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4 02:30
tags:

-

2021年2月14日发(作者:极坐标)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



总论



1.


X


线的产生条件

< br>:电子源、两端有高电压、阳极靶面。




2.


X


线图像的特点




A.X


线图像是由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 像所组成,图像清晰,空间


分辨力高














B.X


线 检查的特点:操作简便、检查速度快、经济




3.


X


线的主要用途





1


骨关节疾病的 诊断




2


胸 部疾病的诊断、心脏大血管疾病




3



肠道疾病的诊断


< br>4


泌尿系统的疾病



5


其他,子宫输卵管造影等



4.


X


线的特性


:穿透作用、感光作用、荧光效应、电离作 用。




5.



X


线定义


:管电压在


40kV


以下时所产生的


X


线 能量低,穿透力较弱,故为


~





6.


CR



(计算机


X


线摄影)

< br>是以


X


线成像板


IP

< p>
作为载体记录


X


线曝光后形成的信息,

< p>
再由


激光读出信息并经图像后处理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




7.


DR



(数字


X


线摄影)是将< /p>


X


线穿过人体后由平板探测器


FPD


探测的模拟信号直接数字


化而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

< p>



8.


X


线检查技术应用的限度




1


X


线照片是


2D

影像,组织结构相互重叠。重叠的结构


不容易辨别,易漏诊。



2


X


线的密度分辨力有限,密度差 异较小的组织和器官、病变不容


易分辨。


3


造影检查时,少数患者对对比剂有不良反应,有绝对禁忌症。


4


X


线有辐射作


用,对于剂量过大,或检查频率过多、检查时间长的项目受到严格的控制。



第二章




X


线检查技术



第一节



X


线成像质量影响因素




1.


构成照片影像的五大要素


:密度、对比度、锐利度、颗粒度、失真度




2.X


线照片影像质量受


X

< p>
线管焦点、


X


线摄影条件、影像信息探测系统、被 照体


及图像处理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3.


照片的密度


:指透明性照片的暗度 或不透明程度,也称黑化度。




4.


X


线照片的特性曲线的组成


:足部、直 线部、肩部、反转部。




5.


最适于人眼观片的照片密度值是


1.0


左右, 一般照片的影像密度值在


0.7~1.5




6.


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是< /p>


:管电压值、管电流量、摄影距离、探测器和图像处理


参数。




7.


影像的对 比度包括


:物体对比度、


X


线对比度、 胶片对比度、光学对比度、人


工对比度。




8.


影响


X


线对比度的因素



X

< br>线的吸收系数、物体厚度和密度。



< br>9.


影响光学对比度的因素



X


线质、


X


线量、胶片

< br>γ


值、灰雾。



10.


X


线照片密度范围一般是:


0.25~2.0< /p>




11.


照射 野


:指通过


X


线管窗口的


X


线束入射于被检体的曝光面。




12.


照射野<

2cm*2cm


时,散射线产生很少。


30cm*30cm


时散射线达到最大值,严


重影响照片质量。


13.


除去散射线的方法




1


抑制其产生(准直器和滤过板)



2


消除已产生的散


射线(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法)




1 4.


滤线栅法的工作原理


:在摄影时,将滤线栅(


Grid


)置于胶片和肢体之间,


焦点至

< p>
grid


的距离与


grid


的铅条平行,一部分穿过铅条间隙到达胶片,另一部


分照射到铅条上而被吸收。


被检体发出的散射线因与铅条成角而不能通过铅条间


隙,


故而大部分被吸收掉,


从而降低了胶片上接受的散射线量大大改善了照片的< /p>


对比度,提高了照片的影像质量。



< /p>


15.


滤线栅定义


:是将薄铅条(一般厚


0.05~0.1mm


)夹持在易透过


X


线的填充物


(厚约


0.15~0.3 5mm


)中,使其固定在相互平行或形成一定斜率的状态,两面再


附加铝板或合成树脂板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成为有一定厚度能吸收散射线的铅栅


板。




16.


