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第一家族:
2000
年共出
59
位宰相
59
位将军!
外国学者专家把裴柏村誉为
“中国名
人第一村”
。
该村位于山西涑水河畔的闻喜县内,
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间,曾出了
59
位宰相,还
走出
59
位大将军,可谓“将相接武、公
侯一门”
,中国“宰相村”
,由此而得名。
< br>
谁给人类留下历史文化遗产,
谁便永
恒。
曾兴隆辉煌两千余年的裴氏家族,
如东逝之水,
已成烟云,但裴氏家族创造的独特的“裴氏文化人才奇观”
,为中国留下了
一笔宝贵的历史
文化遗产。裴柏树,这个小小的村子,不但是裴姓的发源地,也是声名远
扬的“中华第一宰
相村”
。当年的裴柏村,周围的土岭上漫山遍
野都是茂密的柏树,是个风水宝地,裴氏就是
在这里生生不息延续至今,而裴姓和柏树的
结合,就有了“装柏村”的村名。
今天的
裴柏村与古时候相比,自然环境没有多少改变,所幸的是,新拓宽的大运二级
公路从裴柏
村西边擦肩而过裴氏后裔不失时机而又理直气壮地在村口路边树起了一块
“中华
宰相村”的石碑,因此,古老的裴柏村虽然寂寞、但并不苍凉。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千多年
间,这个不起眼的村子,竟了过
59
位宰相,
59
位大将军。
“天下无二裴”
,这话不是裴氏家
人的自夸,
而是北宋文学大
家欧阳修对裴氏家族的评价。
这几个字不光被写在墙上,
还刻成
了石碑,
立在裴晋公祠大门右首。
仔细
品味这句话的含义,
一则是说天下裴姓都出自山西闻
喜一系;二
是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姓氏能出其右。
p>
从侯马沿大运路南行十多公里,只见眼前一道叫凤凰垣的岭子由东南方向包围过来,
它的对面,则有呈弧形排列的九座小山包环拱着,人送雅号“九凤朝阳”
,而中间那块被隔
离出来的平坦沃土,也就成了古代相学家眼中的“风水宝地”
:完整而不封闭,独立而又自
然延伸。
据说是吸
纳了来自关中、
帝都长安,
乃至有仙人居住的终南山所凝聚起来
的
“王气”
、
“仙气”
,
注定要出具有经天纬地、治国安邦之才的大人物来。
裴柏村阴阳交合,占尽地理,
成为风水之主。也许正应了相学家、风水先生的“预言”<
/p>
:大约在三千年前的周孝王时,裴
柏的人才开始往西走,汉唐以来
,终于走出了裴秀、裴寂、裴炎、裴度为代表的五十九位宰
相、
五十九位将军,
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吏更是多达三千余人,
裴氏大
家族成为河东大地上蔚
为大观的名门望族。
p>
望族世家的奇迹裴晋公祠在村西的高坡上,大门前是一级级通天般的台阶,尚未登临,
让人先有了仰之弥高的感觉,拾级而上,
又有了拜谒先贤的崇敬。
p>
祠堂门前空荡荡的,
紧挨
着的大运公路上,
车来车往,不时带来一阵阵噪音,一次次地打破祠堂门前的宁静。推开铁
栅门,
院子里静悄悄的,
没有古祠堂里该有的亭台轩榭,
也没有风景名胜区该有的四季花木,
看不见与裴氏家族历史地位相当的富丽堂皇,
p>
更感觉不到端庄凝重的气氛。
只有对面照壁上
阴刻的几位裴氏先祖像,平静而又典雅,才让人隐约感到了这里确曾有过的辉煌。
p>
裴晋公祠当年叫裴公祠,即裴家祠堂,始建于唐贞观五年
(629<
/p>
年
)
,因裴度封晋国公,
改名晋公祠。据说当年的裴公祠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有三进大院,是一座构建宏伟的宫殿
式建筑,有山门、仪门、献殿、正殿。明嘉靖二年重修过。可惜一部分建筑毁于
1947
年的
战乱。使裴家祠堂真正遭受灭顶之灾的是
1958
年大跃进,那一年,裴家祠堂里,无数珍贵
< br>碑刻被用去建房、修水库,无数精美的木雕被拆去烧毁,
千年名祠就这样毁于一旦
。好在浩
繁的史籍和洋洋大观的
《裴氏世谱》
< br>记载着裴氏的荣耀,
好在裴氏家族中无数杰出人物在历
史
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不容埋没。
据《裴氏世谱》记载,世代裴氏家
族中仅正史立传与载列者,就有
600
余人;名垂后世
者,不下千余人。裴氏家族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
这样一个星光灿烂人杰辈出的望族世家里,
随便拉出一个来,
都足以建祠立庙,
供后人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