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3 22:22
tags: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守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 /p>



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p>


C


点的时


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小车的平 均速度。





1


)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


____


,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


________


(选填“较大”或


“较小”);



2


)小车通过


AB


段时测得时间< /p>


t


AB


=1.6 s

,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v


AB


=______cm/s





3


)在测量小车到达


B


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


B

< p>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


AB


段的平均


速度


v


AB


会偏

< p>
______


(选填“大”或“小”);




4


)根据你的实验经历,你认为小车由静止 释放时,斜面的倾角增大后,通过相同的路


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

< br>______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来源】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


2019-2020

< p>
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答案】便于测量时间



较小


25




变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碰发出声

音,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2]

< br>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

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



(2)[3]


小车运动距离:



s


AB


=80.0cm?40.0cm=40 .0cm,



t


AB

< br>=1.6s


,小车通过


AB


段的 平均速度:



s


AB

< br>40.0cm


v


=


=

< p>
=25.0cm/s




t


AB


1.6s


(3)[4]


如果让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测得的 时间偏大,由公式


v


=


平均速度会偏小 ;



(4)[5]


小车由静止释放,斜 面的倾角增大后,小车的运动变快,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


的平均速度变大。



s


知,测得的


t< /p>



2



某同学为 了研究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情况,分别对行驶在公路上的三辆汽


车进行观察 ,记录了有关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该同学观察到小轿车运动得最


快,大客车 其次,卡车运动得最慢.





表一



小轿车



实验序号



1



2



3



路程(千米)



5



10



15



时间(分)



2.5



5.0



7.5




表二



大客车



实验序号



4



5



6



路程(千米)



5



10



15



时间(分)



4.0



8.0



12.0




表三



卡车



实验序号



7



8



9



路程(千米)



4



8



12



时间(分)



4.0



8.0



12.0




(1)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4(



2


< p>
5



3



6)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


是:< /p>


______


.



(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___________

< p>
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相同


时间内所行路程越大 ,物体运动越快.



【来源】聚焦


20 20


中考物理知识点基础演练——专题二十一:机械运动



【答案】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越快


4



7(



5< /p>



8



6



9)





【解析】



【分析】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 :相同时间时,比较路程,路程越大,运动越快;



相同路程时,比较时间,所用时间越少,运动越快.



【详解】



(1)

比较实验数据


1



4(

< p>


2



5



3



6)

< br>可知,运动路程相同,时间不同,且运动时间越


短的小轿车运动的越快,所以得出 的结论是:运动相同的路程,时间越短的物体运动越


快.





(2)


要 得出在相同时间内所行路程越大,物体运动越快.控制变量法的基本要求,控制物体


运动 的时间相同,路程不同,表中数据符合要求的是


4


< p>
7(



5



8



6


< br>9)




3


如图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


)该实 验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





2


)确定计时的电 子秒表后,为了方便测时间并减小误差,在实验中应该增加的器材是


_________


,同时应


_________


斜面倾斜 程度(选填“增大”或“减小”);




3


)如图,若秒表每格为


1s


,该次 实验中秒表指针旋转不足一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


速度


v


=______m/s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p>


v


1


,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

< p>
速度为


v


2


,通过全程的 平均速度为


v


3


,则这三个平均速度中 最大的是


_________


(选填



v


1


”、“


v


2


”或“


v


3


”);




4


)小明认为,测出小车


t


时间内在斜 面上通过的路程,也可以计算其平均速度,请对小


明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作出评估:


_________


(选填“


A


”或“


B


”)


< p>
A



可行,实验原理相同


B



不可行,路程测不准确



【来源】重庆市第一中学


2019-2020


学 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

< br>v


=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


=


s



金属片



减小


0.2


v


2


B



t


s




t


(2)[2]


为了方便测量,实验器材可 以添加一块金属片,先后竖立在斜面的中点和最下端,当


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时记下时间 ;



[3]


减缓斜面的倾斜程度,使小 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3)[4]


小车全程运动的距离



s


=1m




t


=5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


=


s


1m


?


