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
《跨文化交际》
p>
是英语翻译专业一门必修课,
该课程就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介绍
并
作对比研究
,
授课内容主要涉及语
言
,
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话题。该课程有助于增强文化差
异的敏感性,
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
有助于英
语翻译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
从第三至第八学期开设,学生可根据具体
情况在其中任一学期学习该课程。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该课程旨在扩
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
,
以提高学生
的交际能
力。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
,
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
只注
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
及交际能力的提高。
近年来国内学者
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比,
训练学生灵
活运用语
言知识
,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 <
/p>
减少和避免误解。
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
差异的敏感性
,
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
为英语翻译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
提高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
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
提高驾驭英
语语言的能力
,
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
该课程授课形
式
为系列讲座
,
以讲解为主
,
课堂讨论为辅。
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
识中西文化的异同,
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中
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
识别
,
但
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
东西方在历史
,
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
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
,
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其它文化和文学类课程密切相关,
有助于学生扩充知识面,
p>
不断完善认知结构,
为英语翻译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繁华仪实践能力的
培养奠定基础。
五、学时与学分
:
学时:
36
学时。
学分:
2
学分。
六、教学内容:
< br>该课程涉及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
,
关于文化的定义和模式
,
基础理论
,
比如集体主义与个
体主义。该课程还讨论语言交际中的具体问题
,
比如介绍与问候
,
词语的使用
,
非言语交际
,
价值
观念
,
对时间
,
空间的看法
,
对教育
,
工作的态度
,
人际间的关系
,
家庭观念
,
以及文化冲
突
,
文化休克等问题。
第一章
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
举例说明中国人与英美人士交际中存在的误解或问题。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
要求学生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中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
交际失败的深
层原因不只是语言问题
,
而是价值观念
,
经济基础
,
道德观念等因素在起作<
/p>
用。
第二章
文化的定义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
文化的含义<
/p>
,
人类学家对文化的解释。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
掌握文化的
定义
,
了解文化内涵的差异。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
不同层面的
文化
,
以及学者对文化不同分类。
第三章
交际的模式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
交际的基本理论模式和人际交流的三种主要模式。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
要求学生了
解并掌握不同模式的差异
,
跨文化交际中的要素和特点。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
用信息论对交际过程的解释。
第四章
跨文化交际理论
--
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
文化划分
重要理论之一
:
某文化是属于个体主义还是集体主义特性的。<
/p>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
掌握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别特征及属性;中国文化主流的属性是什么。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
中国文化基
本属于集体主义而美国等西方文化则属于个体主义文化。
中国文化是否处在
由集体主义向个体主义文化转型的过程之中
?
第五章
介绍与问候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
介绍及问候
常用语句
,
正式与非正式介绍用语的区别
,
人际关系与问候语的使用。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
掌握各种形式的问候及介绍用语。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
把握年龄
p>
,
地位等因素对问候语和介绍用语使用的影响。
第六章
语言使用规则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
美国人的直率<
/p>
,
邀请方式。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
了解西方人
的行为特点
,
与中国人的行为作一比较。
本章教学重点及难点
:
美国人与中国人邀请方式的异同。
-
-
-
-
-
-
-
-
-
上一篇:六年级同步阅读答案
下一篇: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专业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