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魏晋诗歌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3 21:06
tags: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hairy)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



总体概况:



1


、五七言诗歌兴盛。



2


、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



3


、以宫廷为中心形成了一些文学集团,从而呈现出一种群体性 的风格。



4


、成就最高的是陶渊明。



5


、继承两汉文学将五言古诗和抒情小赋推到新的阶段。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和文学批评



一、文学自觉的标志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



第二,


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划分,


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


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二、文学理论和批评著作





(魏)曹丕《典论·论文》





(西晋)陆机《文赋》





(梁)刘勰《文心雕龙》





(梁)钟嵘《诗品》



三、文学总集



①(梁)萧统《文选》





(陈)徐陵《玉台新咏》



第二节




动乱中文人命运与风尚



1


、乱世与乱世文学



2


、文人的命运



3


、文学主题:



①生死主题



②游仙主题



③隐逸主题



第三节




门阀制度及其观念下的创作



1


、士族的形成及其与庶族的对立



2


、寒士的不平



3


、文学家族



4


、宗族与伦理



第四节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1


、玄学的概念



2


、玄学的特征



3


、玄学对文学的影响



①崇尚自然



②言不尽意



③得意忘言



第五节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一、佛教的传入



二、佛经的翻译



三、佛教的兴盛



四、佛教与文学的关系



①有关佛教的著作



②想象世界的丰富



③故事性的加强



④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⑤词汇的扩大



⑥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建安——正始——太康——东晋——南北朝



第一章



建安文学



指从汉末建安元年(


196


)到公元


232


年这段时间的文学,以曹氏父子为代表、以建安七子


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



建安文学的特点



1


、创作具有个性化;



2


、其中诗歌的成就最高,



3


、五言诗创作达到高潮,



3


、乐府诗向文人诗转化,



4


、开启文人诗的时代;



5


、风格上慷慨悲凉,



刘勰在


《文心雕龙·


时序》


篇中论及此期的文学说道


“观其时文,


雅好慷慨,


良由世积乱离,


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后世誉为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 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


、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


作传统,


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


大分裂,< /p>


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同时


又在诗歌中 抒发统一天下、


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 ,


语言自然明白


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建安作家



㈠开一代诗风的曹操



曹操是一代雄主 ,


作为政治家,


他头脑精明敏锐,


文武 策略善于随时而变,


敢于逆流俗而上。


同时他又是一个文学家, 有着深厚的文学修养,是建安文士的领袖。其诗可谓开一代风气。



曹操诗歌的内容



主要有两个方面:



1


、利用乐府诗写时事,真实反映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反映军旅生活。如:


《蒿 里行》



《薤


露行》

< br>、


《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



《却东西门行》等;



2



表现统一天下奋发进取的精神,



《短歌行》



《度关山》


。< /p>


此外还有游仙题材的


《陌上桑》



《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等。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点及价值



1


、曹操留下来的诗全是乐府诗。不过曹操对传统的民歌乐府进行了改造,虽大多袭用汉乐


府旧题,却是旧瓶装新酒,具有时代特点与个人风格,利用乐府诗写时事;


2


、风格梗概多气、慷慨悲凉,宋人敖陶孙评为:


“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作品古直悲凉,


而有一种雄强的气魄和力量。



3


、其 四言诗的创作可谓是《诗经》后的奇响,在两汉以来的文人诗中显得尤为突出,而曹


操之 后,四言诗基本没有出现优秀的创作者。



4

< br>、


《观沧海》是今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曹操对文学发展的贡献



1

< p>
、身体力行进行文学创作。且对传统的文章进行继承或改造,如沿袭《诗经》四言诗的做

< p>
法,利用乐府旧题写时事。被后世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2


、将天下英才招致帐下,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



㈡文士气的曹丕诗



曹丕诗歌的内容:主要为三大类,



1


、宴游诗,写游赏之乐,有比较细致的山水描写,在我国山水诗的发展上有一定地位。< /p>



2


、抒情言志之作。



3



征人思妇的离别相思及思乡之情,


这部分诗最能体现曹丕诗的水平。


《燕歌行》


二首就是


这方面的代表作。



《燕歌行》的分析:



秋景起兴;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一韵到底,形成悠扬的旋律感,表达出感情的细腻委婉。



曹丕诗歌的艺术成就:



1

< p>
、曹丕诗重个人情感的抒发,文士气浓;



2


、追求语言的绮丽,音韵和谐,抒情纤细,



3


、形式上诸体齐备。



曹丕的影响:



曹丕在政治上不及其父 亲雄才大略,但在文学上他有两点历史贡献:



一是写了第一篇 文学专论《典论·论文》


,将文学摆到“不朽”的地位;



二是创作有迄今发现的第一首完整的七言体诗


《燕歌行》

< p>


诗风有文士气,


语言上注意修饰;


抒情性较强,


细腻委婉,


以游子思妇、


离情别绪的内容为多,


可以说曹丕的创作明显表现出


从乐府民歌向文人化转变的新动向。



另外一点就是,曹丕与文士诗酒唱和,开文人雅集的先河。



㈢建安之杰曹植



< br>曹植生平:曹植是曹丕的胞弟,从小聪颖,富于才华。受到时代风气的熏陶和父亲的影响,


少年时就有了建功立业的雄心抱负。


他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


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30


岁前,他过着贵公子的生活,由于才高绝伦一度深受父亲赏识,几次欲将其立为太子,


但最终失败。曹丕称帝后,一直受到曹丕父子的猜忌打击,命运惨淡,


40


岁就抑郁而终。



曹植文学观:

曹植的文学观与其兄曹丕恰恰相反。


他一生念念不忘的是功业之求,


认为文学


是“小道”



“未足 以逾扬大义,彰示来世。


”功业梦想最终幻灭,而其复杂的身世际遇促成


创作上的成熟,成就了文学上的千古名声。



曹植诗歌的创作



根据生平可分为前后两期。



①前期的诗歌浪漫乐观,主要有下面这四类内容:


< p>
a.


反映贵游生活,有一定的浪漫浮华气息。以《名都篇》为代表。



b.


表现同情民生疾苦,关注社会现实,如 《泰山梁甫吟》



《送应氏》


(之一)


(其中“中野何


萧条,千里无人烟”可与曹操的“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王粲的“出门无所见,白骨


蔽平原”相比)




C.


抒发建功 立业的雄心壮志,充满少年的豪杰意气,以《白马篇》为代表。



D.


赠友之作,如《赠王粲》



《赠 徐干》等,感情真挚。



作品分析:










《白马 篇》



塑造了武艺高超、


英勇豪侠的少 年英雄形象,


亦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笔振拔,


接下分别写武艺高超、


杀敌奋勇、

公而忘私视死如归的内心世界,


从外在到内在的


完整形象。



②曹植后期的诗歌表现遭受猜忌打击和怀才不遇的忧愤哀伤,


多运用比兴象征手法,


低回曲


折,


艺术上更臻成熟,


人生遭际的不堪,


带给他 种种心理折磨,


成为他诗文创作的丰厚营养。


以《赠白马王彪》



《吁嗟篇》



《野田黄雀行》等为代表。



后期诗歌类型



1





写遭受迫害而产生的悲愤,如《赠白马王彪》


,主题复杂浑成,情、 事、景交触,是著


名的抒情长诗。



2





借思妇弃妇来抒怀,如《美女篇》



《七哀 诗》




3





述志诗,如《杂诗



仆夫早严驾》




4





游仙诗,如《远游》


,渴望在游仙中超脱现实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1


、曹植被钟嵘称为“建安之杰”


,诗歌特色 如钟嵘所说“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前者主要


指其思想内容上 具有建安风骨的精神,慷慨多气,主体情志充盈丰沛,自有一股遒劲之力;


后者主要指诗 歌艺术形式上的美。



2


、曹植的诗艺 术手段多样,起调往往惊挺,好用比兴手法,词采丰富、典雅流畅。曹植诗


具有丰富的抒 情性和艺术美。



3


、他第一个大力创 作五言诗,整合了前代诗的优秀传统,完成了从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


变。他在当时和后 代有着崇高的地位。



㈣建安七子与蔡琰




1




建安七子:



曹丕

《典论论文》把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称为“七


子”


。是建安文士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七子”


中以王粲成就为最高,

< p>
被称为


“七子之冠冕”