=0.2m/s




t


5s




[5]


前半程:


s


1


=0.5m




t


1


=3s




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 /p>


s


1


0.5m


v


1


=


?



0.17m/s




t


1


3s


后半程:

< br>


s


2


=0.5m




t


2

< br>=2s




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s


2


0.5m


?


v

< p>
2


=


=0.25m/s




t


2


2s< /p>


v


2



v


3



v


1

< p>



所以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最大;



(4) [6]


如果确定时间


t


,然后测量小车 在


t


时间通过的路程,小车运动的时间刚好是

< br>t


时,到


达的位置不易确定,小车通过的路程不容易测量 ,导致平均速度的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故



B

< br>。




4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




1


)测平均速度时需要用


______


测量路程,




______


测量时间,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





2


)如图所示,斜面长


,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


5s


,如果在


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 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


2.8s


,现已将测 量数


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


1


,请你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v


2


(保留两位小数);





路程


m



s


1


=1.6



s


2


=0.8



运动时间


s



t


1


=5



t


2


=2.8



平均速度


m/s


< br>v


1


=0.32



v


2


=____






3


)请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v


3


=________






< br>4


)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


__ ____


直线运动(填



匀速





< p>



)。



【来源】山东省青岛市多校


2019-2020


学年 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十七中等学校联


考)



【答案】刻度尺



秒表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


路程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时间的测量工具是秒表;



[3]


本实验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实验原理是


v





(2)[4]


因为


< br>s


2


=0.8m




t


2


=2.8s




所以




v


2


=


(3)[5]


因为



s


3


=


s


1


-


s


2


=1. 6m-0.8m=0.8m




t


3


=


t


1


-


t


2


=5s-2.8 s=2.2s




所以



v


3< /p>


=


≈0.36m/s


< br>



0.29m/s




0.29 0.36


变速




(4)[6]


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小车做的 是变速运


动。



5



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 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


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


)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


_________


(选填


“A”



“B”


)所示的位


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 ,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


_________


来比较纸


锥下落的快慢;



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 落的


_________


来比较下落的快慢.

< br>



2


)如果要测量纸锥的下落 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_________


< p>
_________





3


)在



测 量纸锥下落的速度



活动中,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选择大纸锥 还是小纸锥,有


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_________< /p>



A


.选择大纸锥,因为它下落时间较长容易测量





B


.选择小纸锥,因为它下落路径基本是直线



C


.如果下落高度较大选用小纸锥,如果下落高度较小选择大 纸锥



D


.随便选择哪个纸锥对实验都没有什么影响




4


)实验中测出纸锥速度为


1.06m/s


,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 ________




【来源】江苏省 南京市联合体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 理试题



【答案】


A


时间



高度



刻度尺



秒表


C


纸锥每秒钟下落


1.06m



【解析】



【详解】



(1)[1]


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


A


中两纸锥的下


端高度相同,图乙


B

< p>
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


A


的位置释 放;



[2][3]


实验中即可记录下 落至地面的时间,也可测出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距离;



( 2)[4][5]


要测量纸锥的下落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测量路程的工具是 刻度尺,测


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



( 3)[6]


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如果下落高度较大选用小纸锥,如果下落高度较小选择大 纸锥,


可以增大下落的时间,故选


C




(4)[7]


纸锥速度为

< p>
1.06m/s


,表示纸锥每秒钟下落


1.06m





二、初二物理



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6



如图所示,小明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 ,并准备了两个相同


的棋子


A



B


,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


A


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


)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______





2


)用两个相同的棋子


A


B


,是为了比较


______< /p>





3


)为了研究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


______


,重复实验。




4


)实验时,他应该站在


______


( 选填“A


棋子”或“B


棋子”)侧观察棋子的像,移动


______


(选填“A


棋子”或“B


棋子”),直到它与


A


的像重合。




5


)移去棋子


B


,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___ ___


(选填“能”或“不能”)


