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守拙
弓长
①有诗云“羁乌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
其实,<
/p>
守拙并不是五柳先生的首创,
老子曾说过大巧若拙。
陶潜以后,
也有“文以拙进,道以拙成”“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讲
的都是对守拙的推崇。
《艺经》有云“凡棋有善巧者,勿与之
斗巧,
但守我之拙,
彼巧无所施”,
此
之为守拙。
守拙是古代围棋九等之末,
因其棋力尚浅,对弈之时
往往漏洞百出,谓之拙。但其往往及时发现
并修正错误,谓之守。“守拙”虽为棋品之下
下品,但“守拙之道”
却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②守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生活态度。有了这样的人生定力,就能
摆脱私欲的羁绊
,视名利淡如水;就能战胜前行路上的困难,一步一
个脚印,
拾
级而上、
奋力攀登。
守拙不仅是一种品格,
也是一种智慧,
日日积累,久久为功,方见其真谛,享其果实。
③齐白石年过九旬,发现自己画功不如以前,便每天苦练描红,
< br>临摹历代名画经典。儿子不解:“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红这
般初级的东西
?”旁人更是戏为“呆拙”。描红乃初学者入门功课,
是“小儿功”。而这位书画名家,
却临池不辍,焚膏继晷,从最基础
的一笔一画,虔诚砥砺,法度严谨,回炉作业。
④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知道自己这辈子靠读书发达无望,遂“发
p>
愤教督诸子”,
对长子曾国藩更是毫不松懈。
但是他的教育方法十分
落后:只知道一味用蛮力。他要求曾国藩,不读懂上一句,不读
下一
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
觉。“守拙”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有效的,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基
本功,不留
遗弊。虽然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九年,但是一旦开窍之后,
后面的路就越来越顺。中了秀才
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又四年,
高中进士。而那些早早进了学的同学,后来却连举人
也没出来一个。
所以曾国藩在《送郭筠仙子南归序》中说:“君子赴势甚钝,取道甚
p>
迂,
得不苟成,
业不苟名,
艰难错迕,
迟久而后进,
铢而积,
寸而累,
及其成熟,则圣人之徒也。”
< br>⑤武林道语“入门先站三年桩”,桩基功底不牢,终生仅能花拳
绣腿。干事创业,
唯有务实归真,沉稳内敛,才能成功。如果心浮气
躁,急于求成,
到头来只能“山河依旧”。车著明在瞬息万变的数据
王国里,是火箭腾飞的护航者,扎
根川西大凉山
21
年,潜心航天发
射数
据处理研究,
托举
70
颗卫星奔向太空
。
在曲折传奇的人生路上,
他是不知疲倦的奔跑者,从一名中专
生,自学考上大专、本科、研究
生,成为火箭数据处理专家;从湘西贫穷的小山村跑到县
城,再到省
城,再甘愿跑到大凉山深处。在平凡单调的生活中,他是抱朴守拙的
苦行僧,他的《数学手册》用了
28
年,已泛黄
脱页;他家的地板用
了
20
年,已褪色
开裂。为了少年时的读书梦,他凌晨
3
点爬起来学
习,困得睁不开眼睛,就把头扎到冷水里。为了航天梦,他一次次向
未知领域
发起冲刺,实现了发射中心一次次零的突破。
⑥“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是读书求学之拙。多少人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