏一篑。



【解析】


【小题< /p>


1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 语的阅读习惯判


断停顿,


比如



主谓



之间要停顿,


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


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此句的 意思是




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 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



根据句意即可 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梳理文字,读懂内容,抓住晋文公的言行分析其

< br>“


罢兵而去



的原因,可从



做信用



这个方 面来具体分析,表明赞同的意见;


也可以从


< br>墨守成规



这个方面具体分析,表明不赞同的意见;


还可


以一分为二的分析晋文公做法的优劣。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 br>F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 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


子之仇邪?? 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

?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


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 避仇内举不


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


节选自《吕氏春秋》


)


【参考译文】晋平公问祁黄羊:


“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 ”祁黄羊回答说:


“解狐适合。



平公 说: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


“您问的是谁可 任用,


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平公


(




)


说:“ 好。”就任用了解狐。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

< br>任用?”祁黄羊回答说:“祁午适合。”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 /p>


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晋平公


(

< br>又称赞


)


说:“好。”就任用了祁午。

< br>


国人都称赞这件事。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建议真好啊!他举荐外 人,不


(


感情用事


)

< br>排


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


(

< br>怕嫌疑


)


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 了。”



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其谁可而为之


/


或异二者之为



B.


解孤非 子之仇邪


/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


国无尉


/


去国怀乡



D.


孔子闻之曰


/


不求闻达于诸侯



5.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6.


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答案】


4. B





5.


善 哉


/


祁黄羊之论也


/

< br>外举不避仇


/


内举不避子







6.


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


(


或“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子”);


二是因 为晋平公从善如流,


知人善任


(


或“听


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


(



)


午”)。



【解析】



4.

A


项中的“为”,前者是动词,意思是“任用”,后者是动词用作名词,指心理活动 ;


B


项中的“子”,


两者均是代词“你 ”的意思;


C


项中的“国”,前者是“诸侯国,国家”的意思, 后者是“国都”的意思;


D


项中的“闻”,前者是动词,意思是 “听说”,后者是使动用法,意思是“出名,闻名”




5.


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 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


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 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


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 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句意:祁黄羊的建议真好啊!他举荐外人,不


(


感情


用事


)


排除自己的仇人 ,荐举自家的人,不


(


怕嫌疑


)


避开自己的儿子。



6.

< br>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中找原因。准确理解“国人称善”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


赞扬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恩怨的品质;二是赞扬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




于中丞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 令诸门


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 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


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 ,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日:?此真


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 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


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


选自《聊斋·于成龙》


)


【注释】①按:巡视,巡行。



②窬(yú):洞,窟窿。



7.


下列词语解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适巨绅家将嫁女


/


而此地适与余近



B.


吏目守之


/


一身之外



C.

< br>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


/


其志洁,其行廉

< br>


D.


又出示谕阖城户口


/< /p>


又不能谕其内志



8.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也。



9.


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



【答案】


7. A





8.


盖 恐次日大搜


|


急于移置


|


而物多难携


|


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 br>






9.


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 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在这种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本该事出


有因,而他们出 入城门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


转移赃物的盗贼。



【解析】



7.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 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


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去 ”“宜”等字的释义。


A


、恰好



B


、代词,代指城门


/

助词,表


限制



C


、行走


/


品行



D


、告知


/


明白,了解




8.


文言句 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

< br>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 /p>


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句意:原来盗贼们担心第二天大搜查 ,急于转移赃


物,然而物品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带出城去。



9.


结合上下文答题,上文“妆奁甚富 ”“席卷而去”说明被盗东西很多,加之搜查之快之严,据此于成龙


作出判断“设有城门 中出入至再者捉之”,因为偷盗者需要多次出城才能将赃物转移出去。这只是推断,


需要 人赃并获,下文“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印证了于成龙的判断。最后一


句即解释了原因。



四、


齐宣王为大室


< br>齐宣王为大室,大盖百亩,堂上三百户



。以齐国之大具



之,三年而未能成,群臣莫敢谏者。香居



宣王曰:?荆王释先王之礼乐,而为淫乐,敢问荆邦为 有主乎??王曰:?为无主。??敢问荆邦为有臣


乎??王曰:?为无臣。?居曰:?今 王为大室,三年而不能成,而群臣莫敢谏者,敢问王为有臣乎??


王曰:?为无臣。?香 居曰:?臣请避矣!?趋而出。王曰:?香子留!何谏寡人之晚也??遽召尚书


曰:


?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


选自刘向《新序》


)


【注释】①堂上三百户: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



②具:备办。③香居:齐国大夫。



④尚书:官


名。汉以前是小官,负责掌管殿内文书。



【参考译文】齐宣王盖大宫殿,大得有百亩地,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凭借齐国的大,备 办了三


年没有能够盖成,群臣中没有敢于进谏的人。香居问齐宣王说:“荆王放弃先王的 礼乐,而去做淫乐,臣


斗胆问荆国有君主吗?”齐宣王说:


“没 有君主。


”“臣斗胆问荆国有臣子吗?”齐宣王说:


“没有臣子 。



香居问:“现在君王盖大宫殿,三年没能盖成,而群臣没有 敢劝说的人,



敢问大王有臣子吗?”齐宣王说:“没有臣子。 ”香居说:“臣请求退下!”快速出去。齐宣王说:


“香居留步!为什么这么晚才向我劝 谏?”于是召见尚书说:“记下,我品行不好,没有出息,喜爱盖大


宫殿,香居阻止了我 。”



10.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中“释”的词条有以下各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对“荆王释先王之礼乐”中


“释”的解 释最恰当的一项(





A.


放下,放弃


B.


消融,融化



C.


排解,解除


D.


指佛教或僧人



E.


喜悦



11.


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用三条“ / ”标出来。



































12.


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



【答案】


10. A





11.


书之︱寡人不肖︱好为大室︱香子止寡人也。







12.


香居:敢于劝谏


(

< p>
忠心耿耿,勇敢


)


;善于劝谏

(


口才好,有谋略


)


。齐宣王:能 听取意见,勇于改过。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7 18:3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62912.html

八语文试题(解析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