《文心雕龙》




代表作有

< p>
《七哀诗》


和《登楼赋》




《七哀诗》


:汉末大动乱的背景,个人的流离与人民的苦难 相结合,感情沉痛,具有深刻的


时代意义。


艺术上精炼凝重的概 括与典型情节相结合,


善用白描手法渲染悲剧气氛,


寓抒情


于叙事中。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也有很高声誉;



刘桢诗有赠答、游乐诗两类。



刘诗“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凛霜,高风跨俗”


,以气势取胜。如《赠从弟》之二




女诗人蔡琰身世苦难,写有五言体的自传性 叙事长诗《悲愤诗》


,悲情深长,有很高的艺术


性。

< p>


写汉末动乱中人民尤其是女子的苦难,


叙事抒情 完美组合,


重细节和心理刻画,


是著名的抒

情味儿浓的叙事长诗,对后世叙事诗有影响。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1

< p>
、建安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志向远大,于是造成“雅好慷慨”


< p>
“志深笔长”的特色,



2


、而乱世中人生多变故,生命苦短,诗又带悲凉色彩。



3< /p>


、建安文学个性张扬,如曹操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曹丕诗便娟婉约,文士气浓;曹植< /p>


诗骨气词采兼备。王粲诗歌的自伤特征。



作业



1


、名词解释:建安风骨







建安七子




2


、曹操诗歌的内容及其特色。



3


、曹操对文学发展的贡献。



4


、曹丕诗歌的艺术成就。



5


、曹植前后期诗歌创作不同的主要表现。



6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正始文学



魏末的社会政治思想状况



1


、从魏末的正始元年(


240


)起,大约


25


年的时间,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集团为夺取

< br>最高政治利益,


与曹魏集团展开激烈的夺权斗争,


采取种 种高压残酷手段迫害异己人士。


广


大士人功业追求之想破灭,< /p>


于是在士林中兴起崇尚道家的虚无超脱思想——玄学,


追求个体< /p>


的逍遥旷放,另一方面又对生命充满悲观消极思想。传统的儒家思想式微。



2


、正始文学的特点



指魏末正始元年(


240


)起,魏晋易代之 际的文学。具有以下特点:



1


、内容 上揭露现实的黑暗恐怖,表达清虚远祸的思想;抒发“忧生之叹”和“迁逝之悲”



作品充满生命飘忽的悲哀消极情绪。



2< /p>


、从文学反映现实的角度说,正始文学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表现手法则与建安有所不< /p>


同,多运用比兴象征、用典,风格隐晦。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嵇康。



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



1


、阮籍



简 介:


阮籍是


“竹林七贤”


之一,


是魏末著名的任诞人物之一。


服膺玄学,


生活 上恣情任性、


放浪形骸,激烈抨击时俗礼法,嗜酒成癖,对司马氏的艰险篡权行径十分痛 恨,



为远祸全


身而喜怒不形于色,口 不藏否人物。为敷衍司马氏,曾不得不出任过一些官职。



阮籍诗歌的内容:



最能代表正始文学 特色,阮籍


82


首《咏怀》组诗,开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影响 深远。组


诗内容丰富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抒发济世之志,充满慷慨之情的;



2


、抒发苦闷孤独情怀的,深广写出对时光、生命、世事等的复 杂感受,情意忧愤深广;



3


、写游仙、隐居出世情怀的;



4


、在关注现实方面,指斥曹魏政权荒淫腐败,讽刺礼法之士的虚伪 。



阮籍诗歌的特点:



1


、阮籍诗风格隐约曲折,


“言在耳目之内


,


情寄八荒之表”



“ 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2


、多比兴、象征寄托,意旨深藏,这些都使诗歌更具有文人性,与建安风骨一脉相承。对


后代影响极大。



分析“夜中不能寐”篇:诗中 清风、明月、孤鸿、林野等意象渲染出的凄清孤寂的氛围,表


达的忧生主题。

< p>


嵇康



生平简介:竹林 名士之一,与曹魏宗室有姻亲关系。玄学大师,称“越名教而任自然”



“非


汤武而薄周孔”


,一时士林领袖。个性不羁孤傲正 直,


“轻肆直言,遇事而发”


,不趋附司马

氏,后被诬陷杀害。奚落钟会、与山涛绝交、临刑前


3000


太学生为之请愿。



嵇康作品及其特点:



1


、诗以《赠秀才入军》稍为可道,其中充满玄学的美学趣味,是后来泛滥的玄言诗的先兆,

< p>
如“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2



嵇 康诗以四言成就最为杰出,


多表现诗人高蹈独立,


鄙弃功名的形 象。


嵇康诗语言天成,


风格清峻。



作业



1


、阮籍诗歌的内容及其特点



2


、嵇康诗歌的特点



第二章



两晋诗坛




西晋的文学基本上是士族的文学。


由于士风浮华和不够积极健康,


创作上思想贫乏,


现实性


不高,崇尚绮丽繁缛的文风,追求技 巧,且模拟风气重。可谓“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文心 雕龙·明诗》



。从体裁言,西晋文学以诗歌创作为主,文赋方 面也有一定成绩,但


都表现出上述特点。文士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 br>,以左思的创作较有成就。



太康诗风



太康诗风:


西晋太康时期诗以陆机、


潘岳等人为代表所创作的诗歌风貌,

< br>内容上偏重于拟古,


形式上追求技巧的完美,诗风繁缛。







拟古方面摹拟《诗经》


、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

< br>,摹拟中,文辞风格趋于华美,文人气


渐浓,如陆机的创作。


诗风繁缛,繁指繁复详尽,缛指华丽,表现为:



1


、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如陆机、张华的诗。



2


、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如潘岳《悼亡诗》




3


、句式由散 行趋向骈偶,如陆机《赴洛道中作诗》





左思



西晋 文坛上最为杰出的诗人,钟嵘将其列为“上品”


。出身低微,有文才,随妹左棻入宫移< /p>


居京师,撰写《三都赋》而声名鹊起,但写形胜物产,博物取胜,文学价值不高。其真正有


成就的是诗歌《咏史》八首,非一时所作,



《咏史》八首的主要内容有:



1


、揭露门阀制度的罪恶;



2


、赞美古代贤士,表达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荆轲饮燕市)




3


、表现英雄不遇的感慨。



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1


、钟嵘《诗品》



“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 谕之致。


”典即多用史实,怨即不平,借古讽


今的手法用得精当 贴切,


“得讽谕之致”是指其作品有鲜明的批判现实的精神。



2



《咏史》借歌咏历史史事以咏怀, 手法精切,写自己的抱负和寒门不遇的不平,尤其是对


门阀制度压制人才进行强烈的抨击 ,


内容深刻,


继承了建安诗歌优良的现实主义传统,

< p>
情调


高亢,笔力刚劲,拔萃于流俗,钟嵘称之为“左思风力”




郭璞



跨西晋与东晋的人物。精通历法卜筮,永嘉初避乱江南。后因以卜筮“无成”谏阻王敦谋反


被杀。创作以《游仙诗》为代表作。非一时一地之作,


“列仙之趣”即描写高 蹈仙举慕长生,



“坎壈咏怀”


寓含寄 托写内心忧患兼具,


反映出文士在晋末乱世的忧戚。


游仙诗在晋 末随


着玄学的兴盛越来越多的出现。该题材最早可以追溯到《离骚》



游仙诗:


诗歌以游仙名篇起自 曹植,


但以游仙为题材则可上溯到战国时期,


一类源自


《楚辞·



游》


,多写 因不得志于时而兴起的复杂感受。一类源自秦汉时,多写求仙访药,追求长生。



郭璞游仙诗“辞多慷慨”



“坎壈咏怀”


,多写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苦闷,实为借游仙来抒


怀的作品。郭璞 诗文采富丽,继承诗骚比兴寄托传统。



东晋文学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



16


年之久,异族入侵,晋室南渡,在世 家大族的支持下建立东晋,


偏安江南,政权相对稳定,但门阀势力大为膨胀,

< p>
“王与马,共天下”


。士族累世公卿,注重


谱牒之 学,标榜家世。并利用婚姻血缘巩固权利,与庶族互不通婚,士族、庶族的矛盾越来


越大 。



大批文士在西晋末的动乱中被杀,


加上手握特权,


故东晋的士大夫崇尚玄学,


热衷清谈不婴


俗务,没有多少社会热情,文学上也缺乏创作激情,作家作品都少。尤为重要的是,由于玄


学浸润,玄言诗占据了诗坛主流。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才打破诗坛沉寂的局面。< /p>




玄言诗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21:0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52803.html

魏晋诗歌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