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
学年【新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
小学五年级状物类文章阅读与状物类优秀作文例文
(一)状物类文章阅读练习、知识点与答案
一、例文赏析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
(w
á
ng hu
á
ng)
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
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
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
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
(l
í
n l
í
ng)
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
卖街”
,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
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
蓬
(p
é
ng
f
é
ng)
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
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
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
流连其间,仿佛
(f
ú
f
ó
)
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
1
)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
音,画“√”
。
(
< br>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景观
( )
仿照
( )
仿佛
( )
饱览
( )
(
3
)课文是从
_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两个方面来描写圆明园的,其中
第
_________
个方面写得最详细。
(
4
)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有三
个主要特点:
①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1
)
hu
á
n
g l
í
ng
p
é
ng
f
ú
(
2
)景色
模仿
好像
欣赏
(
3
)布局
园林建筑
二
(
4
p>
)①园中许多景物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②许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③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建筑。
二、知识梳理
p>
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这里说的状物文,
指的
2020-2021
学年【新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一
学期
是侧重于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状动物文和状
植物文。
《燕子》一文是状动物文,介绍了小燕
子的外形特点、
飞行特点、停歇特点。
一、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印象
状物,
不但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描写顺序,可以从概括到具体,可以从整体到部分,可以按
总――分――总的顺序。就全篇而言,写静物的一般按照样子、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写动物的一般按照 p>
外形、动态、习性来写;写植物的一般按照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写,也可按照春、夏、秋
、冬的四季
变化写,或是写根、茎、叶、花、果。弄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能够很快地把
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加深理
解。
二、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个体形象的描述,
突出事物的特点,
p>
表达思想情感。
也就是通常说的托物寄情、
托物言情和托物言志。在阅读文章时,通过表面的描写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
么情,言什么志。
三、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在文章结构方面,此类文章通常采
用按照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方法。
总之,我们在
阅读的时候,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的联想,体会作者借描写的事物所要表达的思
想
感情。
三、课堂讲练
赏梅
初春,正是赏梅的大好时节,素
有“雪梅十里香”之称的超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公园
大门前的小山坡上,
有一片梅林。
朵朵白梅绽开枝头,
如片片白雪。
白梅有五片花瓣,
洁白无瑕,
p>
给人一种纯洁高尚的感觉。
进门不远,便
是大明堂。在草坪的东北,有一株宋梅,四周用石栏围着。这株古梅,饱经风霜,树皮
已
成了铁黑色,树枝苍劲弯曲,枯枝已经不少,但枝头却稀稀落落地开着一些梅花,看来它并不服老,像
要展示出自己生生不息的顽强意志。
穿过大明堂
,在浮香阁前的庭院里,有几株红梅,开得特别艳丽。花瓣层层叠叠,非常饱满,看了使
人精神振奋。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严酷的寒冬,梅花能够
傲放枝头,不正是因为它有着顽强的精神吗?
(1)
给下面带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饱”的字义有:①充分;②满足;③充实,充足;④吃足了。
饱
经风霜(
)
饱
满(
)
.
.
p>
(2)
文中共写了
______
、
______
、
___
___
这几种梅花。其中宋梅的特点是
______
。
(3)
将文中画横
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020-2021
学年【新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
1
、①③
2
、白梅宋梅红梅不服老
3
在严酷的寒冬,梅花能够傲放枝头,正是因为它有着顽强的精神。
p>
石
榴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
之长,而舍
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
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
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
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
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
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
中
国式的金罍(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
。博古家所
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盅
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
来,露出一口
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
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因而我
< br>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
特别大,籽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
1
)
“在这时开起了花来”中的“这时”指的
是
______
,
“少数的树木”指
的是
______
。
(
2
)
“夏天的心脏”指的是
_________
,称之为“夏天的心脏”是因为
_______
。
(<
/p>
3
)把文中画“”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你认为石榴具有什么品质呢?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答案】
(
1
)夏天
不怕热的树木
(
< br>2
)石榴的花
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
(
3
)没有谁会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
的花瓶儿,而且还会精巧地插上了花。
(
4
)石榴的品质:不畏酷暑,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两棵松树
一棵高大的松树屹立在山巅,翠绿的枝叶泼下一地浓阴。还没有走近它,就见到地面上攀爬着无数条
根须,
一半裸在地表,
一半埋入地下,
象是一堆乱麻,
踩上去磕磕碰碰。
有些根须象树
藤一样缠在石头上,
横生虬结,五麻六道。显然,这些根须是从那棵松树的根部延伸出来
的。走近它时,又见到它那粗壮的树
2020-2021
学年【
新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
根从地表隆起,如钢浇铁
铸,象老鹰的利爪(
zh
ǎ
o
zhu
ǎ)紧紧地
p
ā
n
f
ù(
)着沙石。在山
< br>顶的小块平地中,这是唯一的松树,铁爪稳稳当当地站立着,树干挺拔,苍劲,一块块粗糙的树皮如古铜< /p>
色的鳞甲,向四周伸展的枝叶如张扬的手臂。如一位
w
é
i
à
n
(
)的“将军”
。
我们翻过山巅,穿过“一线天”的狭窄山道,拾级而上。突然,从右边的石台上窜出一只松鼠,眨眼
之间就钻入了左边的一棵松树中——我的视线被这只可爱的松鼠吸引,也被牵到了那棵松树上。蓦
然(
m
ò
m
ó)一瞥,我不由得脱口惊叹:
“这是一棵怎样的松树呀!