X


线照片感光效应的影响因素


:管电压、管 电流、曝光时间、焦


-


片距和一些


固定 因素。




17.

感光效应


:指在


X


线摄影中,


X


线经过身体部位不同程度地吸收后,到达


X


线胶片而使胶片感光的作用。照片密度值是对胶片感光效应的定量记录显示。




18.


X


线摄影条件的应用:



1


变动管电压法



2


固定管电压法



3


自动曝光法



4


对数率法及


X


线摄影条件规范化






第二节



X


线摄影基础知识


< br>1.


解剖学标准姿势


:人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下肢并 拢,足尖及掌心向前,两


上肢下垂置于躯干两侧。


< p>
2.


头颅体表定位线:



1


听眶线


:外耳孔上缘与同侧眼眶下缘的连线

< br>










2


听眦线


:外耳 孔中点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



3.


颈部 体表标志


:舌骨


--



4


颈椎;甲状软骨


--



5


颈椎;环状软骨


--


6


颈椎



4.


摄影技术操作中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1


平静呼吸下屏气:心脏、上臂、肩


2


深吸气后屏气:


肺部及膈上肋 骨



3


深呼气后屏气:


腹部及膈下肋骨位置



4


缓慢


连续呼吸:胸骨斜位



5


平静呼吸不屏气:躯干部位



5.

< br>拍摄部位厚度超过


15cm


时要用滤线器。





第三节



普通


X


线检查技术



1.

< br>优秀骨骼片的条件


:要求对比度好,骨皮质、骨松质、骨髓腔、周围软组织等


影像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关节及其间隙清楚显影;骨、关节及软组织的病变范


围、程度及各种


X


线征象显示清楚。




2.


头颅后前位中心线< /p>


:枕外隆凸



3.


头颅侧位中心线


:瞳间线垂直台面,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方各

2.5cm



4.


腰椎前后位中 心线


:脐上方


3cm


处,通过第


3


腰椎



5.


腰椎侧位中心线


:第


3


腰椎棘突前方约


8cm


处,通过第


3


腰椎




6.


手后前位中心线


:第


3


掌骨头(第


3


掌骨远端)


< /p>


7.


手后前斜位中心线


:第


3


掌骨头与探测器垂直




8.


腕关节后前位中心线


:尺桡骨茎突 连线中点



9.


腕关节侧位中心线


:桡骨茎突




1 0.


肘关节前后位中心线


:肘关节中心(内外上髁连线中点)< /p>



11.


肘关节侧位中心线


:肱骨外侧髁




12.< /p>


肩关节中心线


:喙突水平入射



13.


踝关节中心线


:内踝上

< br>1cm




< br>14.


足部前后位中心线


:对准第


3


跖骨基底部



15.


足部内斜位中心线


:第


3


跖 骨基底部入射




16.


膝关节前后位中心线


:髌骨下缘


< br>17.


膝关节外侧位中心线


:关节间隙

< br>


18.


股骨前后位、侧位中心线


:被检者大腿中点



19.


一张


合格的胸部照片




1


包括全部胸廓、肺野、肋膈角和下颈部


< br>2


清晰显


示两侧肺纹理的细微结构



3


双侧肩胛骨位于肺野外



4


片内无伪影及异物等




20.


胸部后前位中心线

< p>


T


4


水平入射



21.


胸部侧位中心线



T


4


平面的侧胸壁中点

< p>



22.


心脏及大血管 右前斜位(


第一斜位




40


°


~60


°

< p>



中心线对准第


6


胸椎,用


以观察心脏后缘情况


< p>
23.


心脏及大血管左前斜位(


第二斜位




55


°

< p>
~65


°



< p>
中心线对准第


6


胸椎,观


察食管及主动脉弓的全貌




24.< /p>


腹部检查:


立位查肠梗阻和穿孔,卧位查结石


25.


