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教案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6 23:24
tags:

-

2021年2月16日发(作者:亲爱的用英文怎么说)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一、考纲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来上一堂诗歌鉴赏课。


“鉴赏”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能力,特别< /p>


是鉴赏古代诗歌作品前,


首先要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先把 这首诗读懂。


读懂一首诗


要搞清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之类的问题。这就是


我今天要讲 的主要内容: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高考《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要求,诗歌鉴赏包括两个方面: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设问方式: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念?



3.

< p>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二、质检



1.



2009


年荆州市质检Ⅰ)阅读 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



春晚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 结合诗句分析。



4


分)



【答案】①表达了朋友不在身边的寂寞感伤。睹物思人,但已是“笑语稀”


,因而诗人


“惊”


,感伤之情油然而生 。②表达了生命短促、来日无多的感慨。春来春又尽,日升日又


落,诗人“倚杖”怅然面 对缓缓坠落的夕阳,感慨人生短暂。



这首诗包含的感情有两种 :


一是朋友不在身边的寂寞感伤,


二是生命短促、


来日无多的


感慨。



从“笑 语稀”我们知道诗人的朋友已不在身边,当年交往时的欢声笑语现在无处寻觅,


作者不禁 寂寞感伤;从“春又尽”我们知道春季即将终结,从“对斜晖”我们知道一天也即


将终结 ,


晚春的斜晖笼盖住倚杖老人,


这样的场景最形象地表达诗人对 来日无多的感叹,



具体地表现诗人寂寥哀伤的感情。




三、方法



(一)从关键词句入手



刘禹锡的《秋词》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念?请作简要赏析。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6 23:2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60346.html

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教案的相关文章

  • 余华爱情经典语录,余华爱情句子

    余华的经典语录——余华《第七天》40、我不怕死,一点都不怕,只怕再也不能看见你——余华《第七天》4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

    语文
  • 心情低落的图片压抑,心情低落的图片发朋友圈

    心情压抑的图片(心太累没人理解的说说带图片)1、有时候很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是什么也不说,只想快点睡过去,告诉自己,明天就好了。有时候,突然会觉得

    语文
  • 经典古训100句图片大全,古训名言警句

    古代经典励志名言100句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

    语文
  • 关于青春奋斗的名人名言鲁迅,关于青年奋斗的名言鲁迅

    鲁迅名言名句大全励志1、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便成了路。下面是我整理的鲁迅先生的名言名句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

    语文
  • 三国群英单机版手游礼包码,三国群英手机单机版攻略

    三国群英传7五神兽洞有什么用那是多一个武将技能。青龙飞升召唤出东方的守护兽,神兽之一的青龙。玄武怒流召唤出北方的守护兽,神兽之一的玄武。白虎傲啸召唤出西方的守护兽,

    语文
  • 不收费的情感挽回专家电话,情感挽回免费咨询

    免费的情感挽回机构(揭秘情感挽回机构骗局)1、牛牛(化名)向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报案,称自己为了挽回与女友的感情,被一家名为“实花教育咨询”的情感咨询机构诈骗4万余元。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