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到的各细部设计(蓄水池、田间道、生产路、坡改梯、田坎、沟渠等)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7 10:30
tags:

-

2021年2月17日发(作者:vibes)


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到的各细部设计(蓄水池、田间道、生产


路、坡改梯、 田坎、沟渠等)




一.



蓄水池设计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川中地区丘陵占


89


%,地表崎岖、起伏大、多山,大面积覆盖 中生代紫红


色砂岩与泥岩,岩石质地松脆,极易遭侵蚀和风化,故风化土壤中多砂和碎石 。


由于丘坡坡面较陡,


每当夏秋雨水集中时,

< br>天然降水却多以暴雨形式流失,


且还


常造成严重的水土流 失,


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生态环境恶化。


川中丘陵区的农田


(


包括梯田


)


多在坡面的中部或下部,而坡面的上部和中部为林地、草地和荒地;


遇暴雨时,


来自上部和中部的地表径流极易冲毁中部和下部的农田。

近年来,



区在坡面的上部和中部修截水沟,


并在适当位置修蓄水池,


暴雨时有截水沟拦截


坡面上 部和中部的地表径流,


并引人邻近的蓄水池存蓄,


既保护了中部 和下部的


农田,


又可在天旱时利用蓄水池里的水灌溉,


既可有效减轻水土流失,


同时又解


决小范围的人 畜用水。



蓄水池设计应在图中明确具体位置以及配套工程引水 沟、


沉沙凼、


排水沟等


的位置、尺寸等 内容;尽量采用圆形,设计深度尽量加大,形成最大蓄水容量,


扩大有效灌溉面,蓄水池 蓄水深度不应低于


3m


,容积一般为


1 00



300


m


3


。雨水


蓄积工程材料采用砖、石、浆砌结构及砼结构,浆砌 水泥砂浆一般采用


M7.5



M10< /p>


,砼采用


C15



C20


。防渗砂浆应采用水泥砂浆分层抹面防渗。抹面砂浆标号


应不低于


M10




1.



选址原则



蓄水池(水窖)应布局在有 一定集雨面的位置,不能布置在山顶和山脊上;


尽量利用荒坡、隙地修建,少占用耕地; 蓄水池(水窖)应建在坚实基础上,不


准布置在填方区;选址应考虑人群的安全性问题。 ①建于高程


350



700 m


;②


居住相对集中、


用水困难的自然村;


③有自然来水


(


天然降雨

< br>)


面积并可修建引水


沟;


④地势 平坦或前后无滑移的高坎;


⑤山洼能自流灌溉;


⑥要求地层致密 坚实、


1



不漏水;⑦避开污染源; ⑧切忌在散粒体、坡积物、滑坡体、裂隙发育的乱石窖


上建池。



蓄水池的选址在避开污染源、


保持源水清洁的同时,

< p>
还应考虑使用过程中防


止水污染。


主要应考虑人污 染,


尤其饮用水池应尽量选择相对偏僻的位置,


最好

< p>
建于村庄附近稍高处并加盖予以密闭保护,既可满足水压要求又便于管理维护,

同时在使用中应经常检查以确保用水安全。



2.



设计容量



蓄水池设计容量根据地块需 水量确定,


蓄水池容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雨水


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596



2010



》第


9< /p>


页。



V


?


式中:



V


~蓄水池容积,


m

< br>3




KW

1


?


a



W


~设计保证率条件下年供水量,


m


3




a


~蓄水 工程蒸发、渗漏损失系数,可取


0.05


0.1




K

~容积系数,可按下表


5.4.1


的规定取值。

< p>


蓄水池应布置在具有一定集水面积的位置,


对应 的最少集水面积采用下列公


式计算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


GBT 50596



2010



》第


8


页。



2




3.


