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饲料原料苏氨酸含量及消化率比较
易学武
(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
:本文对国内外近十年(
1996-2007
)发表的关于日粮
常用原料苏氨酸含量
分析的最新研究进行了一个综述,
并比较了
原料苏氨酸回肠表观和真可消化率之
间的差异。
关键词:饲料原料
苏氨酸
消化率
在
猪日粮的实际配制中,苏氨酸经常视为第二或第三限制性氨基酸(
NRC
,
1998
)
。估测猪的苏氨
酸需要量往往由理想蛋白模型中苏氨酸与赖氨酸的比值得
到(
F
uller
等,
1989
;
NRC
,
1998
)
p>
。然而,苏氨酸与赖氨酸的比值并不是一个
不变的恒值,
而是随着猪的生长阶段、
生长速率、
饲养水平和日
粮组成变化而改
变(
NRC
,
1998
;
Moughan
,
1999
)
。在这些影响因素中
,给生产者带来困扰的
往往并不是前三者,
因为在既定的猪群饲
养中,
这些都是已经早就制定好了的策
略,而日粮组成是饲料配
方师考虑最多的因素,尤其是商业饲料厂家的配方师。
饲料原料种类的繁多和质量的变化
,
让生产者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精确的苏氨酸
含量值,也就意味
着无法准确的应用理想蛋白模型来设计日粮。
本文对近十年来
国内外发表的关于饲料原料苏氨酸的研究进行了一个归纳
分析整理,试图从已有的数据中
得到一个可以借鉴的常用饲料原料苏氨酸含量
值,并比较了不同原料苏氨酸的消化率。<
/p>
1
常用饲料原料的蛋白和苏氨酸含量
1.1
玉米(表
1
)
玉米作为猪的主要能量饲料之一,
所占比例在常规饲料配方中超
过
50%
。
但
在实际测定过程中,
很少有生产者主动考虑苏氨酸的含量。
在发
表的文献中,
由
于大多数文献并没有公布配方原料的分析值,<
/p>
国内的许多研究往往采用的是中国
饲料数据库公布的公众值,
p>
很少有实测值。
所以,
近十年来报道玉米苏
氨酸含量
的研究不多。
从表
1
可以看出,在
22
个样品分析报道中,以
88%
干物质计算,玉米的苏
氨酸含量最高为
0.39%
,最低值为
0.22%
,虽然平均值(
0.30%
)与中国饲料数
据库(
2007
< br>)公布的
0.31%
相当,但最大值与最小值的绝对量相
差
0.17%
,幅度
达到
56.41%
。这样的变异对于饲料实际配制的影响较大。当玉米在日粮中超
过
50%
时,苏氨酸含量的变化在日粮中相差达到
0.085%
。对于生长肥育猪而言,
总苏氨酸需要
量从
20-50
kg
的
0.61%
到
80-120
kg
的
0.41%
,相差值占据的比
例
从
13.93%
到
< br>20.73%
,这将严重影响到猪的生产性能或饲料效率。
表
1
玉米粗蛋白和苏氨酸含量(
单位:
%
)
干物质
100.00
89.35
87.00
85.37
86.00
89.00
86.42
86.40
87.80
92.16
88.00
86.00
86.05
86.00
86.00
90.00
90.29
90.29
86.00
87.83
87.72
86.55
平均值
1
平均值
2
#
8.40
8.51
粗蛋白
6.34
7.57
7.50
7.63
7.80
8.30
8.10
8.10
8.35
8.77
8.53
8.50
8.60
8.70
8.70
9.46
9.61
9.61
9.40
苏氨酸
0.34
0.30
0.29
0.29
0.29
0.28
0.22
0.30
0.30
0.28
0.31
0.30
0.33
0.28
0.30
0.24
0.40
0.40
0.31
0.33
0.28
0.27
0.30
0.30
8.39
8.54
折后粗蛋白
*
5.58
7.46
7.59
7.87
7.98
8.21
8.25
8.25
8.37
8.37
8.53
8.70
8.79
8.90
8.90
9.25
9.37
9.37
9.62
折后苏氨酸
*
来源
0.30
宋国隆,
2003
0.30
王旭等,
2007
0.29
Feedstuffs
,
2007
0.30
Stein
等,
2006
0.30
中国饲料数据库,
2007
0.28
NRC
,
1998
0.22
张石蕊等,
2001
0.31
INRA
,
2004
0.30