承接到棋子

< br>A


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__


(选填“虚”或“实”)像。




6


)把棋子


A


远离玻璃板, 发现所成像的大小


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 不


变”)。




7


)小明选择两只棋子,而小华却选择了两支蜡烛,请你针对其中一位同学,说出他选 择


的理由


______





8


)若将显示时间为< /p>


12



01


的电 子时钟放在平面镜前,则在平面镜中看到时钟显示的时


间是


__ ____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棋子


A


的位置


A


棋子


B


棋子



不能







不变



小华选择了两支蜡烛,因 为蜡烛本身是光源,成像更清晰,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10



51



【解析】



【分析】




1


)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


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在此实验中,为了比较物像大小 关系,利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相同的棋子进行比


较,来获得物像大小关系。

< p>




3


)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

< br>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 /p>


4


)观察像时,眼睛要在棋子


A


的一侧,才能通过玻璃板看到


A


的像;眼睛在蜡 烛


B



一侧不能看到蜡烛


A


的像。





5


)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到 ,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6


)平面镜成像大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





7


)两支 蜡烛,因为蜡烛本身是光源,成像更清晰;而两只棋子,大小严格相同,方便比


较大小;




8


)根据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知道,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题中没有说镜子是直立


放置还是 水平放置,我们默认为是直立放置的,解决此题有规律可循,因像和物体关于平


面镜对称 ,所以从像的后面观察即为物体真实的情况。



【详解】




1


)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看到后面的物体,所以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实验中的两棋子要求大小相同,这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


)一次 实验不具备代表性,所以应改变


A


棋子的位置,重复上面的实验 ;





4< /p>


)寻找蜡烛


A


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棋 子


A


一侧观察,移动棋子


B

< p>
,直到它与


A



像重合。





5


)移去棋子


B


,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 ,光屏上不能承接到棋子


A


的像,这说明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6


)把棋子


A


远离 玻璃板,发现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7


)小华选择了两支蜡烛,因为蜡烛本身是光源,成像更清晰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8


)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 面对称。由图分


析可得题中所给的


12



01



10



51


成轴对称,所以它的实际时间应是


10



51




【点睛】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 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


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 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做题过程中注意积累。



< p>
7



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准 备了如下器材:各种长度的蜡烛若干、平


面镜一块、茶色玻璃板一块、白纸一张:





< p>
(1)


平面


M


所选的器材 是


________


(选填“平面镜”或“茶色玻璃板”)。小 明把蜡烛


A



燃放在

< br>M


前面,再把其它各支蜡烛依次放在


M

< br>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放在后面时,


从前面看那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 如图


1


所示,此时,后面的那支蜡烛与蜡烛

A



大小关系是:


_______ ___




(2)

小明把一块不透明的挡光板放在


M


的后面、像的前面,可以 发现蜡烛


A


在镜中的像


_____


(选填字母代号);



A



被挡板全部挡住,看不到像


B



挡板挡不住,还是完整的像



C



被挡板挡住,只成一半的像

< p>
D



蜡烛


A< /p>


的像成在了挡板上



(3)


如图


2


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硬币的像在


a


处;将平面镜从中间


切开 ,并移至图


2


乙所示的位置竖直放置,硬币的成像情况是


________


(选填字母代


号)。



A



硬币成像在< /p>


b


处,且成两个像


B



硬币成像在


c




C



硬币成像在


a



D



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答案】茶色玻璃板



大小相等 ,外形相同


(


大小相同


) B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茶色玻璃板颜色深,与明亮的火焰的像对比明显,同时因为玻璃透明,能看到对面没

< br>有点燃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择茶色玻璃被做平面镜成像实验。


< /p>


[2]