结构形式


按功能分为两类:


①饮用水池以矩形为主,


采用全封闭形式 ,


通过水管引入


农户家中;②灌溉水池为敞开式,一般由引水堰 、引水管、池体和出水管网等四


部分组成。


< br>根据该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自身经济情况、


坡耕地类型,


一般采用圆形并埋


置于地下的灌溉水池,


其优点为:


①圆池结构受力好,


在相同蓄水量条件下建筑


材料最省、投资最少;②敞开式圆形池因不设顶盖,可修建较大容积的蓄水池,


充分发挥蓄水少占地的目的。



蓄水池直径一般为< /p>


4.0



30.0 m

< br>,开挖深度


2.O



3.0 m


,若采用半挖半填,


开挖深度占池深


2 /3


为宜,填筑侧宽度一般≥


1.5 m


,以防止填土变形失稳影响


整体稳定。



4.


池体设计


池体由四部分构成:①池身。一般用砖、条石、混凝土预制块浆砌水泥砂浆


抹面而成 。


壁厚


0.25


m

< br>,


衬砌材料为


M7.5


水泥砂浆 ,


表层用


M10


水泥砂浆抹面,


最后加盖,需配置沉沙池及引水沟。②泄水口。设置于池壁的正常蓄水位处。③


池沿。全埋式蓄水池池沿应高于地面


0.25


m,< /p>


以防池周泥土及污物流入池内,一


般用砖、条石、混凝土制块浆砌 而成。④池底。池底一般采用锅底形,


C15


混凝


土嵌底,要求拌合均匀,浇筑用机械振捣,做到密实平整,厚度


0.1



0.2 m



表面 用


MIO


水泥砂浆抹面。


在池底浇筑的 同时应砌侧墙基础砖,


以使侧墙基础与


3



池底混凝土连接为一体。为便于水池清洗和维修,在底部设一 根直径


0.1


m


的放


空管。


为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


提倡配套采用管灌、< /p>


滴灌和喷灌等集约化灌溉方


式,以便进一步提高工程效益。



5


配套设施


< /p>


(1)


引水沟


(



)


。是蓄水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地形条件一般可用衬砌沟


渠,


将水源与蓄水设施联接起来。


引水 沟最好与坡面自然雨水冲沟相连,


长度应


能确保足量引水。引水 沟采用


C20


混凝士立模浇筑,断面为


0.2 m


×


0.2 m


,沟


底及邦浇筑厚


0.1


m


,设计坡比应较陡,衬砌材料可用预制


U


型砼槽或砌砖,引


水沟基础需稳定,


两侧需 填筑密实。


引水沟内水流流速对工程量和水头损失影响


较大。一 般规定进水渠设计流速


<4.0 m/s


,宜控制于

< p>
1



2 m/s


。对地势 较高、


山坡较陡、


开挖方量很大的河岸溢洪道,


进水渠设计流速可适当提高,


但应尽量


缩短进水渠长度 、


减少进水渠的水头损失。


进水渠进口流速应低于渠内流速,< /p>



般应控制于


2.5 m/s


以下。



(2)


沉沙池。为沉淀水中大于规定粒径的有害泥沙,使水的含沙量符合水质


要求并与 下游渠道挟沙能力相适应,


避免蓄水池被大量淤积,


减少蓄水并 增加清


淤工作量,


使沉沙池坡面洪水泥沙沉积在沉沙池内,


同时亦便于清出。


沉沙池沉


淀泥沙的粒径主 要取决于引水用途。


对灌溉渠系上的沉沙池,


要求出池泥沙粒径




0.05


mm


,水流中所含细颗粒泥沙对农田有肥田作用,不会淤积渠道,可


输送到田间。


有时还以出池水流的含沙量作为控制指标,


要求汛期含沙量≤


2.0



2 .5 kg/m3


,非汛期则为


0.5



1.5 kg/m3


。沉沙池一端连接蓄水池,另一端直接< /p>


与引水沟末端相连,断面尺寸≥


1.5 m


×


1.0 m


×


1.0 m(


长×宽×深


)