”它
横生在峭壁上,被一块巨大的石头压着
树身,深深的凹痕上有灰白的树渍(
z
ì
z
é)
。那是巨石压出的伤痕。树干在这里被压弯了,但是却并没
有被压倒,而是扭
转身子,绕过一处石角向上生长,茂盛而翠绿的枝叶顽强地伸展在空中。
y
á
o y
á
o
y
ù
zhu
ì(
p>
)的巨石重达千钧,却被一棵轻巧柔弱的松树承载(
z
ǎ
i
z
à
i
)着!
是惊讶,是感动,还是
zh
è
n
h
à
n
(
)
,真是无以言表。
我觉得人活一生,成败得失都要淡然处之。成功不足喜,失败也不足悲,正如那棵承载巨大压力的松
p>
树,于逆境中奋力成长,以不屈不挠的求生意志挑战巨石。
刚才那位“将军”不再显得高大,因为——只要这块被压制的松树突然松动,撤开树身,那块巨
石就
会危如累卵,滚落而下,站在山巅的那位“将军”也会随之跌入万丈深渊……
(
1
)给加点的字
选择正确的读音。
(
2
)读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恰当的词语。
(
3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无以言表:
危如累卵:
(
4
p>
)作者看到第一棵松树时,对这棵松树的评价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用“
”画出作者描写第二棵松树的句子。
(
6
)作者在看到第二棵松树时,为什么说“成功不足喜,失败
不足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文中的两棵松树分别象征了哪两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
8
)读了这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棵松树,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
1
)
zh
ǎ
o
m
ò
z
ì
z
à
i
(
2
)攀附
伟岸
摇摇欲坠
震撼
(
3<
/p>
)无以言表: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文中形容作者看到第二棵松树时的复杂心情。
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
能。
(
4
)
如一位伟岸的“将军”
。
(
5
)它横生在峭壁上,被一块巨大的石头压着树身,深深的凹痕上有灰白
的树渍(
z
ì
z
é)
。那是巨石
压出的伤痕。树干在这里被压弯了,但是却
并没有被压倒,而是扭转身子,绕过一处石角向上生长,茂盛
2020-2021
学年【新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
而翠绿的枝叶顽强地伸展在空中。
(
6
)人活一生,成败得失都要淡然处之。成功不足喜,因为成功
中隐藏着危机;失败也不足悲,失败中
可能蕴含着机会。
p>
(
7
)第一棵松树象征了成功者;第二棵松
树象征着失败者。
(
8
)我喜欢第二棵松树。因为那棵树承载着巨大的压力,在逆境中奋力成长,用不屈不挠的求生意志挑<
/p>
战巨石。
(
9
)我会向第二棵松树学习,面对逆境,奋力拼搏,不屈不挠,努力向困难挑战。
四、知识拓展
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
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
“吾非
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
者:代词。可以译为“的人”
初: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
入:进去;进入
执:握,持,拿
亦:也,仍然
俄:一会儿
,
不久
至:来到这里
吾:我
矣:了,承接
遂:于是,就
译文
<
/p>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入城门的人,开始时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去;又横过来拿着它,
也不能进
去。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不是最有
学识的人,但见过的事情
很多!你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于是
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
断了。
计:计谋
,
办法
而:连词,表承接,然后
老父
(f
ǔ)
:古时对年长的男人的尊称
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
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
中截:
从中间截断。
“中”
在这里作“截”<
/p>
的状语,
裁断
之:代词。此处代长竿
但:只,仅,但是
以:用
五、课后延伸
离太阳最近的树
三十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这世
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五千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
< br>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 /p>
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
绿树,百年才
2020-2021
学年【新教材】部编版五年级
语文第一学期
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
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
< br>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原来是驱车上
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
柴火烧。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
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
?司务长回答,
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
p>
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我说,红柳
不是柴
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
六斤白面。红柳
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
/p>
(浩浩荡荡
滔滔不绝)地出发了。
红柳通常都是
长在沙丘上。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一只巨大章鱼的无数
脚
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
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
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兵说,你(头重脚轻
本
末倒置)了。不是红柳长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
的渐渐长大,流沙被固
住得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
就有多大。
啊,
红柳如同冰山。
p>
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
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
它们在灶膛里像闪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炊事
员
说它们一点后劲也没有。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
根系。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黏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能持续而
稳定地
吐出熊熊的热
量,好像把千万
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
块
红柳根
,
都弥久地维持着盘
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颗傲然不屈的英魂。
我们风餐露宿。今
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
洞的眼
眶,怒向苍穹。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
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堆聚过亿万颗沙砾。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
都烟消灰灭了。
有时深夜,我会突然
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
处云端
?会想到那些曾
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地?从屋顶上扬起的尘雾,通常会
飞得十分遥远。
1
.在文中的□里标
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
.在文中的括
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在上面画“√”
。
3
.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关注——
( )
经常——
( )
4
.