MLO


:乳腺内外侧斜位 ,最常用





CC


:头尾位



26.


乳腺的源像距多为


40~50cm




第四节



数字


X


线检查技术



1.

< br>CR


的成像过程


:信息采集


→< /p>


信息转换



信息处理


信息的存档与输出




2.


CR


的参数选择


: 协调处理、空间频率处理、动态范围控制、能量减影




3.


DR


分为


:直接 数字化


X


线成像(非晶硅)


、间接数字 化


X


线成像(非晶硅)



CCD X


线成像、多些正比电离室(


MWPC


)等




4.


DR


一般参数的选择


脏器名称、


kV


自动或手动选择、固定方式或曲线方式选< /p>


择、边缘增强选择、剂量选择、标记、骨的黑白显示选择、最大


X


线脉冲宽度


选择、黑化度矫正选择等




第五节



造影检查



1.


造影检查



人工将能吸收


X


线的物质导入体内,


改变组织和器官与邻近组织的


对比度,以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称为


~



2.


对比剂


引入的方式


:直接引入和间接引入法



3.


普通 检查的硫酸钡剂:


1


稠钡剂



硫酸钡与水之重量比约为


3~4:1



呈糊状



2



钡餐用


混悬液



硫酸钡 与水之重量比约为


1:1~2



3


钡灌肠用


混悬液



硫酸钡与水


之重量比约为


1:4


< /p>


4.


碘过敏试验方法


< br>1


静脉注射试验,


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 br>○


2


眼结膜试验



3




含试验



4


皮内试验


< p>
5


口服试验



5.


胃十二指肠普通造影检查要点



< p>
1


立位观察胃泡内有无软组织肿块影


< p>
2


钡剂


通过食管下段和贲门的情况,有无受阻、绕 流、分流和走行位置的改变



3


胃底< /p>


壁的厚度和柔软性,在深呼吸下可看见胃泡的均匀膨大和缩小


○< /p>


4


右前斜位观察


贲门下的连续曲线是否自 然



5


仰卧位时胃底充盈钡剂,


可显示其充盈相的轮廓;


俯卧位时,胃底充气,可显示胃底粘膜,这些 位置有利于病变的显示。




6.


小肠常规造影的一次服钡法


:将混悬液


20 0~300m


l


一次服下,先常规检查胃、

十二指肠,后每隔


15min


检查一次小肠,


1h


后每隔


30min


检查 一次,直至钡头


到达盲肠为止(如服钡后


6


8



12



24


小时各检查一次,同时观察大肠,又称


全胃肠造影)





7.


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适应症


< p>
患者一般状况较好,


体温不超过


38




白细胞



12*10


9


/L


以下,无 明显的脱水、酸中毒者。一般发病在


24h


以内未绝对适应


症,


24~48h


为一般适应症,


48~72h


为谨慎适应症。




8.


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


复位标准


:可见气体进入小肠;回盲部肿块影消失;患

< br>儿症状消失,腹部柔软;安静入睡,血便消失;患儿复位后应留院观察。




9.


静脉尿路造影(


IVU/IVP



:是利用对比剂在静脉注射后,几乎 全部经肾小球


滤过排入肾盏、肾盂而使之显影的方法。




10.


IVP


的适应症


:肾、输尿管疾患,如结核、肿瘤、畸形和积水;证实尿路结


石的部位,


了解有无阴性结石;


原因不明的血尿和脓尿 ;


尿道狭窄不能插入导管


或做好膀胱镜检查者;


了解腹膜后包块与泌尿系统的关系;


用于肾血管性高血压


的筛选检查。




< br>操作步骤中注意事项:经肘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


1


分钟< /p>


内注完;注射完


毕后


5~7


分钟摄第一片,


15min


摄第二片,


30min


摄第三片。





第三章



CT


检查技术(见陈松发的图片)



1.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4 02: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54117.html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