把蜡烛


A


点燃放在


M


前面,再把其它各支蜡烛依次放在

< br>M


后面适当位置,当某支蜡烛


放在后面时,从前面看那支 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一样,如图


1


所示,说明该蜡烛与蜡烛


A


的像重合了,则该蜡烛与蜡烛


A


大小相等、外形相同。



(2)[3]


将一块不透明的挡光板放在


M


的后面、像的前面 ,依然能够看到蜡烛


A


在镜中成完


整的 虚像,像不在挡板上,所以应该选


B




(3)[4]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硬币位置不 变,将平面镜平移,平面镜仍在原


来像与成像物体的对称轴上,像的位置不变,所以应该 选


C




< /p>


8



如图甲是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装置。< /p>







1


)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 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_______.


如果有


3mm


厚和


1mm


厚的 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_____mm


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


)小明拿另一 支大小相同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


,


蜡烛


B_____(




需要





不需要


”)


点燃

< p>
,


他可以将蜡烛


B


和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


,

由此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


小明在此主


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_____(


< p>


控制变量





替代



< p>


理想模型


”).




3


)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 实验,在纸上记录几组物与像的位置。该步骤的


实验目的是


__ ___.




4


)移开蜡烛


B,


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


,


光屏上


________


呈现蜡烛 的像


(








不能< /p>


”)



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对实 验产生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




5


)有同学透过玻璃观察蜡烛


A


的像时


,


看到在清晰的像 的稍后方还有一个较模糊的像


,



现两 个像的原因是


_____.


另一组同学用跳棋代替蜡烛


,


在方格纸上实验


(


如 图乙


).


这样做有什


么好处

< p>
(


说一点


)?_______.

< br>



6


)如图丙所示

< p>
,


将玻璃板与水平桌面成


45°

< br>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让蜡烛


A


沿着桌面向右

< p>
做直线运动,将看到蜡烛


A


在玻璃板后的像会(< /p>


________




A



水平向右


B



水平向左


C



竖直向下


D



竖直向上。



【答案】确定像的位置


1


不需要



像与物大小相等



替代



多次实验,避免偶然性,总


结普遍规律



不能



像与物无法完全重合



玻璃板太厚



能更好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C



【解析】



【详解】



(1)[1]


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能成像的同时,还能

< br>看到后面的蜡烛,所以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玻璃板的两个面都能成像,为了实验顺利进行,应使两个像尽量靠近,减小影响,所以


如果有


3mm


厚和


1 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薄的,即


1mm

< br>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3]

实验时前面点燃的蜡烛


A


成像,


,


蜡烛


B


不需要点燃,将蜡烛

< p>
B


和蜡烛


A


的像完全重< /p>


合;



[4]


完 全重合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像与物大小相等;



[5]


用蜡烛


B


来替代蜡烛


A


的像,故在此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替代法。



(3)[6]


规律性的结论不能根据一次实验得出,一次实验有偶然性,所以 重复以上实验,在纸


上记录几组物与像的位置,总结得出结论,目的是多次实验,避免偶 然性,总结普遍规


律。



(4)[7]


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镜面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虚像,所以


移开蜡烛


B,


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


,


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8]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若实验时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 ,则像和物体不


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无法怎样移动蜡烛


B


,像与物都无法完全重


合。

< br>


(5)[9]


因为玻璃板的前后两个表面都能成像,故 应用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实验时看到在清


晰的像的稍后方还有一个较模糊的像


,


说明实验时使用的玻璃板太厚;


< p>
[10]


用跳棋代替蜡烛,不会因燃烧而变短,能更好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另外在方格纸上实


验,不需要再用刻度尺测量物距和像距,更方便。




(6)[11]