张德福,
2002
0.27
Stein
等,
2005
0.31
德固萨氨基酸数据库
0.31
中国饲料数据库,
2007
0.34
何瑞国等,
1999
0.29
李丽立等,
2006
0.31
中国饲料数据库,
2007
0.23
Bohlke
等,
2005
0.39
张晋辉,
2001
0.39
张晋辉,
2001
0.32
中国饲料数据库,
2007
0.33
Knowles
等,
1998
0.28
Knowles
等,
1998
0.27
Knowles
等,
1998
0.30
0.30
*
指按照
88%
的干物质作为基础统
一换算,便于比较,下表同;
#
由于
宋国隆(
2003
)报道的蛋白含量偏低,在平均值
2
的计算中舍掉了该数值。
玉米粗蛋白与苏氨酸含量的关系很少有研究报道。
NRC
(
1998
)
给出了玉米
粗蛋白含量与苏氨酸含量的回归方程:
Thr = 0.03 + 0.032
6CP
(
R
2
= 0.93
,玉米
粗蛋白为
8.5%
,干物质为
88%
)
< br>。但值得注意的是,
NRC
指出,由于数据取自
不同的数据系,粗蛋白和干物质的含量可能并不是
8.5%
和
88%
。本次的数据虽
然
来自于不同的数据系,但全部转换成
88%
的干物质后,从表<
/p>
1
可以看出,在
这些研究中,
苏氨酸的含量与粗蛋白的关系并不呈一致性,
利用统计模型进行回
归时,无法得到回归模型,这表明玉米的苏氨酸含量并不受玉米粗蛋白的影响。
1.2
豆粕(表
2
)
在常规的玉米豆粕型日粮中,豆粕是日粮中主要的苏氨酸来源。在
25
个样
品分析中,豆粕的粗蛋白平均值为
< br>44.79%
(以
88%
干物质
计算)
,苏氨酸平均值
为
1.76%<
/p>
,
去皮豆粕的粗蛋白和苏氨酸含量相应的为
46.65%
和
1.95%
。
豆粕的苏
氨酸含量最大值为
2.08%
,最小值为
1.53%
,与平均值相差均较远
,幅度分别达
到
18.19%
和
13.07%
。中国饲料数据库(
2007<
/p>
)公布的两个苏氨酸数值(
1.69%
和
1.83%
)
与平均值相近,
但惟有德固萨氨基酸数据库
(
1.76%
)
和
INRA
(
p>
2004
,
1.77%
)最为接近,而
NRC
(
1998
,
1.71%
)则相应的低估了苏氨酸
含量。
国内对于去皮豆粕的研究不多,
在仅有的
8
个去皮豆粕的样品分析中,
粗蛋
白平均值为
45.65%
,
p>
苏氨酸为
1.95%
,
与
NRC
(
1998
,
1.81%
)
推荐的相差
较远。
豆粕粗蛋白与苏氨酸含量的关系也仅有
NRC
(
1998
)作过分析
,模型为:
Thr = 0.08 + 0.0381CP
(<
/p>
R
2
= 0.81
,豆粕粗蛋白为
45.6%
,干物质为
88%
)
。本次
统计的数据利用回
归分析得到方程为:
Thr = -0.567 + 0.0525CP
(
R
2
= 0.56
,豆粕
粗蛋白为
44.79%
,干物质为
88%
)
。对于<
/p>
NRC
的模型,考虑到数据系的转换差
异
影响,
可信度并不强,
而本次数据依据相同的干物质作为转换基
础,
方程应该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
R
2
偏低,也不一定适合于实际的应用,因此需要更多的
分析数据才能更好的模拟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1.3
棉粕和菜粕(表
3
)
棉粕和菜粕的分析数据更少,
< br>而且仅有的几个数据大多来源于一些常用的参
考数据库,
如
NRC
,
INRA
< br>和中国饲料数据库。
棉菜粕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受
粗纤
维数量的影响较大。在
INRA
(
20
04
)中,明确的列出了不同纤维含量的棉
粕蛋白和氨基酸含量
。
表
2
豆
粕(去皮豆粕)粗蛋白和苏氨酸含量(单位:
%
)
干物质
粗蛋白
苏氨酸
折后粗蛋白
*
折后苏氨酸
*
来源
豆粕
91.68
43.30
1.61
41.56
1.55
王旭等,
2007
89.66
42.39
1.75
41.61
1.72
张晋辉,
2001
89.95
43.00
1.56
42.07
1.53
李斌,
1999
91.48
44.50
1.71
42.81
1.64
Hansen
等,
