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八年级上册天津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3 22:21
tags: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studygroup)



八年级上册天津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二物理



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 /p>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 p>



(1)


该实验根据的 原理是


_____


,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br>_____



_____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用坡 度


_____


(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斜面;

< p>


(3)


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 底端的过程是


_____


(选填“匀速”或“变


速”)直线运动;



(4)


若 图中秒表每格为


1s


,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p>
_____ m/s




(5)


实验中若让小车运动之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

< br>_____


。(选填“大”


或“小”)

< br>


【来源】广西来宾市兴宾区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答案】


v


?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由于需要测量小车沿斜面运动的平均速度,所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公式


v< /p>


?


小车平均速度。


[2][3]


根据实验原理知道,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 量小车运动的


时间,所以,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2)[4]


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这 样可以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在斜


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5]


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由于相 同的距离,所用时间减小,即速度


越来越大,所以,是变速直线运动。

< br>


(4)[6]


由图知道,


< /p>


小车通过全程的时间是


5s


,距离是


1m


,所以,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是< /p>



s



刻度尺



秒表(停表)



较小



变速


0.2





t


s


计算


t


s


1m


v


?


=< /p>


=0.2m/s



t

5s


(5)[7]


实验中若让小车运动之后才开始计时,则 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


v


?


道 ,平均速度会偏大。



s



t





2



爱科学的佳佳在“测量平均速度”时,想研究测量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在不同阶段时的


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


1cm


)的斜面顶端


由静止滑下,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



B


< p>
C


三个位置时电子表的显示时间(圆圈里面的


数字 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


)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可以判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


______


(选填



“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


)图中


AC


段的路程是


______ cm




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秒表,在测量小车到达


C



的时间时,如果小车到达


C


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测得


AC


段的平均速度

< br>________


(选填


“偏大”“偏小”或“不变”) 。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 大学附属中学


2017-2018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 题



【答案】不是


9.00


偏小




【解析】



【详解】



(1)[1]


前段路程为


4cm


用时


2s


,后段路程为


5cm


用时


1s


,所以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


的过程中不是 做匀速直线运动;



(2)[2]


图中


AC


段的路程为


10.00cm-1.00cm=9.00cm




[3]


如果小车到达


C


点还没有停止计时,则测得的时间偏大,由


v


?


t


偏大时会导致平均速度


v


偏小的。



s



可知,当测得的时间


t



3



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 让小车从斜面的


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


并 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


点和


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


)图中


AB


段的距离


s


AB



______ cm


,测得时 间


t


AB



1 .6s


,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v


AB

< p>
=____cm/s





2


)如果小车过了


B


点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v


AB


会偏


_____


(选填“大”或


“小”)。




3

< br>)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A


处由< /p>


_____


状态开始下滑。




4


)实验中可以发现


v


BC


__________


v


AC


。(选填“>”、“<”或“=”)



【来源】山西省阳泉市


2019-2020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


40.0



25.0





静止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由图知道,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cm


,所以,


AB


段的距离是:



s


AB


=80.0cm-40.0cm=40.0cm



< p>
[2]


由于测得运动时间是


t

AB


=1.6s


,所以,


AB< /p>


段的平均速度是:



v

< br>AB


?


s


AB

< br>40cm


?


?


25cm/


s




t

< p>
AB


1.6


s


(2)[3 ]


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则测 得时间偏大,根据


v


?


均速度


v


AB



会偏小;



s


知道,测得


AB


段的平


t


(3)[4]


实验中应多次测量,应保证小车每次通过的距离相等,故每次测 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


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



(4)[5]


小车从


A



C


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在


BC


段的速度大于


AC


段的速


度,即


v


BC



v


AC





4



小明在 “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


(分度值为


1mm


)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


A



B



C


三处时电子


表的显示。




(1)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_________


进行测量的。



(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_ ______


。(填“大”或“小”)



(3)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p>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


段的平 均速度


v


AC



_______


。(填“大”或“小”)


< br>(4)


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v

AC



______m/s.


(保 留两位小数)



(5)


通过实验可知:


v


AC


______

< br>v


BC


。(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





【来源】甘肃省民勤县第六中学


20 19-2020


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


v


?