,采用


C15


砼嵌底 ,


M7.5


水泥砂浆页岩砖衬砌,迎水面用

M10


水泥砂浆抹面。出口应设置


简易拦污栅,以最大限度 减少污物进入蓄水池。



(3)


拦污栅 。在沉沙池、过滤池的水流入口处均应设置拦污栅,以拦截汇流


中挟带的枯枝残叶、杂草 等污物。拦污栅构造简单,可在铁板、薄钢板及其他板


材上直接呈梅花状打孔

< p>
(


圆孔、方孔均可


)


,亦 可直接采用筛网制成。一般用


8


8


4



铅丝编织成


0.01 m

< p>
方格网状方形栅,周边用郑钢筋绑扎或焊接,长与宽根据水



(



)


尺寸而定。经济条件



较差的地区也可用竹条、


木条、


柳条制作成网状拦污栅,


但无论采用何种形


式,孔径必须≤


O.01 m


×


0.01


米。



(4)


进水管


(



)



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进口布置应因地制宜,

< br>水流平顺入渠,


体型简单;


②选择轴线方向时应使进水顺 畅;


③进水渠较长时,


宜在控制段前设


置渐变段,长度视流速等条件确定,≥


2


倍堰前水深;④渠道需 转弯时,轴线的


转弯半径


>4


倍渠底宽 度,


弯道至控制堰


(



)


问宜有长度≥


2


倍堰上水头 的直线段。



(5)


护拦。主要为防止 人畜进入、保护人畜和工程安全,总体高度


>10.7 m


,< /p>


底部实墙高度


0.2m


。为增加蓄水,可 将护拦上部采用页岩砖衬砌为花拦,下部


为实墙。


< p>
(6)


溢流堰。在护拦实墙部分留溢流口,溢流堰长度以能将多余水量排出 工


程以外,尺寸


0.2 m


×


0.2 m


,衬砌材料可采用预制


U


型砼槽或砌砖。溢流堰基


础要稳定, 两侧应填筑密实。



(7)


渗漏、


蒸发及防治措施。


①由于施工质量差


(


如砌体勾缝填浆不实、


混凝


土捣固不密实< /p>


)


、变形缝未处理好等而导致渗漏。补救措施:裂缝明显,可顺裂


缝开凿比原裂缝宽


10



20


倍的沟槽,深度


0.05



0.10


m


,用


l:1


的水泥砂浆填


补;裂缝不明显,可用净水泥浆通 刷


2



3


次, 修补部位应作好养护。②为减少


蓄水池蒸发损失,探索了一种简易的工程措施,主要由中 心支架、铁丝网、遮阳


网等组成。中心支架为一根


φ

< p>
0.05 m


钢管,长度为蓄水池深度加


3.0 m(


一般约



6.0 m)

< p>
,钢管两端各焊接一个三角形支架,支架上焊接一圆型支座,两端一


大一小 ,直径分别为


1.0



0.6m


。将支架大端向下,小端向上置于蓄水池中央。


支架顶端圆环于蓄水池 护拦用


#14


铁丝等距离固定,


铁丝在 蓄水池护拦上的间距


约为


l



5


m



再将遮阳网布 按已成的棚架形状用缝纫机加工成棚网铺在棚架上,


四周在蓄水池护拦上固定好即可,< /p>


四周可种植藤蔓植物,


在防蒸发棚上形成生物

棚,防蒸发效果更佳。



5





照片


1


蓄水池



6



二.