“离太阳最近的树”意思是说(
)
,这种树叫(
)
,作者大量笔墨写了树根,目的是
(
)
。
5
.你认为第
4
自然段中司务
长的话是正确还是错误?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6
.读了本文,你最深的体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p>
【答案】
2020-2021
学年【新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
(
1
)
p>
zh
ǎ
o
m
ò
z
ì
z
à
i
(
2
)攀附
伟岸
摇摇欲坠
震撼
(
3<
/p>
)无以言表: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文中形容作者看到第二棵松树时的复杂心情。
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
能。
(
4
)
如一位伟岸的“将军”
。
(
5
)它横生在峭壁上,被一块巨大的石头压着树身,深深的凹痕上有灰白
的树渍(
z
ì
z
é)
。那是巨石
压出的伤痕。树干在这里被压弯了,但是却
并没有被压倒,而是扭转身子,绕过一处石角向上生长,茂盛
而翠绿的枝叶顽强地伸展在
空中。
(
6
)人活一生,成败得失都要淡然处之。成功不足喜,因为成功中隐藏着危机;失败也不足悲,失败中
可能蕴含着机会。
(
7<
/p>
)第一棵松树象征了成功者;第二棵松树象征着失败者。
(
8
)我喜欢第二棵松树。因为那棵树承载着
巨大的压力,在逆境中奋力成长,用不屈不挠的求生意志挑
战巨石。
(
9
)我会向第二棵松树学习,
面对逆境,奋力拼搏,不屈不挠,努力向困难挑战。
202
0-2021
学年【新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一学期
(二)状物类作文例文整理
六、例文赏析
荷花
离我家不远处有一个小池塘,<
/p>
里面有许多荷花,
每当夏天,
就会满池生
辉,
一股淡淡的清香飘然而出,
令人心旷神怡。
七八月份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在挨挨挤挤的荷花中,花朵是那样的粉嫩、高雅
。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地
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粉红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洁白渗透出
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地形容那花瓣
的质感,说它柔韧、富有弹性吧,它又显得那样纤
弱而娇嫩。总之,单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
全部内涵的。
荷花开得有早有迟,放眼望去,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苞欲放,粉红的花
骨朵儿饱涨的快要
破裂似的。有的刚刚绽放,粉嫩的叶瓣惹人喜爱。有的全部绽开了,露
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那层层叠叠
的花瓣拥护着它。大雨过后,雨珠悄悄地滑落到荷花里
,莲蓬尽情地吮吸着这滴滴甘霖。
荷叶富有韧性,鲜绿的叶片
始终透着生气,透着活泼。有了它的衬托,荷花就显得更加清丽了。
< br>冬天北风呼啸,河面结冰,但荷花在淤泥中却没有停止运动。它在默默地积蓄力量,为的就是来年一
展风采,重现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情景。
我爱荷花的清香与淡雅,但更爱它那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思考:
1
、
在文中划出一句你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2
、荷花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荷花?
七、知识梳理
“状”
是陈述、
描摹的意思,
“物
”
,
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动物,
如马、
牛、
羊等;
一类是植物,
如花、草、树等;还有一类是静物,如书、文具、小闹钟等,也称为物
品。写状物记叙文,就是用生动形
象的语言去描绘这些物体,把它们的形状、状态、颜色
、特征描绘出来,表达出我们的感情。进行状物作
文训练能够培养和提高同学们观察事物
、认识事物的能力。
然而,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写状物记叙文不是为状物而状物,而是托
物言志或借物抒情,也就
是说不仅仅要写清楚这个动物,植物,或者物品本身是什么样的
,还要通过所写的物表达思想
--
感受、情
感、评价、意义等,也就是要做到主题突出。这是状物作文的根本所在。
因此,这类文章的特点在于把比较
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体、形象的事物中,文中既有对所寄托事
物的具体描绘,又有对
所寓之理和情的充分阐发。