【解析】



【详解】



(1)[1]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


v


?


s






0.03


小于




t


s




t


(2)[2]


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实验时 间不能太短,即小车的速度不能太快。所以斜面的坡度应


该较小;



(3)[3]


若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会导致


AC


段的时间


t


AC


较小,即


v


AC


?


(4)[4]


由图可知


s


AC


=10.0cm



t


AC


?


3s


。所以:



s< /p>


AC


会偏大;



t


AC


v


AC


?


(5)[5]


由图可知:



s


AC


10.0cm


=


?


0.03m/s


< br>t


AC


3s


s

< br>AC


10.0cm


=


?


0.03m/s



t


A C


3s


s


BC


5.0cm


=


?


0.05m/s



t


BC


1s


v


AC


?


v


BC


?


所以


v


AC


?


v


BC





5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 速度



实验中:


(1)


根据实验的原理


______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球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对小球运


动的各段路程进行测量 并分段做了标记,因


______(


路程


/


时间


)


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


量。



(2)


小球从


A


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 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如图甲所示,则小球在做


______(


加速


/


减速


/


匀速


)


运动。








(3)


实 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


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___m/s



CD


段的路程 为


____m


,比较


AB



BC


段的平均速度得到


v


AB


______


v

< br>BC


(


大于


/

< br>小于


/


等于


)

< br>。实验中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


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


v


AB


会偏


______(



/

< br>小


)




路程


(m)



运动时间


(s)



平均速度


(m/s)



经过某点时的速度


(m/s)





s


AB< /p>



0.3m



s


BC



0.9m



s


CD




t


AB



0. 5s



t


BC



0.5s



t


CD



0.5s


< br>v


AB



0.6m/s



v


BC



< /p>


v


CD



3m/ s



v


B


=< /p>


1.2m/s



v


C



2.4m/s



v


D



3.6m/s






(4)


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做 出了


v


-


t


图 像,


如图乙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


A

< br>处滚下,经过


2s


到达


E



(


图甲中未画出


)


,则该


小球经过


E

点时的速度为


_____m/s




(5)


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


s


AE


中点时的速度为


v


1


,经过时间


t


AE


中点时的速度为


v


2




v


1


___ _


v


2


(


大于


/


小于


/


等于


)




【来源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中学教育集团


2019-2020


学年八年 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


v


=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v


=

< br>s



时间



加速


1.8 1.5


小于




4.8


大于




t


s




t


[2]


因时间的测量误差较大,为了减小 误差需多次测量;



(2)[3]


由图 甲可知,小球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



(3)[4]


由表中数据可得,


BC

< br>段的平均速度:



s


BC


0.9m


=


v


BC< /p>


=


=1.8m/s



t


BC


0.5s


[5]


由表中数据可得:



s


CD


=


v


CD


t


CD


=3m/s×0.5s=1.5 m




[6]


AB



BC


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



v


AB


=0.6 m/s



v


BC




[7]


实验中如果小车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测量时间偏大,由


v


=


会偏小;



(4 )[8]


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可知,小球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匀加 速运


动),小球


1s


时的速度为


2.4m/s


,则经过


2s

< br>小球的速度为


4.8m/s




(5)[9]


小球从


A


静止滑下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匀加速运动),所以小球经过前一半时间速


度小 于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所以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小于


快,所以


v


1



v


2< /p>




s


得到测得 的平均速度


v


AB


t

< br>1


s


AE


,小球运动速度越来越


2





二、初二物理



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6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明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 棋子


A



B


、 刻度


尺、橡皮泥、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

< p>



(1)


实验时玻璃板 应该


__________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 br>.



(2)


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 两个棋子


A



B


,其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


.



(3)


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


_________ ___


;


直接观察白纸,可发现


___ __________


,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为


______ _______



.



(4)


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


OO'



(


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

< br>)


方向水平向右移动,


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


A


_________


移动

< br>(


选填“向右”.“向左”或“不”);他又将玻


璃板绕


OO'


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


__ ________


(


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


“不动”).



