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何新《肇论》诠释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3 14:11
tags: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单板机)


何新《肇论》诠释




何按:《肇论》,后秦长安释僧肇作,乃中古中国佛学中关于本


体论思辨之重要名著。



僧肇,释僧肇,释谓释迦,乃僧人之通姓。俗姓张,南北朝时 北


朝后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符健据关中,国号大秦 。至符


坚末年,姚苌篡立亦号为秦。故史家乃以前后字别之。)生于晋孝武


帝太元九年(公元


384


年),卒于晋安帝义熙十年 (公元


414


年),


死时三十一岁。< /p>



僧肇寿命虽短,但在中国佛教史上有重要影响。僧肇是鸠摩罗什


门下最有影响的弟子之一。


他曾亲自参与其师鸠摩罗什主持的大 规模


译经活动。



鸠摩罗什全面系统地 译出了大乘佛教空宗的理论经典,故而僧肇


就有机会完整地吸取关于般若性空的佛教思想 ,


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


究,


写下一系列 论著,


对魏晋以来流行的佛教般若学各派学说进行总



(般若,


梵语谓大智慧。


谓般若学,

< p>
涉及本体与思维及我性之关系)



所谓空宗,即本 体及意识皆空无之论。



僧肇的著作甚多,而以《肇论》最为出 名。因他法讳肇,故所论


称《肇论》。《肇论》阐述了大乘佛教般若性空的学说。由于在 般若


学(相当于西哲之认识论)


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巨大,故 所论或被


称誉为“东土解空第一”。



《肇论》


主要由四篇论文组成,即《物不迁论》、


《不真空论》 、


《般若无知论》、《涅无名论》。



僧肇本传略云:僧京兆人,历观经史备尽坟籍。志好玄微,每以


庄老为心要。故叹曰:美 则美矣。然其栖神冥累之方犹未尽善后。见


旧《维摩经》,欢喜顶受;乃言始知所归矣。 因此出家,学善方等,


兼通三藏。闻罗什在姑臧,自远从之。什嗟赏无极,及什来长安, 肇


亦随入。


姚兴敕令入逍遥园详定经论。


所著


《肇论》


(四论)


并注


《维


摩经》,及制诸经论序,并传于世。




绪论:宗本义



何按:宗当读综、总。宗本义,即总论全经本义也。



【旧疏:宗本义四论所崇曰宗。本谓根本通法及义。法有通别,


通者,即 实相之一心。中吴净源法师云:然兹四论宗其一心。然四论


虽殊,亦各述此一心之义也。 别者,即四论所宗各殊。所以尔者,非


一心无以摄四法,


非四法 无以示一心。


即一是四即四是一。


义谓义理,

< br>依前法体以显义相。法通义通,法别义别。此中四段之义如其分齐,


是下四论之所 宗,据此非宗本无以统四论,非四。】




经文:



本无,实相。



何按:


本,


本体,


本质,


本性。


“本无”


二字实际就是一种悖论:




1


)有所谓本体,而此本体是无。




2


)根本无有所谓 本体。



实,实体。相,《说文》:“省视”,相之本意为目测 树木之高


矮,引申,所见曰“相”,略对应今语之“现象”。陈康尝以“相”

< p>
译西哲柏拉图之“意缔”(


Idea


)。



相、象二概念有微妙之不同。目所见之物象曰“相”(主观),


物所现之象曰“现象”(客观)曰“象”。



实相:所谓“实体”只是主观之“相”。




法性,性空,缘会;一义耳。


< /p>


何按:


佛经言法,


殊难正解。

< p>
其语源本梵语


Daharma


< br>即达摩也。


法,


一指律法,


二则 万物皆法,


包括法则,


律法,


规律,< /p>


道法,


方法。


所谓“万法”也。



法性,性空:即万法本于一性,此性(本性)是空无。



缘,攀联曰缘,遭际曰缘,偶然曰缘。会,覆合曰会。




何则?一切诸法,


缘会而生。


缘会而生,


则未生无有,


缘离则灭。



何按:何则,为何,为什么?一切不同的“法”,都是攀援因果


而发生。


攀援因果而发生,


则不发生就等于 不存在,


离开因果即消失。




如其真有,


有则无灭。


以此而推:


故知虽今现有,


有而性常自空。


性常自空,故谓 之性空。



何按:如果法、物以及物法都是真有,那么应当永存 不灭。以此


推理:就知道虽然当前为有,本性实际是空幻。本性是空幻,所以实


体本性是空幻的。




性空,故;故曰法性。



何按:本性是空幻的,所以。所以万法也空幻。




法性如是,故曰实相,实相自无。非推之使无,故名本“无”。



何按:


万法本性如此


(空幻)



所以说实存的只是所见之


“相”