< p>
根据物像相对于镜面对称的特点,当蜡烛


A


沿着桌 面向右做直线运动时,在平面镜


中的像竖直向下运动,故


C


符合题意。




9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验中,平面镜

M


水平放置,自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


板由


E



F


两部分组成,可 绕竖直接缝


ON


转折。





1


)如图 ,将一束光贴着纸板


E


沿


AO


射到镜面上


O


点,纸板


F


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


OB



接着将纸板


F



ON< /p>


向后翻折,则纸板


F


< br>_____


(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


束, 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


ON



_____


内。



< br>2


)如果在实验中无论怎样折转纸板


F

< br>,都看不到反射光束,其原因可能是


_____





3


)小明在测入 射角和反射角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下表),根据这组数据,他


_____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理由:


_____




实验序号





入射角


α



50°



反射角


β



50°








【答案】不能



同一平面



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



不能



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解析】



【详解】




1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如图所示,若


将纸板


F



O N


向后翻折,纸板


E


和纸板

< p>
F


不在同一平面上了,所以在纸板


F


上就不能呈现


出反射光线了,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


ON


在同一平面内。




2


)如果在实验中无论怎样折转纸板


F


,都看不到反射光束,其原因可能是纸板与平面镜


不垂直。




3


)一次实验具有 很大的偶然性,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改


变入射角进行多次 实验。



故答案为:不能;同一平面;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不 能;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10



小明的书桌放在南窗边,冬日的暖阳斜射在书桌玻璃台板 上,在房间竖直雪白的墙壁


上留下一块规则的光斑.有一次他将一支铅笔放在玻璃圆镜正 上方约


10


厘米处,


< p>
墙上光


斑中出现了两个黑色的阴影,小明在思考:








1



光斑的形成 是因为


_______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__________


造成的.





2



为什么墙上有两个黑影呢?小明 进行了探究,如图甲和乙所示,当笔放在玻璃圆镜上


时,两个黑影变为紧挨着.改变铅笔 和玻璃圆镜的距离.发现两个黑影对称着变化移


动.于是他认为两个黑影中一个是铅笔的 影子,另一个是铅笔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请


帮助分析他的猜想是否有道理?


_______





3



为什么一只笔出现了两个影子呢?小明再次移动铅笔偏离镜面的正上方,结果发现影


子只剩下一个,如图丙所示.你能用在丁图中用光学作图来说明光斑中为什么会出现两个


黑影的道理吗


?




______





【答案】光的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



没有道理





【解析】



【分析】



光被遮挡没有到达的地方会 形成影子



光被铅笔遮挡没有到达平面镜,这时影子形成在平< /p>


面镜上,反射后墙上是影子的投影




【详解】



当太阳光斜射玻璃圆镜上时 ,发生了镜面反射,发射光射到墙壁上留下一块规则的光斑





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当铅笔放在玻璃圆镜上时,铅笔会挡住射向镜面部分入射光线和由镜面射向墙壁的部分反

射光线,从而在墙上形成两个黑影



如图所示:

< p>



光被铅笔遮挡没有到达平面镜,这时影子形成 在平面镜上,反射后墙上是影子的投影,如




.这个是先有影子后成像,所以是影子的像.另一个是光通过镜子反射后照在铅笔


上,投影在墙上,是铅笔的影子,如图



.而铅笔通过平面镜 所成的像在镜子的下方,故


小明的猜想是没有道理


< p>
改变铅笔和玻璃圆镜的距离,发现两个黑影对称着变化,再次移


动铅笔偏离 镜面的正上方,发射光线将不会被遮挡,如图①消失,只剩下图②的黑影了.




三、初二物理



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1



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


)实验 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________


规律制成的.




2


)如图甲为 某同学实验时测沸水温度的情形.他的错误之处是


________




3


)纠正错误后,他观察到从开始加热至水沸腾,所用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


能 是


________





4


)他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之后,每隔


1min


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直到水沸腾一段


时间后停止读数,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 p>


_____________




时间


t/min



温度


T/℃



0



90



1



92



2



94



3



96



4



98



5



99



6



99



7



99



8



99



9



99








5


)他们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应该是丙 图中的


________


图.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


过程中要


________


热,但温度


________


;实验测出水的沸点为


__ ______


℃.