【答案】竖直



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移去棋子< /p>


B


,在


B


处放置 一白纸




像不能成在白纸上







转向自己




【解析】



【分析】




1


)像与物关于玻璃板对称,玻璃板的摆放角度要能够使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的像完全


重合;




2


)实验中让


A


棋子与

< br>B


棋子完全相同,


B


又与


A


的像完全重合,结果就可以得出


A



像与


A


大小相同的结 论;




3


) 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而,所成的像是虚像,用光屏接收不到,只能用


眼睛 观察;




4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


物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据此判断像的变化。



【详解】




1


)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玻璃板对称,如果玻璃板不竖直,则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


子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所以怎样操作都不会重合的,也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故实验时玻璃板应该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2)


实验器材选择相同的两个棋子


A



B


,其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


)为了说明平面 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可以将白纸竖直放在蜡烛


B


处, 移开蜡



B


,观察像能否成在白纸上( 或白纸上有没有像);若像不能成在白纸上(或白纸上没


有像);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 为虚像;若像能成在白纸上(或白纸上有像);则说明平


面镜所成的像为实像;






4


)当镜子沿


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 方向水平向右移动时,由于像与物关


于镜面是对称的,镜子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发生变化, 所以镜中的像相对于


A


不移动;当镜


子 绕


OO′向人转动时,像也向人的方向转动,如图:





7



小军在做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如图



< /p>



1


)应选择


_ ____


(选填



明亮


”“


黑暗



)的环境;




2


)实验时应选 择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既能看到


A


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


B


,其原理为

< p>
_____



A


.两者都 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


.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 传播形成的



C


.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 成的


D


.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3


)小军选用了 两只大小完全一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


,拿未点燃的 蜡烛


B



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 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


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 p>
_____


.(选填



控 制变量法





等效替代法



).




4


)移去蜡烛


B

< p>
,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_____


(选填



不能


”“

< br>能



)呈现蜡


烛的像,这说明平 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_


(选填


“< /p>








)像.




5


)小军把玻璃板沿直线

< br>MN


向右平移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蜡烛


A

< p>
的像


_____


(选填







不会



)向右平移.




6


)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


A


的位置,是为了多次实验


_____


(选填



寻找普遍规律


”“


求平均


值减小误差


< p>
).




7


)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


_____


(选填








);如果实验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


A


通过玻璃板在不同的位置成


两个清晰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


0.8cm


,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_____cm




【答案】



黑暗


D


等效替代法



不能





不会



寻找普遍规律




0.4



【解析】


(1)


应选择在黑暗的环境进行实验,像看起来更清 晰。(


2


)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既能看 到


A


的像,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


B



A


的像形成原理是光的反射;光在穿过玻 璃时发


生折射,透过玻璃看到


B


是光的 折射,故


D


正确。(


3


)蜡烛


B


与蜡烛


A

< p>
的像完全重合,确


定像与物大小,用


B

< p>
替代


A


的像,此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 p>
4


)虚像不能用光屛承接,所以


移去蜡烛


B


,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 面镜所


成的像是虚像。(


5


)小军把玻 璃板沿直线


MN


向右平移一段距离,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




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在此过程中, 蜡烛


A


的像不会向右平移。(


6


)实验中多次改变蜡



A

的位置,是为了多次实验,从而寻找普遍规律,防止实验的偶然性。(


7

< p>
)实验中,看


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玻璃前后两个面都能反射 成像,由于后面的反射面反


射光少,所以成的像较暗,故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暗;如果 实验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


蜡烛


A


通过 玻璃板在不同的位置成两个清晰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


0.8cm


,则玻


璃板的厚度为


0.4cm

.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相当于两块平面镜,两个平面镜相距


0.4cm


时,镜前同一物体的像相距


0.8cm.



点睛:本题中求玻璃板厚度较难,可结合画图解答。




8



某物理 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




(1)


如图乙中


A



B


所示,其中


______


图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在这次实验中,发现


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 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

< br>;



(2)


小杰同学在探究“光 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


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 束光线贴着纸板沿


EO


方向入射,如图丙所示,小杰想探究反射 光


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


_____ _


(填“


A


”或“

B


”)绕


ON


向前


或向后弯折;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


A


射到


O


点(如图丁所示),但纸板并未与平


面镜 垂直,此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______


(填“在” 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答案】


A


减小水的质量


B





【解析】



【分析】



(1)

沸腾前,上层的水温度较低,上升的气泡遇低温液化,气泡减小。沸腾时,由于此时整


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并且产生水蒸气不


断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水的质量、加


盖或者提高水的初温。



(2)