田间道、生产路设计

< p>


四川省土整中心)



田 间道设计应先就项目区田间道现状进行描述,


再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


设计;报告中应详细说明田间道路基、垫层、路面设计的要求、标准、应达到的


质量要求等内容;错车道、挡土墙等也要有设计说明。生产路应有路基、路面、


上山、下 山段设计说明




田间道路工程级别 标准含等级标准、


路面宽度、


路面材料、


道路通达度和路


网密度等。


田间道不属于等级公路,


等级标准一般低于四级公路。


但盆西平原区


的田 间道和兼有乡村交通运输功能,等级标准应为单车道四级公路




2.1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田间道路规划指标

< p>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表


7.1.3




道路



工程类型区



类型



工程等级



沟渠结合



级别




面< /p>



行车情况






m




3.5



4.0


1.0



2.0






道)



等外



农沟渠



斗、


农沟渠



汽车、拖拉




不行机动车



3.0



4.0


0.6



2.0






道)



等外



农沟渠



斗、


农沟渠



汽车、拖拉




不行机动车



3.0



4.0


0.6



1.5






道)



等外



农沟渠



斗、


农沟渠



汽车、拖拉




不行机动车



3.0



4.0


0.6



1.5






道)



等外



农沟渠



斗、


农沟渠



汽车、拖拉




不行机动车



3.0



4.0


0.6



1.5


0.3



0.5


高出地面


道路






0.9



5%


路网



密度



高度(


m






盆西平原工


程类型区











Ⅳ(单车道)



斗、


农沟渠



汽车、拖拉




等外



农沟渠



不行机动车



0.2




0.8




3%


盆地丘陵工


程类型区











0.3



0.5


0.2




0.70




3%


盆周山地工


程类型区











0.3



0.5


0.2


川西南山地




工程类型区









川西北高山


高原工程类


型区







生产




0.3



0.5




0.70




3%


0.2


0.3



0.5




0.70




2%


0.2



7



1.



布局原则




1


)田间道应布局成网,形成环路,短节和入户田间路尽量不布置,土地


整理项目重点区域布置的田间道应不低于


300


米;< /p>




2


)田间道 以整治为主,并选择项目区主干田间道进行整治;需要连通断


头路时,可规划少量的新建 田间道;




3


)生产路原则上应少量布置,坡改梯区域配套生产路可计入土地平整工


程中。



2.



总体设计要求



原则上不允许大量新建 田间道路,


主要对现有路网进行改造,


连通部分断头

< p>
路、整治田间道、硬化生产路。新建田间道因基础不稳采用泥结碎石路面。



3.



田间道设计要点



< br>1


)整治田间道不应采用单一标准断面设计,应根据现状路况的不同(现


状情况可在图中标明)


,分别进行设计,根据不同路段具体情况按桩号设 计采用


的结构型式,分段计算工程量,不能满铺计算。




2


)在图中,一是应具体说明每一条整治田 间道不同路段(按桩号)所采


用的断面形式;


二是要按桩号标注 出软基处理的具体路段,


路涵的设计规格,


< br>坎、挡土墙的具体位置和设计规格(长、高)


,并计算相应的工程量。

< p>



3


)田间道垫层设计 应实事求是;路面垫层由块石、卵石或泥结碎石(禁


止采用砂泥石、因为存在孔隙,不能 完全压实)砌筑,厚度一般为


20cm


;采用

< br>块石、卵石作垫层的,应用


5



8cm


碎石填缝。




4


)整治田间道原则上不提倡回车道;软土路基换填路段应合理设计断面


并统计工程量。




5


)田间道挡土墙应进行稳定性分析,考虑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3.1


路基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1


)路基高度



8



路基的高度应高出沿河及易淹区


10


年一遇设计洪水位


0.5m


以上;


地面排水


良好时,

应高出原地面


0.3



0.5m< /p>



挖渠土填筑路段应高于地下水位


0.5 m


以上,


有灌溉渠道时,护坡道应高出水渠设计水位

< p>
0.5m




2


)路基宽度



设置路肩挡土墙时,


路基宽度为路面宽度和路肩宽度之和;


不 设置路肩挡土


墙时,


路基宽度为路面宽度和边坡宽度之和。


设置路肩挡土墙的路基宽度应符合


下表的规定。




























2.2




田间道路基宽度标准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表


7.2. 2-3




工程类型



工程等级



Ⅳ(单车道)