而“相”的本体是空无。而且并非推论才知它是空无,而是它本身就


叫空无。




言不 有不无者,不如有(正)见、常见之有,邪见、断见之无耳。



何按:邪见,与正见相反之偏见。断见,不常见。




若以有为有,


则以无为无。


夫不存无以观法者,


可谓识法实相矣。


虽观有 而无所取相,然则法相为无相之相。



何按:如果以为存在是存 在,也就以为不存在即虚无。但不从空


无处观照万法,才算是知道法的真实本相。对所见 存在不执着,万法


的本相是空幻之相中的相。




圣人之心,为住无所住矣,三乘等观性空而得道也。性空者 ,谓


诸法实相也。



何按:

< p>
圣人之心,


住于虚无之所。


本性为空幻,


一切所谓


“法”



实体 也都是“相”。




见法实相,故云正观。若其异者,便为邪观。



设三乘不见此理,则颠倒也。是以三乘观法无异,但心有大小为


差耳。



“沤和般若”者,大慧之称也。诸法实相,谓之“般若”。能不


形证,沤和功也。适化众生,谓之“沤和”。



不染尘累,般若力也;然则般若之门观空,沤和之门涉有。


< /p>


何按:沤和者,沤和俱罗舍,梵语,旧译方便智慧(般若),感


知 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诠注:“沤和俱舍罗波罗蜜。” 沤和俱


舍,此云善巧方便。随机利物,称适缘宜也。菩萨运平等大慈之心,


教化众生,不生厌倦,是名沤和俱舍波罗蜜。】




涉有未始迷虚,


故常处有而不染。


不厌 有而观空,


故观空而不证,


是谓一念之力,权慧具矣。一念之力 ,权慧具矣,好思,历然可解。



何按:有者,存在。空者,空无。权慧者,智慧,智性也。


< /p>


【《维摩诘经》解:权智又称有智,后得智,或称为方便(梵语


称 沤和)



就一般而言,


通达事物本来是 空即真谛的道理,


应是实智。


般若实智是观空,沤和方便是涉有 ;涉有并不失实相空性,所以菩萨


常处三界,不被诸惑所染。】




泥洹尽谛者,直结尽而已,则生死永灭。故谓(何按:在此 当增


一“无”字)【无】尽耳;无复别有一尽处耳。



何按:


直结,


了结。


尽 ,


有限。


生死永灭,


则无生无死,


即无尽,


无限。



(以上宗论)



物不迁论



【解题】何按:



迁,移也,变也。不 迁即不移不变。物不迁,乃以空间概念借喻


时变,谓物变为幻,同一为真,故“物、法” 历幻变而仍不变,此同


一性,即物不迁变也。




【经原文】



夫生死交谢,寒暑迭迁,有物流动,人之常情。



何按:“物”在时间坐标(“寒


/


暑”)中发生“相 变”(“生


/


死”)。这种“相变”造成物态在时间坐标系统中 变迁流动的感觉。




余则谓之不然 。何者?放光云:法无去来,无动转者。寻夫不动


之作,岂释动以求静?必求静于诸动。 故,虽动而常静,不释动以求


静。故,虽静而不离动。



何按:“虽动”而“常静”。动变之假相,动变之后有恒静不动


者,是 谓本体即“真如”。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14: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50589.html

何新《肇论》诠释的相关文章

  • 余华爱情经典语录,余华爱情句子

    余华的经典语录——余华《第七天》40、我不怕死,一点都不怕,只怕再也不能看见你——余华《第七天》4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

    语文
  • 心情低落的图片压抑,心情低落的图片发朋友圈

    心情压抑的图片(心太累没人理解的说说带图片)1、有时候很想找个人倾诉一下,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最终是什么也不说,只想快点睡过去,告诉自己,明天就好了。有时候,突然会觉得

    语文
  • 经典古训100句图片大全,古训名言警句

    古代经典励志名言100句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

    语文
  • 关于青春奋斗的名人名言鲁迅,关于青年奋斗的名言鲁迅

    鲁迅名言名句大全励志1、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便成了路。下面是我整理的鲁迅先生的名言名句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

    语文
  • 三国群英单机版手游礼包码,三国群英手机单机版攻略

    三国群英传7五神兽洞有什么用那是多一个武将技能。青龙飞升召唤出东方的守护兽,神兽之一的青龙。玄武怒流召唤出北方的守护兽,神兽之一的玄武。白虎傲啸召唤出西方的守护兽,

    语文
  • 不收费的情感挽回专家电话,情感挽回免费咨询

    免费的情感挽回机构(揭秘情感挽回机构骗局)1、牛牛(化名)向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报案,称自己为了挽回与女友的感情,被一家名为“实花教育咨询”的情感咨询机构诈骗4万余元。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