在反 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始终在同一平面内。



【详解】



(1)[1]


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

< br>减小,并且产生水蒸气不断进入气泡,气泡逐渐变大,所以如图乙中


A

< p>


B


所示,其中


A


图是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情况。



[2]


在这次实验中,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实验的时间,可以采


取的措施是减小水的质量。





(2)[3]


小杰同学在探究“光的 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


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 光线贴着纸板沿


EO


方向入射,如图丙所示,小杰想探究反射< /p>


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


B

< p>


ON


向前或向后弯折,观察纸板


B


上有没有反射光线。



[4 ]


任何反射现象都要遵循反射定律,所以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


线也在同一平面内。




9



小丽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 一块玻璃板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


全相同的蜡烛


A



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


,进行观察,如图甲所示.在此实验中:





1


)为便 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______


(选填“较明亮”或“较 黑暗”)环境中进行;


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 却能在观察到


A


蜡烛像


的同时,也能观 察到


______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


)小丽 选择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______


,此时应用了


______


(选填“ 控制变


量法”、“转换法”或“等效替代法”);


< p>


3


)在确定蜡烛的位置时,眼睛应在

< p>
______


(填“


A


”或“


B


”)侧观察;




4


)点燃


A


蜡烛,小心的移动


B


蜡烛,小丽同学无论怎样移动蜡 烛


B


,都不能与蜡烛


A



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 _





5< /p>


)如果在像


B


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 上


______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


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______


(填“实”或“虚”)像;




6


)把点燃的蜡烛


A


固定在某个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分析数据,得到结论:


“像与物距相等”.你认 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


______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7


)如图乙,玻璃板原来沿直线


BC


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


角度


?



?

< br><90


°)后,蜡烛


A


成的像移 动到点


A


1


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 相等的正方


形,则


?


=_______ ______




【答案】较黑暗


B


蜡烛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等效替代法


A


玻璃板 与水平面不垂直,


像的位置偏离水平面



不能





不可靠



只是做一次实验,结论 没有普遍性,应该多次


改变位置对比物距和像距


45


°




【解析】



【详解】



(1)[1]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环境中进行,这样所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


[2]


能在观察到


A

< p>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


B


蜡烛,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


小;





(2)[3][4]


选择两段完全相 同的蜡烛的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蜡烛


B


与蜡烛

< p>
A


完全相


同,用


B


代替


A



这是运用了 等效替代法;



(3)[5]


在确定蜡 烛的位置时,眼睛应在


A


侧观察,这样即能看到蜡烛

< p>
A


的像,又能看到蜡烛


B



如果在


B


侧观察,是看不到蜡烛


A


的像;



(4) [6]


无论怎样移动蜡烛


B


,都不能与 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水平面不

< p>
垂直,像的位置偏离水平面;



(5)[7][8 ]


如果在像


B


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 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


像;



(6)[9][10]


这样得出的结论不可靠,因为只是做一次实验,结论没 有普遍性,应该多次改变


位置对比物距和像距;



(7)[11]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的连线垂直镜面,连接


A



A


1


两点,然后在连线上作


垂直平分线,这条垂直平分线就是平面镜所在的位置, 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玻璃


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了


45< /p>


°.





10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光的反 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


M


平放在水平桌面


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销面上。





1


)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

A0


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


OB


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


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


_____




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p>


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2


)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则反射角 是


_____


。如果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


镜面上,那么它被反射后就会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的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光路是


_____





3


)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 示,让光仍贴纸板沿


AO


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




射光


_____


(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上的反

< br>射情况与图丙中相符的是


_____


(选填序号)。



【答案】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可逆的



不在






【解析】



【详解】



(1)

①已知入射光线


AO


和反射光线


O B


,多次改变光的入射角度,测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


小,并比较 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因此该实验探究了反射定律中的反射角等于


入射角;② 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


如果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入射角是


0


?



则反射角是


0


?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


是可逆的;


(3)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


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因此若将纸板倾斜 ,如图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


沿


AO


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


射光 线,若此时通过平面镜观察纸板,因为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则看到的图象应为丙图中


的③ 。




三、初二物理



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1



在实验探究



汽化


?