【答案】热胀冷缩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



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




a





保持不变



99




【解析】



【分析】



【详解】



(1)

实验室中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 br>(2)


在甲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的底部,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



(3)


水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太 低,可以用初温较高的水开始加热;也可能是水量太


多,可以减小水量;也可能是酒精灯 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也可能使烧杯未加盖等;



(4)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5) a

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不断变大,所以


a


图是沸腾时的 情况;


b


图中气泡在上


升过程中体积不 断减小,所以


b


图是沸腾前的情况.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 过程中仍


要加热,还在不断吸热,从表中数据来看,沸腾后温度不变,实验测出水的沸点 为


99℃.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温度 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水太多(或水的初温较低);图见详


解;

a


;吸;保持不变;


99





12



“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如图甲所示,两名同学分别用完全 相同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绘制了


a



b


两杯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1


)实验 时烧杯上覆盖硬纸板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


,以便 缩短加热时间


.



< br>2


)通过分析图象信息可知:水的沸点是


_______ _°


C


,此时大气压


________


(选填“大


于” “等于”或“小于”)标准大气压.




3


)通过实验得到水沸腾必须满足的条件是①


_______ _____


,②不断吸热.




4



a


< p>
b


两杯水加热至沸腾所需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___ ______________





5


)当水沸腾时,水中有一个气泡从


A


位置(体积


V


A


)上升至


B


位置(体积为


V


B


),则


V


A


_______


V


B


( 选填“


>



”、“

< br><


”或“


=


”)。





6

< br>)另一名同学用如图丙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实验,然后将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

管甲的


10°


C


水中,水蒸气在甲 中几乎全部


_______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减少热量散失



98



小于



达到沸点



b

< br>中的水质量比


a


中多



<



液化




【解析】



【详解】



(1)[1]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时,为了节约试验时间,我们可以给容器

< br>盖上盖子以减少热量散失来实现,或者用热水进行实验;



(2)[2]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如图所示,水的沸点为


98


°


C


< br>


[3]1


个标准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 br>100


°


C


,而该实验中水的沸 点是


98


°


C


,可知此时大气压小



1


个标准大气压 (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3)[4]

通过实验发现水达到


98


°


C


,即水的沸点且持续加热,水才能保持沸腾;


(4)[5]a



b


两杯中水的初 始温度相同,到达沸腾的时间不同,原因是两杯水的质量不同,


b


中水比


a


需要加热的时间多,说明


b


中的水质量多;



(5)[6]


水沸腾后,各个位置温度相同,但是在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气压会减小,

< p>
所以此时产生的气泡由于气压的原因会越来越大,所以从


A


位置上升至


B


位置时,


V


A


<


V


B




(6)[7]


将沸 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


10°


C

< br>水中,高温的水蒸气越到低温会有大


部分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13


< br>如图甲所示是小丽“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她先将冰和温度计正


确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加热,观察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1


)实验中,将盛有碎冰的试管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 精灯直接对试管加


热,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


)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此时的温度是< /p>


______


℃.



3


)她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请 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的坐标纸


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时间


/min



温度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


4



?


2



0



0



0



0



0



1



2



3



4





4


)在第


5 min


时,物质处于


______


(< /p>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


态 .




5


)通 过对数据和图象的分析可知,冰熔化时需要


______


热,温 度


______




【答案】使冰受热均匀



4




固液共存





不变




【解析】




1



将盛有碎冰的试管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加热

< br>,


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


其目的


是使冰均匀受热


.(


2


)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



,故此时的温度是


4



< /p>


.(


3



采用描


点法绘制图象如下:




(3)


图示的温度计,分度值为


1

< br>℃


,液柱上面与


0


< p>
以上第四个小格对齐,因此该温度计的


读数为


4< /p>


℃.


(4)



2 min


到第


6min


是晶体熔化过程< /p>



故在第


5min


时,物质处于固液共存


状态.


(5)


观察图像可知,从第


2min


到第


6 min


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故可得出:冰熔化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22:2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53122.html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