田间道



<Ⅳ(单车道)



3.0m



4.0m


0.25m


3.5m



4.5m


1:2



1:1.5


路面宽度



3.5m



4.0m


路肩宽度



0.5m


路基宽度



4.5m



5.0m


边坡比



1:2



1:1.5


3


)路基排水



路基应根据沿线的降水与地质水文等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路基排水设施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涵洞等。一般边沟深度和宽度不


得 小于


0.3



0.4m


;截水沟和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不得小于


0.5m


。< /p>



排水设施应与农田灌溉,人畜引水等工程相结合。



4


)路基压实度


路基施工应采用压实机具,


采取分层填筑、


压实。


压实度必须达到


90%


以上。

< br>压实度达到要求,路基稳定后,才能铺筑泥结石路面或硬化路面。



5


)路基边坡



路基边坡一般挖方段采用


1



0.5



1



0.7 5


,填方段采用


1


< br>1.5




6


)路肩



一 般采用土路肩,


有条件时可采用干砌块石砼砂浆抹面压顶、


条石 或预制混


凝土块作路肩。



3.2 < /p>


路面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 准》




1


) 田间道一般采用中低级路面,盆西平原区和其它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适


当提高为次高级路 面。


适宜选用的面层类型有沥青表面处理、


水泥混凝土、


泥结


碎石、砂砾石、砌块等。



9



2


)田 间道路路面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其表面应满足平整、


抗滑和排水的要求。



3



田间道 路面宽度一般为


3.0



4.0m



具体标准见表


2.1


路面平整度不大



3cm


,并在适当距离内(


200



300m


)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错车道路面


宽度 应大于


6.5m


,有效长度不小于


20 m




4


)在 断头田间道末端,为使机动车辆转头,应根据需要设置倒车转台。转


台平面成“


T


”型布置,台肩结构相同,台面及其垫层材料结构与田间道路面相


同。



5


)田间道 路面结构设面层和基层共两层(包含底基层)


。标准见下表。




2.3


田间道路面标准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表


7.2.2-4




道路类型



面层类型



田间道



1


、 沥青表面处理;


2


、混凝土;


3


、泥结碎石;


4


、砂砾石;

< br>


5


、土壤固化类路面;


6


、砌块(如砼块、砖块、片块石、条石等)路面



基层



路基



路面宽度



面层厚度



级配碎石(砂砾石)


、填隙碎石、块石或卵石



夯填土、块石或卵石



3.0m-4.0m


1


、沥青表面处 理≥


1.5cm



2

< br>、混凝土≥


18cm



3


、泥结碎石≥


8cm


4

、砂砾石≥


8cm



5

< p>
、土壤固化类路面≥


10cm


< br>6


、砌块路面≥


12cm


基层厚度




20cm


3.3


纵横断面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1


)田间道纵断面


< br>田间道最大纵坡宜取


6%



8%


。平原地区不宜大于


6%


;特殊情况下 ,丘陵地


区不宜大于


11%


,山区不宜 大于


13%


;在海拔


2000m


以上或严寒冰冻地区不宜大



8%

< p>



田间道最小纵坡以满足雨雪水排出要求为准, 一般宜取


0.3%



0.4%


,多雨


地区宜取


0.4%



0.5%




田间道纵坡坡长限制见下表。




10




2 .4


田间道纵坡长度限制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表


7.2.2-5




纵坡坡度


(%)


坡长限制


(m)


5



6


800


6



7


500


7



8


300


8



9


200


9



10


150


10



11


100


11



13


100


当连续纵坡大于


5%


时,


应在不大于上表中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缓和坡段,

缓和


坡段长不小于


60m


,纵坡不 大于


4%





2.1


田间道路纵断面布置示例



2


)田间道横断面


< br>田间道横坡宜取


0.3%



0. 4%


。其横断面一般为田—路—渠(沟)—林、田


—渠(沟)— 路—林、田—路—林—渠(沟)的形式,可在一侧或两侧设林带。




2.1


田间道路横断面布置示例


1



11





2.2


田间道路横断面布置示例


2


4.



