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专用词汇的三种英语拼音方法
李若宾
编
p>
中文专用词汇包括中国的人名、
地名、街道名称、建筑物名称、运输
工具名称及英语在
发展中也不断吸收中国传统的语言词汇,比如在英语中有
kungfu(
功夫)
、
k
owtow(
叩头)
、
wonton(
馄饨、
云吞)
、
Tofu(
豆腐)
、
Peiking
(
老式的对北京的称呼)
、
Tsing
tao(
青岛)
、
Changyu(<
/p>
张
裕
——
指张裕
葡萄酒
)
等汉语的音译,但是明显和拼音并不完全一样,这是为
什么呢?这和
汉语最初走向世界有关。
中文专用词汇的英语拼音
方法和我国对外开放和体制沿革密切相关
,
从历史背景来看
p>
,
主要有威妥玛式拼音
,
国语拼音
,
汉语拼音三种英语拼音方法。
一、
威妥玛式拼音
Wade-Giles
的(威妥玛
–<
/p>
翟理斯式)的拼音的来由
:
威妥玛
(1818
~
1895)
是英国人,从
1841
年起在英国驻华使馆任职,<
/p>
1871
年升为英国驻
华公使。
1883
年回国。
1883
年起在剑桥大学任教授﹐讲授汉语﹐直至
1895
年逝世。
威妥
玛在华任职期间﹐为了外国人<
/p>
(主要是使用英语的人)
便于学习和掌握汉语﹑汉字﹐先后写
p>
成《寻津录》
(1859)
和《语言自迩集
》
(1867)
两部著作。在这两部著作中﹐威妥玛使用他根<
/p>
据北京读书音制订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给汉字注音。
这个方案以后
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
名﹑地名等﹐一般称为威妥玛式拼音。
p>
翟理斯
(1845~1935)
也是英国驻
华外交人员﹐著有
《语学举隅》
(1873)
< br>﹑
《字学举隅》
(1874)
和
篇幅巨大的《华英字典》
(
1892
上
海初版﹐
1912
伦敦再版)
。这些书
中翟理斯采用威妥玛
式拼音来给汉字注音。
威妥玛
式拼音
在实际应用中,
送气符号常常被省略,因而造成很大的混
乱。
港、台的姓
名拼音不同于大陆,就是因为他们使用的是韦氏
拼音。
清朝末年至
1958
年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中国和国际上流行的中文拼音方案。被称
威
妥玛
-
翟理斯式拼音
。中
国于
1958
年
2
月
11
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讨
论了通过了关于
汉语拼音
方案的议案,从此,
汉字以
汉字拼音
标注。
二、
台湾的
国语拼音
p>
蒋介石、蒋经国父子“主政”时期,台湾当局出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一直沿用
1918
年
公布的
注音符号<
/p>
。
尽管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和使用,
注
音符号越来越不适应沟通与交流的
需要,但出于政治考虑,台当局仍坚持使用注音符号。
1996
年,台当局筹设“亚太营运中
心”
,为了将拼音系统与国际接轨,统一中文译音的问题开始提上日程。
1999
年
7
月,李登
辉“当政”时期,台“行政院教育改革推动小组”决议中文音译采用
汉
语拼音
,却引发
10
余名民进党县市长
的反对。本来就对“台独”心有所属的李登辉,自然顺势“暂缓推行”
。
2000
年陈水扁上台后,当年
10
月
7
日,台“教育部国语推动
委员会”宣布以台湾本土研制
的通用拼音方案。
2008
年,马英九上台后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拼音大战”
。当年
9
月
16
日,台“教育
部”决议全面放弃通用拼音,改用与大陆通用的汉语拼音。但台湾还有很多人
还在使用台
湾的
国语拼音
---
通用拼音
方案。
三、
汉语拼音
我国和联合国地名委员会都有明确的规定,
用
汉语拼音
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
拼写法的统一规范,这也是我国街道名
称的
“
译写
”
规范。
1967
年第二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作出决议,要求各国、
各地区在国际交往中都使用
罗马(拉丁)字母拼写,做到每个地名只有一种罗马字母的拼
写形式,称之为
“
单一罗马化
”
(
a single Romanization
system
)
。
p>
1977
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三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上,通过了
中国提出的关于采用
汉语拼音
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
的国际标准的提案。
因此,
使用
汉语拼
音
作为中
1
-
-
-
-
-
-
-
-
-
上一篇: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法(教学_)
下一篇:科技英语汉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