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涉及到的文化常识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7 09:58
tags:

-

2021年2月17日发(作者:血汗工厂)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涉及到的文化常识



必修




《烛之武退秦师》




1


)课本


16


页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


官 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


《春秋》

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


各国政治、


经 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


价值的文献 ,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拓展】


《 春秋三传》


:是《左氏春秋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的合称。


《春秋》经


文言简义深,如无 注释,则无法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都是


编年体史书。< /p>





2



课本


16


页 ②:


[


晋侯、秦伯


]

< br>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荆轲刺秦王》



21



[


为变徵之声


]

< p>
发出变徵的声音。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


1


)课本


19


页○


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2 2



[


慷慨羽声


]


声调愤激的羽声。



< p>
2


)课本


19


页○


【拓展】五音六律:五音,亦称“五声”


。指中国五声音阶中的宫、商 、角、徵、羽五


个音级。五音中各相邻两音间的音程,除角和徵、羽和宫


(


高八度的宫


)


之间为小三度 外,余


均为大二度。


六律,


古代乐音标 准名。


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管﹐以管之长短分别声音的高


低清 浊﹐乐器的音调皆以此为准。


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


六律即黄钟﹑


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后用这个词指古代音律,泛指音 乐。




《鸿门宴》




1


)课本


22


页①:节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



【拓展】史书体例:编年体、纪传体、典例体、纪 事本末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



编年体:


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


最早起源于中国的春秋时期,


数量极多。


如:


《春秋》


,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


以整理修订 而成的;


《左传》


,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 春秋左氏传》


,相


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 《春秋》而作,简称《左传》



《资治通鉴》

< br>,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


1019



1086


) 主编,


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 br>年)



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


(公元


959


年)


< br>记载了


1362


年的历史,


花了


19


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编年体史书利 于考查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并 可避免叙事重复。


缺点是记事按年月分列杂陈,


不能集中叙述< /p>


每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难以记载不能按年月编排的事件,


往往详于政治事件而忽略经济文


化。



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

< p>
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 ,


是记言、


记事


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 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本纪



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


世家


,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


列传


,是各方


面代表人物的传记。


书志


,是关于典章制度和 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



,是用来表

< br>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


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 体裁配合


1


/


14




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



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也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

< br>。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


一直到作者所生活的汉 武帝太初年间结束,


上下三千年,共


计一百三十篇,篇目分别为 本纪、表、书、世家、列传。本纪以历代帝王为中心,表为大事


年表,

< br>书记礼制、官制及经济制度等,世家、


列传记各诸侯国以及武帝以前的各类重要历 史


人物,


少数民族,邻近国家的史实,


其中世家与列传就占了一百篇。司马迁为了写完这一巨


著,费时二十余年,多次跋涉全国 各地考察古迹民俗,倾尽毕生心血。


《史记》既是不朽的


史着, 又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善用白描手法刻划人物形象,鲁迅甚至把《史记》称为


“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但《史记》只写到汉武帝为止,故汉代续补《史记》者丛出,其中以班固撰的《汉书》


最为后世推崇,


它是一部叙述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纪传体断代史 。



《汉书》


着成后,


以纪、


表、


志、


传为主要形式 ,


以断代为史的史书体例,


便成为后世修


“正史”


的标准形式。


中国的官方正史


“二十四史”


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二十

< p>
四史还附志、表等作为附录。朝鲜、日本的一些史书也是以纪传体写成的。



但纪传体也有其弊端,即“一事而复见数篇,宾主莫辨”


,分头 叙述人物,历史事件则


被分记到人物传之中,产生重复矛盾的缺陷。

到南宋,始出现了克服编年、


纪传二体缺陷而


综合其优点的 纪事本末体。



典志体:


又叫典制体,


典制体史书,


以典制为中心,


记述历代 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


它以分门别类为表述上的特点,


曾被称 为分类书。


典制体史书是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分离


来的,发展 为独立的体裁。



中国古代史学上第一部有影响的典制史是唐代 史家杜佑所撰的《通典》


(之前有刘知几


之子刘秩所著的《政典 》


,杜佑《通典》在其基础上加以扩充,故其书为《通典》所代,未

流传于世。



,共


200


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计九门,门


下 有子目,子目之下又有细目。全书内容采自五经群史,上自黄帝,下至唐代天宝之末。



元初,马端临撰《文献通考》



348


卷,较《通典》有所增益。


《通典》和《文献通考》

< p>
都是典制体通史,后人把它们同《通志》合称“三通”