生产路设计要点



< br>1


)不提倡现浇混凝土,可采用


C25

< br>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或石板(


2


米宽生

产路采用


C30



15cm


厚混凝土路面)





2


)生产路不设纵坡限制,当坡度大于


15


°时,应设置踏步,踏步数不得


少于

3


步,


否则应作成坡道;


踏步数较 多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做休息平台。


踏步高


应为

< br>15



18cm


,步宽应为


30



45cm




4.1


路基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 br>


1


)地面排水良好时,路基高于原地面


0.2m


;填方地面或经常有积水、地下


水位较高时, 路基应高于原地面


0.3m


以上。


< /p>


2


)路基宽度宜取


0.8



2.5m


,边坡比宜采用


1 :0.5



1:1


< br>


3


)路基可用素土压实或块石、卵石填筑。

< p>


4


)生产路可采用土路肩或挡土墙式路肩,也可 不设路肩。



4.2


路面

< p>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生产路路面一般由面层与垫层组成。



生产路路面宽


0.6


2m




路面垫层由块石或卵石砌 筑,碎石填隙,厚度一般


20.0cm




路面面层可采用素土、


泥结碎石、


混凝土、


间隔石板、


预制混凝土板等类型。


路面采用泥结碎石时,面层厚


10.0cm


。路面采用混凝土、间隔石板、预制


12



混凝土板等类型时,面层厚


8.0



10.0cm






2.3


生产路横断面组成示例





照片


2.1


田间道




照片


2.2


生产路



13



三.



坡改 梯设计



四川省土整中心)



规划的坡改梯区域坡度应在


5



22


°之间,


并根据地形条件和需要配置纵向


坡面排水系统和上下坡生产路。



1.



总体设计要求



明确(在图中)坡改梯 每块整理区域的具体位置、面积、设计田面高程以及


设计田埂的高度、位置、尺寸、材料 等相关设计参数,并配套生产路、排水沟等


辅助工程。



2.


坡改梯设计要点




1


)建设标准:平、厚、壤、固、肥,达到土壤保 土、保水、保肥的要求。




2


)基本技术要点:



①梯埂高度:土埂高度 以≤


1.5m


为宜,石埂高度以≤


2. 0m


为宜





②梯台台位:应“大弯随弯,小弯取直”


,沿等高线布置的台位 清晰:反对


网格化设计(农业产业化配套除外)




③台面坡度:小于


5


度, 田面上局部起伏高差应在


10



15c m


内,田面长方


向保留


1/300



1/500


的比降,以利于排水(坡面排 水)




④土层厚度:耕作层厚度应达 到


30cm


以上,土层厚度应达到


60 cm


以上。



⑤土壤培肥:采用秸秆还 田、施农家有机肥等方式进行地力培肥。



⑥梯埂牢固




3


)不同的坡度段应有标准断面设计;


石埂设计:


根据现场地形地貌条件、


石材储量及取材难易程 度合理选择石埂


用材,修筑石埂时应就地取材,优先选用条石、块石、卵石、混凝土网格 ,不宜


使用三角架,


慎用预制六棱块护坡。

石埂基脚应深至底土层或基岩,


石埂量应占


总坎量的


40%


以上。



(< /p>


4


)要设计排水背沟和纵向排水沟;背沟应傍地块内侧、顺等高线 挖筑,


背沟一般为土沟,背沟一般距离梯埂下部


15

< p>


30cm


,沟深


20< /p>



30cm


,沟宽


20



40cm


,边坡


1:0.5



1:1


,与厢 沟相连接后再与排水沟连接。



14




5


)坡改 梯每块应有平面布置图,平面图应反映出具体制埂位置、制埂材


料(土埂、石埂)


、蓄水池、上山路代沟的布置、范围界等,每条埂应有编号,


坡改梯田 田面长边应沿等高线布设,遵循“大弯随弯,小弯取值”的原则布设田


块。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




梯田(地)是坡地上沿等高线修成田面平整 、地边有埂的台阶式地块。梯田


(地)可以改变台面坡度,拦蓄雨水,达到保水、保土、 保肥的目的。



本省要求对


25


°以下的坡耕地应进行坡改梯,修筑成梯田。



1.


