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御性悲观研究综述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肖娟
摘要:
防御性悲观是指在过去的成就情境中取得过成功,但在面临
新的相似的成就情境时仍然设
置不现实的低的期望水平并反复思考
各种可能的结果。
本文主要
是对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防御性悲观研究
的综述。
关键字:
防御性悲观
自我妨碍
成就动机
1
.引言
在
当前,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研究取向,
很受学者们的亲睐<
/p>
同时吸引了社会大众的眼球。
有研究发现,
积极的想法与高成就和积
极的情绪相关。
积极的情绪能增强人
的主观幸福感,
而消极的情绪总
让人感到愤怒、内疚与不满。<
/p>
最早研究防御性悲观的
Norem
p>
和
Cantor
等人,他们的研究结果
p>
则与前面提到的积极心理学不一致。
关于防御性悲观的研究首先是要
与人们日常理解的悲观区分开来,
指出并非所有的悲观都是适应
不良
的表现,消极的思维也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1]
2.
防御性悲观的概念和基本成分
1986
年,
Norem
p>
等人首次提出防御性悲观的概念,
它是指虽然在
过去的情境中取得过成功,
但在面临新的相似的成就情境时仍然会设
置不现实的低期望水平,并且反复思考事情各种可能结果及应对策
略。
[2]
防御性悲观是一种自我保护策
略,是一种指向成功的应对策略。
这一应对策略的完整过程包括:悲观预期、心理演练、
制定计划和付
诸行动。
<
/p>
综合前人研究,
对防御性悲观可下如下定义:
在面对可能会对个
体评价的事件时,
尽管个体之前对于类似
的事件取得了成功,
而个体
依然感到十分焦虑并对此进行消极的
预期和反复的思考各种可能的
糟糕结果及应对策略,
以保护自我
价值和激励自身更加努力以避免失
败。
3.
防御性悲观的相关研究
防御性悲观的相关研究主要涉及一些概念的界定、产生的原因,
国外研究
较多,而国内相对较少。
3.1
防御性悲观与乐观的主要区别
乐观是
与防御性悲观相反的一种策略,
对于乐观者而言在做事情
之前不
会去考虑各种糟糕的结果。
乐观与悲观的一个区别是在预期策
略
和回溯策略的使用上。
Norem
等人认为防御性悲观者使用的
是预期
策略,
即在事情发生之前预设各种不现实的低标准并想象
各种糟糕的
结果,并以此来激发自己。
而乐观者使用回溯策略,
即知道事情结果
之后再调整自我的认知,以保护他们的自尊。
3.2
防御性悲观与自我妨碍
p>
自我妨碍又被称作自我设限、
自我设阻。
J
ones
和
Berglas
于
1978
年首次提出这个概念,即认为自我障碍是“在评价情境中,个体
为了
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
< br>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选择和行动”
。
[3]
从自我价值动机观点来看,
防御性悲观和自我妨碍都是个体用来
它们的自我价值的策略。
自我妨碍通常把失败的原因放在远离他们的
能力而朝向诸如缺乏努力、
缺少运气等因素上,
从而改变失败的意义,
这样
便能很少威胁到他们的自我价值。
防御性悲观则是通过为学习的
结果设置较低、
较安全的标准,
当面临失败时达到保护自我价值
的目
的。
3.3
防御性悲观与悲观、抑郁
悲观和防御
性悲观是不同的,悲观者不仅期望水平较低,其成
就水平也较低,
因为这种低期望同时也降低了其行动的动力。
而防御
性悲观所
除了消极期望之外还有反思性,反思性会起到动机的作用,
所以在实际表现中并不差。<
/p>
抑郁者和防御性悲观者有相似之处,即两者都会在事情发生之<
/p>
前报告消极的期望水平,
同时伴有较高的焦虑。
< br>但这两者又有明显的
区别,
Showers
在
1990
年的一项研究中将防御性悲观和抑郁进行
了比
较,
研究表明,
抑郁者经常采用回
避式的应对方式而防御性悲观者并
不使用,在压力事件结束后,防御性悲观者不再反复地
思考问题。在
敏感性上,对消极评价的恐惧程度,焦虑水平以及神经性测量上,抑
郁个体得分高于防御性悲观者。
3.4
防御性悲观者与成就动机
2003<
/p>
年
Elliot
等人进行的防御性悲观与
自我妨碍动机分析中指
出:成就动机可以有效的预测防御性和自我妨碍。
2003
年
Martin<
/p>
等人研究发现,成就目标定向正向预测防御性悲
观反思性,
成绩定向负向预测防御性悲观,
外在归因定向正向预测防
御性悲观,同时影响了工作表现,反思性对成绩有正面影响。成就目
标定向能
够影响个体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
成绩目标定向的个体趋向
于竞
争,当比其他人表现好时,有更多的成功感,把竞争结果归因于
能力而不是努力,
他们更多的以别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有价值作为判
断的一句,其动机是
避免失败。
[4]
Lena Lim
研究发现关于防御性悲观与成就动机的关系需要把它
的两个基本
成分进行区别然后单独进行考察,
防御性悲观的消极期望
不会让
他们变得被动和无助,反而会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
3.5
防御性悲观的测量方法
现有的大量研
究都是采用
Norem
和
Cantor
编制的
DPQ
(
defensive
pessimism
questio
nnaire
)防御性悲观量表。该量表共
9
< br>个项目,
11
点量表,用以甄别个体在学业情境中对于悲
观或乐观策略的选择情
况。
国内关于
防御性悲观的测量研究主要集中于对
Norem
和
Cantor
所
编制的
DP
Q
量表的修订和信效度检验,
并且被试多为中学生和大学生。<
/p>
先后进行修订的学者安海燕、胡艳、顾红、鄢婷婷和侯玉波等,修订
后的问卷都取得了不错的信效度。
3.6
防御性悲观产生的原因
2001
p>
年
Martin
研究自我妨碍与防御性悲观
的预测模型时,探讨
了防御性悲观的心理动机,
主要是成绩目标
定向和掌握目标定向等动
机角度,
然而个体使用防御性悲观策略
的原因是复杂的,
不仅有内部
心理因素的作用,也有诸如社会家
庭、情境变量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只有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
才
能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影响个体采用防
御性悲观策略的原因。
Martin
对大学生的防御性悲观进行质化研究,通过访谈法
探讨
了学生使用防御性悲观的一些原因,包括文化因素、家庭原因,除此
之外,
保护自我和激励自己也是人们意识到的使用该策略的原因。
如
有的人认为持有不现实的消极预期和怀有可能做得不好的想法,
即使
-
-
-
-
-
-
-
-
-
上一篇:CRT常用命令
下一篇:TPO21听力答案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