< br>


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的史书体 例。


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这种体例。纪事本末体,既不同 于编年


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


而是以 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


详其


首尾,


集中表述其过程。


无论是编年体还是纪传体,在记事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南宋


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正式创立此种体例。其后,用此体改编或 创作的史书很多,明陈邦



《宋史纪事本末》

< br>、


《元史纪事本末》



张鉴


《西夏纪事本末》



清谷应泰


《明史纪事本末》



近人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等 ,贯通古今,自成系统。



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 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


国记,是一部 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


齐、晋、郑 、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它最初的记录者可能是各国的史官,在春秋战国之


际由晋国 的史官编纂成书。


《国语》的记事比《春秋》详细生动的多,也保存了许多珍贵的


史料。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西汉后期的刘向校理群 书,加以整理,去其


重复,



33


篇,


按国别分为东周、


西周、


秦、


齐、


楚、


赵、


魏、


韩、


宋、


卫、


中山


12


国策,


定 名为《战国策》


。晋陈寿《三国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 司


马迁的《史记》


,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 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


三千多年的史实。还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也是著名的通史。


“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


历史 ,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史书作者所处年代的历史。既然叫通史,


2


/


14




就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


所有重要事件涉及不深但都要涉及 到。


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


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 一种整体的认识。



断代史: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 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汉书》是我国

第一部记传体断代史,分为


12


篇纪、

8


篇表、


10


篇志、


70


篇传,共


100


篇,< /p>


80


来万字。记


事上起汉高祖元年,


下至王莽地皇


4


年,



229


年历史。



《史记》



《明史》


的二十四 史,


除了《史记》以外,均为断代史。以上的六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实际上,同 一史书


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如《三国志》


,就既 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


同时还属断代史史书体例。



【拓展】


二十四史:


中国古代各朝撰写 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


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


统的史书,


故又称


“正史”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


(约前


2550


年 )



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


< p>
1644


年)


,计


321 3


卷,约


4000


万字,用统一的有本 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1921


年,中华民国


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


,而多数地


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 正史,则形成


了“二十六史”


。其中《史记》为通史,其他均为 断代史。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


志》并称为“前四史”




二十四史(二十五史、二十六史)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书名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作者



西汉


·


司马迁



东汉


·


班固



南朝


·


范晔



西晋


·


陈寿




·


房玄龄等




·


沈约




·


萧子显




·


姚思廉




·


姚思廉



北齐


·


魏收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徵等



今本卷数



130


100


120


65


130


100


59


56


36


114


50


50


85



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相关



相关



书名



南史



北史



旧唐书



作者




·


李延寿




·


李延寿



后晋


·


刘昫等



今本卷数



80


100


200


225


150


74


496


116


135


210


332


257


529


新唐书




·


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新元史



清史稿




·


薛居正等




·


欧阳修




·


脱脱等




·


脱脱等




·


脱脱等




·


宋濂等




·


张廷玉等



民国


·


柯劭忞等



民国


·


赵尔巽等

< br>


必修二



< br><


诗经


>


两首》



课本


14


页①:

< p>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


,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 称


《诗经》


。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305


篇,分为“风”


“雅”


“颂”三大类。


“风”



15


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

< p>
“颂”分为周颂、鲁颂、


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拓展】诗经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 手


法。



赋: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 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



“赋者,敷也,敷陈


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


3


/


14




感情。



比:


朱熹


“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


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魏风·


硕鼠》



《邶 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兴:


朱 熹


“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起兴,


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 /p>


《魏风·伐


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




《离骚》


< p>
课本


17


页①:


《楚辞》 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编辑。这


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 式、


方言声韵,


描写楚地风土人情,


具 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故名


《楚


辞》


。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


373


句,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离骚”的含义,有的说是“离愁”


,有的说是“遭忧”


,还有的


说是楚地的古乐曲名。< /p>



【拓展】课后问题第四题:


《离骚》多 用比兴手法,正如东汉王逸所说的“善鸟香草以


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 媲于君”


。请从诗中找出一些例子来,并简要分析


它们各自的寓 意。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灵修”本意是神仙,这里指君王。


< br>“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以“蛾眉”


(


即美貌


)


