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如何理解功能对等理论定义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4 03:57
tags:

-

2021年2月14日发(作者:placenta)


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由


美国



尤金·A·奈达



Eugene


Nida


)提出,奈


达师从几位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大师,


本身也是有重要地位的



言学家



曾任美国语 言学会主席。


但这位在学术界赫赫有名的人


物,


偏偏远离学术重镇,


默默地在美国圣经协会供职半个多世纪。

< br>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译展开。在《圣经》翻


译的过程中,奈达 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


最终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

< p>
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


等”。


所谓“功能 对等”,


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


应,而要在两种语 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简介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 一个标准


,


减少差异


,


尤金·A·奈达


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


,


根据翻译的本质


,


提出


了著名 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


,


即“功能对等”。

< br>在这一理


论中


,


他指出“翻译是 用最恰当、


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


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


郭建中


,2000 , P65)


。 奈达有关翻


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

< br>格和文体的对等


,


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 深


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


:1.



汇对等


,2.


句法对等


,3.


篇章对等


,4.


文体对等。在这四个


方面中


,


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 /p>


,


形式其次”(郭建


< br>,2000 , P67)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


化交流。


因此


,


在文学 翻译中


,


根据奈达的理论


,

< p>
译者应以动态


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 /p>


的文化内涵。



步骤




< /p>


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


,


译者可以遵


循以下的三个步骤。





第一


,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 体现原文文化特色


的译作。然而


,


两种 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


,


文化可


能有类似的因素


,


但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

< br>,


完全展现原文文


化内涵的完美的翻译作品是不可能存在 的


,


译者只能最大限


度地再现源语文化 。





第 二



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


,< /p>


译者只有舍弃形式


对等


,


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


化的目的。例如

< p>
,


英语谚语“white as snow”翻译成汉语可


以是字面意义上的“


白如雪


”。


但是


,


中国


南方几乎全年无雪


,


在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中


,


没有“雪”的概念


,


如何理解雪的

内涵


?


在译文中


,


译者可以通过改变词汇的形式来消除文化


上的差异。因此

,


这个谚语在汉语中可以译作“白如蘑


菇”,“白如白鹭毛 ”(郭建中


,2000


,P63)


。再如


,


英语成语


“spring uplike mushroom”中“mushroom”原意为“蘑


菇”, 但译为汉语多为“雨后春笋”,而不是“雨后蘑菇”,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4 03:5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54575.html

如何理解功能对等理论定义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