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主页 > 英语 >

写景文言阅读题

作者:高考题库网
来源:https://www.bjmy2z.cn/gaokao
2021-02-13 13:35
tags:

-

2021年2月13日发(作者:科教兴国战略)


写景状物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



游摄山栖霞寺记



[明]王世贞



余以三月朔赴留都


,从京口陆行且百里,始及龙潭驿。大雨,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 /p>





江相胶带 而行,如是者凡二十里。雨益甚,江山之胜顾益奇,秀色在眉睫间,应接不暇,



欣然忘其衫屦之淋漉也。抵驿,与儿子骐及张生元春小饮。呼驿宰,问以摄山道,甚难之。


谓:


“径险而受雨则泞,可无往也。




余兴发,不可遏。


质明起,遂取所向道。时晓色熹微,与霁色接,溪流暴涨,不绝声。然所过诸岭多童




至中凹处,忽得苍松古柏之属,是为摄山。趋驰道数百步, 得寺曰栖霞。右方有穹碑,唐高


宗所撰,碑阴“栖霞”二大字,雄丽飞动,疑即唐人笔也 。稍东,拾级而上曰山门,一碑卧


于地,拂而读之。后拾级复上,与元春、儿骐由殿后启 左窦而出,探所谓千佛岩者。其阳




石塔,塔不甚高,而壁金刚力士像于四周,颇巧致。塔左圆池,一泉泓然满其中,石莲花蹙



沸而


起,僧咸资


汲焉,曰品外泉。 兹泉陆羽



未品也。






循千佛岩沿涧而进,迤 逦不可穷,时旭日渐融,草树被之,葱茏有光泽。涧水受雨,争


道下迸,势如散珠,声若 戛玉。僧以酒茗从,兴至辄酒,足疲辄茗。已,由中峰涧过岭,其


直如截者曰天开岩。中 仅通一线径,虽不甚高,而孤险啮足可畏。将自此问绝顶,而力不胜


矣。其西则层叠浪岭 ,直下乱石错之,若海波汹涌。儿子兴未已,复呼元春登绝顶。返则日


下矣。欲骄余以< /p>


所不及见,余谓:


“若所见非大江耶?业已自龙潭饱之矣。


”二子不能对,乃



就寝。

< br>


今天下名山大刹,


处处有之,


然不能两相得。


而其最著而最古者,


独兹寺与济南之灵岩、


天台之国清、荆州之玉泉而已。灵岩于三十年前一游之,忽忽若梦境耳。今者垂暮,而复与< /p>


观栖霞之胜。



(选自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卷六十三,有删节)



[注]①留都:指南京。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以旧都南京为留都。②陆羽:唐朝人,精

< p>
于茶道,遍品名茶和名泉,著有《茶经》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出没于危峰峭壁之址



址:山脚


B


.然所过诸岭多童




童:光秃





C


.其阳


为石塔



阳:外面


D


.僧咸资


汲焉。




资:依靠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 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与


江相胶带而行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也





B


.石莲 花蹙沸而




吾尝终日而


思矣




C


.兹泉陆羽所


未品也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



< /p>




D


.欲骄余 以


所不及见



惧谗邪,则思正身以


黜恶


< p>



7


.下列对原文有关 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作者先写赴留都路上冒雨依山沿江而行,得见奇伟秀丽的江山美景,喜悦自 得,忘


却了衣履尽湿,为下文写对摄山栖霞的游兴作铺垫。


< /p>


B


.文章写观寺,依次写观寺院、石碑,及千佛岩、石塔和品外泉 。写游山,所见有雨


后初霁,草树润泽,涧水奔流;有山岩孤险,群峰层叠。

< p>


C


.作者慨叹,三十年前游济南灵岩,仅得见古 寺;但不如栖霞寺这样既著名又古老,


而且名山与古寺两者相得益彰就更为难得。



D


.文章叙事写景中,穿插了对寺院碑刻的 书法艺术的考察和评价,简略介绍了品外泉


得名的由来,体现了作者的见解和学识。





1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


)呼驿宰,问以摄山道,甚难之。



译文:




2


)僧以酒茗从,兴至辄酒,足疲辄 茗。



译文:




3


)若所见非大江耶?业已自龙潭饱 之矣。



译文:



(二)阅读材料,完成


19



20


题。



10


分)



方望溪删改八家文,

< br>屈悔翁改杜诗,


人以为妄。余以为,


八家与少陵复生必有 低首俯心


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复辩论而不遵其改者要之择摘于字句间虽六经颇有可议处固无 劳二公之


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


(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19


.用斜线( ∕)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


6


处)




6


分)


< /p>









< p>
















而< /p>









< p>
















二< /p>









< p>






(二)阅读苏辙的《南康直节堂记》


,完成


4



6


题。

< p>


9


分)




南康直节堂记



[宋]苏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


,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


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 附之。岌然如揭


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



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


所蹲伏,



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 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


随物 ,不能自保。


..