比拟自己的美德,以“众


女”肆意造谣中伤比拟朝臣对自己的造谣中伤。


< br>“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鸷”指鹰、雕一类 凶猛的鸟,


“鸟”指一般的鸟,


这里分别比拟诗人自己和周围群 小。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所写的衣着


佩饰都比拟诗人的美德。



“佩缤纷其繁饰兮 ,芳菲菲其弥章”


,比拟诗人的品德更加高洁。




《孔雀东南飞》


< br>17



[


初阳岁


]


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1


)课本


21


页○


10



[


初七及下九


]


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初七,指农历七月初七 ,



2


)课本


22


页○


“乞巧节”


。下九,古人以农 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


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 子。



22



[


六合正相应


]


此处的“六合”指结婚 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



3


)课 本


23


页○


相适合,这叫“六合”




【拓展】六合:也可以指上下和东西南 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贾谊《过秦


论》



“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李白《古风》 诗: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




【拓展】天干地支: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


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组成形


成了古代历法纪年。


据考古所知,


干支起码从殷商开始就用来纪日。


春秋 战国时期又采用十


二辰(地支)纪月,而十二辰加时制度至迟西汉时已被采用。西汉末始 又用干支来纪年。唐


以后,


五代历书月名开始注以干支,


北宋时又将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纪时,


至此年月日时分别


全以干支注记,这就是干支历(甲子历)




26



27



[


奄奄黄昏后


]


黄昏, 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


[


寂寂人定初


]


人定,是



4


)课本


24


页○


亥时。



【拓展】十二时辰计时表



4


/


14




时辰



子时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巳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北京时间



23:00-00:59


01:00-02:59


03:00-04:59


05:00-06:59


07:00-08:59


09:00-10:59


11:00-12:59


13:00-14:59


15:00-16:59


17:00-18:59


19:00-20:59


21:00-22:59


属相



别名和描述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鸡鸣,又名荒鸡,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





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 夜与日的交替。老虎在此时最猛。





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 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月亮又称玉


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相传这是“群龙行雨”的 时候。



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这时候太阳最猛烈,阳气达 到极限,阴气将


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称为 隅中。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 西为日跌。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 为太阳落山的时候。鸡开始归巢。







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 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


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狗开始守门口。



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 止活


动,安歇睡眠了。夜深时分猪正在熟睡。




《诗三首》



课本


26


页①:


《涉江采芙蓉》选自 南朝梁萧统《文选》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


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文选》




【拓展】


《古诗十九首》


,组诗名,五言诗。是 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处处表现了


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 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


(


又称《文选》


)


而成。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 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


的幻灭与沉沦,


心灵的觉醒与 痛苦。


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具有天然浑成的< /p>


艺术风格。同时,


《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 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


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 冠冕”


,钟嵘的《诗品》赞


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兰亭集序》



1



课本


29

页⑤:


[


修禊事也


]



为了)


做禊事。


禊,


一种祭礼。


古时以三月上旬的


“巳”


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


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1 1



[


引以为流觞曲水


]


流觞,把盛酒的酒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


(< /p>


2


)课本


29


也 ○


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




《赤壁赋》




1


)课本


32

页③:


[


既望


]

< br>过了望日(农历十五)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拓展】朔日:农历将朔日定为每月的第一天,即初一。



望日: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旧历每月之十五日。



晦日: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 一年的第一晦


日即“初晦”





2


)课本


32


页⑦:


[


斗牛


]< /p>


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5


/


14




【拓展】星宿是汉族民间信仰和道教崇奉的星神。指“四象” 和“二十八宿”




“四象”指东、南 、西、北四方的守护神,分别是: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二十八宿”


,亦称“二十八舍”


,或“二十八星”

< p>
。我国古代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


五星的运行,


选取二十八个星官作为观测时的标志,


称为


“二十八宿”



它又平均分为四组,


每组七宿,与东、西、 南、北四个方位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龟蛇合称)等“四象”


形象相配。汉代纬书


《尚书考灵曜》云:


“二十八宿,天元气,

万物之精也。故东方角、


亢、


氐、房、心、尾、箕七宿,其 形如龙,曰‘左青龙’


。南方井、鬼、柳、星、张、翼、轸七


宿 ,其形如鹑鸟,曰‘前朱雀’


。西方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其形如虎,曰‘ 右


白虎’