梯田分类



按修筑梯田的断面形式可分为水平梯田、


坡式梯田、


隔坡梯田 ;


按田坎建筑


材料分有土坎梯田、石坎梯田、植物护坎梯田;按 用途种植旱作物的叫梯地,种


植水稻的叫梯田;按秋冬季是否蓄水分为水旱轮作田、冬水 田、囤水田等。



2.


梯田布局



梯田布局结合山丘区地形,以沟渠、道路为骨架,按大弯就势,小弯取直,


沿等高线布 置,形状呈长条形、环形或扇形。



梯田内部设边沟、背沟和排 水口。梯田外的排水沟与蓄水池、沿山沟、排洪


沟等设施相连,因地制宜地采取蓄、引、 排措施,使坡面径流变害为利。



3.


田面长度



为方便耕作,梯田长度一般为


100



200m




4.


田面宽度



田面宽度根据地形、土质决定。地面坡度越大,则田面宽度越窄,埂坎高度


越低,则田 面宽度越窄。一般梯田田面宽


5



10 m




5.


田面平整度


梯田要满足灌溉、排水要求,梯田田面上局部起伏高差应在


10


15cm


内,


田面长方向保留< /p>


1/300



1/500


的比降,以利于排水。



6.


梯田田坎



梯田(地)建设要求埂坎安全稳定,占地少,用工省,埂坎材料就地取材。



田坎高度宜根据地形地貌、土壤质地、土埂稳定性、田面宽度的要求而定。



田坎材料主要有土坎、石坎,其次有生物护坎。梯田土坎高度以<

< br>1.5m



15


< p>
宜,石坎高度以<


2.0m


为宜。



田坎外侧边坡


55


°~


80


°;田坎内侧边坡可取


50

< p>
°~


60


°;田坎顶宽一般



0.30



0.40m

< p>
。盆地丘陵区、盆周山地区和川西南山地区有发展田坎经济习惯


的,田坎顶 宽可适当加宽。



格田之间以田埂为界,田埂一般宽

< p>
0.15



0.30m


, 高


0.20



0.40m




水平梯田断面参数见表


3.1


;梯田断面设计要素见图


3.1





3.1


水平梯田断面参数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表


5.2.2




地形坡度(°)



5


10


15


20


25



田面净宽(


m




4.9



10.9


3.5



7.9


2.4



6.6


2.2



4.4


1.5



2.9


田坎高(


m




0.5



1.0


0.8



1.5


1.0



1.8


1.4



2.0


1.6



2.0


田坎外侧边坡(°)



80



75


75



70


70



65


65



60


60



55



θ


~原地面坡度;


α

< br>~梯田田坎内侧边坡,


(


°


)< /p>



β


~梯田田坎外侧边坡,


(


°


)


< br>H


~梯田田坎高度,


m




Bx


~原坡面斜宽,


m



Bm


~梯田田面毛宽,


m



B


~梯田田面净宽 ,


m



a


~梯 田田坎占地宽,


m



b


~梯田田坎


埂高,


m





3.1


水平梯田断面参数




《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表


5.2.2





16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7 10: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61599.html

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到的各细部设计(蓄水池、田间道、生产路、坡改梯、田坎、沟渠等)的相关文章

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到的各细部设计(蓄水池、田间道、生产路、坡改梯、田坎、沟渠等)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