1993
88.97
43.38
1.78
42.91
1.76
Hansen
等,
1993
89.00
43.80
1.73
43.31
1.71
NRC
,
1998
87.00
43.00
1.69
43.49
1.71
李丽立等,
2006
87.60
43.30
1.70
43.50
1.71
INRA
,
2004
89.00
44.20
1.71
43.70
1.69
中国饲料数据库,
2007
88.00
44.00
1.76
44.00
1.76
德固萨氨基酸数据库
88.00
44.01
1.72
44.01
1.72
姜建阳,
2006
88.00
44.21
1.83
44.21
1.83
姜建阳,
2006
89.56
45.10
1.69
44.31
1.66
贾国文,
2003
88.00
45.18
1.87
45.18
1.87
康玉凡,
2003
88.00
45.19
1.89
45.19
1.89
康玉凡,
2003
87.80
45.30
1.77
45.40
1.77
INRA
,
2004
92.60
48.01
2.06
45.63
1.96
席鹏彬,
2002
90.80
47.40
1.74
45.94
1.69
Fan
等,
1994
91.38
48.00
1.79
46.22
1.72
Knowles
等,
1998
90.10
48.00
1.82
46.88
1.78
Knowles
等,
1998
89.60
48.00
1.86
47.14
1.83
Knowles
等,
1998
89.00
47.90
1.85
47.36
1.83
中国饲料数据库,
2007
87.60
47.20
1.83
47.42
1.84
INRA
,
2004
88.00
47.71
2.08
47.71
2.08
Bohlke
等,
2005
88.00
48.30
1.87
48.30
1.87
Keegan
等,
2004
平均值
45.38
1.79
44.79
1.76
去皮豆粕
88.00
45.43
1.85
45.43
1.85
康玉凡,
2003
88.00
45.73
2.01
45.73
2.01
康玉凡,
2003
90.00
47.50
1.85
46.44
1.81
NRC
,
1998
88.00
46.47
1.97
46.47
1.97
康玉凡,
2003
88.00
46.57
1.99
46.57
1.99
康玉凡,
2003
88.00
46.76
1.97
46.76
1.97
康玉凡,
2003
88.00
47.77
2.01
47.77
2.01
姜建阳,
2006
88.00
48.00
1.96
48.00
1.96
姜建阳,
2006
平均值
46.78
1.95
46.65
1.95
在仅有的
8
个分析数据中,
不考虑纤维素的影响,
棉粕的粗蛋白含量平均值
为
41.65%
,苏氨酸含量平均值为
1.29%
。菜粕的粗蛋白和苏氨酸
含量则相应的
为
35.95%
和
1.57%
。对于棉菜粕,无论是粗蛋白还是苏氨酸的数据,均与中国
饲料数据库(
2007
)公布的相差较
大。考虑到品种和产地来源的差异,这两种蛋
白原料的利用更应该根据实际分析值来确定
相应的比例,
从而制定适宜的日粮配
方。
NRC
(
1998
)给出的粗蛋白与苏氨酸回归方程如下:
棉粕:
Thr = 0.153 + 0.0289CP
(
R
2
= 0.8
8
,棉粕粗蛋白为
41.9%
,干物质
为
88%
)
菜粕:
Thr = 0.48 + 0.0303CP
(
R
2
= 0.63
,菜粕粗蛋白为
34.8%
,干物质为
88%
)
由
于本次搜集到用于分析的数据太少,
无法得到回归模型。
因此,
在棉菜粕
的测定上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表
3
棉菜粕粗蛋白和苏氨酸含量
(单位:
%
)
干物质
粗蛋白
苏氨酸
折后粗蛋白
*
折后苏氨酸
*
来源
棉粕
90.10
36.30
1.16
35.45
1.13
INRA
,
2004
90.00
41.40
1.36
40.48
1.33
NRC
,
1998
91.30
42.60
1.33
41.06
1.28
INRA
,
2004
92.18
43.43
1.42
41.46
1.36
贾国文,
2003
88.00
42.50
1.34
42.50
1.34
李丽立等,
2006
90.00
43.50