液化中的吸放热


< p>
时,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给左边试管中的水加热, 把水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引导到右边试管内的冷水中:




物质



熔点


/




沸点


/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甲苯




95



111






80.5



218




( 1)


上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在该实验中温度计的感温 泡


里不能选


____


做测温物质


?


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

____




(2)


实验中将左侧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时,可以观察到左管中温度计示数


___ _


(填



升高



?



降低





不变


”< /p>


);试管中水的内能


____


(填



增大



?



减小



< p>


不变



);

< p>


(3)


右侧试管中能说明水蒸气液化的现象是< /p>


____


,能说明液化放热的现象是


__ _


?



【答案】酒精



相平



不变



增大



右侧试管中水面升高



右侧试管中温度计示数升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由表格可知,酒精的沸点


78


℃小于水的沸点,所以 不能选酒精做测温物质


?



[2]


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 p>
(2)[3]


水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观察到左管中温度计示数 不变。



[4]


水沸腾时继续吸热,因 此试管中水的内能增大。



(3)[5]


水蒸气液化成水,水不断增加,所以右侧试管中水面升高。



[6]


液化放热右侧试管中水温升高,因此右侧试管中温度计示数升高。




12


< br>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


如图甲、乙所示,是小明同学在实验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 的两张照


片,其中


_____


是水沸腾 时的情况;



(2)


实验前,向烧杯中 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


_____




(3)


由实验数据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如图丙所示。根据记录的数据,水的沸点是


_____



;可得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


_____




【答案】甲



缩短实验加热时间


98


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水沸腾时,烧杯中水的温度是均匀的,气泡上升时,受到水的压强越来越小,那么气

< br>泡体积会变大,从甲、乙两图可以看到,甲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2]


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是冷水,因为冷水加热,需要更长 时间才能达到想要


的温度,用热水会缩短实验加热时间。



(3)[3]


从图丙可以看到,第


4min


开始,水的温度保持在


98



不变,可以推测水的沸点是


98





[4]


可得出水沸腾时 温度变化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13



小明猜想,水中加入盐后,一定会对水的 凝固点产生影响。



(1)


为了验证这 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


定时间,小明 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记录的数据画成了图像如图甲所示,则由


此可知:该盐 水的凝固点为


________


。在


1 0min~20min


时间内,盐水


________


(选填“吸




热”、“放热”或“不吸放热”)。




盐水浓度



凝固点(





0



0



3%



-2



9%



-6



15%



-11



21%



-18



27%



-2



33%



-0.4



36%



0





(2)


小 明继续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


水的 凝固点,数据记录如表所示。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从


0

开始增大时,其


凝固点


_______

;小明由表格数据判断:当浓度为


21%


时,盐水的凝固点 最低,其值为


?18


℃,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


________


(选填“准确”或“不准确”)。



(3)


通过实验探究,小明联想到:当积雪厚度在


5~15cm


,气温在


0



左右时,路面上的冰雪


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汽车最容易发 生事故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盐,从而



_______


(选填“提高”或“降低”)冰雪的熔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工人的撒盐量对应


的盐水浓度,接近于表乙中各浓度值的哪一个最为合适?


______




【答案】


?2




放热



先降低后升高



不准确



降低


21%



【解析】



【分析】



(1)

凝固图像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凝固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凝固过程中,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2)


根据表中盐水浓度从


0~36%


,凝固点从


0


℃降低然后上升到


0


℃可得出结论;根据前面


的结论,不能根据个别数据得出结 论;



(3)


根据冰雪的熔点和盐水的 熔点对比分析;为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应使冰雪易熔化且


不容易凝固,据此分析。< /p>



【详解】



( 1)[1]


从图像可知:保持不变的温度是


?2


℃,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


?2


℃。


[2]



10min~20mi n


时间内,盐水处于凝固过程中,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2)[3]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的浓度一直在变大,而盐 水的凝固点是先降低后又升


高。



[4 ]


从表格中的数据可看出:盐水浓度为


21%

< br>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


?18


℃,盐水浓度在

< p>
21%


前后如


19%


、< /p>


20%



22%



23%


等还有其它数据,根据前面结论的趋势看,都有可能在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22:2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53121.html

八年级上册天津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的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天津物理全册全套试卷测试卷(含答案解析)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