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摘要:
英汉习语由于来源于不同的生活环境、
宗教信仰及神话、
历史发展及风俗习惯等方面,
其
文化
< br>内涵往往具有巨大的差异,
因此在处理这些饱含文化特质的内容时,
我们应当针对具
体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理方法,或直译,或意译,或直译加注,
或套译,或直译意译兼用,以
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习语。
关键词:
英汉习语
,
文化差异
,
翻译
方法
1.
引言
< br>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文化反映相似或相异的文化。
古德诺夫在
《文
化人类学与语言学》
中指出:
“一个
社会
的语言
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
语言和文化是部
分和整体的关系,语
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
人在学习和运用语
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
1
](
P109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
这种文化是在特定自然环
境、历史条件和社会现实中形成的,具有特殊性。
<
/p>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是民族思想和智慧的结
晶。广义的习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
p>
习语,它们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但由于它们来源于不同的生活环境、<
/p>
宗教信仰、
历史及生活习俗等方面,
承载
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质和文化信息,
成为翻译中的
难点。
本文通过对比英汉习语的来源,
拟找出英汉文化差异的根源,
并据此提出英汉习语翻
译的方法。
2.
习语来源
习语是语言长期使用的结果,
是人民大众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与人和人生活的环境密
切相关
,因此,习语的来源包括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
理状
态、价值观念、日常生活等[
2
](
P
13
),下面我们分别从生活环境、历史发展、宗教
信仰及神话
等几个方面对比一下英汉习语的来源及其文化内涵。
2.1
生活环境
英国是一个岛国,
其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
海上
运输业与捕鱼业在英国经济中都占有
重要的位置,这就使得
英语
中有许多关于水和鱼的习语[
2
]
p>
(
P49
-
57<
/p>
)。比如,
allatsea
(全在海里
)指不知所措;
allhandstothepumps
(所有
人都去抽水)指情况危险,要全力以
赴;
likeafisho
utofwater
(像离水之鱼)
指处在陌生环境中,
不自在;
drinklikeafish
(像
鱼儿那样喝)比喻能喝;
abigfishinalittle
pond
(小池塘里的大鱼)指在小范围内出名的
人,矮子中的
巨人等。而汉民族地处亚欧大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许多习语与农业相
关[
3
](
P138
),
比如:“五谷丰登(
abundantharvestofallfoodcrops<
/p>
)”;“挥金如土
(
spendmone
ylikewater
)
”;
“种瓜得
瓜,
种豆得豆
(
Asyousow
p>
,
youshallmow.
)
”;
“面
如土色(one’sfaceturne
dwhite/pale)”等。
2.2
宗教信仰及神话
p>
英语国家人民多信仰基督教,
很多习语来源于圣经及莎士比亚作品,
同时受希腊、
罗马
文化影响,也有许多
习语出自希腊罗马神话等
[
4
]
(
P86
)
。
如:theappleofone’seye
(掌
上明珠)(出自《圣经
?
旧约
?<
/p>
诗篇》);
aneyeforaneye
,
atoothforatooth
(以眼还眼,以
牙还牙)(出自《圣经
?
旧约
?
申命记》);
sourgrapes
(酸葡萄)(出自《伊索寓言》);
one’spoundofflesh
(某人的一磅肉)喻指合法但不合理的要求(出自莎士比亚作品《威尼
斯
商人》)。
而中华民族主要
信仰佛教与道教,敬奉天神,
汉语许多习语来源于佛教、道教,以及古
< br>代一些经典名著
[
5
]
(
P250
)
,
比如:
“借花献佛
(
presentBuddhawithborrowedflowers
)
”;
“临时抱佛脚(
takemeasureson
lywheninurgency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Everyonehashis/herownstrongpoint.
)”;“精卫填海
(
jingweideterm
inestofillupthesea.
)”(出自《山海经》)等。
2.3
历史发展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其社会发展的如实记载,
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同时也会给习语
打上深
刻的烙印。比如英国历史上曾受过罗马人、条顿人(包括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
人)
、斯堪的纳维亚人等入侵,同时,英国也曾在北美建立过殖民地,而两次世界大战英国
都
是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些历史都会反映在英语习语中[
2
](<
/p>
P28
-
45
)
。比如,
AllroadsleadtoRome.
(条条道路
通罗马)
,
比喻殊途同归
(受罗马人影
响)
;
thefifthcolumn
第五纵队,比喻“敌人派入的间谍”(西班牙内战时一队派做内应的兵力,二战前奏);
thecoldwar
冷战
(美苏二战后的
政治
影响)
;
themost-
favored-nationtreatment
最惠国待
遇
(美英经济影响)。汉语中也有很多与历史联系紧密的、具有明显历史文化特质的习语。
比如:“说曹操曹操到”(
speakofthedevilandheappears
)(三国故事);“暗渡陈仓”
(
im
plysomethinggoingoninsecret
)(项羽、刘邦的故事);
“望梅止渴”
(
tosuppressthirstiness
bylookingatgreenplums
)(三国故事);“请君入瓮”
(
topunishoneinthewayonethoughtup
byhimself
)(唐朝故事);“跳槽”(
jobhop
ping
)
(改革开放词语);“下海”(
gointobusiness
)(改革开放故事)等。
不同的风俗习惯对习语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主要体现在饮
食、动物、颜色、数字等方面。
比如:英语中用主食
bread
andbutter
(面包和牛油)喻指生存之道,
hardc
heese
(硬奶酪)
喻指倒霉,
以“
Everydoghashisday.
(每只狗都有他的好时光)
”比喻“人人都有得意的日
子”,
中国人主食以米饭为主,
餐桌上多有小菜、
酒肴等,烹调离不开油盐酱醋??对于狗
p>
的态度,
常以贬义为主,
这些与英语有所不
同
[
6
]
(<
/p>
P132
)
。
比
如,
“小菜一碟”
(
apieceof
cake
)
比喻做一件事很容易,“添油加醋”(
addhighlycoloreddetailsto
)比喻夸大其词,还
有
“酒足饭饱”(
havedinedandwinedtos
atiety
),“狼心狗肺”(
cruelandunscr
upulous
)
(指人的心肠坏),“狗仗人势”
(
likeadogthreateningpeopleonthest
re
ngthofitsmaster’spower)等。
3.
习语翻译方法
由于英汉习语来源不同,文化内涵有时相似,
有时差异很大,
因此在翻译习语时,
应当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仅要保全原文内容,更要做到简洁、流畅,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下
p>
面是一些翻译习语时常用的方法。
3.1
直译法
如果英汉习语在形义方面完全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直译既能再现原文的比
喻形象和
意义,又能保留原文独特的表现手法。比如:
(
1
)
Strikewhiletheironishot.
趁热打
铁
(
2
)
Weregardthewarbetweenthet
wonationsasanimperialistdog-eat-dogtypeofwar.
我们认为这两国之间的战争是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狗咬狗的战争。
3.2
直译加注法
有些习语直译后,
仍不能把原
意准确表达出来,
可以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
对文化信息
作必要的补充和解释,
从而最大限度地传达习语固有的文化内涵,
p>
使读者尽可能领略原作的
风姿和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