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 遂其


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



栋宇者,与竹柏同,而


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 p>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


, 而其为人



可得也。


《诗》曰:


“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堂成,君以


客饮于 堂上。客醉而歌曰:


“吾欲为



曲,为 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


< br>不倚,散柯布




叶,安而不危 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


不自知,而 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


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


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 年,


其时应是仍在筠州。


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 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4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岌然如揭


太常之旗



揭:高举




B


.观其所说


,而其为人可得也





说:同“悦”





C


.然后 委曲


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


< br>..


D


.有如此杉,特立


不倚< /p>




特立:与众不同



..


5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府史之


所蹲伏


B


.惟杉能遂其



< br>.



句读之


不知,惑之不解




孰能讥之乎






2



C


.与竹柏同,而


以直过之


D


.君以


客饮于堂上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


气候不齐



久之,能以


足音辨人





6


.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或 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p>



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


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


堂,命名为“直节堂”




B


.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


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



“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 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


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 则写人。



D



文章写堂而写杉,


写杉而实写徐望圣,


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 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


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 /p>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p>


9


分)




1


)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2


)吾欲 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3


)庐山 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21


.用斜线(


/

)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退

















迟。然予尝夜起登合江楼,


??逮晓乃归。杜子美云:


“四更


山吐月, 残夜水明楼。


”此殆古今绝唱也。



苏 轼《东坡诗话录》





西湖七月半




张岱②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 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


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 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


楼,


名 娃闺秀,


携及童娈,


笑啼杂之,


环坐露 台,


左右盼望,


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


看之;


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 看月,而欲


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


不舟不车,

< p>
不衫不帻,


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


昭庆 、


断桥③,嘄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 一看


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 ,或匿


影树下,或逃嚣里湖④,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 酒钱,轿夫擎燎,列


俟岸上。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赶入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 鼓吹,如沸如撼,如魇


如呓,如聋如哑。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舟 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


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 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


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 镜新磨,山复整妆,


湖复颒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 与同坐。韵友来,名妓


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 ,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


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3


[


]


①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又名鬼节。 杭州旧习,人们于这天晚


上倾城出游西湖。②张岱


(1597 --1679)




明末清初文学家。 ③昭庆:昭庆寺,在西湖东北


岸。断桥:原名保佑桥,唐代改称断桥。④里湖:西湖分外 湖、里湖、后湖。



5


.对下列句子中 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灯火优




优良


B


.竹肉


相发



歌喉




.< /p>


C


.茶铛旋




不久


D


.轿夫擎燎



火炬




.< /p>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以


五类看之< /p>




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如沸如撼,





B


.看月 而人不见其


看月之态



席其




.< /p>



C


.名为看月而


实不见月者



一一簇拥而


去。




D


.以五类看之



向之


浅斟低唱者出


< br>.



7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 四组,作者认为真正赏月的一组是



①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②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



③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④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⑤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⑥人散“始舣舟近岸”之“吾辈”



A.


①②


B.


③⑥


C.


④⑤


D.


⑤⑥



8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p>
“名娃闺秀”


“童娈”


“名妓闲僧”


“好友佳人”


“韵友”


“名妓”皆是作者眼中的“七 月


半之人”




B.


五种人,涵盖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同类别,游湖的繁华,其实也是社会的繁华, 更是


作者醉心于繁华的现实生活的写照。


C.


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处,俗人眼中似无可看,而在雅人的眼中,则处处是诗 。作者


的审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脱俗的,但也不免传统文人孤高自赏的毛病。



D.


本文是一篇绝妙的记游散文。文字简洁,描写 生动,构思新奇。最后一段从前面的第三


人称的叙述转为第一人称的叙述。开头奇警峭拔 ,结尾韵味悠长,艺术技巧委实高明。



9

.翻译和断句(


9


分)




1


)翻译下面的句子(


6


分)



①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 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译文:



②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



译文:



2


)用“


/


”给下列文段断句。< /p>



3


分)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选自《中庸》









4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13 13:3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my2z.cn/gaokao/650415.html

写景文言阅读题的相关文章

  • 爱心与尊严的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严高中作文题库

    1.关于爱心和尊严的作文八百字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 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 严的,这也是一种美。

    小学作文
  • 爱心与尊重的作文题库

    1.作文关爱与尊重议论文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时会有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100字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心的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
  • 爱心责任作文题库

    1.有关爱心,坚持,责任的作文题库各三个 一则150字左右 (要事例) “胜不骄,败不馁”这句话我常听外婆说起。 这句名言的意思是说胜利了抄不骄傲,失败了不气馁。我真正体会到它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