1.25
42.53
1.22
中国饲料数据库,
2007
90.89
44.10
1.37
42.70
1.33
张永成,
2001
88.00
47.00
1.35
47.00
1.35
中国饲料数据库,
2007
平均值
42.60
1.32
41.65
1.29
菜粕
94.70
35.70
1.73
33.17
1.61
Grala
等,
1998
88.70
33.70
1.45
33.43
1.44
INRA
,
2004
90.00
35.60
1.59
34.81
1.55
NRC
,
1998
95.90
38.60
1.75
35.42
1.61
Grala
等,
1998
91.52
39.13
1.77
37.63
1.70
席鹏彬,
2002
88.00
38.60
1.59
38.60
1.59
李丽立等,
2006
88.00
38.60
1.49
38.60
1.49
中国饲料数据库,
2007
平均值
37.13
1.62
35.95
1.57
1.4
大麦、小麦和麦麸(表
4
)
大麦用于猪饲料的配制不多,
很少有文献报道大麦的苏氨酸含量。
小麦和麦
麸的苏氨酸含量也几乎没有文献报道,
大多为数据库的值。
在实际的日粮中,
这
三种原料所占比例不高,
且为能量饲料,
提供蛋白和氨基酸
的数量有限,
一般的
研究中均很少采用实测值,多数借鉴数据库
的公布数值。
从表
4
可以看出,
各数据库报道的苏氨酸数值相差较大,
尤其
是麦麸的苏氨
酸,从
0.39%
到
p>
0.51%
不等。中国饲料数据库(
200
7
)公布的苏氨酸含量中,大
麦的苏氨酸比平均值高,小麦的则
低于平均值,麦麸的也低于平均值。
表
4
大麦、小麦和麦麸粗蛋白和苏氨
酸含量(单位:
%
)
干物质
粗蛋白
苏氨酸
折后粗蛋白
*
折后苏氨酸
*
来源
大麦
89.00
10.50
0.34
10.38
0.34
NRC
,
1998
88.00
10.60
0.36
10.60
0.36
德固萨氨基酸数据库
87.00
11.00
0.41
11.13
0.41
中国饲料数据库,
2007
89.00
11.30
0.35
11.17
0.35
NRC
,
1998
87.00
13.00
0.43
13.15
0.43
中国饲料数据库,
2007
平均值
11.28
0.38
10.72
0.35
小麦
86.80
10.50
0.32
10.65
0.32
INRA
,
2004
88.00
11.50
0.39
11.50
0.39
NRC
,
1998
89.00
11.80
0.35
11.67
0.35
NRC
,
1998
88.00
13.30
0.38
13.30
0.38
德固萨氨基酸数据库
88.00
13.50
0.37
13.50
0.37
NRC
,
1998
87.00
13.90
0.33
14.06
0.33
中国饲料数据库,
2007
88.00
14.10
0.41
14.10
0.41
NRC
,
1998
87.60
14.50
0.43
14.57
0.43
INRA
,
2004
平均值
12.89
0.37
12.92
0.37
麦麸
87.00
14.30
0.39
14.46
0.39
中国饲料数据库,
2007
86.60
14.60
0.46
14.84
0.47
INRA
,
2004
87.10
14.80
0.47
14.95
0.47
INRA
,
2004
88.10
15.50
0.49
15.48
0.49
INRA
,
2004
89.00
15.70
0.52
15.52
0.51
NRC
,
1998
86.90
15.40
0.49
15.59
0.50
INRA
,
2004
87.00
15.70
0.43
15.88
0.43
中国饲料数据库,
2007
91.27
0.50
0.48
Knowles
等,
1998
平均值
15.14
0.47
15.25
0.47
1.5
稻谷和糙米(表
5
)
猪的日粮主要以玉
米作为能量饲料,
但是在我国南方尤其是两湖一带主要产
粮区饲
用玉米短缺。
因此,
在南方的大多数散养区,
< br>已经把稻谷及其主要产品糙
米取代玉米作为能量饲料在猪的日粮中使用(易学武和
张石蕊,
2004
)
。但是,
-
-
-
-
-
-
-
-
-
上一篇:80C51 汇编指令集
下一篇:英语教案词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