。北方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龟蛇 ,曰‘后玄武’



”道教对此天


象加以 拟人化,为之定姓名、服色和职掌,顶礼膜拜。



青龙七宿:角木蛟



亢金龙



氐土貉



房日兔



心月狐



尾火虎



箕水豹



朱雀七宿:井木犴



鬼金羊



柳土獐



星日马



张月鹿



翼火蛇



轸水蚓



白虎七宿:奎木狼



娄金狗



胃土雉



昴日鸡



毕月乌



觜火猴



参水猿



玄武七宿:斗木獬



牛金牛



女土蝠



虚日鼠



危月燕



室火猪



壁水獝




《游褒禅山记》



< br>1


)课本


35


页②:

< p>
[


浮图


]


梵语音译,也写 作“浮屠”或“佛图”


,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


里指和尚。



21



[


王某


]


王安石。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 字,往往只做“某”



2


)课本


36


页○



或在


“某”


上冠姓,


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


根据书稿编的文集,


也常保留


“某”< /p>


的字样。



【拓展】古代称谓系统



直称姓名:大 致有三种情况:自称姓名或名,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用于 介绍或作


传,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


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 年


(



20


岁 、女


15



)


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


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 敬。如称屈平为屈原,韩愈为韩退之,苏


轼为苏子瞻。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

< p>
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


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


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


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杜甫号少陵野老,王安 石晚年号半山,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


号诚斋,关汉卿号已斋叟,方苞号望溪。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 叫谥号。如称陶渊


明为靖节征士,


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范仲淹 为范文正公,岳飞为岳武穆,


左光斗为左忠毅


公,史可法为史忠 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 为杨诚斋;


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


惜抱先生。< /p>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


梁启超为饮冰


室主人。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 阳;柳宗元是河东


(


今山西永济


)


人,故


而人称柳河东;


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 川人,


故而人称王临川;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



(


江西临川人


)


;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


(


今河南孟县


)


人,但因昌黎


(


今 辽宁义县


)


韩氏为唐代望族,


故韩愈常 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 讨虏聪明仁惠”



“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 职,故


称。


《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



6


/


14




称爵 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


爵号 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


名将郭子仪在平< /p>


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


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 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



“豫州今欲何至


?


”因刘备曾任豫州


刺史,故以官地称之。陶渊 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


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


《长江集》

< p>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


安上纯父”

< p>
,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


《五 人墓碑


记》


“贤士大夫者,


冏卿因之吴 公,


太史文起文公,


孟长姚公也”


,< /p>


前两人兼称官职、


字和姓,


后一人称字和 姓;


《梅花岭记》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


,兼称官职与谥号。




必修三



《林黛玉进贾府》



课本


7


页○


1


0



[


总角


]

< br>把头发扎成发髻。



【拓展】


年 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


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 岁或自己多


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p>


(


髫,古代儿童


头上下垂的短发


)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


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 称“总角”


)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

(


豆蔻是一种初


夏开花的植物,


初 夏还不是盛夏,


比喻人还未成年,


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


“豆蔻年华”


)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


(


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 成一束


)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


。而立是男子


三十岁


(


立,


“立身、立志”之意


)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


不惑,


“不 迷惑、不糊涂”之意


)


。知


命是男子五 十岁


(


知命,


“知天命”


之意


)



花甲是六十岁。< /p>


古稀是七十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 一百岁。




《祝福》




1


)课本


15


页①:

< br>[


《康熙字典》


]


清代康熙年间 ,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帝命编纂的一部大


型字典。


< p>


2


)课本


15


页③:


[


《四书衬》


]


清代骆培解说“四书”的一部书。



【 拓展】


“四书五经”



四书、


五经的合称,


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指的是< /p>


《论语》


《孟


子》


《大学》


《中庸》


,五经指《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p>



《礼记》通常包括三


礼,即《仪礼》< /p>


《周礼》


《礼记》


《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


《公羊传》

< p>
《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琵琶行》



课本


40


页①: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拓展】歌行体: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 立起


来的歌行体。


是南朝宋的鲍照所创,


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


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


不仅 得其风神气骨,


自创格调,


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 为主的歌行体。明代文


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定义“歌”



“行”及“歌行”



“放情长言,杂 而无方者曰歌;


7


/


14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7 09: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61535.html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涉及到的文化常识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